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如何摆脱陈词滥调

2023-05-30张沛

课外语文·上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意画面感祥林嫂

张沛

写高中作文,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不过,要想写出一篇不落俗套,能让读者眼前一亮的高中作文,实属不易,尤其遣词造句要格外突出内涵和气质就显得更难。本篇文章就针对“高中作文如何摆脱陈词滥调”来展开讨论,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作文陈词滥调的主要危害

凡是陈词滥调的高中作文,语言上都很空泛、空洞、陈腐、老气,中心思想也透着一股土气。“陈词滥调”是好作文的大敌,一旦沾染,读者没有兴趣读下去,作文也不会获得高分。

二、作文摆脱陈词滥调的高招

(一)故事冲突要强烈,重在抓人

就是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故事的曲折性和引人入胜,我们在叙述情节时,还要设法扣人心弦,让读者难以忘怀。不过,这需要在写作前要有巧妙的构思,否则不易脱颖而出。

我们来看部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祝福》,作者在情节推进中这样写道:“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以及“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在鲁迅的这篇作品中,故事情节的冲突很强烈、很抓人,其中就包括读者对“祥林嫂的命运”等主要问题的时时叩问。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祥林嫂的内心是十分脆弱的,她根本抵挡不住那些洪涛般的世俗偏见。可以说,祥林嫂根本没有认输的机会,在她生理死亡前,精神世界已经坍塌了。然而,害死祥林嫂的人又是谁呢?似乎文中提到的人都是,也都不是,而这也正是带给读者深刻思索的地方,也是这篇文章值得阅读的地方,很有新意。

(二)多用名词和动词,创造画面感

1.多用动词

别小看动词,动词在一篇文章中可以起到推波助澜、推进情节的作用,进而吸引读者眼球。有时候,我们在表达同一件事时,采用不同的动词,呈现出的画面感会有所不同。比如,描述一个人将咖啡给另一个人,我们分别使用“递”“推”“移”“挪”“拿”等不同的动词,就会给读者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还比如,描写一个人在看另一个人,我们分别使用“瞪”“瞟”“盯”“望”“注视”“瞥”“觑”等不同的动词,所表现出的情感差别也很大,而这正是动词的魅力所在。

我们以《变形记》为例,文章呈现了一段“格雷戈尔用嘴转动钥匙开门”的精彩文字:“格雷戈尔撑着椅子移身向门口走去,到了门旁,放开椅子,将身体靠向门,借着门撑住自己——他那细腿的脚底有些黏性,就这么休息了一会儿,接着他开始用嘴去转动锁孔中的钥匙”,以及“借助下颚他也真的转动钥匙了,但他肯定受了什么伤,因为从他嘴里流出了一些棕色液体,流过钥匙,滴到地上”。

文中提到,格雷戈尔没有真正的牙齿,所以只好用他的下颚去转动钥匙开锁,以及靠身体的姿势变化去压钥匙等,这段文字中就使用了“撑着”“移身”“放开”“靠向”“撑住”“转动”“借助下颚”“流出”“流过”“滴到”这些动词,将他开门的场景很细致地呈现出来,很有画面感,也体现了格雷戈尔变成甲虫后开锁的艰难,并为他后来吃东西越来越少埋下了伏笔。

2.多用名词

写高中作文时之所以提倡多用名词,是因为名词能直观地告诉读者“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使文章中的形象具体化,让读者直接感知事物,很有画面感。当然了,从另一方面来讲,名词也透露着作者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比如,同样介绍一位女性,如果写“宝贝”,那一定是热恋中的男女青年;如果写“爱人”,那一定是夫妻关系;如果写“妹妹”,那一定是兄妹或姐妹关系。这就是名词的力量,是其他词无法做到的。

再比如,有篇文章介绍若尔盖草原,那读者一定不会把它想象成黄河、长江;文中介绍校园体育场,那读者一定不会把它想象成家中庭院。总之,名词的价值就是给读者脑海植入不同的画面和场景。

