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2023-06-16林碧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包含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学科方法等内容。同时,地理学科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用地理知识能够解释和解决生活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适应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文章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背景,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问题;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3-0060-03

引  言

地理学科主要表现在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态度、地理能力及地理情感等方面。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高中地理教师注重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为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占据课堂主体位置,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同时,地理课堂上缺少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时期教学需求。

(二)教学任务较为繁重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较多,教学任务较为繁重,知识内容较为琐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地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教师在知识讲解时难以对课程资源进行集中整理,而且有些地理知识很难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做好教学时间的安排和规划,尽可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

(三)课堂学习难度较大

地理学科和其他文科学科不同,需要学生在记忆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学以致用。在地理知识学习中,学生凭借死记硬背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如地域空间等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四)过于看重学生分数

高中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渴望考进理想的大学,教师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升学。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考试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重点知识,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2]。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利用地理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融合,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掌握地理专业知识后,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发展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内容,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活动,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3]。

(三)满足素质教育发展要求

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师偏重于教材知识教学,大多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核心素养背景下强调学生自身发展,要求教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同时,教学内容的丰富使课堂更加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开展互动教学活动,树立学生地理观念

高中地理中核心素养培养应当以地理核心观作为前提。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知识记忆和刷题,忽视地理知识背后蕴藏的地理核心观念。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地理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看问题,深入思考和分析地理知识。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地理知识的同时,要深入发掘其中的地理核心观念,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发展深入理解知识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地理观和世界观[4]。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人口容量”为例,在本节课中,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地理核心观念,将教材内容和社会生活结合,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掘知识背后的地理核心观念。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之后,教师可设计相应的问题:环境人口容量的两重性是什么?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对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观念如何去评价?如何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并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近年来的人口数量变化及存在的人口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核心观念,加深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深入分析核心素养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树立良好的人文地理观念,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高中地理学科虽然是人文性学科,但是在学习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两种思维的培养。高中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批判和创新角度思考和探究地理问题,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逐渐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短片、图片等方式展示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5]。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为例,

教师可介绍自然资源及其数量,让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特征、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更深层次地理解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提供平台。结合对亚马逊热带雨林图片的观察,展示雨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图及温带森林和草原养分循环图,教师可让学生分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从自身知识入手,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拓展思维。然后,教师将此部分知识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结合,引导学生用批判思维从利与弊两个层面出发,探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通过这样的课堂引导,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掌握问题分析方法,提高核心素养。

(三)借助小组讨论活动,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能加深学生对区域特征和差异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地理态度和地理行为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品格。高中地理教师应注重课堂活动引导,做好课堂教学评价,从多个方面分析学生地理学习环境,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6]。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例,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如“城市交通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有着怎样的影响?”以及“南北方交通有着怎样的差异?这些差异使聚落分布形态有着怎样的差异?”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扬州的变迁”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结合案例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形成人地协调发展观。为了培养学生地理品质和区域认知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活动设计,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发挥教学环境优势,为学生地理品格培养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四)引入生活化案例,传授学生地理学习方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活案例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构建地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传授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初中地理相比,高中地理知识难度和广度有所增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7]。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例,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要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并且能够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人类行为,结合实例开展分析活动,并对其进行合理延伸,开展以“环保出行”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是学生较熟悉的内容,教师可借助这些生活化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课堂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出行方式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对公共交通与私家车出行的利弊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明确问题分析思路。在对问题分析讨论后,学生可认识到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对城市环境的好处。最后,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对主题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或自行车出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联系实际生活,能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区域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五)借助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将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重心,学生实践能力不足;而课外实践机会较少,导致学生的地理综合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方向。学生要结合地理课堂知识,在课后实践中加以应用,通过实践检验知识,利用知识引导实践,从地理角度看待分析问题,逐渐提升学习实践能力。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工业区域因素及其变化”的这一章节实践性较强,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合理分组,布置课外探究任务。教师可以给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工业厂房,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工厂,根据课堂上“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内容,对工厂的工业布局进行分析,從合理和不合理两个层面入手,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相应的建议。如以实际调研活动中的化工厂为例,该厂房远离市中心位置,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与教材中工业区位选择方案相符合,但是从风向来说处于上风向位置,由于风向因素,其造成的污染依然对城市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城市大气污染加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化工厂的布局规划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的实践任务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8]。

结  语

地理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将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等内容进行整合,知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结合核心素养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多个层面优化和创新教学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张正钰.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08):184.

李潞.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路径[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09):64-65.

张波丽.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09):193.

齐兵.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途径探索[J].区域治理,2021(12):213-214.

苟宏亮.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1(04):97-98.

张琦中.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105.

庞忠能.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分析[J].好日子,2020(02):196.

闫宪花.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考试周刊,2020(84):149-150.

作者简介:林碧(1983.5-),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学,团委副书记,一级教师,曾获福建省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莆田市中小学“教坛之星”、福建省高考优秀评卷教师、莆田市高中教育先进个人、莆田市优秀共青团干部。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