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文“微写作”,读写相融合

2023-06-07葛金娥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读写融合微写作意义

葛金娥

[摘 要]随文“微写作”,就是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跟随课文的阅读,立足一点进行短小的习作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悟写、读写融合。随文“微写作”能消除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是落实语文要素、训练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路径。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的习题设计,明确地表现出编者努力为学生搭建读写的通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读写进行融合,组织学生开展随文“微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微写作;读写融合;意义;教材编排;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7-0094-03

“微写作”,指的是在阅读中就某一点进行的微型习作活动,不苛求文章结构的完整,是一种片段式的练笔活动。随文“微写作”,就是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跟随课文的阅读,立足一点进行短小的习作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悟写、读写融合。这种习作模式取之于文本,将习作恰当、巧妙地融入阅读教学中,实现读写相长的目标。

一、随文“微写作”的意义

(一)随文“微写作”能消除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

课堂随文“微写作”能让习作教学有所依托,有所参照。这样进行习作教学,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学以致用,使学生获得“很像书中语言”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让学生习作中的畏难心理得以缓解,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大地提高学生习作表达的积极性。

(二)随文“微写作”是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方式

目前,统编语文教材在全国使用,其单元编排围绕某一个能力培养进行重点训练,聚焦于“语言建构与运用”。开展随文“微写作”,有利于教师准确抓住学生言语表达的契机,有效落实指向表达的单元语文要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

(三)随文“微写作”是训练高阶思维的有效路径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上的认知能力,强调知识点从理解到应用。开展随文“微写作”,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高阶思维,让他们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实现对文本的理解由表及里,不断向纵深挖掘,直达文本的内核。

二、随文“微写作”的教材编排

语文知识的运用,主要是认知图式的迁移。现行的教材都是读写单元整体设计的,从读向写迁移,主要的学习支架是包含在阅读文本中的认知图式。同时,通过表达与交流,反思、优化原有的认知图式。句、段的模仿练习也应当如此。对统编语文教材深入研究后就会发现,新的教材给我们构建一种“阅读+写作”的教与学环境。课后小练笔的习题设计,明确地表现出编者努力为学生搭建读写的通道,促进读写融合,由读学写。例如,三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安排如下。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课后习题中的小练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模仿课文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培养学生随时随处提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三、随文“微写作”的教学策略

习作与阅读是两个不一样的心理过程,可是这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内在关联,因为阅读是从外到内的内化过程,而写作则是相反的对外表达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两者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随文“微写作”活动,在日常课堂训练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上课时可以让学生抓住对文本的感悟,表达感情;对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模仿,提升学生的模仿能力;依托文本留白,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找感动,抒写丰富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比较感性,容易被激发,而文本中有很多感人的句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紧扣相关内容,让学生体会人物感情并学着去描写,这样就能训练学生去表达情感。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叙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时的事情,他通过所见所闻体会到因中华不振国人饱受洋人欺负,但是却找不到说理的地方,由此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能够激发学生对读书意义的思考。本课的小练笔就是这样设计的:“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在课堂上开展随文“微写作”,让学生体会到更高远的读书观能给学习带来更大的动力,能实现更有价值的人生,帮助学生理解“立志”与“成长”的关系。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就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深有感触。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为什么而读书,我的回答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读书!如今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从深海之底到高山之巅,从地球南极到蔚蓝天空,无不留下中国人的足迹。祖国的强盛,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我要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本领,等学有所成后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之中,使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随文“微写作”围绕阅读和写作展开,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促进学生語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情感上,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二)学经典,促进能力迁移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经典的词句,教师在教学中不妨抓住经典词句,让学生展开仿写,促进学生能力的迁移。在尝试揣摩词句的选择、思考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中,学生能更好地感悟经典。

如老舍的《猫》,课后小练笔内容来自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文字表现了猫性格古怪——既老实又贪玩。这段话用“说……吧……的确……可是”写出了猫看起来相互矛盾的特点,可谓独具匠心。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时,可让学生结合对猫的特点的把握,将读写融合起来。在感受到猫既老实又贪玩之后,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喜欢的某种小动物或某个人有没有这样看似前后矛盾的性格特点,尝试将这一特点提炼概括出来,如小乌龟既迟钝又敏捷、妈妈既严厉又慈爱等,然后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描述,照样子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通过这样的迁移练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表达方法,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自如地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

