APP下载

论《玛纳斯》研究的民俗学视角

2023-06-21古丽巴哈尔胡吉西

新疆艺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玛纳斯民俗学史诗

□ 古丽巴哈尔·胡吉西

柯尔克孜族芨芨草编织工艺品(局部)

史诗《玛纳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民俗内容。本文从民俗学视角出发,从学科意义、可行性以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研究《玛纳斯》,通过丰富《玛纳斯》研究成果、推动《玛纳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发挥其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2 年7 月13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了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他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我国对《玛纳斯》的搜集、整理、研究、保护、传承工作高度重视,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各族学者在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工作,搜集了大量《玛纳斯》文本资料,为我国的《玛纳斯》保护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1 年,我国进行了《玛纳斯》普查工作。1964 年,我国又对《玛纳斯》进行了规模宏大的调查发掘工作。陶阳的《英雄史诗〈玛纳斯〉调查采录集》①,生动地叙述了20 世纪60 年代《玛纳斯》史诗的调查采录过程,展现了各族学者共同努力的珍贵成果。1978 年,居素普·玛玛依被邀请到北京,在中央民族学院演唱记录《玛纳斯》,居素普·玛玛依的八部《玛纳斯》演唱本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进入21 世纪以来,《玛纳斯》的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06 年《玛纳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我国申报的《玛纳斯》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玛纳斯》的翻译、出版工作也得到长足发展。2021 年8 月,《玛纳斯》八部的汉译工作完成,译本以居素普·玛玛依演唱的2004 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再版的柯尔克孜文版《玛纳斯》为蓝本,历经17 年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玛纳斯》汉文全译本八部十八卷终于出版发行,2022 年4 月6 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文化馆举行了首发仪式。2022 年4 月23 日,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举行了史诗《玛纳斯》九卷绘本首发仪式及推介直播会。

除此之外,《玛纳斯》的保护传承也得到了创新性发展,《玛纳斯》歌剧、舞剧将这部史诗搬上了现代舞台。在国家的支持和各族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玛纳斯》的保护传承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充分展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彰显了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内涵。国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扎实的研究基础,研究成果不断丰富。郎樱先生的《〈玛纳斯〉论析》②以及《〈玛纳斯〉论》③等专著,对《玛纳斯》的流传、变异、传承及《玛纳斯》与民间文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阿地力·朱玛吐尔地、托汗·依萨克的《当代荷马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评传》④和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的《〈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⑤,从史诗歌手的角度切入,从史诗异文、演唱传统、玛纳斯奇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肯定了史诗歌手对史诗的传承发展作出的贡献。梁真惠的《〈玛纳斯〉翻译传播研究》⑥,从翻译传播的角度对《玛纳斯》的不同译本及其对《玛纳斯》学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填补了《玛纳斯》史诗综合翻译研究的空白。托汗·依萨克等编写的《中国〈玛纳斯〉学辞典》⑦充分展现了我国《玛纳斯》搜集、整理、出版、保护、研究等方面的成就。除了专题研究著作,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玛纳斯》的论文也在不断出现。这些研究在《玛纳斯》文本内容的分析、口头传统、歌手及与其它史诗的比较研究等方面,丰富了我国《玛纳斯》研究的成果。

柯尔克孜族屋内装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玛纳斯》包含了丰富的民俗内容,从民俗学的视角研究《玛纳斯》,不仅能够丰富《玛纳斯》的研究成果,更有助于推动《玛纳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从民俗学视角研究《玛纳斯》的意义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学科,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虽然《玛纳斯》是一部英雄史诗,以征战为主要内容,但这部浩瀚的史诗,在讲述玛纳斯子孙八代的征战事迹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丰富的民俗事象。因此,从民俗学视角进入《玛纳斯》,挖掘其蕴含的民俗内容并进行研究,有助于拓宽《玛纳斯》学和民俗学的研究内容,丰富《玛纳斯》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推动史诗的传承和发展,这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钟敬文先生在《建立中国民俗学派》中明确指出:“中国民俗学确立自己研究对象的依据,是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境内56 个民族,都有各自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又互相交流,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民俗上,各民族也形成了一些大体稳定的共享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国民俗学的基本内容。”⑧他认为,与世界上的很多单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相比,中国民俗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我国民俗学应该把境内多民族的民俗文化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建设好中国的多民族一国民俗学。⑨

