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理观念培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

2023-06-14冯围国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物理观念教学实践初中物理

冯围国

【摘要】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渗透物理观念内容,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教师要做好教程分析,矫正物理观念渗透方向,在导学、活动、实验、训练等环节展开针对性融合,为学生顺利进行学科探索提供良好条件.物理观念是指导学科教学的核心思想,教师深度理解物理观念内涵,展开教学创新探索学习,能够创造丰富启动力,调动学生学科思维,在创造性学习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观念;教学实践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中有意识渗透物理观念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物理性探索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够培养其良好思考和探索习惯,形成科学的学习观、价值观.物理观念渗透于整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做好优化设计,抓住切入点展开教学组织,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条件,为促进物理学科教学的全面改革奠定基础.

1 导学环节推演渗透物理观念

导学环节渗透物理观念,教师要精选导学内容和导学方式,结合物理现象、关注物理应用,为学生创造研学环境,这样可以对学生形成感官触动,促使学生自然建立物理观念意识.

1.1 结合物理现象设计导学

教学情境设计环节渗透物理观念,教师要精心选择导学方式,利用多种辅学手段,对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多重冲击,以调动学生学科思维,展开研究性学习.

例如 教学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征”时,教师在课堂导学环节,要求学生屏住呼吸,倾听周边的声音,并对这些声音的特点做辨析:大家仔细聆听身边的声音,说说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可以从响度、音色、音调、乐音、噪声等几个角度展开辨析.学生进入声音分辨环节,不断有信息发出——“我听到周边建筑工地发出的机械声音,这些声音没有什么节奏,响度很大,自然属于噪声范畴”“我听到音乐教室里发出了琴声,这些声音音色优美,肯定属于乐音”.教师对学生声音辨析情况做归结评价,对声音特征进行重点介绍.学生有辨析经历,对声音特征有了全新理解.教师从声音辨析角度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从几个角度比较声音的不同,找出声音的特点,这是典型的物理观念的渗透.学生对声音没有清晰认知,教师从专业角度展开引导,给学生带来物理知识应用机会,促使学生顺利掌握物理判断方法.

1.2 对接物理应用设计情境

物理观念的全面渗透,能够创造更多研学机会,教师对接学生生活认知展开导学设计,能够唤醒学生生活思维,形成自然对接.

例如 在教学“光的反射”时,教师拿出平面镜,将教室外的阳光反射到教室墙壁上,要求学生对这个物理现象做解读.学生开始研读教材相关内容,对这个展示实验原理进行深度探究,很快就有了新的发现.这个实验证明:光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对反射定律进行归结,进而形成固化认知,这是物理观念渗透的结果.教师展示物理实验,要求学生做观察,自然归结实验发现,学生能够主动行动,深入到实验环节,在多重思考和推演中形成物理学科认知.从学生分析归结情况能够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到位的,成功激发学生研学主动性.学生有了物理观察经历,其研学思维顺利启动,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鲜活.

2 活动优化组织融入物理观念

教师推出物理学习活动,要注意做好物理观念的渗透设计,为学生创造物理观念研学机会,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学习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对物理学习活动有不同期待,教师对此需要做理性分析,以便做出准确设计.

2.1 组织物理生活应用讨论

教师设计一些物理探索活动任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探索的契机.物理观察、物理实验、物理操作、物理案例分析和讨论、物理课题研究和交流等,都带有合作和探究的属性,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学生积极回应,在实践体验中完成物理观念的建立.学生有生活经验积累,教师从学情角度展开教学设计,能够对接学生生活认知,引导学生進行生活化学习和思考.

例如 教学“光的折射”时,教师端出一盆水,拿出一根小木棒,将木棒一端放入水盆中,可以看到小木棒影像出现了折射现象.教师解读折射原理的产生:光在空气介质中进入水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的现象,这便是光的折射.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了一些了解,教师设计讨论话题:当人们用鱼叉叉鱼时,发现鱼的身影后,鱼叉应该超哪个方向投射呢?如何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设计呢?学生开始热议,课堂研学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利用生活案例进行话题设计,自然渗透物理观念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在充分交流讨论中完成物理知识内化.教师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展开教程安排,给学生带来更多主动思考的机会,学生对物理现象做深度思考,经过多重交流讨论,顺利构建学科认知基础.

2.2 展开物理实践案例分析

物理实践活动需要有完善的方案支持,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案例分析,从中获得一些学习感悟,自然形成实践探究机会.学科教学包含丰富内容,物理观念是学科核心目标追求,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案例分析,推出实践性探索行动,都可以创造一些研学机会,以满足学生学科学习要求,在实践探索中完成认知内化.

