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课赛证”视域下的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

2023-05-30吕姝

职业时空 2023年1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程建设

摘要: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岗课赛证”视域下,应重点创新《学前教育学》教学模式,将课程开发设计与岗位及实际生产需求相联系,注重系统及模块化的实训课程开发,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综合育人总体要求下,四元模式的“岗课赛证”无论以何种模式实现,其功能各异的要素之间相互契合都会形成新的逻辑创新链条,为职业教育发展开创了新的质量突破点。本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课程的现状,在“岗课赛证”融合视域下进行教学革新,以实现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岗课赛证”;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

前言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学前教育学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分析学前教育核心规律,通过对学前教育学进行课程建设探究,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完善学习方法,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及核心能力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将学前教育理论和“岗课赛证”相结合,能够有效将“岗课赛证”引入到学前教育学理论教学课堂,实现彼此的优势互补,为学前教育学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岗课赛证”内涵

“崗”是各个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及对相关人才的具体需求。“岗课赛证”的背景下,要围绕岗位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岗位具体的指标是对人才总体能力要求的体现,而学生的总体能力要通过课程教学目标以及设计进行专业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修改都以社会岗位需求标准为重要依据。

“课”即课程和课堂,处于四元模式的核心位置,具体涵盖课程的开设、课程教学内容以及针对课程的综合评价等多个环节。课堂教学是实施“岗课赛证”模式的载体,为综合育人的主导。课是其中的重要内核,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由“岗”而设,随“岗”而改。这就表明在进行课程建设时,要了解岗位的真实需求,包括岗位对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将岗位和教学改革进行对接。

“赛”即技能竞赛。作为现代职业教育革新的制度创新和设计,职业技能比赛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国、省、校三级大赛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及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检验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果,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促使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职业技能竞赛也能侧面激励教师提高个人专业教学水平,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

“证”即对职业能力认证许可,是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达标证明。对于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获取以下证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实现课证通,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融通,将证书考试标准和课程内容进行联系,密切联系考试标准和实训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并完成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任务。

二、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现况

(一)缺乏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考试挂钩,课程和证书考试脱钩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我国专业化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过程中,通过对申请人职业道德、技能素养的考察,提升了申请人的职业能力。笔试部分要求考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教育问题,面试部分考察学生试讲以及展示能力,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能够了解学生是否具备环境创设能力,是否有观察评估能力,以及能否利用专业素养实现和幼儿对话的能力。但是纵观当前学前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普遍的问题就是过度关注课本知识体系,按部就班执行教材教学任务,忽视了这门课程的实践价值,此外校方也没有关注到师资证书考试的方式及内容,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孤立于“岗赛证”的相关要求,这也导致一大部分学生无法通过相关资格证书考核。

(二)忽视对职业技能竞赛中要求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竞赛脱钩

职业技能竞赛为了促进职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是依据专业基础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岗位要求而设立的职业技能大赛。竞赛不但对学生的基础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同时更注重考察学生能否综合使用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能否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即使大多数学生学习过对应的专业课程,如果没有在课程学习中衔接职业技能大赛的专项训练,这就导致在竞赛中也很难取得优异成绩。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各行其道,互不融通的教学模式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学前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关注知识本身的教授,对学生的期末考核也是通过试卷形式,更多考察的是理论知识,但是不考察学生相关的技能,忽视考核学生能否利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内容是孤立的点,但是职业技能大赛考核的是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授予学生如何把所学的孤立的知识点串联成面的方法,导致学生这方面能力严重缺失。除此之外,在学前教育学的课堂中,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只会基础理论知识,而不能灵活运用技能,不能把专业知识运用到真实的教育活动中去,这一现象也导致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严重脱节。

(三)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课程和相关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相互脱节

学前教育学以学前儿童教育现象为研究目标,揭示学前教育规律,属于教育学科的重要分支部分。其中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的产生发展、教师与幼儿、幼儿园环境创设及园内教育活动、幼儿园和幼儿家庭,所属社区以及小学的合作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强调理论和实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重点关注学科理论知识,导致缺乏实践教学,从而使得学前教育学的教学内容架空在实际幼儿园教育生活之外,缺乏活力和真实体验。幼儿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形成的,通过日常教学组织活动,总结教学经验教训自然习得。而幼儿教师在实践中依据的基础知识技能,却是需要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完成,这就导致很多幼儿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发现缺乏基础知识技能。这是由于当前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重理论轻实践导致的,缺乏现场情景下的理论知识学习,必然会导致所学课程和岗位实际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是普遍化、抽象化的知识,同时也是依赖于教学情景,具有实践特性。但是当教师面对不同的幼儿差异化的需求时,却不能应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解决问题,这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限制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三、“岗课赛证”视域下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途径

