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思维导图”助力班本课程

2023-05-30俞春娟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班本导图思维导图

俞春娟

导读: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虞永平教授说过,要形成适宜性的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适宜性。幼儿园适宜的园本课程实施,是一个不断满足幼儿需要的过程。“班本课程”与“园本课程”遥相呼应,它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却又完全不同于“园本课程”。带着对“班本课程”的憧憬,我们尝试着一系列实践探索。

“班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围绕幼儿的兴趣、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和幼儿一些真实的学习、探索过程。以幼儿为课程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故事记录等形式生成内容,完善课程。我们一般都是以核心话题为中心的,通过延伸、扩展出与主题相关的一些语言活动、数学活动,还有一些空间、运动、音乐、人际等方面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与全面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随之而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抛出问题——引出名词“思维导图”

在前阶段班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常感到困惑,应根据主题的逻辑结构来设计活动,还是根据五大领域把主题拆解开来?应设计大而全的活动方案,按主题网络图严密地步步推进,还是找出经典问题灵活掌握?如何将幼儿即时萌发的兴趣与预设体系中的内容相连接?如何处理幼儿完全不感兴趣的设计?生成与预成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都阻碍了各班班本课程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基于各种困境,黄埭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的教师学习了《思维导图助力幼儿园主题活动》这本专业书籍,尝试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运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思维导图概念的梳理,利用园本教研活动讨论开展适宜的班本化课程。

二、分享实例——解读分析思维导图

以下分析和解读思维导图的概念,梳理其要素及相应的规则,明确思维导图的设计方法。

(一)借助实例解读思维导图的概念

什么是思维导图呢?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的、辐射性思维表达工具,主要集合了图形、文字、颜色、结构、节奏、空间关系等多种表达要素,将思维的内容按照不同层次关系的主题词与关键图相互关联起来,围绕中心主题构成梳理思维的地图。思维导图可以运用到很多地方,特别是帮助我们记忆。

(二)分析思维导图的要素

思维导图主要由中心图、分支、关键词、关键图组成,每一个要素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约定俗成的规则。在设计班本主题活动时,如何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拆解,如何围绕特定话题进行归类,并寻找教育契机,发现并发展幼儿的核心经验,成为教师重点关心的问题。思维导图可以让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它有很多作用,能助推教师的思维过程,让我们的思维更加迅捷、更加有效。

(三)借助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案例呈现,剖析思维导图的运用

本次分享大家熟悉的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一起学习这本绘本中如何进行思维导图分析。“去散步”活动主题包含四个方面的分支内容:导入、目标、形式、材料。其中有一个语言活动:听说游戏,目标是遵守听说游戏的规则,注意倾听同伴的讲话,并在游戏中对问答进行快速反应。通过分享这个案例,希望教师思考:如果看到一本绘本,除了阅读,还能再想到一些其他方面的活动吗? 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用游戏的形式把萝丝散步的情境和看到的事物,分角色进行表现,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同时让幼儿在敢说、想说、喜欢说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听说游戏的乐趣。这种活动可以在平时的下午活动或任何时候开展,材料很方便,也很简单。

三、依托本土——尝试设计思维导图

以下借鉴和设计适宜的思维导图,尝试依托黄埭地方文化资源,结合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生成有效的主题活动。

(一)预设主题“黄埭十八景”与“黄埭挂面”

为了构建具有我园特色的班本课程,我们尝试借助思维导图,依托黄埭地方文化的资源,从“黄埭挂面”和“黄埭十八景”两个主题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分析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相符合的关键经验,设计思维导图,生成适宜的主题活动。

(二)自主选择,分组讨论,践行设计

中班组选择“黄埭挂面”主题,大班组选择“黄埭十八景”主题。各组结合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设计思维导图和生成适宜的活动。

四、思维碰撞——分享交流本土班本课程

以下分享和落实有效的思维导图,促进“班本课程”理念向行为的转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小组交流

各组派代表分享设计的思维导图,从导入、目标、形式、材料等关键要素出发,交流组内研讨商量的主题活动内容。

“黄埭十八景”:包含导入、目标、形式和材料四个关键要素。导入有三种方式,主要有游戏导入、谈话导入和影像导入。目标和形式侧重科学、艺术、社会、语言、体育等领域,带领幼儿了解江南的民居建筑特色,尝试水墨画的欣赏和绘画,感受水墨画的韵味,进一步知晓黄埭的历史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材料方面主要准备多媒体材料和实物材料两方面。

“黄埭挂面”:根据黄埭挂面的这个主题分成了导入、目标、形式、材料四个方面。导入设置了三种形式,一种是谈话,一种是游戏,还有一种是家长助教的这种形式。在目标方面,选了科学、社会、艺术、语言和健康这几大领域。在形式方面,根据目标来定位,然后通过社会实践、艺术、数学、健康、游戏等方式實践。材料方面主要是给幼儿提供自制材料、工具和多媒体三种材料。

两组思维导图都从刚才《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思维导图出发,关键词都是导入、目标、形式、材料。实际上我们的思维导图不仅局限于这些关键词,根据中心图生发一些不一样的关键词也是可以的。思维导图大家都已经熟悉了,那如何在班本课程中运用和实施呢?

