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悦读”为载体提升幼儿阅读兴趣

2023-05-30童建美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

童建美

导读:一日生活皆教育。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不仅是照料者的角色,更是教育者的角色。我们却常忽略一日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如晨间自主游戏、晨间谈话、户外活动、午餐前、餐后安静活动、午睡前、离园前等。看似零碎的时间,其实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微悦读”充分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从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微悦读”环境入手,通过制订幼儿私人阅读计划书等多元化拓展幼儿阅读形式,激发幼儿内在阅读兴趣。将阅读自然渗透进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以不断给予幼儿愉快的阅读体验,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一、研究背景

(一)从小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不容忽视已达共识

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形成期,家长、教师应把握好幼儿阅读能力发展规律,奠定幼儿基本阅读能力,使幼儿形成自主阅读意识。伴随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早期教育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幼儿园纷纷走上“特色发展”“品牌创建”的探索之路。其中,有成功的经验和收获,也有一些误区。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当前班级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发展现状

1.幼儿尚未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发现,进入阅读区的幼儿明显比别的区域人数少,而且基本是固定的几个。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幼儿结伴到阅读区,无阅读目的,大多时间在与同伴聊天,将书拿在手中或卷或翻,玩书现象较多。个别幼儿不会一页一页翻书、看书不能从前往后翻、不认识书的结构。

2.教师对幼儿阅读兴趣及习惯的培养形式单一

目前,教师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形成及兴趣的培养大多停留在晨间谈话、集体语言教学活动、开设阅读区域、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自主阅读等方面,形式较为单一。在活动中未及时关注幼儿个体阅读兴趣的变化、对阅读材料的审美差异性。

(三)鉴于当前现状,作为幼儿教师如何破解目前存在的现状?为此我们提出“微悦读”

“微悦读”是指将阅读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把看似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注重营造阅读氛围、丰富阅读形式、多元化阅读方式,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幼儿逐步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微悦读”强调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点,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方法将阅读自然渗透进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幼儿收获良好的阅读体验,积累阅读经验,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微悦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微”体现的是化零为整:把零散的部分集中成一个整体。在一日生活中,包含晨间入园、喝水如厕前后、离园前等一系列时间。在这些零碎的时间中引导幼儿自主阅读,能促使阅读化零为整,成为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幼儿习惯成自然,逐步形成主动阅读意识,并真正享受阅读过程和欣赏阅读内容。

2.“悦”体现的是心情愉悦:幼儿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积极选择绘本阅读。在阅读中找到自我乐趣,学到自我需要的知识,得到自我情感的释放,获得自我的成功感。同时,教师丰富的活动材料和多样化的阅读方式,能给幼儿插上更宽、更广、更有力的阅读翅膀。

二、实践探索:“微悦读”的实施

(一)浸润生活,由浅入深,共读与分享结合

生活即教育,教师要将阅读融合进幼儿一日生活中,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1.零碎时间利用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根据园所生活作息表,对可进行“微悦读”的时间开展了调查、统计、整理,发现餐后、点心、整理环节是幼儿零碎时间最长的。如何在这些零碎的时间里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我们经过了反复研讨、调研。

(1)教学时间微改变,微助推阅读

以往的晨间谈话一般安排教师拿着一本点名册进行点名,或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等活动。为此在晨间谈话板块中,可以增设微报道时间。教师以简短的谜语、儿歌、小故事等形式向幼儿推荐阅读书籍。如:“长鼻子,穿花衣。看彩虹,穿白衣。忙着找,送花衣。”将《艾玛和彩虹》的故事内容以短小的诗歌形式呈现,帮助幼儿了解绘本主要情节,引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小饭团,滚一滚》书中描绘了饭团变成各种形状。教师跟小班幼儿进行互动:“小饭团,捏一捏,(两手捏一捏)变成×××(初期教师做出三角形、圆形等形状让幼儿猜测,后期让幼儿边说边做各种形状、造型,与幼儿进行互动)。”既拓寬了幼儿思维,也提高了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同时,晨间谈话组织幼儿对阅读过的书籍进行推荐,或讲述故事、新闻等。同伴互助式学习既利于阅读氛围的营造,也利于幼儿激发阅读兴趣。

幼儿在午餐后、午睡前,阅读过程相对完整,时间也相对较长。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将“微悦读”渗透进幼儿散步过程中,带领幼儿聆听三字经、弟子规等短小、押韵、朗朗上口的经典国学;鼓励幼儿看美景吟诵古诗词,品古诗词的意境;与幼儿共读一本书,寻找故事线索;组织幼儿玩词语接龙游戏。

