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驱动:体育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学习评价”设计与实践

2023-06-11陈李贵

体育教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习评价项目化学习篮球教学

陈李贵

摘  要:为了研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范式,笔者从“学习评价”视角出发探索体育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模式。本研究认为,体育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学习评价要结合真实情境,设计“做得到”的项目化评价任务;聚焦核心素养,设计“看得见”的项目化评价标准;强化学习过程,设计“学得会”的项目化评价工具,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供践行指向核心素养教学和学习评价的一线教师探讨。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学习评价;核心素养;篮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5-0031-03

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从某一个学科切入,聚焦关键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与拓展,用项目成果呈现出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和深度理解[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创造性运用知识?是否深度理解知识?是否有效解决问题?学习评价起着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篮球快速转移球”案例,谈谈学习评价设计与研究(图1)。

一、结合真实情境,设计“做得到”的项目化评价任务

真实情境是指源于学生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经验的各种场景。真实情境的设置不仅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也是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2]。笔者以初中篮球内容为例,聚焦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谈谈如何设计“做得到”的评价任务。

(一)评价任务的设计思路

聚焦真实情境,实际上是解决比赛情境中的某个场景,将这个“场景”视为一项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注重的问题解决过程,可以适当降低对学生技术规格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尝试努力就能“做得到”。笔者认为,“逆向设计,以终为始”的思维逻辑是项目化学习中评价任务设计的一种策略。具体方法分为三步:确定预期结果、分解任务情境、完成具体任务。

第一步:确定预期结果,即期待学生能够达成的目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球类(篮球)的学业质量要求是:运用所学球类运动项目技战术参与班级内的教学比赛。初中生常见的比赛形式为3打3。因此,笔者将预期结果确定为“让学生在3打3比赛中能够和同伴进行配合完成进攻”。第二步:分解任务情境,是指将最终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拆解。3打3比赛中可以有许多种情境,比如局部2打2,局部2打1,局部1打1等情境。在具体情境中细化评价任务,笔者设计了2打2比赛:如何摆脱防守接传球;2打1比赛:面对防守队员如何将球传给空位队友;1打1比赛:如何运球摆脱防守队员等任务情境。第三步:完成具体任务,是指让学生在拆解后的情境中合作、探索、体验,运用已有知识和教师提供的支持来解决问题。笔者采用小组的方式,每组6人左右,由组长组织、指导、反馈练习。如“2打1情境中面对防守队员如何将球传给空位队友”,6人可以分为两组,每组1人面对防守(消极、积极)将球传给同伴(同伴主动跑动要球)。

(二)结合真实情境的案例

笔者在设计“篮球快速转移球”项目时认为:胸前傳、接球技术是初中篮球的主要学习内容,同时也是比赛中同伴配合最常见的传球和接球方式。在“学会”的课程理念下,单单学会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显然不够,还需要与投篮、运球技术进行组合使用。篮球比赛情境中,将球进行快速转移最合适的方式是“传、接球”,此外还可以通过“运球”技术转移球,因此真实情境中可以把传接球上升至“转移球”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转移球”的次数决定着篮球比赛的水平(图2)。

如何基于真实情境,设计出“做得到”的评价任务呢?笔者设计了三种“大情境”,分别是无防守下快速转移球、防守下快速转移球、同伴配合后快速转移球。如“防守下快速转移球2打1:防守下将球传出”,具体任务为当被对方“防死”后,如何将球传给同伴。此时不过分要求采用什么技术,更多的是对传球速度、准确性进行评价。驱动性问题作为解决比赛实际问题的关键,也是设计评价任务的参考依据。正如上述案例,驱动性问题应该具有“行动感”和“挑战性”,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笔者依据比赛情境的需要,设计了驱动性问题:如何在3打3比赛情境中快速转移球?从问题中可以知道,具体的评价任务是:面对防守将球转移至“空位”或转移后形成“强打弱”。同时,在“快速转移球”的任务中可以将篮球知识和运用能力渗透到学习过程中。

二、聚焦核心素养,设计“看得见”的项目化评价标准

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体育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因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其所有知识、能力、品质,核心素养正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评价标准的设计思路

聚焦核心素养是将课程标准中对学业水平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看得见”的评价标准。需要挖掘“篮球快速转移球”中的育人知识点,将其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细化项目要求”“确定评价内容”“表述学练标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细化项目要求,是指将课程标准中对篮球内容的项目具体要求进行细化。例如,如水平四篮球内容的项目要求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根据六个方面要求,细化“快速转移球”中的具体要求(表1)。第二步:确定评价内容,是指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入手,挖掘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将其转换为具体的评价内容。例如,在“规则与裁判方法”方面,将体育道德(体育品德)中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的内容纳入具体评价要求。第三步:表述学练标准,是指结合课标的项目要求,将评价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学练标准。依据评价任务设计的理念,淡化技术规格要求,注重任务完成效果。例如,“知道比赛规则,合理身体接触”转化为“是否故意拉、拽”;“比赛中持续跑动,体力充沛”转化为“跑动是否变慢”。

