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心语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探究

2023-06-07邱鑫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素养情感语文

邱鑫

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令人感同身受,正是因其独有的情感魅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文素养,搭建更加完善的教学课堂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大重点,以情感作为教学驱动,助力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重点、难点成为教育探究的全新方向。要想实现这一点,只靠任课教师的讲授是完全不够的。“润心语文”是要通过“情”来指引学生的相关思路,助力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培养,以此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改变当下教学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情感的引导方式。这样一来,就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如何助力学生形成语文素养,如何推动“润心语文”的落实,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情感共鸣,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一、小学语文课程构建“润心语文”的重要性

1.可以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同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一致,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教学质量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从课堂的主体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挖掘课文的人文素养内容的同时,要仔细观察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中注意抓住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从而实现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2.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目前,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受到父母的照顾,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合作意识。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构建“润心语文”,能够推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课程知识,学会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合作探究。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互助性与凝聚力。此外,在构建“润心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认真分析问题,同学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3.可以推动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闭门造车,就很难取得显著的进步。同学并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是和自己共同进步的伙伴。可是现在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班上的学生是自己学习的竞争对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好的学习经验,也不愿意主动与同龄人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就导致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个人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也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构建“润心语文”,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抛开顾虑,为学生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学生共同探索语文知识,理解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助习惯。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共性问题

1.教学模式相对保守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采用了“重点讲解+实例分析”的教学模式。首先组织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内容,然后结合课程的知识点向学生讲解不同的文章句子和段落,最后要求学生结合老师讲解的内容深入阅读文章,并展示不同的考试例题。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形成了语文知识枯燥乏味的错误认知,这使得他们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缺少成就感,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遑论其个人学科素养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语文课程教学的效率。

2.教师占据课堂主导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构建“润心语文”,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保证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人文素养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有效地整合文章阅读和学习思路。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上,他们只是把固定的答案传给学生,盲目地向学生灌输模板和常规的语文知识内容,这使得许多学生在阅读和分析语言文本的过程中难以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有限,个人的学科素养发展有限,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也难以有效提升。

3.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特别是在组织学生讨论阅读问题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神游天外,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这个问题表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此外,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经常讨论与阅读内容无关的话题,这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学生长期缺乏开展语文阅读活动的兴趣,就很难有效地养成个人学科素养和学习知识的能力,因而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三、“润心语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路径

1.搭建教学支架,注重基础塑造

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了解學习真谛,尤其在新概念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课堂引领者的作用。教师通过梳理情感落点,为学生指出一个全新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助力学生能够真正体会文学作品的深厚情感。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阅读之前设定如下问题:(1)这篇课文以花生为线索写了哪些事?重点描写了什么内容?(2)对于花生的好处,父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3)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父亲为什么要提到苹果、石榴、桃子这些水果?(4)“我”当时有没有理解父亲说的话?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寻找课文的重点,如“果实埋在地里”“很有用”“矮矮地长在地上”“味美”“榨油”“便宜”等词汇便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在教师的支架引导下,学生能够切身将自己想象为书本中的作者,亲手种植的花生仿佛都是沉甸甸的宝贝。这样一来,花生那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便展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学生也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便真正凸显了文章的教学真谛。在复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亦能够思考标题“落花生”的深意,感知“落”,作者是想要以花生映照人生,借物抒情,这样一来则能实现高效的阅读思考。这样的教学引导,真正实现了情感驱动的教学价值,让学生能够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掌握课堂重点,注重探索课堂难点,这对于深化学生的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挖掘文章情感,引起学生共鸣

一篇文章的情感与其特定的写作背景有着分隔不开的联系,想要充分实现“润心语文”的构建则需要任课教师能够搭建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将自己置身于文学环境中,用心体会每一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与作者的思想达成共识,以此落实文学素养。以《示儿》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诗词情感的理解并不到位。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闭目想象:当我们的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四分五裂,以往安定的生活荡然无存时,为了生存我们要离开生活许久的故乡,在一处陌生的住所,我们眺望着故乡的方向,从冬盼到夏,从夏盼到冬,直到我们的头发都已经花白。此时学生显然已经陷入了沉思中,教师接着问:“如果面对这样的遭遇,我们又会如何呢?”此时学生便能感知到对于故乡的思念与期待。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阅读诗词,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一种浓厚的认同感便油然而生。“但悲不见九州同”直观上道出对于国家破裂的哀叹,更是老者的娓娓道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面是交代后事,实则蕴含深情,临终也希望了却祖国统一的心愿。诗人在临终前心中所牵挂的并不是个人的生死,不是死后的家事,不是与亲人诀别的痛苦,而是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样的教学引导,充分深化了学生情感,助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文学的内涵,充分实现在情感的带动下去思考文学真谛,这对“润心语文”的落实与深度探究具有重要作用。

3.活用生活教学,语文滋润心灵

生活是品味文学的重要媒介,想要充分深化对情感的理解,就要充分运用生活中有过的相似经验。以《慈母情深》一课教学为例,课文描述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毫不犹豫给“我”买《青年近卫军》,课文中母亲的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份爱呢?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入手,表达了对于母亲的感激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的母亲。此时学生能够寻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小事情,发现对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都凝聚在生活小事中,或是一件整洁的校服,或是每天可口的晚餐,或是深夜中母親的陪伴,或是风吹雨打中母亲的接送,这些都是镌刻在学生记忆中的点点滴滴,这恰恰是文学作品感动人心的重要体现,亲情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沁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此时再回看全文,学生则能理解情感的厚重,母爱是帮助学生成长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真正实现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情感,理解作者的文章深意。

4.创新趣味写作,培养人文素养

构建“润心语文”,重点在于促使学生感受个人的内心世界,发现个人存在的社会价值和生命意义。写作作为与学生内在活动密切相关的活动,是构建“润心语文”的重要环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通过不同的写作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润心语文”的教学实效。

例如,在组织学生写作的过程中,鉴于学生对成长和个人价值的理解不明确,我首先组织学生在课堂写作活动之前讨论“我的成长”和“生命的社会价值”等话题。在讨论成长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解释生活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比如他们对学习的坚持、与父母的相互关心等。在生命的社会价值方面,学生会自觉地将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讨论结束后,我再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写作活动。在这种写作教学模式下,丰富“润心语文”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5.引入评价机制,弥补教学漏洞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润心语文”更加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反馈在课堂上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能够基于此反思对于情感揣摩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以《军神》一课教学为例,这篇课文讲的是刘伯承的右眼严重受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一家诊所就医,他在拒绝使用麻醉药的情况下忍受着巨大的疼痛进行眼部手术,还在手术中清楚地数着刀数;沃克医生被他惊人的表现震惊,称赞他为“军神”。对于刘伯承的傲骨,学生似乎很难理解,并且课堂投入度不高。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有学生写道:“刘伯承是谁?他不打麻药的意义又是什么?我很不了解。”此时教师结合学生评价,对课堂进行后续调整,拓展一些背景故事、人物简介等。这些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英雄气概。这样的教学引导也能促进新的教育理念融会于课堂实践,实现学生素养的整体提升。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品质、思想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实施合理的情感教育,适度发展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完善人格,塑造良好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润心语文”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也正是指导学生在理解人文真谛的同时汲取成长的力量。

(作者单位:广东信宜市怀乡镇金盈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素养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