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2023-06-09李丽丹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双减

摘 要:“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以背诵类、书面类为主,形式单一枯燥,作业量较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作业设计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作为主要目标,忽略了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文章从“双减”政策的角度出发,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新要求,并结合教育实践提出几点作业设计的策略,希望为相关教育者提供参考,推动“双减”政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落实。

关键词:“双减”;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2-0085-03

引  言

作业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同时也能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建立起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作业总量。但在落实“减负”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简单地砍掉部分作业,而是要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作业的质量,更好地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实现减负与提效的结合,这样才能确保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改变过去单调的作业形式,以“双减”政策为导向,探索新的作业设计方法。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提出的要求

(一)控制作业完成时间,减少总量

减少作业量,将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双减”政策提出的重点要求。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七年级的作业时间应当不高于10分钟,八年级作业时间不高于15分钟,对于九年级学生,教师可根据复习备考的需要,将作业时间提高到最多30分钟。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各年级的要求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合理设置作业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预期时间内完成作业。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可对班级中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的反馈评估作业设计是否合理,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出发,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加强对作业时间的控制。在设计与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精简”的原则,不能向学生发放整张试卷,或者选择整本教辅资料,这样会出现题目过大、题目类型重复等问题。教师要综合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布置内容精练的高质量练习题。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成作业布置的前提。当学生由于某些原因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的时候,可通过微信、QQ等方式联系教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以后寻找机会补作业,这样是为了避免作业对学生的正常睡眠和精神状态产生影响。

(二)调整课后作业难度,适应学情

作业的难度对学生的课业负担有直接影响。教师要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出发,合理设计作业内容,不可布置难度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作业[1]。同时,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精心设计有弹性、分层次的作业,适應不同学生的需求。许多教师会从自己的主观想法出发,或者根据班级平均水平确定作业的难度,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优等生可以较轻松地完成作业,但后进生可能会感到吃力,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和时间。对此,道德与法治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也要了解学生对作业的感受,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合理调整作业难度。此外,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利用延时服务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作业指导,特别是要加强对后进生的关注,帮助他们克服作业中的困难,提升作业完成效率,使他们逐渐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适当减少书面作业,改变形式

在“双减”政策要求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形式需要更灵活多样。学生在学校经历了一天的学习,如果回到家后还要一直埋头读书、背诵、做题,会加重身心负担。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适当地减少书面作业,多设计一些拓展类、实践类作业,让学生摆脱书本的束缚,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索和体验,逐渐内化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协调好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关系,改变以知识为核心的作业设计思路,突出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情况,分层设计作业

学生是课后作业活动的参与主体,作业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等存在客观差异。对优等生而言,如果作业内容过于简单,其就难以获得学习水平的提升;对后进生而言,如果作业的难度较大,他们的信心可能会受到打击,导致完成作业的时间较长[2]。因此,教师要将学情作为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可通过课堂观察、师生问答、小测验等方式,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形成整体认识,把学生划分成多个层次,针对各个层次布置合适的作业。这样既能满足学优生进步与提升的意愿,也不会对后进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要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分配适合的作业内容与目标,将作业的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调动全体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公民基本权利”一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学生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知识基础扎实,心理素质较高,渴望获得进一步提升和发展;B层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但理解、应用、创新等方面还有不足;C层次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弱,学习能力偏低,缺乏学习的信心。对此,教师可立足学情,设计以下作业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巩固

1.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哪些?( )

①平等权 ②生命权 ③劳动权 ④受教育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下列哪一行为体现了公民的监督权?( )

A.小王参加人大代表选举

B.老张批评诋毁侮辱革命英雄的言论

C.小李报名参加作家协会

D.某市民通过网络参加评议政府的活动

第二部分:分析应用

许多人喜欢在网络上晒自己的照片,在分享生活的同时,也导致了个人信息泄露。对此,我们应当( )

①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拒绝上网

②正确看待并使用网络

③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

④尊重、不滥用他人的隐私信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三部分:拓展思考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许多场所都会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有些不法分子借机盗取和贩卖个人信息,用于诈骗、盗取个人财产等不法行为。

(1)在上述材料中,不法分子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2)你认为个人应当怎样正确使用网络?

(3)为了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请你为相关部门和网站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部分的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第二部分的作业则提供了一个情境,并列举了多种行为,需要学生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判断;第三部分的作业没有确切的答案,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题目信息和生活经验自主思考。这种分层次的作业形式,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也不会导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3]。

(二)师生双向选择,设计弹性作业

在设计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一定的弹性,为学生留出选择的空间。教师可采用“作业超市”的模式,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包括书面作业、背诵练习、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知识类作业、实践类作业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作业。比如,有的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不够深刻,可以选择背诵练习类的作业;有的学生难以充分理解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选择实践类的作业。同时,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客观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给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作业内容。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增强作业的弹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设计弹性作业时,教师也要注意趣味性。课后作业只有具有趣味性,才能调动学生选择和完成作业的热情。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形式上的创新,渗透趣味元素。例如,教师可结合当下热度很高的“盲盒”,设计“盲盒作业”,让学生上台随机抽取。这种活动在形式上具有新鲜感和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作业。

(三)布置实践任务,丰富作业形式

部分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需要学习许多抽象的概念。事实上,这门学科源自人类社会,与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作业形式以书面练习为主。学生虽然记住了书本上的知识,但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也难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多布置实践性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体会,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与态度,做到知行合一。

以“学习新天地”一课为例,考虑到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还没有完全适应初中阶段的生活,教师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列举具体的做法和方案,如保持勤奋好学的态度,

坚持进行晨读,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及时总结所学知识等。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督促,检查学习计划的落实情况,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还要延伸到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四)设计作業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比较抽象。教师通过设计作业情境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他们的体验感。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或者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创设作业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在教学“亲情之爱”一课时,教师可设计作业:“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请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在说明作业要求后,教师可先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如帮助父母做家务、用零用钱为家人买一份礼物等,让学生从中选择一项,并观察父母的反应。教师以学生的家庭为依托,建立生动的作业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会,深化对“亲情之爱”这一主题的感受。

(五)健全评价体系,提供反馈信息

作业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为师生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教师可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作业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知识点,并针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通过评价环节收集各方面的建议,对自己的作业成果形成更全面、客观的理解,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找到自我提升的方向。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作业形式,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书面作业主要由教师进行批改,而活动类的作业则可以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例如,在教学“多彩的职业”后,教师可让学生选择一些人物进行调查,了解他们从事的职业,整理相关信息,并说一说自己对这种职业的看法,阐述职业的主要意义和内容,在课堂上汇报。由教师和其他同学从汇报内容、语言的流畅性、作业完成态度、信息的全面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重新审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降低作业总量和完成时间,减少重复性、机械式的习题训练,设计高质量的作业习题,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布置分层次、有弹性的作业,并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活动类作业,创设贴近生活的作业情境,丰富作业的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优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实现减负与增效的结合,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黄莹莹.“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J].华夏教师,2022(07):79-80.

洪燕倩.“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进策略探索[J].新课程评论,2022(01):79-87.

徐婧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实践型作业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李丽丹(1981.1-),女,福建晋江人,任教于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先后获得泉州市政治教师优秀课件评选一等奖、泉州市中学政治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等,先后被评为紫峰中学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教学能手等。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