(三)不要夸大其词,戏谑过了头

夸大其词就是把事情或者某一事物或者某个人物说得超过了其原有的程度,明显夸张过了火,这样不仅会失去真情实感,也会让读者觉得很假,没得到尊重,进而丧失对文章的信任。比如,一篇题为“欧鹭”的文章这样写到,上课铃响了,恍惚中见微胖可爱的物理老师缓缓走进来,他先是轻轻“扶尺一下”,然后将梦游里的一滩“欧鹭”唤醒,大家一脸惊愕后,只剩了“满座寂然”,恭敬从命了。不难看出,这段文字中有小幽默,但一点儿都不造作,给读者一种亲切的感觉。

再比如,我们写一个人饿极了的状态:“炽热的太阳高高地悬挂着,他眼前一片模糊,四周的景物也都跟着旋转起来,他‘咕咚’一声倒下了,一动不动,真恨不得趴在那里静静地吃土。”这段文字刻画了主人公非常饥饿的真实状态,甚至想“趴在那里静静地吃土”,这样的夸张很真诚,并不会给读者带来不实之感。

(四)别人用“烂”了的词,宁愿不用

尽量不用那些被人使用太多次或者被太多人使用過的古语、诗词、名言、成语和故事等。比如,一写到志气、志向这类的命题作文,就引用“有志者事竟成”;一写到时间宝贵,就引用“时间就是生命”;一写到团结的命题,就引用“团结就是力量”;一写到坚忍,就引用“越王卧薪尝胆”;一写到生命,就引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写到中秋节,就引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

这些总被引用的古语诗词不是不好,而是被引用了太多次,会给读者造成一种审美疲劳,让读者感觉文中充满陈词滥调,缺乏新意。比如,突出坚持的力量,可以这样写:“一切甜蜜的成果,往往源自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写人生路上的迷茫,可以这样写:“追逐者纵然也有迷茫,但终究能在迷雾森林寻找到一条有光的路,长途跋涉下去。”写生活,可以这样写:“生活中的困苦,好像一杯苦咖啡,而生活里的欢乐,又像是苦咖啡里悄悄加了一勺糖。”

还比如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复活(节选)》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十分经典:“信仰有许多,灵魂只有一个。在你那里,在我这里,也在他那里。这就是说,任何一个人只要相信自己的灵魂,大家都会联合起来。任何一个人只要保持自己原来的样子,大家就会联成一体。”

(五)反弹琵琶,开启新思维

我们对于以前适用的观点,要善于开启新思维、新角度。当然,这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新意和与众不同之处。比如,我们写“儿女要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反观去写:“如今是知识和科技新时代,儿女要听从老师和父母的教导,而更重要的是,父母和老师也要跟紧时代,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

打破传统观念和思想,从反面去发现事物新的特点,表达出令人信服的全新观点,其实这也正是“反弹琵琶”的用意。也就是说,一般人会怎么写,而我们偏偏不那么写,力求比别人想得更新奇,从而鹤立鸡群,鲜明独特。

比如,我们写运动赛场上的运动员,目光往往会聚焦于那些成为冠军的运动员,进而歌颂他们的运动精神等。但是我们还可以运用反面思维,把着眼点放在那些“虽然没获得冠军但依然很坚持很努力的运动员”,进而歌颂其“不耻落后,到最后一刻都在坚持的运动精神”,岂不是添了新意?

还比如,我们要写“无私”这类论题。通常,我们会从正面思维和角度去写“无私给人带来的诸多益处”,如果我们反面思考,分别从三个小角度去写“自私会让你失去很多的朋友;自私会让你的生活逐渐陷入暗淡无光;自私会让你的人生失去该有的价值”,也是让人耳目一新的。

摆脱了陈词滥调,你的作文就离成功近了一步。一篇优秀的高中作文,不仅要中心明确,还要接地气,真实可感,且要有新意,说白了就是不落俗套,不大众化,特别是语言表达等方面要让人耳目一新,有读下去的欲望。细细消化以上高招,相信同学们会取得进步。

猜你喜欢

新意画面感祥林嫂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我就是吃可爱多长大的,怎样啦
经典款也能穿出新意
必具独特新意方为真诗
新意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电影配乐之画面感——电影《功夫熊猫》配乐视听作用力浅析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