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整体课程探索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3-05-30周仙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立体整体色彩

周仙

美术课程是学校教育落实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素质教育作用。小学教育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素养发展,将美育落在实处,教师应优化美术教学方案,其中,基于单元整体课程构建小学美术“大课堂”具有特别意义。通过单元整体课程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综合性,融入生活美学构建“大课堂”,有助于增强美术教学系统性。以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让单元整体课程与“大课堂”教学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一、预设——在课程设计中形成整体性思维

从“单元整体教学”到“单元整体课程”,李怀源老师强调,单元整体课程以能力为核心进行统筹设计,存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基本结构,服务于实际教学,以教科书为起点,以实践活动为路径。将李老师的观点迁移运用在小学美术单元整体课程的探索与“大课堂”教学中,通过拆解、优化三个基本结构,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基本过程。

1.分析:单元整体课程

规划小学美术单元课程,需要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整合,选择符合单元整体课程特点的主题。教师应对单元课程展开深入剖析,根据课题内容、学生美术实际学习情况、教学实际条件确定最佳的单元整体课程组织形式。例如,苏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小挂件”“什物拼贴”“漂亮的灯”等均属于“美术的立体造型艺术”范畴,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能够培养学生美术表现、动手实践、艺术造型能力,发展其合作意识与创新思维。教师探索单元整体课程,可以将相关内容整合在同一单元中,重新定位“设计·应用:美术的立体造型艺术”课题,形成以培养学生美术立体造型艺术能力为主的整体课程框架,将单元整体课程划分为多个课时,根据其中课程的难易程度不同适当调整课时结构与教学策略,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设立:单元整体目标

由单元整体课程探索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学,需要以目标为导向。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学生想要在“大课堂”实现有效学习,必须在实现“三维目标”基础上实现“核心素养”目标。例如,基于苏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我爱树木”“水墨画树”“花儿朵朵”“树上树下”的单元整体课程设计,整合单课时教学内容,协调单课时教学目标,着眼“大课堂”的建构,设立如下单元整体目标。

(1)欣赏硬纸片插接作品,了解美术的立体造型艺术,通过观察、分析和插接,表达独特见解,制做出富有创意的纸片插接立体造型艺术作品,掌握基本的纸片插接技巧。(2)欣赏奖杯,了解奖杯的特点与制做方法,巧用合适的素材设计造型独特的奖杯。(3)了解花草树木的形态特点,利用不同素材制做半立体或立体的花草树木立体造型,通过粘贴、折叠等不同立体造型艺术方式表现花草树木特征。(4)利用蔬果材料的插接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立体造型艺术作品,根据蔬果颜色、形状与质地进行创新想象和形象塑造。

多样化的“设计·应用”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与动手能力,使其领会美术设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通过开展关联生活实际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拼搏进取、节约环保等精神和情感。

3.设置:“大课堂”问题

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更是激发学生美术实践动力的手段,正如鲍波尔所言:“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小学美术教师基于单元整体课程进行“大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进行更系统、更高效的思考,设置问题使其发散美术思维。

(1)什么样的纸片可以插接?纸片的插接方法有哪些?(2)你最喜欢的奖杯样式是什么样的?你想要如何设计和制做自己的奖杯?(3)花草树木的形象可以用哪些美术造型材料和方法来表现?(4)从纸片到蔬果,插接的方法会发生变化吗?蔬果的色彩和形状对美术形象的塑造有何影响?

在“大課堂”问题的设置中,“问题链”形成,串联起来的单元整体课程问题将二年级学生的美术思维更好地串联起来,从而促进他们的迁移思考,指导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美术立体造型艺术设计材料,促进生活美学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关联——在生活美学中进行“大课堂”教学

1.生活颜色:突破色彩学习瓶颈

色彩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关键组成,在准确辨认色彩的基础上,学生才能高效地进行美术欣赏、表现、设计、造型、评述等综合探索活动,由此,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对学生提出了“辨认12种基础颜色”的要求。教师立足“辨认色彩”设计单元整体课程,在“大课堂”教学中关联生活中的颜色,能够有效突破低年级学生色彩学习瓶颈。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七彩生活”与“走进大自然”两课,可以组成以“探索色彩”为主题的单元整体课程,促进低年级学生对色彩的辨认和运用。此时教师可以收集生活中能够体现色彩的照片,如绚丽的烟花绽放、街道上身着不同服装的人来来往往、街道上颜色不同的车辆川流不息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色彩“大课堂”学习案例。关联生活中的颜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活颜色中的色彩关系,可以进行简要提问,如:绽放的绚丽烟花中有哪些颜色?人来人往中,你在人们的服装上看到了哪些颜色?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你找到了哪些颜色?学生由此拓宽对色彩的认识,感知色彩的多样性,促进其美术素养的提升。

2.生活情境:促进整体课程感知

基于单元整体课程设计“大课堂”生活情境,是让“大课堂”教学深度联结生活美学的一种方法。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们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设计学习过程和学习系统时,要注重如何增强对学习者的刺激。创设生活情境,利用生活美学情境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与视觉刺激,在促进其整体课程感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苏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老师和同学”“画情绪画性格”两课,构成“绘画·表现人物特点”单元整体课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所尊敬之人的特征、场景中的人物特征,要求他们用画笔将观察到的人物特征表现出来。为加深学生观察的深刻性、细致性,使其美术表现更加真实、生动,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可以在“大课堂”播放消防员抢险救灾、医护人员救死扶伤、学生参与教室大扫除等视频动画,展示对应图片,形成真实的生活化情境,指导学生先观察、再绘画。

基于单元整体课程的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学,作用于对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培养,能够弥补传统单课时美术教学存在的不足,促进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单元课程中的实现,让学生在单元化、整体化、综合化的美术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教师探索基于单元整体课程的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学策略,应尝试让生活美学与小学美育实践紧密结合,以此提升单元整体课程视角下的小学美术“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

(责任编辑张妤)

猜你喜欢

立体整体色彩
念个立体咒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立体登陆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神奇的色彩(上)
炫酷立体卡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