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枳实的炮制研究进展

2023-06-16苏汝彬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6期
关键词:麸炒枳实橙皮

王 成,苏汝彬,赵 斌*

(1.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门健康产品分中心,广东 江门529099;2.成都医学院 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现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一部,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之功效,可用于胃肠气滞、胸痹、结胸、咳嗽痰多、胸中痞满、脏器下垂等症[1]。枳实炮制自汉代《金匮玉函经》始载“去瓤”始,其后历代本草著作记载的枳实炮制方法达20余种。现代枳实炮制品有炒枳实、麸炒枳实、烫枳实、枳实炭、醋炙枳实、蜜炙枳实、发酵蒸制枳实等,其中麸炒枳实可缓和其峻烈之性,以散积消痞力胜,减缓破气之功,在临床上多用[2]。本研究综述枳实的历代炮制方法及沿革、现代炮制、炮制品质量标准及药理作用等,以期为枳实及其炮制品的开发与利用、炮制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

1 枳实炮制方法沿革

1.1 古代炮制方法[3]

枳实古代炮制方法分为3种:净制、饮片切制、炮炙。①净制又分为去瓤、去核、去白。去瓤最早收载于汉代《金匮玉函经》,唐、宋、元、明、清均沿用;去核最早收载于梁代《本草经集注》,唐、宋、明、清沿用;去白始载于宋代《女科百问》。②饮片切制又分为切制、制粉。切制最早收载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制粉最早收载于唐代《外台秘要》,此后宋、元、明、清皆沿用,但具体方法又有些许不同。③炮炙又分为不加辅料制与加辅料制两类。不加辅料制包括炒制[含清炒法中的炒黄(唐·《外台秘要》)、炒炭(汉·《金匮玉函经》)等]、烧制(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蒸制(明·《景岳全书》)、焙制(明·《审视瑶函》)、熬制(唐·《备急千金要方》)等方法;加辅料制包括炒制[含加辅料炒法中的麸炒(明·《圣惠方》)、土炒(清·《医方丛话》)、面炒(宋·《史载之方》)等]、炙制[包括酒炙(清·《幼幼集成》)、醋炙(宋·《校注妇人良方》)、姜炙(明·《证治准绳》)、蜜炙(明·《本草纲目》)等]、泔浸制(明·《普济方》)、醋制膏(宋·《圣剂总录》)等方法。

1.2 不同时代炮制方法概况

在不同历史时期,枳实炮制方法有所不同,部分方法为后代沿用并加以创新。见表1。

表1 枳实历代炮制方法[4]

1.3 炮制规范收载概况

枳实炮制标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及国内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炮制规范中均有收载(见表2)。结果显示,枳实的现代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切制、清炒法(炒黄、炒炭)、加固体辅料炒(麸炒、蜜麸炒、沙炒、面炒)、炙法(蜜炙)、特殊制法(发酵蒸制)等,其中净制、切制和麸炒最为常用。

表2 枳实炮制规范收载情况

2 枳实现代炮制研究

2.1 枳实炮制工艺研究

2.1.1 麸炒枳实炮制工艺研究 马雪松等[5]采用正交设计优选麸炒枳实的炮制工艺(炒制时间、炒制温度、麸用量),选择出膏率、辛弗林含量、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总含量等3个评价指标,按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评分,通过方差分析,显示炒制温度对枳实麸炒工艺具有显著性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定为:每100g枳实用麦麸量为20g,于190~210℃,炒制70~90s。

林桂梅等[6]选择出膏率、柚皮苷和橙皮苷总含量、辛弗林含量等3个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枳实的麸炒工艺(枳实大小、麸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确定最佳炮制工艺为:取直径1.5~2.5cm大小的枳实,每100g枳实用麦麸10g,在180℃温度下炒制60s。

彭致铖等[7]选择辛弗林、柚皮苷、新橙皮苷等3个成分含量为定量评价指标,并结合饮片性状判断炮制程度,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麸炒枳实炮制工艺(炒制时间、炒制温度、麸用量)进行优选,通过方差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确定最佳炮制工艺为:投麸量100∶10,于220℃温度下炒制5 min。采用HPLC法对15批麸炒枳实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麸炒枳实的特征图谱,并标定出共有色谱峰7个,其中,4个峰指定为辛弗林、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

