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阅读活动 培育核心素养

2023-05-30艾梦雪

文理导航 2023年16期
关键词:构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艾梦雪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要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设置阅读教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在阅读活动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本文以《我与地坛》教学为例,略谈在阅读活动中培育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构建  策略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致力于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文化修养的形成与发展。其中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包含了学生在掌握中华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方面的能力,在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敏捷性方面的能力,在创造美、表现美方面的能力和品质以及理解认同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的正向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来设置教学活动,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阅读活动的巧妙设计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当下核心素养培育中的问题

(一)教师只填不疏

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课堂上还在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将大量的文本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掌握情况,这就导致学生的大脑变成了泥沙堵塞的黄河,只填补知识而不疏通思维脉络,这是不利于核心素养中要求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的。

(二)学生只记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过度依赖教师的知识传递,不能主动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知识只是被动接收,也不主动寻求小组合作讨论,长此以往,就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只会记笔记不会勤思考。这样也不符合核心素养中要求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更遑论思维提升了。

(三)课堂一潭死水

在教师只填不疏和学生只记不思的双重作用下,一潭死水的课堂氛围就出现了。只有教师独自讲授知识,学生不主动思考,也不会提出疑问,这样的教学效果可能是事倍功半的,也很难达到核心素养要求的对学生进一步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综上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设置巧妙的阅读活动进行教學,可以在改善以上问题的同时达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育核心素养的可行性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通过主动阅读,提取文本信息,自行进行思维加工和创造,才能了解文本语句的含义,概括文本的中心思想,然后再将自己在大脑内的思维建构表达出来,这就涉及到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用思维加工文字信息的过程就是将概念转化为抽象思维的过程,通过加工语言将课文中的风景复现在脑海里,这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而阅读不同的文本期间,学生会对其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产生自己的审美体验,其中表现为文辞之美或者情感内涵之美等等,但都对应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人文属性,其中的文本中都承载了人类的精妙文化和美好情感,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理解并接受这些文化,从而也就完成了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例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后分享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有不少学生分享了自己对第一节景物描写中最后一段的赏析,这一段里存在由六个“譬如”组成的排比句,其中写到了“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园中高歌的雨燕”“雪地上孩子的脚印”“始终镇静站立于此的古柏”“暴风骤雨中草木泥土的气味”以及“秋风的味道”,学生们能够详细地分析这些排比句的优美之处,同时还指出每个描写对象的特点,认为“落日是灿烂的,雨燕高歌充满激情,孩子们的脚印象征新生力量,古柏代表了生命的坚韧,草木泥土的气息和秋天的味道则是大自然夏去秋来,周而复始的生命力的代表”,从而得出“这一段景物排比句的描写反映出了史铁生想通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之后的释然,也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中生命力的蓬勃,新生力量的值得期待,让人备受鼓舞”的结论。笔者认为,学生能够从事物本身的特点分析出蕴含的情感主题,就表明正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把语言在大脑中进行了思维的加工,而后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建构表达出来,且能将原文的优美之处分析得头头是道,可见这个小小的阅读过程中,已经蕴含了对学生语言、思维和审美三大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阅读教学的巧妙设置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三、培育核心素养的多样阅读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阅读活动的多样化设置,单一的反复阅读很难取得良好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效果,因此教师在教授课文之前,就要对文本有深刻细致的把握,并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中以培育核心素养为导向,把学生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并运用多样的阅读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才能在阅读活动中水到渠成地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设置探究问题的品析活动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品析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对文章句子或某一片段反复品读、赏析。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展个人思维空间,提高阅读文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上《我与地坛》之前,笔者设置了预习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全文后,找出最触动自己的句子或段落,回忆自己是否也曾经和史铁生一样有过相似的情感心绪,写下来。这个问题的设置中包含了基础的语言阅读、进一步的情感体悟以及最终的落实文字表达。学生们需要在阅读全文后,对其中的某些片段进行思维构建,再结合自己个人化的经历进行加工,然后进行情感的书面表达。这其中不仅涉及到语言能力的运用、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引导学生体悟了美好的情感,拥有了个人化的审美体验,以及理解传承了人类文化中深沉的母爱与生命的坚强。从学生们的作业情况不难看出这一效果:有的学生被史铁生母亲那伟大的母爱所触动,回忆了自己深夜学习时母亲轻轻的脚步声和温柔的叮嘱;有的学生被母亲走后史铁生的懊悔触动,向老师倾诉了生母去世后自己的后悔和继母温柔地爱着自己的感动;也有学生被史铁生对生命的追问启发,表达了自己也会像史铁生一样和抑郁症继续抗争的决心;还有学生感悟到亲情的珍贵,提出了面对父母争吵场面时不知所措的疑惑。总体看下来,这样的探究问题品析活动能够润物细无声地达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創设声情并茂的朗读活动