(2)微过渡,伴阅读

从点心时间过渡到教育过程,耗时相对较长,教师可以在班级区域中投放各种易操作、易整理、易互动的材料,如手偶、布偶、指偶、头饰、汽车、故事盒等材料。一方面利于幼儿进行操作,另一方面以对话式互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传递阅读的力量。

从水果时间过渡到游戏时间:幼儿进行故事拼图游戏,过程中以图片为线索进行故事对话,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盥洗室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在盥洗室的厕位、洗手池处粘贴图片,小班使用线索单一的大图片,中班使用蕴含多个线索的图片,大班增加图文并茂的画面形式。

2.主题活动引兴趣

幼儿园的生活包含集体教学活动,一般以主题整合的形式开展。一个主题活动一般持续2—4周,每个主题包含了五大领域,有的幼儿对文字符号感兴趣;有的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感兴趣;有的幼儿对儿歌、童谣感兴趣。为引起幼儿对事物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索,阅读成为开启智慧之门。

3.深入阅读激乐趣

艾登·钱伯斯曾说:“给孩子时间阅读,并帮助孩子从一点一点增加的阅读时间中品味文学给他带来的乐趣,是大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可见,阅读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他人引领的。

(1)制订私人阅读计划书,激发幼儿内在阅读乐趣

阅读制订计划书契合幼儿内在阅读需求,不仅利于幼儿确立阅读目标、增加阅读数量,而且能更快地提高幼儿阅读兴趣,促使幼儿管理阅读时间,改善阅读内容来源的单一性,创新阅读形式。教师可以利用一日生活过渡环节,鼓励幼儿通过个性化展示提高自信,拓展阅读乐趣。如班级自主安排小禾苗故事时间;每周一全园安排午餐故事汇时间;定期举办班级儿童剧表演活动等。

(2)自主化“表演”阅读,让幼儿真正享受阅读乐趣

教师在阅读区、表演区、嬉戏区等区域中,一要为幼儿提供有关角色扮演的材料,如头饰、服装、道具、场景、故事小舞台、手偶等,同时提供相应的图书、故事拼图、故事盒等材料供幼儿使用,利于幼儿再现、整理故事内容。二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纸张、笔、剪刀和废旧画报等材料,便于幼儿随时开展绘画、记录、制作,展现阅读趣味,给予幼儿读后创作表演空间,支持幼儿运用各种道具表演喜爱的故事,让幼儿在自主化“表演”阅读中,享受阅读乐趣。

(二)依托环境,由外到内,共鸣与欣赏结合

幼儿园环境是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只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才能促进幼儿多元化的阅读、表达和互动,让幼儿有更大的阅读发展空间。

1.精心营造,积极参与“微悦读”的精神环境

不同的阅读环境对幼儿产生的阅读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构建良好的精神阅读氛围,可以开启幼儿阅读新篇章。在师幼共读中,教师要有目的地针对问题和困难,更多地启发、鼓励、引领幼儿思考,激发幼儿产生想象和诞生观点;在幼幼共读中,幼儿先通过自主阅读将知识储备转化为语言,在探讨过程中再对信息进行过滤和重组,从而获得同伴的认可和鼓励,提高对高质量阅读的追求。

2.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微悦读”的物质环境

瑞吉欧教育认为:“空间具有教育内涵,也就是包含教育性的讯息和对互动的经验以及建构式的东西产生刺激。”

(1)有故事的园所

幼儿园总体空间设计包含:围墙、门厅空间设计;走廊空间设计;教寝室空间设计;小品建筑和细部空间设计等。这些都充分考虑了环境的阅读功能性、阅读资源整合性和教育延展性,让幼儿园具有浓厚的阅读气息,让园所处处是景,每一条路、每一个楼道、每一个转角都体现阅读理念。

在公共环境的围墙上,定期展示幼儿绘画,便于幼儿随时阅读,这些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幼儿对阅读的感悟;在门厅创设公共阅读区域,分别投放成人与幼儿的不同书籍、桌椅等,便于家长和幼儿随手取阅;在“户外走廊”这种行进式通道彰显互动性,创设加入绘本元素,展示幼儿感兴趣的绘本图片、角色形象等;同时,利用公共走廊中固定的大面积墙饰,采用动态布置方式打造“读画墙”“问题墙”“分享墙”等互动墙;在楼梯上悬挂魔法口袋,为幼儿开设图书漂流。

