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案例的研究

2023-06-06丁程程

文理导航 2023年19期
关键词:项目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

丁程程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命化教学面临改革。在此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将有关生命整体性的思考融入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创新,其一是教材与生活的连接,其二是学生与生活的连接,其三是教师与学生的连接。针对上述渠道,本文将从具体的学习项目出发,积极论述“生命化”课堂的新内容。

【关键词】项目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生命整体性

生命的力量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其间既包含认知、情感、意志,又包含习惯、倾向。随着“生命化”课堂的改革,教育者不仅要让学生意识到生命整体性,还要让他们提高自己的生命能力。然而,生命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引入项目学习。凭借丰富且多元的学习项目,学生逐渐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调动课堂氛围

(一)优化项目主题,促进平等交流

生命化课堂讲求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促进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这也导致了他们在面对抽象化的文字表述时经常存在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学习项目,在此过程中,教师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项目主题以降低理解难度。与此同时,学生在具体的项目化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优点,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与爱护,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

以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命最宝贵”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生命来之不易”又要明晰“保护生命”的方式方法。考虑到课程的连贯性,教师还增加了一个关键点,即“尊重生命”。在备课阶段,教师根据“尊重生命”的内容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救猫还是救画”的辩论赛。根据辩题内容,学生将思考一个场景:如果博物馆中突然发生了一起大火,你是其中的工作人员,当你要救一幅名画时发现脚边有一只猫,这时,你会选择救猫还是救画?通过上述辩题,教师旨在让学生意识到无论是猫还是其他宠物,它都是一个生命,都要值得被尊重,此外,猫与画代表的东西不同,如果说猫代表的是生命,那么画代表的就是文化。届时,教师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抗战时期的几次文物迁移。通过两个持方的观点展示,学生既能了解生命之重,又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对于小学生而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多元且颇具教育意义的学习项目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生命教育与学习项目的融合就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内心诉求。凭借丰富的项目主题,学生逐渐意识到生命之重。

(二)优化项目呈现,促进生生互动

在构建“生命化”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晰学生的学情以及学习需求。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往往对直观且有趣的视频、图片、音频更感兴趣。因此,如何构建生动且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何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成为教师在设计学习项目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为了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自由创造能力,实现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连接,教师积极优化项目的呈现方式,促进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以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意识到父母的不易。针对书本中的内容,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且帮助家长做家务的意识。因此,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鼓励学生依托“父亲回家后母亲在做饭”“孩子在写作业,父亲在旁辅导”“每周的家庭大扫除”等诸多生活场景展开表演。对主动参与表演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并引导他们尽可能真实地还原生活场景。经过一系列的场景还原,学生逐渐发现,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在家庭中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这时,教师适当地展开引导: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通过这一提问,不少学生表示,自己可以为他们分担家务,努力做好作业。

相比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往往更加自由且灵活。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及时设计相应的学习项目并优化项目的展示方式。凭借场景还原、演讲等多种形式,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文本中的“生命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及时参与反馈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构建教学情境,连接书本与学生

(一)挖掘教材内容,创新生活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极具生活气息的课程,因此,当教师搭建“生命化”课堂时可以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灵感。一方面,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然而,如果教师从生活案例出发,设计具体的学习项目就能唤醒学生的生命经验。另一方面,教材内容并不能完全覆盖“生命化”课堂所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列举生活中的典型实例能够拓展教学内容,填补教材的空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时新的社会热点、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名人的生平均可以作为学习项目的背景。

以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为例,在讲解“毒品更危险”这一部分时,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播放多段有关禁毒的影视剧作品。通过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情节,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毒品的危害。与此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还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即“如何拒绝烟酒,毒品的危害?”根据这一问题,学生尝试性地从小学生视角出发,围绕生活、学习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中,有的学生认为,要加强理论认知,知晓毒品的种类避免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沾染毒品。

科学且合理的学习项目能够将生活与教材联系起来。为了让学生将自己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应用于日常的生活,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学习项目。凭借小组讨论等多种实践方式,学生能够将具体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以活动为载体,设计多元实践