例如 在教学“透镜成像”时,教师拿出一枚放大镜,要求学生做具体观察,并利用放大镜聚焦阳光,点燃了棉球学生对相关原理展开研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对透镜汇聚功能做重点研究.为激发学生探索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眼镜片,说说眼镜为什么可以让近视的人看得更清楚一些.很显然,这个生活案例最为常见,学生对眼镜最为熟悉,但眼镜工作原理属于物理现象,学生大多没有专业研究,教师要求学生对眼镜做重点观察和分析,解读其中的物理原理,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物理观念在生活现象中广泛存在,教师从透镜成像原理角度展开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对应研究,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契机,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研学需求,其调度作用更为显著.物理与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思考,为学生规划研学路线,让学生借助生活认知进行多点探索,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3 实验操作探索对接物理观念

物理实验教学渗透物理观念,教师要对实验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处理,关注物理生活应用,推出一些研学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进行实验探索行动,以提升其学科研学品质.

3.1 优化物理实验方案设计

教师在物理实验方案设计时渗透物理观念,这是最为自然的选择.学生进入实验操作环节,需要借助一些物理知识,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入探究,以确保实验环节的顺利推演.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实验操作,要给予更多方法支持,这些互动性研学行动都是物理观念渗透的良机.

例如 在教学“光的色散”时,教师展示一组图片:鲜花、烟火、天空、落日等都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这是色散现象造成的.我们在雨后可以看到彩虹,这些彩虹由七色光带组成,这些光带就是光谱.学生对生活中的色散现象比较熟悉,都能快速找到一些物质,证明光谱的存在.为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观察机会,教师拿出三棱镜演示色散实验,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发出七彩光带.学生细致观察这些物理现象,并利用物理原理进行解读和分析,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这些光谱的形成原理,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历,介绍光的色散现象的存在.学生进入生活现象梳理环节,对相关案例进行对应搜集,很快就有一些新发现.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实验、讨论实验、研究实验,对物理观念和原理有了全新认知.

3.2 注重物理生活操作设计

教师对接学生生活认知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物理观察、物理实验、物理操作,确保每一项物理活动都能够顺利展开,实现物理观念的自然渗透.

例如 在教学“机械运动”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机械运动定义展开生活案例搜集行动.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对机械运动的认知更为丰富.在生活案例列举环节,学生都能够积极发言:汽车在路上行驶,其位置不断变化,这是机械运动;飞机在空中飞行,位置变化更为剧烈,当然是机械运动;海洋中的水在洋流作用下不断变化位置,也带有机械运动属性.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结机械运动概念,学生有案例列举经历,自然能够顺利完成解读任务“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这说明这个物体做机械运动了”.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生活案例,对机械运动做直观解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物理概念原理,这无疑属于物理观念渗透性学习,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形成的学科认知更为深刻.

4 训练延伸设计呈现物理观念

物理学科训练设计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课题研究,能够创造一些拓展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以物理观念渗透为契机,在创造性学习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4.1 推出物理课题研学任务

学生面对物理研学课题任务时,需要更多方法的支持,教师从研学方案设计到课题集体研讨、从物理观念渗透到物理实践体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研学信息和方法支持,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

例如 在教学“直线运动”时,教师对匀速直线运动概念做解读,并推出一些典型的匀速直线运动案例,要求学生做对比思考.学生对生活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现象比较熟悉,教师要求学生自行观察,选择其中一个案例,结合速度、路程、时间制约关系式进行专业解读,说说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接到任务后,大多以列车行驶为例,说明匀速直线运动定义,解读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个生活物理现象做研究对象,对相关制约因素做整合梳理,以物理原理、物理观念为渗透起点,给学生带来专业研学机会.从学生学习表现可以看出,教师设计是比较到位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研学机会.教师适时做评价和指导,确保课题性学习顺利展开.

4.2 促进物理学科认知内化

物理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物理观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主动展开教学设计,推出一些延伸训练任务,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研学行动,对接学生生活进行深度研讨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观察学习习惯.教师根据学生生活认知情况做教程安排,学生回馈更为主动.

例如 在教学“力的含义”时,教师拿出一个水桶,让学生现场做实验演示:这个水桶装满了水,如果一个人提起来,肯定会比较费劲,如果是两个人一起提这个水桶,自然会轻松一些,这其中蕴含什么样的物理原理呢?学生现场做实验,开始思考和互动研究,逐渐形成了崭新学习认知.教师推出实验任务,要求学生现场做实验操作,进而展开深度思考,解读物理实验原理.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操作,深入解读物理原理,促进物理知识的内化.教师利用现场实验机会渗透物理观念,为学生创造难得学习研讨的机会,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对生活实验比较有感觉,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学生积极回馈,研学效果良好.物理观念渗透教学不同环节,能够创造一些研学机会,教师要做优化处理,为学生准备更多研学任务,组织學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研学行动,在实践对接中完成学科认知的构建和内化.

参考文献:

[1]赵妍妮,陈晨.“课程思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物理,2022,40(12):41-43.

[2]陈继传.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与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2(29):96-98.

[3]王鹏鹏.基于“背景知识”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20):62-64.

[4]方友浩.情境·体悟·提升——基于核心情境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02):14-16.

[5]谢丽宏,杨戈.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课堂优化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2022,40(24):25-27.

猜你喜欢

物理观念教学实践初中物理
“影视资源”在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形成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高考立意的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立意的物理考试评价和启示
“自由落体运动”课堂教学片段赏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