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案例的甄选策略

2023-05-30杨波

高考·上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

杨波

摘 要: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作为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新兴技术,已经被引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在课标中专门设置了数据管理与分析这一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而案例教学法作为课标中明确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的重要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使抽象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难度。基于此,本文以“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案例的甄选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走访等方式对当前中学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案例甄选和应用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并提出当前在该模块教学过程中案例甄选和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就案例甄选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解决“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问题提供有意义的思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已经被引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专门设置了数据管理与分析这一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作为“数据管理与分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使较为抽象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生对接受该部分知识可能遇到的壁垒,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而在具体案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案例的好坏与恰当与否往往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因而教师作为具体案例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需要根据教学需求,结合受众甄选恰当合适的教学案例,才能确保在“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的教学中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要求

“数据管理与分析”这一模块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框架内的选择性必修模块。《课标》规定了该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三个具体的单元,分别是数据需求分析、数据管理、数据分析。《课标》要求,在针对这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丰富的案例资源来进行,教师要甄选那些能够直接与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比较贴近的案例。比如:校园高手大赛数据管理、图书借阅数据管理等[1]。此外,在确定了合适案例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思维对有关数据管理和对象属性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具体的数据解决方案。而纵观目前在审定的、在用的教材中,在该部分内容的教授上,都是采用了具体项目案例辅助和驱动的方式,基于此,可以明确地指导在本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其基本要求是精选案例、立足应用。

二、“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设计特点

(一)遵照事物认知规律

在如今的时代,数据管理与分析相关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同时也为更多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捷科学的方式方法。基于此,教师在对本模块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真实问题解决的逻辑线索,强调案例设计和教学过程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紧密结合[2]。要求教师通过对本模块内容的教授,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数据管理分析的技术,同时具备从实际的生活问题中抽取需求,运用数据管理分析的思维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的能力。此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并了解相关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具备初步根据数据管理分析应用场景选择数据库管理工具的能力,并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关于数据管理、数据价值、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意识。

(二)突出信息技术学科特色

《课标》要求在对本模块教学案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绝不仅是针对单纯的学科知识及操作方法实现用技术服务生活和学习的目的,而是更突出信息技术学科思维,让学生理解、感悟数据管理与分析过程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感受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其中,《课标》对本模块的教学特别提出“认识数据丢失的风险,利用实时备份与定时备份、全备份、增量备份与差异备份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备份”,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从预防、保护、冗余、容错、纠错等闭环计算思维。因而在对本模块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将单纯的学科知识及操作方法转换为技术服务生活和学习,更要突出信息技术学科思维,让学生理解、感悟数据管理与分析过程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感受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

(三)着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对学科育人来说,学科核心素养往往被视为最能体现育人价值的衡量指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对高中信息技术這一学科来说,《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四个方面。而具体到“数据管理与分析”该模块的教学,则主要突出对学生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思维、信息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塑造。其中信息意识主要是指要培养学生通过对数据的管理分析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而计算思维则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业务需求抽取,能够对常见场景中的数据进行抽象、分类、模型化处理的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则主要是指学生要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独立运用数据管理分析技术提出关于具体问题的创新性解决方法。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案例甄选与使用存在的问题

笔者实地调查走访了当地10所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过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研究的学校,对54名信息技术课程负责教师在该模块教学过程中的案例甄选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所有有关课程负责教师均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了案例教学法,较好地发挥了案例在带动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案例甄选和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目前还存在以下共性问题,影响了案例教学效果。

(一)案例解释性欠缺

案例是为了佐证理论、深化理论、解构理论,如果案例本身不能起到这些应有的作用,那它就不具备较好的解释力度。而在实际的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有35%的教学案例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来说理论性不强,解释性欠佳,与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贴合不紧密。许多教师把一句话、一幅图片、一件实物或一个问题很随意地当作案例,并不考虑这样的“案例”是否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是否具备反映客观事实的内涵、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这些案例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理解理论、应用理论,无疑是徒劳的[3]。

(二)案例真实性存疑

案例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效果,对该模块的教学亦是如此,在实际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有47%的教学案例在甄选设计的过程中脱离了基础的现实依据,案例的时间、地点、过程、体量、方法等的真实性均存在一定的捏造和夸大的痕迹,这种案例可能在短期教学中能够发挥一些作用,但是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教学过程的严谨性,同时还会对学生的学风造成消极影响,同时也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真实案例的逻辑链条导致教授的相关知识出现内容上的偏差和认识上的误解。