如在两位学生的笔下,自己家的狗狗和金鱼都具有这样矛盾的特点。

生1:哈士奇狗狗,实在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说它调皮吧,的确。当主人不在家时,它就开始“发疯”了,在家里到处跑,它所过之处都是一片狼藉。沙发烂了,椅子腿断了,床单上满是它的爪痕,就连抱枕也被它咬破了,满地都是棉絮。当你回来之后,一定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说它乖萌吧,也是。有时候它就那么静静地趴在自己的小窝里,一动不动的,萌萌地望着你,仿佛它是全世界最乖的狗宝宝。

生2:哎,我们家的小花,真是怪。它呀,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食货机”!每次我刚把鱼食撒进去,它就闻香而来。一眨眼的工夫,就把一粒粒橘红色的鱼食统统收纳到它那已经涨得圆鼓鼓的肚皮中,还开心地左右扭动着它那降落伞似的大尾巴,好像在对我说:“真好吃,再给我来一点吧!”不过,小花有时候又有点挑食。偶尔我喂一些绿色的鱼食给它,它却当作没看见,直到鱼食都落到鱼缸底部,它还是瞧都不瞧一下,你说奇怪不奇怪?

再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着重描写了由外洞进入内洞的空隙:“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这是直观地描写空隙的狭小;“自以为……可是还能感觉……我又感觉……”,这是从作者感受的角度描写孔隙的狭小。从写法上看,将直观描写与真实感受相结合,突出了空隙的特点。学习本课时,有的学生用这样的方法仿写夏天的公园,让那份“热”扑面而来:“热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空中也没有一丝风。今天的天气预报是36度,但是柏油马路上应该超过了40度,因为那柏油在烈日下都变得瘫软了。我在马路上走着,一阵阵热浪向我袭来,我好像被丢进了一个巨大的烤箱。嘴巴张开,一股热流从口腔流进食道,流进五脏六腑,感觉身体都要被融化了。”

课本中的一篇篇经典文章,里面蕴藏着每个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及人生的思考,这些经典文章能够满足各个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认真的研读,体会文本中语言表达的特点,领悟其语言的美感。

(三)悟留白,放飞想象

留白在文本中出现不少,情节上也有些许跳跃,给我们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忽略它,要对留白进行利用,引导学生去想象故事情节,运用丰富的想象去改写或者扩写,思考怎么样让故事情节更跌宕起伏、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凸显人物性格。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如《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在表达方面,可以结合课后小练笔的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那些孩子會爬到巨人的脚上、腿上、肚子上、背上、肩上,甚至吊在巨人的胡子上,尽情地玩耍,体验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懂得快乐与人分享后的喜悦和幸福。先抓留白,悟留白,然后进行扩写。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充分放飞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此同时,这样的方式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下面是一位学生学习《巨人的花园》时,展开想象写的一段话。

下雨了,巨人走在湿泥地里,留下的大脚印成了一个个小水塘,孩子们在里面蹦来跳去,从这个小水塘跳向下一个小水塘,任水塘里的水溅到自己的身上,欢呼声响彻了整个花园。孩子们趴在巨人的肩上,一会儿和巨人快活地聊天,一会儿把他的手臂当作滑滑梯,哧溜地滑下去。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伸长手臂去摘果子。孩子们把摘来的粉红果子用力向上一抛,巨人接住了。一眨眼工夫,果子变没了,巨人的手里散发出滚圆粉红的瀑布,洒在孩子们的脸颊上。巨人用两只大手,拉住孩子们的衣服,迅速地转起来,带他们玩旋转飞椅。哇,孩子们眼前的世界变成高速旋转的了……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师可以通过适合的学习方式,对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批判性理解,以随文“微写作”为载体,精心选择读写融合点,探索充满活力的习作序列化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认知”到“理解”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 参 考 文 献 ]

[1] 李丽.全习作教学的创生与实施策略[J] .江苏教育,2019(65):35-37.

[2] 杨九俊.论语文学习的认知图式[J] .江苏教育,2020(65):7-12.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读写融合微写作意义
多元构建,读写融合,实验操作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