(二)聚焦核心素养的案例

篮球比赛情境的开放性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多种可能。依据评价内容,将其转化为“看得见”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应该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设计。书本上的动作要领对于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可以将其转换成“能否做到”“是否可以”的形式。这种形式实际上就是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朝着评价依据努力。

如表1所示,七年级《2v2:摆脱防守接传球》一课,笔者从评价维度、评价内容、评价依据、表现情况四个方面设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依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篮球项目要求的6个方面确定评价维度;围绕“2v2情境下摆脱防守接传球”的情境对六个方面进行细化,确定评价内容;根据具体评价内容,确定评价依据;为了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确定“表现情况”的五个等级评价。这种评价标准能够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在比赛之前,学生已经知晓具体的评价内容、依据,同时要注重同伴间的交流,防守不可以故意拉、拽,赛后要讨论等。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可视化,将具体看不见的核心素养转化为“看得见”的评价标准。

三、强化学习过程,设计“学得会”的项目化评价工具

评价驱动视角下的教学是将“评价”作为学习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正如评价专家郑东辉的观点:作为学习的评价是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评价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自我监控、自我纠正和自我调节,进而建构新的学习意义[3]。因此,评价工具的设计最终要指向让学生“学得会”。

(一)评价工具的设计思路

聚焦学习过程是指在“篮球快速转移球”项目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为学生提供评价工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得会”。根据项目实施的特点,笔者设计三种评价工具:任务实施评价表、项目学习评价表和自我诊断评价表。

任务实施评价表侧重于课前任务布置和课中学习指导,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评价表将项目化学习的大任务在课时中进行拆解,并制定相应的任务内容、驱动性问题、组织提示、评价依据等。它是课堂推进、实施小组合作的评价工具。项目学习评价表侧重于课中学习诊断和课后评价反馈,它从课堂学习的整体性出发,包含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评价细则、评价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它是项目化学习的任务拆解,体育核心素养具体落地的评价工具。自我诊断评价表侧重于课中同伴互评和课后评价反馈,基于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将学生作为运动技能学习的主体,从动作要领、自我评价、评价建议三方面进行设计。它是运动技能深度学习的评价工具。三种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最终指向的都是“学得会”。

(二)强化学习过程的案例

评价是为了学习服务,因此评价工具的设计应该是针对学习过程,助力学生“学得会”(图3)。在解决任务过程中会有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契机,笔者在实践中提前让学生知道體育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式,课中无痕渗透体育核心素养。如项目学习评价表,将“能否将球传出、能否跑出空位、是否有进攻意识、跑动是否变慢、同伴是否有交流、是否故意拉、拽、赛后是否有讨论等内容作为评价依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从项目化学习的视角看,学生是否“学得会”,要观察是否解决了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在《2v2:摆脱防守接传球》一课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任务:持球人被盯“死”后,如何跑动更有利于接到球?怎么做可以让队友知道做好了接球的准备?接球后,哪种持球姿势更有利于进攻?这种任务是比赛情境中进攻的方式,也是具体运动技能使用的情境。笔者考虑到这样的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在评价中将“成功接到4次球、主动伸手要求、同伴有对话交流、空位接到球完成3次投篮”等内容作为评价依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技能的运用。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学习评价扮演的更多是对技能学习的诊断和反馈作用。比如学生在“1v1:突破防守队员”一课中,笔者根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的动作要领,将是否有“假动作”,变向是否具有“突然性”,突破后是否有加速动作等作为评价内容。让学生在练习时,同伴间相互进行评价,运用自我诊断评价表,让学生练习后给出学习建议。自我诊断评价工具的使用最终指向的都是学生如何“学得会”。

四、结语

“学习评价”具有鉴定与选拔、检查与监控、反馈与交流、导向与激励等多种功能。体育学科项目化学习中,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学生自互评、信息反馈和学习诊断。评价驱动旨在通过用学习评价导向、监控、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真实情境的评价任务,将课标要求转化为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将项目学习转变为学习过程的评价工具,最终驱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实施和结果判定。

参考文献:

[1]夏雪梅.在学科中进行项目化学习:学生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9(02).

[2]季浏,钟秉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3]郑东辉.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内涵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浙江省教研课题“重构·驱动:指向运动能力的初中篮球评价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0358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习评价项目化学习篮球教学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