朗读是每个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要注意朗读并非只是识文断字的正音朗读,而应当是调动学生情绪的理解式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赋予情感、艺术和自我的个性是至关重要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将能够加深学生个人对文本的审美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蕴含的情感,完成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又一次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影音技术,营造情感氛围,再引导学生个体进行富含情感的朗读,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中完成审美的体验和文本内容主题的概括。如在《我与地坛》中笔者借助了央视读书栏目的《史铁生——我为母亲而写作》视频,其中的朗读者深情朗读了《我与地坛》中关于母亲的节选片段,不少学生深受触动,紧接着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一起朗读了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在这样的朗读中,学生深刻地体悟到了母亲的坚强和伟大,并非是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学生通过自我的朗读和情感体验得出的结论,这样学生既能对文本内容完成掌握,又能获得情感审美体验上的提升,也为开展后续的深入教学夯实了基础。

(三)开展质疑答疑活动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给出几个疑问,让学生阅读后解答,或者也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自行提出问题,向同学们寻求解答,这样在阅读后开展的质疑答疑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辩证或者举证答疑的过程中锻炼自信心,并且完成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我与地坛》中有学生声情并茂地分析了母亲来园中找史铁生,史铁生却避而不见的语段。他强调了史铁生的一句“我单是无法知道她有多少回没有找到我”,认为这一句既表现了母亲来地坛找“我”的频繁,看出母亲日夜对这个儿子的担忧,又表现了史铁生此时意识到母亲再也不能来园中找他了的懊悔,同时也是对自己曾经对母亲避而不见,眼睁睁看着母亲着急担忧却不曾为她考虑的痛悔。当他分析的时候,不少同学频频点头,十分认真地倾听,但当时也有一个同学马上提出了疑问,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史铁生要对母亲避而不见,眼睁睁看着母亲担忧呢,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也引发了学生对少年的倔强和自尊心等更深刻话题的思考。看得出来同学之间的平等交流互动,分享的观点更容易让他们产生思想的碰撞,自然也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和教师的机械灌输相比,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四)安排情境写作活动

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与体悟应当实时和当下的情境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读和写,完成课文文本到现实生活经验的转化,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作者、文本内容、文本情感主题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投射到生活中,从而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我与地坛》中,课文上完后,学生获得了“面对有局限的人生要有不设限的勇气,面对挫折要坚强面对”的人生启示,但道理始终是抽象的,还要培育学生将这种人生启迪自主融入到生活中去,因此笔者设置了一个情境写作:假设学生有一个郁郁寡欢的朋友消极厌世,让学生以向朋友推荐《我与地坛》这本书为契机,对友人进行开导,写一封信。学生在写信的过程中要对文本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融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这样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与体谅理解他人的共情能力。

通过以上四种阅读活动巧妙融合所呈现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离不开教学过程中阅读活动的设置,且这些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运用、思维创新、审美鉴赏、文化传承为导向,设置聚集创造性、灵活性、自主性为一体的阅读活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带着情感大声朗读、带着疑问热烈讨论、带着知识融入生活,这样学生的四种核心素养才能在其中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培养出独立自主、知识丰富的新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王霞.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J].科学咨询,2021(15):283-284.

[2]黄丽芹.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3):18-20,25.

[3]潘文深.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J].语文天地,2020(2):21-22.

猜你喜欢

构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