道德与法治讲求“体验学习”并致力于让学生从切身实践出发提高自己的参与感。一般来说,小学生获取社会经验的主要方式就是实践。因此,教师以活动为载体设計学习项目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将内心的体验逐步转化为认识以及行为的原动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需要让他们在诸多体验机会中,亲身观察、尝试、思考、总结生命教育的内涵。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讲解,以实践为前提的生命教育总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以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地球——我们的家园”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环境污染以及环境保护的新闻、案例、视频、音频。区别于单纯的信息搜集,各学习小组需要在信息整合、分析之后制作一个PPT。“环境污染有哪些?人类离开地球可以生存吗?环境保护主要包含哪些方面?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有哪些?小学生应该如何践行环境保护?”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学生能够在预学后回答上述问题。考虑到课堂氛围,教师将课程讲解的主动权交给各学习小组。为了加强师生、生生互动,每当一个小组讲解完毕后,教师都邀请一名学生展开评价,依托激烈的观点交换,学生逐渐理解并拓展教材内容。

基于活动的生命教育讲求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往往将探索的权利交给学生。通过自主搜集信息,感受文字描述,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体验转化为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往往具有多样性,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理解能力,更好地体会生命教育的内涵。

三、打破时空限制,连接教师与学生

(一)开放教学空间,拓展教学内容

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来看,“生命化”课堂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相反,要想延伸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就要让他们走出校门。为了促进学生灵活应用书本中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课外学习项目,这样学生不仅能获取更加丰富的生命体验,加深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生命高度。

以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会尊重”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拟定了一个简单的“课外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入餐馆等公共场所。当服务人员与小组成员沟通时,部分成员要说“谢谢”等表示感谢的话,部分成员并无表示,与此同时,部分成员还可以表示得比较轻蔑。随后,学生观察服务人员的表情、行为并感受尊重的力量。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被尊重”以及“不被尊重”的感受,教师还鼓励他们参与志愿活动。通过与形形色色的人进行沟通,学生发现,很多人并没有尊重他人的习惯。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要求各学习小组的学生展开后续的分享。凭借经验与感受的交换,学生能够意识到尊重的重要性。

从教材内容的拟定上来看,虽然小学道德与法治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但文字化的表述并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为了让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生命、感受生命的力量,教师需要打破时空的限制,积极引入户外或社会空间。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讲解趣味性

一直以来,教师习惯于利用严厉的呵斥以及繁杂的纪律控制学生的行为,维护课堂秩序。虽然上述教学情境看起来安静且高效,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所以,教师的压制不仅不会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还会让他们丧失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现象,教育者需要重视“生命化”课堂,将生命整体性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即致力于让学生享受课堂。

以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安全记心上”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根据游戏内容,每一名学生都要回顾自己在上学或放学途中可能遇到的危险。随后,学生被分为两大组,其中,一大组为危险组,另一大组为安全组。其中,危险组的学生负责列举上学或回家途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安全组的学生则负责列举遇到上述问题时正确的解决方法。由于该情境与学生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总能产生激烈的讨论。接下来,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情境:安全。

基于生命整体性,教师发现,学生并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物件,相反,他们具有创造力与想象力。对于这一认知,教师应积极展开引导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传输。此外,考虑到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纳入教学内容的构建。

总之,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策略能够为“生命化”课堂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由于生命整体性教育的内涵广泛,所以,多元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项目能够让学生将亲身实践后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所思所感,并应用于后续的学习与生活。值得一提的是,生命整体性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课本、学情、生活等多个维度的结合设计出贴合学生学习需求的,符合课程标准的学习项目以及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金鑫.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项目化学习探究[J].教书育人,2022,No.789(23):75-77.

[2]关月梅.以项目研究破解新教材推进中的问题——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以案导学”项目实施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S1):9-14.

(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重点自筹课题“生命化德育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学习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2021JY14-ZB97)

猜你喜欢

项目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项目学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