在一国多民族的民俗学研究中,民俗志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钟敬文在《建立中国民俗学派》中阐述了“民俗志”的概念,他提出:“民俗是一种民众文化事象,对它的研究,不仅仅是理论考察,它的资料本身也是有价值的。这就关系到民俗志的问题,我把它叫作记录的民俗学。”⑩《玛纳斯》作为长期以活形态形式流传的口头传统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已经有了很多记录本,其各种唱本、译本也已出版,成为《玛纳斯》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为研究《玛纳斯》蕴含的民俗提供了资料基础,从而也为从“民俗志”的方法出发研究《玛纳斯》提供了可能。从民俗学的角度切入,用《玛纳斯》里丰富的民俗材料分析史诗《玛纳斯》所展现的民俗内容,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史诗《玛纳斯》的研究范围,同时也能够使《玛纳斯》百科全书的称号变得具体,让人们“看见”《玛纳斯》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是怎样体现蕴含其中的民俗的。

从民俗学视角出发研究《玛纳斯》,为丰富民俗学和《玛纳斯》学两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有效路径,这些成果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的建设,丰富我国的文化宝库,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也为丰富世界文化宝库贡献一份力量,更好彰显我国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内涵。因此,从民俗学视角出发研究《玛纳斯》在我国民俗学和《玛纳斯》学学科建设上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从民俗学视角出发研究《玛纳斯》的可行性

学术界在史诗《玛纳斯》的结构、语言、程式、句法、表演与创作、史诗歌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对其蕴含的民俗文化的研究还很欠缺。史诗《玛纳斯》所蕴含的丰富民俗事象,为以民俗学为视角出发研究《玛纳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里,以居素普·玛玛依唱本的汉译本第一部为例,选取部分民俗类型,展现史诗《玛纳斯》所呈现的民俗事象,用以说明从民俗学的角度切入研究《玛纳斯》的可行性。

(一)《玛纳斯》中呈现的社交礼仪⑪

史诗《玛纳斯》从人际交往礼仪、迎客待客礼仪、馈赠礼仪、致歉和劝慰的礼仪等方面呈现出社交礼仪的内容,如熟人见面如何打招呼问好,生人见面如何介绍、有何见面礼;迎客待客礼仪的内容,如迎客的仪式、礼节、敬称、主客的座次安排、礼貌用语及动作、待客食物、糕点与宴会等;馈赠礼仪的内容,如送礼和受礼的礼仪、礼物的种类与包装、各种交往中的不同礼物或礼金的名称、品种、数量及其作用等;致歉和劝慰的礼仪如致歉、接受道歉、给予原谅和谅解、警告、劝诫、安慰等礼仪,送别和接风的礼仪等等。

以馈赠礼仪为例,《玛纳斯》中赠礼仪式和礼物的种类丰富,如赠予汗王的礼物,汗王给属下的赐礼,还有报喜礼、婚礼的礼物、给客人的礼物、奖励的礼物、爱情礼物等。《玛纳斯》中的礼品主要是黄金、白银、牲畜、骏马、布匹、茶叶、礼袍等。如玛纳斯带兵远征,阿勒曼别特将留给还未出生孩子的纪念品交给他的夫人:

金制的珍贵腰带,

在索然迪克时代,

我在汗王的宝座被人拥戴,

长期把这个腰带佩带。

留给孩子作纪念吧,

请把它记在心怀。⑫

柯尔克孜民间有喜事发生,报喜的人会得到一定的谢礼,称为“苏云奇”。《玛纳斯》中赠予报喜人的礼物有骏马、银币、服饰等。绮依尔迪怀孕,阿德勒别克老人报喜:

阿德勒别克气喘吁吁,

来到阿克巴勒塔巨人面前:

“你的妹妹要生下一个男孩,

这个英雄将彪炳史册,

这不是远古的神话,

也不是今日的传说。”

他将神奇的事一一讲明,

也不忘将苏云奇求索。

巴勒塔慷慨大方:

将一匹鞴鞍的骏马送给阿德勒别克。⑬

《玛纳斯》中呈现的社交礼仪内容丰富而且也较具体,如人际交往礼仪中包含了见面礼仪,可具体分为汗王与下属之间的见面礼、汗王与士兵之间的见面礼、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见面礼、朋友之间的见面礼、母子之间的见面礼、兄弟之间的见面礼、生人之间的见面礼、熟人之间的见面礼、异性之间的见面礼,以及送行礼仪、接风礼仪、致歉和劝慰礼仪等;迎客、待客礼仪中包含了对陌生人的迎客礼仪、对使者的迎客礼仪、待客中的祝福仪式等;馈赠礼仪中包含了汗王与属下之间的馈赠礼仪、报喜与致谢的礼物礼仪、待客及婚礼礼物礼仪、朋友及异性之间的礼物礼仪、离别的礼物礼仪等。这为研究《玛纳斯》中的社交礼仪民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二)《玛纳斯》中呈现的饮食民俗⑭

《玛纳斯》中出现的饮食种类丰富,食俗礼仪多样,为我们研究史诗中的饮食民俗提供了充分的资料。比如阿克巴勒塔为玛纳斯和玛吉克精心准备的马奶的描述,展现了这种食物详细具体的制作过程:

为了今日的相见,

阿克巴勒塔整整准备了三年。

他让人将三头公牛的皮子揉熟,

再熏燎以松木的青烟。

三张牛皮都已熟好,

一张张像丝绸一样柔软。

用丝一样细的羊肠线,

精心缝制成皮口袋。

小毡包一样的皮囊装满马奶,

用比什凯克捣杆不停地在皮囊搅拌,

一直到把马奶搅熟,

将皮囊放置在毡房左边。

阿克巴勒塔抬起头来,

满意地端详两位少年:

“这里有一皮囊马奶,

孩子们,

请放心地喝吧!”⑮

(三)《玛纳斯》中呈现的游戏娱乐民俗⑯

《玛纳斯》中的游戏娱乐民俗有些只出现游戏名称,也有一些游戏描述得很详尽。最常见的体能游戏是捉迷藏、月下寻物、蒙眼捉人等。《玛纳斯》中对民间竞技的描述是比较具体的,如摔跤、角力、拔河等。史诗中描绘了阔阔托依的祭典上奥荣阔与阔绍依的摔跤情景:

……

奥荣阔站起身来挽袖臂,

准备与阔绍依一比高低。

大伯阔绍依迈步向前,

已经没有了忍让的余地。

他们伸臂卡腰相互纠缠,

长臂交叉扭打在一起。

胸口盯着胸口,

双腿支撑着身躯。

两位大力士扭作一团,

彼此狠劲地扭掼。

相互摆动提起对方,

把对手掼到一箭远的地方。

你来我往声震天,

生命已到毁灭的边缘。

双手紧扣着对方的腰板,

旋转中带起一股狂澜。

挥臂将对手扔向一边。

顷刻间又回到对方身边。

你死我活日夜作战,

消耗了无数蜡烛灯盏。

大伯阔绍依老当益壮,

有时候高声奋起,

有时候却悄无声息,

大地上飞扬的土块,

在两人的汗水中和成稀泥。

看到他们拼命搏斗的情形,

很多自命不凡的英雄,

感到死亡正逐渐逼近,

渗出的汗水湿透了全身,

柯尔克孜族乐器库姆孜

如同雨水一样滴个不停。

场下未交手的英雄,

哪一个能比他们神勇?

汗王们挑选心明眼亮的勇士,

派他们前去看个究竟。

两位英雄连续搏斗,

胳臂上暴凸青筋,

用尽全力拽拉扯打,

胡须在风中颤动,

身体与身体互相顶撞。

双脚蹭过的地皮,

如同铁犁耕过的沟拢;

地面已经变得一片狼籍,

绿草早已没有了痕迹;

土层坚硬的地表,

有泉水汩汩的流淌,

人们睁大眼睛仔细观望,

胜败还很难断定。⑰

《玛纳斯》中还描述了荡秋千、射箭、射落元宝、飞马拾物、赛马、马上角力、走马赛,马背对刺、叼羊等技巧性竞技。史诗中阔阔托依的祭典上的赛马描绘得也很具体形象。

(四)《玛纳斯》中呈现的民间工艺⑱

史诗中出现的民间工艺种类非常丰富,有毡房的搭建、服装的缝制、生产工具的制作等,比如卡妮凯制作白毡帽的过程在史诗中有详细的描述:

卡妮凯夫人拿出她精心制作的白毡帽,

像银色的雪片在官殿中闪耀。

卡妮凯夫人将白毡帽的来历细讲:

在干净的地面,

我派人剪下卷曲的羊毛。

让姑娘们将杂毛细心地剔拣,

把羊毛铺在细沙上弹松,

擀制成洁白如雪的毡片。

缝口用线条密缝,

外表用线条压严。

洁白的丝绸做成帽里,

黑黑的丝绒做成帽檐。

铁屑混合白色粉末,

在毡帽的里层夹嵌。⑲

(五)《玛纳斯》中呈现的居住民俗

史诗中还展现了居住民俗,尤其对于毡房的描述丰富而精彩:

巍峨挺拔的洁白毡房,

装扮得像宫殿般堂皇。

铁链打制的防风带从天窗垂下,

它的功能是用来固定毡房。

门框上部用纯金镶嵌,

它的两边用白银装饰。

连接网状的栅栏不用皮条,

全是闪亮的铜丝拴绑。

栅栏顶部的绣花装饰条,

底部用四指宽的貂皮镶边,

边沿的装饰用的全是绸缎。

毡房内所有的带子绳条,

均用卡加热织带五彩斑斓。

柵栏和外围毡之间,

用丝线将芨芨草缠编出鲜艳图案。

边沿接口和顶端,

垂落的流苏和珠子,

华丽无比,十分美观。

门帘外面的装饰,

是雄鹰和老虎的图案,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天窗漆成石榴的红艳,

毡房外部雪白耀眼。

如此壮观的毡房,

怎不令人啧啧赞叹。⑳

如上所述,《玛纳斯》中蕴含了丰富多样的民俗内容,为我们展现了从狩猎、农牧业的物质生产民俗到服饰、居住、饮食等物质生活民俗,从社交礼仪、人生礼仪到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等民俗内容,是民俗学研究的一个宝库。