于晓黎等[8]选择辛弗林含量、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麸炒枳实炮制工艺(炒制温度、炒制时间、麸用量)进行优选。通过方差分析,对炮制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参数为炒制温度,炮制时间和麸用量则对炮制结果无显著影响,确定最佳工艺为:投麸量100∶5,于180℃,炒制60s。

2.1.2 枳实软化、切制、水炙工艺研究 尹丽波等[9]选择出膏率、有效成分含量(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橙皮苷)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枳实软化和切制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浸泡法可作为枳实最佳软化方法,其工艺参数为每100g枳实加1倍量水,在30℃条件下浸泡12h;横切法可作为枳实饮片切制方法,切制为薄片。

董丽萍等[10]以新橙皮苷、柚皮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枳实水炙工艺(加水量、润药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等)进行研究。确立枳实水炙最佳工艺为:每100g枳实加1.4倍量水,室温下拌润55min,炒制温度120℃,炒制时间7min。结果显示,采用优选的水炙工艺炮制后,制枳实与生枳实比较,柚皮苷、新橙皮苷等有效成分含量均有增加。

2.2 枳实炮制的成分变化研究

2.2.1 枳实麸炒后成分变化研究 刘振丽[11]选择辛弗林、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HPLC法),挥发油含量(药典法)等指标,对麸炒前后枳实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显示,枳实经麸炒后,橙皮苷等成分和挥发油含量均有所降低。橙皮苷、柚皮苷和辛弗林的含量变化还与枳实大小有关,其中,药材直径增大,橙皮苷与辛弗林随之减少,柚皮苷含量随之增加,但柚皮苷与橙皮苷总量与枳实大小关系不大。

彭芳芳等[12]应用UPLC-Q-TOF-MSE技术对麸炒前后枳实的化学成分、麦麸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经UNIFI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生枳实中含有64种化学成分,麸炒枳实中含有58种化学成分,炮制后的麦麸中含有18种化学成分;经初步分析,枳实与麸炒枳实存在包括挥发油、黄酮、香豆素等差异性成分共19个。

2.2.2 枳实不同方法炮制后成分变化研究 王文凯等[13]采用HPLC法测定柚皮苷、新橙皮苷等成分含量,对不同炮制工艺(净制、炒黄、炒炭、麸炒、砂烫、醋炙、蜜炙)所得枳实炮制品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炮制方法对枳实饮片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有较大影响,其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生枳实>炒枳实>麸炒枳实>醋炙枳实>蜜炙枳实>烫枳实>枳实炭,提示炮制温度越高,对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影响越大。

陈强等[14]对3个批次的绿衣枳实进行了多种方法炮制,并采用HPLC法测定了枳实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柚皮苷含量。结果显示,不同炮制品中柚皮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与生枳实比较,枳实炭降低60%~70%,砂烫枳实、土炒枳实降低40%~55%,醋枳实、酒枳实降低10%~20%,麸炒枳实基本不变。

石继连等[15]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3种不同枳实炮制品(生枳实、醋枳实及麸炒枳实)的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枳实不同炮制品中,共鉴定出53个挥发性成分,其中,生枳实26个,醋枳实37个,麸炒枳实48个。枳实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均为柠檬烯,但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别,生枳实高达64.0%,麸炒品仅为33.0%。

3 枳实炮制品质量控制研究

李晓婷等[16]对枳实中黄酮类、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TLC法),对枳实中多种有效成分(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HPLC法),认为其所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可较好地表征枳实有效物质基础。根据研究结果,建议枳实药材含量测定标准如下:按干燥品计算,总黄酮不得少于13.4%(UV法);柚皮苷不得少于5%(HPLC法),新橙皮苷不得少于8%(HPLC法),橙皮苷不得少于0.4%(HPLC法)。

董丽萍等[10]模拟《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组方中关于枳实炮制方法的记载(水炙法),对枳实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运用HPLC法对枳实中柚皮苷、新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研究,完成了方法学考察,测定了15批枳实药材和枳实炮制品(水炙)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结果显示,枳实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普遍在5%以上)均远高于《中国药典》规定的辛弗林含量(0.3%),且均为枳实发挥药效的有效成分,可作为枳实药材质量控制的定量分析指标。

刘静等[17]采用TLC法对枳实中多成分(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芸香柚皮苷、辛弗林及N-甲基酪胺)进行了定性鉴别,对定量检测辛弗林的HPLC法进行了优化,认为其所建立的枳实定性、定量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枳实饮片质量控制。