(一)深入社会调查,熟知岗位需求,通过专业研讨分析制定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

1.首先学前教育学执教教师应该深入社会调查,摸清岗位需求,然后展开课程教学。可以通过访谈或者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当前岗位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专业汇总,就幼儿教师岗位的需求量,专业素养以及特殊要求进行分门别类汇总分析,进行专业研讨。结合当前学科的课程标准及专业标准,对学前教育学课程进行量化分析,制定相应的学期教学任务,例如: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然后对不同知识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实际教学中要从认知、情感及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并结合岗位需要、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专业课程标准来开展教学活动,具体课程教学目标简要介绍如下:

(1)认知目标:从学前教育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必须掌握基本教育理论和相关的保育及教育知识内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基于自身学习专业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对实践中的教育活动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要求学生具备高阶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热爱幼儿和学前教育工作,具备科学的儿童观念和教师观念,能做到爱岗敬业。

2. 在建立以上的课程目标后,挑选出与“岗课赛证”进行融通部分的教学内容。分析证书考试标准、技能竞赛规程以及幼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把学前教育学这门课程中关于以上问题的内容进行甄选,把甄选内容融入到具体的单元中,然后作为重点知识或案例进行详细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1)学前教育学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在开展教学工作前,要深入了解证书资格考试内容和要以及技能竞赛考核内容和要求,并将考核内容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精细提炼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再分析证书考卷真题和竞赛规程,详细了解对应知识点是以何种方式考察,把题型的考点和书本对应知识点,书本内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对应。譬如选择及简答题,对应的是课程中的哪些基本知识点和理论知识,分析论述题考察的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能力。在上述工作一一落实的基础之上制定详备的学期教学计划。

(2)课时计划的制定。认真研读儿童学习发展指南、考试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竞赛规程,确定当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具备的专业能力,制定相应的课时计划,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课堂练习或者课后进行实训活动,让学生达到课时要求的目标,了解社会的岗位需求,提高学生进行职业考证的能力,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另外执教教师应该模块化教学内容,把基础理论知识、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知识、相关的考证技能竞赛考点以及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和真题案例进行模块化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基于以上模块内容和详细学期以及课时教学计划,甄选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环节,保障教学活动科学有效执行。

(二)定位多目标课堂,分步教学法,逐层推进,助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多维度提升

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深入分析资格证书考试重点,掌握相关技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利用知识点分析解决教育活动问题,并在课堂中锻炼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相关技能,促使学生具备考证参赛能力及幼师岗位基本的专业素养,学前教育学执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灵活运用分步教学方法。

首先,对于专业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讲授或者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精讲细讲,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其次,针对资格证书考试考点以及技能竞赛相关专业知识,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精讲,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模拟练习。通过真题或者模拟真题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演练,目的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答题思路,最终帮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另外,要将教学内容和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把幼儿园教学教育活动作为真实案例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进行师生评价,帮助学生深化专业知识认知。鉴于设计组织教学教育活动的主观性较强,执教教师的生活工作经验以及个人不同的性格都会对教育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学生明确科学儿童观和教师观,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看到他人的亮点,对自己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及时的改进,从而能够在岗位上科学且灵活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此外,要充分借助案例进行综合练习。借助能够呈现当节课堂重点知识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学生进行分组执行不同的任务,然后集中讨论并分析教学案例中所运用到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内容,进行学生评价和老师评价,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印象,最后教师基于活动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在哪里,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改进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活动方案。通过这样教学环节,学生能够调动主动性、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

(三)对接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重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及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必须重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专业知识的魅力。在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硬性要求下,校方也要重视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对接幼儿园和保育结构,为学生提供稳定良好的实践实习平台。在不同学期进行不同的实训模拟:第三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学生到幼儿园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对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教育活动进行观摩;第四学期设置全天体验实习,让学生完整体验幼儿园教学教育活动的一日流程;第五学期进行教学展示实践,让学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展示;最后设置半年期的毕业实习,在实习幼儿园顶岗。通过多阶段的实训练习,助力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拓展,实现学生实践和岗位能力的提升,切实实现岗课的深入融合。

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下的高职院校中,首先要分析“岗课赛证”的真实内涵,结合当前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即学前教育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计缺乏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考试挂钩、忽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中要求的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些问题导致课程和相关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之间相互脱节、课程和证书考试脱钩、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竞赛脱离等基本现状,结合“岗课赛证”具体内涵,探讨“岗课赛证”视域下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途径。首先要深入社会调查,熟知岗位需求,通过专业研讨分析并制定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其次要定位多目标课堂,利用分步教学法,逐层推进,助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多维度提升。此外也要对接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重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及实践能力。总之,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与“岗课赛证”有着紧密的联系,要促使两者之间进行优势互补,设置教学目标,分步骤执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及计划,并在详实的教学标准参考下展开日常教学,从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云舒.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课岗证赛融合视角[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01):4.

[2] 于丹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幼儿教师口语》“课岗证赛”融合视角为例[J].华夏教师,2020(08):2.

[3] 李晗.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岗、证、赛、课”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9(18):176.

收稿日期:2022-12-21

作者简介:吕姝(1981- ),女,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课程建设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