三、民俗学视角下《玛纳斯》研究的内容

民俗学视角下的《玛纳斯》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玛纳斯》民俗资料系统的建设。“资料,是研究一种学问的凭借,民俗学的资料学,应该包括民俗理论的资料和民俗记录的资料,以及搜集、整理、分类、保存和使用这些资料的原则与方法。”㉑《玛纳斯》中的民俗资料丰富多样,需要进行科学的搜集、分类、整理,撰写《玛纳斯》民俗辞典,丰富《玛纳斯》的研究成果,为研究人员提供详实、可靠的研究资料。可以按照民俗事象的分类,分门别类编纂《玛纳斯》民俗资料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玛纳斯》民俗辞典。

二是《玛纳斯》民俗资料的理论研究。在《玛纳斯》民俗资料系统建设基础上,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的理论研究,阐释《玛纳斯》中民俗事象的内涵,特别要从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出发,挖掘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发现《玛纳斯》民俗资料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三是《玛纳斯》民俗的田野研究。关于《玛纳斯》的民俗学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即“《玛纳斯》里的民俗”和“民俗里的《玛纳斯》”。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开展田野作业,搜集相关的第一手资料。《玛纳斯》里的民俗事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描述得较具体,一类只出现名称,没有具体内容,对于这类民俗事象,就需要进行田野调查搜集事象名称在民间相对应的民俗内容,如此不仅能够对史诗进行精确注释,也能够为撰写《玛纳斯》民俗辞典提供可靠资料。对于“民俗里的《玛纳斯》”,更需要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玛纳斯》在民间生活中,如庆典、人生礼仪、岁时节日等民俗中的样式。

总之,对于鸿篇巨制的史诗《玛纳斯》而言,梳理其中的民俗事象,透视其体现的民俗内涵,挖掘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需要民俗学和《玛纳斯》研究人员做出新的努力。

四、结论

从民俗学视角出发研究《玛纳斯》,对《玛纳斯》中民俗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分类、阐释、分析,不仅能够丰富史诗《玛纳斯》的研究成果,为《玛纳斯》歌剧、话剧、舞剧以及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具有学术可靠性的参考资料,推动《玛纳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三大史诗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发挥积极作用。这项研究能够体现我国《玛纳斯》研究保护的实力与水平,展现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成果,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玛纳斯》的民俗学视角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注释:

①陶阳:《英雄史诗〈玛纳斯〉调查采录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②郎樱:《〈玛纳斯〉论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0。

③郎樱:《〈玛纳斯〉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④阿地力·珠玛吐尔地、托汗·依萨克:《当代荷马〈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评传》,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⑤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⑥梁真惠:《〈玛纳斯〉翻译传播研究》,民族出版社,2015。

⑦托汗·依萨克等编写:《中国〈玛纳斯〉学辞典》,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

⑧钟敬文:《建立中国民俗学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第28 页。

⑨钟敬文:《建立中国民俗学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第29、33 页。

⑩钟敬文:《建立中国民俗学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第45 页。

⑪《玛纳斯》中的社交礼仪内容由阿依木汗·吾木西搜集整理。

⑫《玛纳斯》(居素普·玛玛依唱本),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卷三,1104 页。

⑬《玛纳斯》(居素普·玛玛依唱本),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卷一,37 页。

⑭《玛纳斯》中的饮食民俗内容由月热古丽·卡德尔搜集整理。

⑮《玛纳斯》(居素普·玛玛依唱本),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卷一,114-115 页。

⑯《玛纳斯》中的游戏娱乐民俗内容由吐尔逊阿依·波拉提搜集整理。

⑰《玛纳斯》(居素普·玛玛依唱本),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卷一,615-635 页。

⑱《玛纳斯》中的民间工艺内容由月热古丽·卡德尔搜集整理。

⑲《玛纳斯》(居素普·玛玛依唱本),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卷一,1091 页。

⑳《玛纳斯》(居素普·玛玛依唱本),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卷一,1013 页。

㉑钟敬文:《建立中国民俗学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第55 页。

猜你喜欢

玛纳斯民俗学史诗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总括*
民族史诗入梦来——歌剧《玛纳斯》观感
《六十种曲》中元宵习俗的民俗学、戏曲学意义
史诗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
近60年玛纳斯河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水文特征值及演变规律——以玛纳斯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