4 枳实炮制品药理作用研究

4.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尹丽波等[18]采用测定尾间收缩压方法测定大鼠血压,比色法测定大鼠血中NOS(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以大鼠尾间收缩压及NOS为指标,比较枳实生、制品对其升压的不同作用。结果显示,生、制品枳实均有显著的升高大鼠血压作用,且生品的升压作用强于制品。

4.2 对子宫的作用

汤容[19]分离取出健康雌性未孕家兔的阴道,观察枳实提取物(水提醇沉酸碱处理)对离体家兔阴道平滑肌的影响。结果表明,达到最小剂量(9.06±5.0mg/mL)后,枳实提取物对离体家兔环行阴道平滑肌发挥兴奋作用,能增强离体子宫收缩力,增加张力,加强收缩节律。但剂量超过一定量(30.51±15.63mg/mL)后,则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枳实和苦参提取物配伍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明显降低最低有效剂量。

4.3 对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

王翠芬等[20]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枳实灌胃前后大鼠胃肠电活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枳实灌胃前后大鼠胃肠切片的P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枳实组大鼠在灌胃后,其胃窦、十二指肠、空肠的胃肠移行性综合肌电(MMC)活动相时程与周期比值(A/T)显著性增大,胃肠肌间神经丛内P物质显著性增多。结果证实,枳实对大鼠胃肠MMC具有兴奋效应,这一效应可能与P物质增加有关。

4.4 对枳实中黄酮类成分的吸收转运研究

彭芳芳等[21]采用Caco-2细胞模型,对枳实和麸炒枳实中黄酮类成分(橙皮苷、新橙皮苷)及橙皮苷、新橙皮苷单体的双向跨膜转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麸炒枳实与枳实比较,其黄酮类成分双侧表观渗透系数值较大;各类药液的双侧转运速率前期呈上升趋势,在60 min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则呈现下降趋势;各样品在体内吸收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麸炒枳实>枳实>橙皮苷、新橙皮苷单体。研究认为,枳实中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等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肠吸收性,且通过麸炒炮制后,能够增加这类成分的肠吸收。

5 讨论

历代本草对枳实的炮制记载较为详尽,方法近20余种。目前,国家和地方炮制规范也基本沿用了本草古籍的方法,以净制、切制、麸炒为主,但不同地区的枳实炮制方法各有不同,不同地区同一炮制方法在炮制工艺上也存在差异(如麦麸炒制工艺中的辅料用量、炮制时间等)。对枳实炮制工艺和炮制成分变化研究表明,不同炮制方法和炮制工艺能明显影响枳实饮片的质量。为避免炮制品质量不一,应修订完善枳实炮制规范,明确枳实采摘时间、半径大小、润制时间、辅料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等工艺参数[22]。

文献分析结果显示,枳实炮制研究报道集中于2005-2010年,近几年相对减少,主要开展了枳实炮制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研究,优选了枳实的麸炒、切制工艺,采用TLC和HPLC法对枳实饮片中单个或多个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研究等。中医炮制理论认为,枳实生品性较峻烈,以破气化痰为主,炮制后(炒或炙)可缓和其峻烈之性,以免损伤正气,以散结消痞力胜[23]。但目前有关枳实炮制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对枳实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变化研究还不够全面,枳实炮制前后药效物质仍不明确、炮制机制仍不清晰。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枳实炮制研究:①联合应用多种现代分析手段,如GC-MS 和HPLC-QTOF 技术,建立枳实及制枳实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全面考察枳实炮制前后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及变化规律;②在中医临床和中药炮制理论指导下开展药效学研究,以明确枳实炮制前后药效的差异;③综合运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药物代谢-药效相关性等手段,分析枳实炮制前后,差异性成分在体内的作用过程及其作用靶点,再结合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手段阐明其炮制作用机制;④确定枳实质量标志物,建立枳实及炮制品专属性的质量标准。

猜你喜欢

麸炒枳实橙皮
石菖蒲麸炒工艺研究
枳实薤白桂枝汤应用浅析
不同炮制方法对苍术中有效成分的影响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苍术麸炒前后苍术苷A的药动学行为
破气消积的鹅枳实
入冬做瓶橙皮酱
生、麸炒苍术对痰湿困脾模型大鼠治疗效果
橙皮素对舌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橙皮苷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