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体育跨学科教学探究

2023-05-30姜新言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小学体育思维

姜新言

【摘 要】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针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推进综合学习,推进跨学科教学,建设综合课程。”当下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本文阐述了在体育与音乐、科学、数学、美术学科交叉融合中如何激活学生多种思维以及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思维 跨学科教学 小学体育

跨学科教学是指跨出所教学科的界限,与多个学科发生相互交叉和融合,形成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学习过程。多学科融合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跨学科教学是学术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是为了交叉而交叉,更不是机械的学科叠加。跨学科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如何让跨学科教学高效激活学生思维并落地生花,需要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与总结,不断创新思路并融入体育教学模式中,开拓体育教学新视野。

一、借助音乐学科激活学生对比思维

都说音乐无国界,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音乐在日常教学中已经融入了各门学科中,语文学科中朗诵、临摹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修身养性;美术学科中让学生听各种音乐声音并进行绘画表达声音特征,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这些都从侧面肯定了音乐学科的重要地位。在体育课上会看到利用音乐热身、放松、卡节奏、指令信号等,甚至利用各种鼓类乐器鼓舞士气。体育与音乐学科的跨学科教学给笔者感触最深的教学内容是韵律操单元,首先,音乐已经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贯穿了整个单元学习;其次,音乐的节奏是学生运动的关键部分,可以说这是体育学科与之深度融合的最好呈现。

跨学科教学不是简单的内容融合,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掘更深层次的学习价值。例如,在一次韵律操课堂中,笔者选用的音乐是两段重复的歌词,动作也是相应重复的。笔者把这些展现在电子屏幕上的同时,对学生说:“你们一定要记得从哪里重复动作,再来一遍。”有个机灵的学生突然举手,说:“老师,我知道怎么标记重复,写上反复记号就可以,我们在音乐课上学过的。”事后笔者仔细反思了这节课中的对话,原来有的学生会主动对比并且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带入体育课堂中,这种对比思维技巧才是这节课带给学生的真正价值。眼前的韵律操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以及节奏感,但是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又有几分可用之处呢?教下去的是技能,留下来的是素养、是宝贵的思维方式,这才是跨学科教学的真正意义。这种对比思维就是对两种相同或者不同事物的对比进行思考,寻找事物间的异同及其本质与特征。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多创设激活学生对比思维的情境,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通过不断地训练这种对比思维,学生有莫大的收获,教师有不一样的惊喜。

二、融合科学学科激活学生求证思维

求证思维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验证某一个结论的思维。每个人每天都会用到求证思维,而科学理论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亲身感受和求证。如无线电测向运动是学校的特色项目,这是一项集科技、娱乐、健身为一体、妙趣横生的科技体育运动,是体育与科学学科交叉融合的最好体现。无线电波和运动竞速相结合,方向判断和急跑急停相结合,经常有错台的学生跑回来,询问后他依然认为自己的电台方向判断是正确的,仔细纠错后让他按照方法再次判断正确电台位置,他发现是自己的方向搞错了,在一次次的错误后不断利用求证思维寻找科学、正确的方法,最终才有了比赛的优异成绩。

从素养角度出发,体育和科学学科的交叉融合更有利于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体育和科学都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也是实用性较高的学科,因此,两门学科的交叉知识点很多,可利用的架构空间较开阔。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位科学老师问笔者:“你们教学生50米快速跑时如何讲解速度?”笔者首先想到的是步幅和步频,这是提高50米快速跑成绩的关键,然后是一系列提高成绩的策略,这项内容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因为这是小学生活动的重要基本能力之一。从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他们眼里尽是动作技能的习得和竞技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动作技能。在新的教学组织模式“教会、勤练、常赛”中, 所谓“教会”,即理解、掌握、能用。仔细回想体育课堂教授动作技能时,有没有真的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步幅和步频是如何影响速度的,还是仅仅将目光和时间放在勤练的环节?当笔者了解到四年级科学教材中专门有一个知识点是认识速度,科学教师认为体育课上学生对速度这个概念以及感触应该最深刻的时候,才发现,具身认知下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效的成果。反观体育课堂,让细微的动作概念加上身体力行的体验,学生在科学课中的理论知识通过自身行动来求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是这细微的关注,架设了跨科学学科学习的桥梁,使体育学习更加生活化、科学化。这样的求证思维也会带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或者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核心素养的养成意义深远。

三、巧用数学学科激活学生转化思维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体育和数学是两个大相径庭的学科,但是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引领下,两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很多数学问题需要通过体育运动的体验进行导入。同样,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学习动作技能,灵活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运用数学知识,指导带动身体练习。这就是转化思维的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種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晰。

肩肘倒立是体操垫上既有趣又有难度的动作,这个动作本身会和垫子呈现出90°的角,聪颖的体育老师巧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引导学生用身体做出不同的角度。为了让学生感受提臀立腰动作,引导学生用腿和垫子组合完成不同的角度,直到呈现出180°的平角。通过数学教具和角度的知识,为学习肩肘倒立积累体感,不仅增加了课堂趣味,也让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了训练。在学生完成提臀、立腰、伸髋的动作后,教师设疑:“如何能长时间让身体保持90°?”学生在三角板的启发下,尝试用手撑住臀部,有了一定成效后,教师利用三角板,引导学生夹肘做出等边三角形,给自己的倒立动作进行加固。同样是解决动作的重难点,利用量角器的度数和三角板的形状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让运动充满智慧和趣味,让体育和数学充分交叉融合,让体育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韵味,这就是跨学科教学的魅力。

四、沿用美术学科激活学生空间思维

空间思维是指在“脑海”中想象出形状,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立体思维和整体思维,也就是要“立起来思考”。体育运动本身是在三维空间发生的,需要学生利用空间思维能力全身心参与,无论学习单个的动作技能,还是学习变化多端的对抗型运动项目都适用。都说艺术和体育是不分家的,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美术能激活学生空间思维的灵感。

在体育课堂中,除了体育器材,用到最多的是动作平面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动画演示进入课堂,但是其在室外的体育课堂上依然是有局限性的,事实证明,随手一拿的平面图更适合日常教学。在过往使用的无数图示中,令人印象最深也是效果最佳的就是一组手绘人偶,这也是在美术课堂中会使用的教具,既能吸引学生眼球,又弥补了平面图不能移动的缺点。这个手绘的仿真人偶的主要关节都能360°旋转,如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原理类似民间传统艺术皮影戏中的人偶。在足球脚背正面踢球教学中,通过手绘人偶的动态演示——大腿带动小腿,小腿快速摆动踢球,播放慢动作让学生观看这个快速“鞭打”的腿部动作,知道正确的发力方式和触球部位,再通过身体练习不断巩固正确动作。这样看似简单的学习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可移动的人偶演示中识别物体的形状、位置、空间关系,理解和记住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通过想象与视觉化,最终形成新的视觉关系。借助美术中的手绘人偶演示体育动作,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趣的同时不失价值,更适合小学低年级课堂。体育与美术学科的跨学科学习还有更多有价值的内容,需要我们联系教学实际,更加深入地发掘与利用,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助力。

多元智能理论中描述了人類同时拥有8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而且它们之间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构建成每个人思维的不同特点。与之相对的,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就体现出智能的不同方面。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跨多门学科学习,既验证了多元智能理论,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中提到要全面把握体育的“育体、育智、育心”综合育人的价值,既要关注体育动作技能学习的方法,更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习,在跨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学中发掘和利用好教材中的学科融合点,以其为载体,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使其创新思维的产生,这才是跨学科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教学小学体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浅议高校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教师角色意识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