在幼儿园专用的阅读室打造和乐、雅致风格,投放各类书籍以满足幼儿阅读个体、阅读类型、阅读阶段的需要。投放各类视听阅读材料,使幼儿在阅读的同时了解图书种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班级阅读环境

班级阅读环境的创设应做到开放性与动态性,以动静有序、开放适宜为原则。

图书角:以“亮度”和“声音”为基准创设图书角,做到光线明亮、低噪音,减少不同阅读活动的干扰;以“种类”和“排序”为保证,投放多类图书,分类有序、标识明确、规则井然,助力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温馨”和“童心”为翼,采用能彰显幼儿年龄特点的呈现方式,放置各类适宜的抱枕、桌椅、小帐篷、地垫、书架等。

漂流区:以书为媒,推动幼儿与书的零距离接触。天天阅读、周周更换书籍、月月一主题为幼儿开展班级图书漂流。做好“好书推荐”“我看过的好书”“好听的故事”等板块。

阅读口袋:为每一张椅子特制椅袋,让幼儿一来园即可拟定书籍阅读计划,放置幼儿在一日过渡环节未阅读完的书籍,促进阅读的以零化整。阅读口袋具有灵活性、时效性的优点,跟随幼儿“随时移动”,为幼儿提供足夠机会、足够时间、足够书籍、足够自由,让幼儿真正沉浸在阅读的旅途中。

(三)从园所蔓延到社会,由下往上,共享与体验结合

成人作为亲子共读的引导者、榜样和陪伴者,需要营造良好的共读环境和家庭、社会学习氛围,与幼儿共同学习。

1.以亲子共读,激发兴趣

以亲子阅读为核心开展多样化的亲子阅读活动,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增加亲子感情。如利用残缺书页进行亲子阅读涂鸦;录制音频微故事;在接送幼儿微时段开展“故事妈妈”活动;在来返路上、游玩路上等行走时间进行“路上小故事”采集;将家中闲置书籍利用起来,设置成图书跳蚤市场等形式。

2.借助媒体平台,拓宽阅读视野

在互联网创新时代,科技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应充分运用和挖掘各种媒介,拓宽阅读空间,让阅读无处不在,激发幼儿阅读内驱力,形成阅读共享。

听一听:借助各大媒体APP,与幼儿一起从语音、语速、语调、情境、语词、句法上,感受不同阅读对象诠释同一个故事的迥异风格。如“凯叔讲故事”和“故事妈妈”对《月亮的味道》演绎的侧重点不同,“凯叔讲故事”体现每个小动物的排序,“故事妈妈”月亮的心理氛围。

看一看:通过在银幕上不断呈现经典故事,唤起幼儿对阅读的热情。借用传媒方式,拓宽幼儿认识的广度、增加幼儿阅读深度。

练一练:运用微信、腾讯、杭州教育、小程序等媒介,录制幼儿认真阅读、讲述故事的过程,发布到学习圈,形成互相督促、互相学习、相互帮助的氛围,拓宽幼儿知识面。

三、研究成效分析

(一)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在一日生活过渡环节过程中,四处游荡、发愣、长时间等待(超过3分钟)、玩耍打闹、闲聊说笑的情况不断减少,阅读积极性得到激活,逐步自主形成“微悦读”的阅读习惯。幼儿利用园里、园外更多时间,在师幼、幼幼、亲子多种形式共读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幼儿的阅读量、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推动教师的全方位成长

为更好地指导幼儿高效“微悦读”,必须在自读的基础上教授幼儿一定的方法,这促使教师及时充电,加强阅读素养。在实施中,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全面了解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为前提,在教材设计、师幼交流过程中创造适宜每个幼儿的阅读体系,对蓝本教材进行有益补充与延伸,有效提高专业水平。

四、研究结果思辨

(一)“微悦读”对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连续性的影响分析

将“微悦读”活动融合进一日生活中,是否有利于幼儿行为的连续性、坚持性,是否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值得教师思考。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微悦读”行为连续性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二)教师对阅读的“冷”思辨

开展“微悦读”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师习惯“拿来主义”,喜欢模仿他人的教学过程,缺少个人对故事的深入研读和思考。基于此,应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

五、结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微悦读”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载体,能有效提升幼儿阅读兴趣。教师要秉持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对此做出不懈实践。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最美教师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大山里的教师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