(二)实例分享

以下分享在消防日期间,大班开展的以消防为主题的班本课程,进一步了解思维导图在班本课程中的运用和实施。

在消防日期间生成了“快乐学消防”班本课程,和大家分享思维导图。第一块“我了解的消防”,包含三小块内容,第一个是活动形式,第二个是活动目标,第三个是活动导入。 活动形式主要分四个:《失火了,消防车出动》绘本阅读、社会活动“了不起的消防车”、日常活动“寻找消防标记”,还有亲子活动“制作消防标记”。第二块是“消防我最棒”,这一块主要涉及操作方面,以谈话导入,在形式上分为五个:美术活动“绘画消防车”、社会活动“消防演习”,其余三个是区域游戏——美工区“制作灭火器”、建构区“搭建消防车”、阅读区“消防小故事”。最后一块是“我是消防员”,导入形式是谈话导入,形式分成了块内容:体育活动“我做消防员”、日常活动“检查灭火器”、角色游戏“小小消防员”、音乐游戏“119小分队”。目标是模仿消防员做一系列动作,会检查灭火器,了解灭火器的正常状态。

本次班本课程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将消防员和消防车请进了幼儿园,让幼儿近距离观看学习消防员叔叔是如何灭火的,通过参观消防车了解消防车的基本构造,满足幼儿喜爱消防车的小心思。通过一系列活动,比如美术活动体育活动,让幼儿将习得的新知识、新技能,通过绘画、动作、模仿进行展示,增强成就感,进而对消防有更深刻的感触。最后我们还整理了本次活动中的一些课程资源。

(三)反思延伸

鼓励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把“班本课程”理念转化成行为,调整课程的內容,形成有效的班本课程。

班本课程的建设是我们接下来的一个重点工作,探索思维导图只是一个引入点,教师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思维导图的固定形式或元素来设计,只需抓住适宜的、有价值的、利于实际操作的侧重点来实施。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对课程的意识越发浓厚,为使“班本化”课程开展得更加科学、有效,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促进课程园本化建设与实施, 我园开展了“思维导图助力班本课程更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通过组织大家共同学习“思维导图”理论,引发教师主动思考,将班本课程的理念根植于心中,让大家对班本课程活动充满设想与期待,指导主题课程班本化的开展与实施,提升对班本课程的执行力。

1.实例指导,明晰“思维导图”对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幼儿园主题活动来源广泛,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年龄适宜的绘本、幼儿周围常见的自然现象、简单的科学知识以及幼儿园的园本文化都可以成为主题活动的来源。然而,如何对这些主题进行思考与拆解,如何将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的头脑风暴进行梳理与归类,如何从归类的主题话题中找到教育契机与幼儿的核心经验,如何把教育意图转化为具体活动……这些复杂的思维过程往往需要教师付出长时间、低效率的工作。思维导图对归纳思维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在一张有限的白纸上要想穷尽主题涉及的所有信息,必须开启智慧,不断对所有信息进行比较、分类,寻找上级类别、再分类,使得思维越来越有条理性、逻辑性,创造性的想象与联想更具主题性。因此,在主题活动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助推教师的思维过程,让思维更迅速、更有效。活动中应借助形象具体的课件分析和解读思维导图的概念,梳理其要素及相应规则,明确设计方法。

2.迁移经验,落实“思维导图”在本土班本课程中的运用

班本课程内容来源于本班的实际情况,来源于本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展现本班幼儿实际发展状况。基于教师对班级幼儿的了解,它的进程始终围绕“兴趣、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真实的学习、生活的探索、模仿过程。黄埭始建于春秋时期,古时三里长街,素有“银黄埭”之称。这里人杰地灵,尊礼重教,筑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园利用思维导图建设了相应主题的园本活动。

通过集体分析研讨,预设了适合幼儿特定年龄段和主题的相关活动,并设计了相应的思维导图。从两位代表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思维导图的理解。从导入、目标、形式、材料四个分支出发,通过幼儿园、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整合各方生态因素,预设幼儿园课程内容,形成了适宜的班本课程。幼儿园班本课程是以班级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的一种班组生态课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和建构特色幼儿园有着重要作用。

3.分享交流,助力“思维导图”对班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班本课程更多应立足于本班幼儿的特点、兴趣点及发展状况等生成,这样才是生动的、有生命力的、最有针对性的,而生活化的课程内容应当是首选。消防日到来之际,大班利用家长在消防队的便利,邀请家长助教参与活动,引发层层思考,形成适合班级的班本课程。教师从主题的由来、活动的生成、主题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在活动前期,根据幼儿的问题预设了部分活动。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探究点又生成了新的活动,使课程内容更为丰富。通过实际分享让大家明确了课程开展的重要性,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教育空间,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班本课程的建构是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教师之间理念的沟通中、教师不断学习和尝试中进行的,无论互动、学习还是尝试都是动态的,在动态中才能建立课程框架和理念。

五、结语

本次活动不仅对班本课程做了更清晰的诠释,更激发了教师带领幼儿生成本土班本课程的热情,相信黄埭中心幼儿园能在“班本课程”这一跑道上亮出自己的精彩!

猜你喜欢

班本导图思维导图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