(三)案例时效性较差

信息技术和工具迭代更新非常快,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作为其一个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案例的甄选一定要特别注重创新性和时效性。在调查中发现,有超过70%的教师已经连续4年没有对教学设计中的案例进行更新,仅有11位教师每年对授课中的案例进行更新和重新设计,整体上该模块的教学案例呈现出迟滞、老旧、落后等基本情况,严重制约了案例教学在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中的作用发挥。

(四)案例处置方式失当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同一个案例各人切入的角度不一样,最终对之认识就会有所不同,使得教学案例不断被延伸、扩展、迁移、升华。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不断得到强化。但在调查中发现有的部分模块,授课教师习惯于单方面的灌输,以教授者为中心将某一案例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描述、展示,绘声绘色、唾沫横飞,但是局限于学生的聆听、观阅,缺少了应有的师生共同评价、一道解读的环节。

四、“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案例甄选与使用问题原因剖析

(一)对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造成上述案例甄选和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教学法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些教师仍然习惯于运用传统的理论讲授、算法实验等方法对该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授,仅将案例教学视为对理论讲授的辅助方式,在甄选和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并没有投入主要精力,在主观能动性方面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目前案例甄选效果不佳,教学效果有限等问题的出现[4]。

(二)部分教师专业素养还有所欠缺

数据管理分析模块的教学内容往往不同于信息技术课程中其他内容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深度、形式等方面的要求都更为严格,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更高,因而在实际的案例甄选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案例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也要具备较高的數据分析的素养,才能保证案例甄选准确有效,案例运用有的放矢。此外,在当前自媒体伴随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某些领域的知识半衰期严重缩短,案例中相关理论、知识、观点、数据更容易丧失时效性,如果没有过硬的教师专业素养作为支撑,那么案例甄选的过程往往会变得更加难以把握。

(三)缺乏高质量案例的甄选意识

在具体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的教学活动中,对授课教师来说,往往不容易在互联网或者其他一些公开的渠道找到直接可用的支撑案例,因而在教学案例的甄选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参照和意识,只能依托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一些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授过程中的案例,进行改造和加工,用以支撑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的教学,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在具体甄选案例的过程中不进行深入的研究,粗略地选择一些似是而非的案例来凑数,这就会导致课程教学质量受到消极的影响。

五、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案例甄选策略

(一)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随着时代的演变,科技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作为科技前沿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投入对数据管理与分析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我国也在政策文件中多次倡导要推动数据分析技术发展,结合《课标》的要求,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目标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推动数据分析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即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建设更公平、更高质量的学习的教学体系;第二,重视数据分析技术与其他学科(物理学、心理学等)的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应用型的创新人才;第三,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高校和中小学开设完善的数据分析相关课程,推动数据分析教育的普及。

(二)要突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课标》提出了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明确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后应达到的必备知识、关键技能和正确价值观。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教学育人的真正目的:不再以知识与技能习得为标准,而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方式的锻炼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据管理与分析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选择性必修内容,其核心素养应该根据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做针对性的改进,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能计算思维、智能学习与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对案例的设计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要注意关注案例能否有助于学生达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5]。

(三)要符合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兴趣

高中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中的受教育者指高中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的起点。高中生经过九年义务阶段的学习,在知识上普遍已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等知识,所以高中生具备学习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的基础知识,拥有学习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的能力。但是教师还是要考虑高中生认知发展的差异,要兼顾全体学生,应选择难度适中的教学案例,案例过难会导致学生学不会、不想学,甚至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失落感;案例过于简单,学生只能学会解决表面的问题,不能体会、理解、挖掘知识的本质,起不到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目标。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要在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并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案例,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分析高中生的认知状态、学习风格、学习需要等,为案例的设计提供依据。

(四)要适配现有教育环境和媒体条件

教育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工具,教师在进行案例设计时要依据现有的教学环境和媒体条件。由于高中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学校没有达到满足开设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的设备标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时要充分依据学校现有的软硬件设备,将其配置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设备,充分合理地运用网络上可以获取的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的相关资源,如一些数据分析在线平台和开源软件等,不仅能够节省教育成本,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结束语

教师要在案例设计中巧妙发挥案例的重要作用,运用具体案例去讲授在课堂上无法展示的数据分析技术应用,还可以和学生展开互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立新,郭君红.“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教学概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2):18-20.

[2]杨琳玲,郑立新.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教学测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20):17-20.

[3]候继仓,孙波.“数据管理与分析”教学实施:以教科版数据管理与分析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2):21-23.

[4]刘晓刚.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商务数据分析与管理”课程方案建设[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86-88.

[5]杨晓哲,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26.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