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2023-05-27周高丽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高段低段中段

周高丽

摘 要: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不管是低段学生还是高段学生,都需要加强对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保障。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小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小学生自我监控的难度进行分析,探索在“双减”政策下培养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方法。

關键词:“双减” 自我监控 学习特点 能力培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58

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越强,学习成绩越好,反之亦然。在“双减”背景下,一方面教师要精讲精教,另一方面,学生更要精学精炼,如此方能真正实现“双减”的目标。而教师能否精讲精教、学生能否精学精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拥有很强的自我监控能力。因此,提升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下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一、各阶段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阶段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跨度很大,不同的年级在身体、心理、行为、思维、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在实践中,我们一般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三个阶段的学习各有特点。在“双减”政策下,低段学生学习压力并不大,对自我监控的认识不够、需求不大,但如果没有逐渐养成自我监控的好习惯,后续进入中高段学习时会受到影响;中段学生已经开始感受到学习的压力,需要引入并逐步提升自我监控能力;高段学生已经有了升学的压力,且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我监控能力已经成为拉开学生距离的主要体现。

1.低段学生的特点

低段学生刚从幼儿园转变为小学生,行为特点是注意力还不稳定、不持久,课堂上好动,渴望互动游戏,对互动内容比较上心;学习特点是比较好奇、喜欢尝试,对新奇的内容兴趣较大;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类的学习及活动关注不多;在自我监控能力方面,没有自我约束概念,还不能很好地自我监控。

2.中段学生的特点

中段学生逐渐适应了小学生活,行为特点是注重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在意别人的肯定,喜欢展示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特点是处于低段向高段的过渡时期,有书面家庭作业,学习难度增加,学习成绩逐渐拉开层次,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能够较长时间关注抽象类的学习及活动;在自我监控能力方面,情绪化比较明显,渴望独立并得到大人的认可,还不足以有效调控自己。

3.高段学生的特点

高段学生已经是个大孩子,自我意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行为特点是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有明显的个人喜好和道德判断标准;学习特点是有小升初的学习压力,求知欲和好奇心更强,记忆力也更强;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更强,想象力更丰富,创造力更明显,对事情有更多的自主判断;在自我监控能力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个人情感控制能力,冲动行为明显减少。

二、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难度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相连,不管是高、中、低段的小学生,在自我监控能力方面如果没有进行专门培养,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状态,不管是课上听课,还是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分心,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都比较自律,能够很好地自我监控,在“双减”政策下,这类学生的进步会更加明显。

1.低段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缺乏自觉性

由于低段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模仿的学习特点,在自我监控能力方面,低段学生缺乏稳定性和系统性。比如在课堂上,低段小学生上课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时不时出现讲小话、做小动作、发呆、走神等现象。同时,低段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我监控的概念和习惯,在没有教师提醒的情况下,往往不知道自我纠正。

2.中段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缺乏持久性

中段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在自我监控能力方面,中段学生缺乏持久性、自觉性;表现在学习上,中段学生还没有把学习作为一个有目的、有系统的专门活动来看待,学习上往往比较被动,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上,对在40分钟的课程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集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长时间专注于听课。

3.高段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缺乏规划性

高段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情感倾向会通过态度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如喜欢某个教师,在该教师的课程上就会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该教师布置的作业;但不喜欢某个教师,对该教师的课程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在完成该教师布置的作业方面会有各种问题。在自我监控能力方面,高段小学生还缺乏规划性,比较随意,随心而为。

三、“双减”政策下加强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一方面各类校外培训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各方对学生成绩的担忧明显增加,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成绩。长期以来,各方面的关注点都聚焦在学校的教学创新方面,如各地学校纷纷积极推进教学创新,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改进和创新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人工智能工具等,希望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减负不减成绩。

客观而言,“双减”能否“减”下去,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能“增”上来。作业量减下去,课堂质量提升起来,才能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吃得饱”,让“跑得慢”的孩子“跟得上”。也就是说,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把“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

然而,从教学实操来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没有学生的配合,没有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支持,仅靠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法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深度学习,依旧无法转变灌输式、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只会停留在教案中。可以说,没有学生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配合,也就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因此,越是强调“双减”,越要重视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有效做法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所限,其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不能由小学生个体独立完成,需要针对各个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家校双方的引导协助下共同完成。特别是在“双减”政策下,要更加注重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把提升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的配套办法。

1.低段小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

针对低段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难点,在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方面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人总是喜欢受到表扬,特别是低段小学生,一旦受到教师的表扬,其学习自觉性、积极性都会有一定提高。从实践来看,对低段小学生的表扬鼓励效果要比中高段小学生的表扬鼓励效果更明显。因此,针对低段小学生,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用好表扬和鼓励手段,多鼓励引导,帮助低段小学生提高自信,提升低段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比如,教师可以尝试组织每周、每月、每学期的各类荣誉奖励,如每周设立专心听课好学生奖、爱动脑筋好学生奖、积极回答问题好学生奖等各类奖励,每次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自我监控方面的引导和点评,引入积分制,每次得到奖励的会加分,每月兑现奖励,每学期再颁发证书。设立这类奖励的面宜宽不宜窄,目的是把更多的学生纳入管控中,给更多的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营造人人争当好学生的氛围,逐步培养低段小学生提升自我监控能力。

2.中段小学生:适时引入奖惩机制

中段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对错观念,单纯的正面激励难以覆盖所有学生,要及时引入奖惩机制,既表扬鼓励中段小学生表现好的地方,也批评纠正中段小学生表现不好的地方,鼓励学生反思自身的不足并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如对积分机制作相应的调整,在积分奖励方面,要及时增加扣分办法,适当压缩奖励的面,不能人为降低奖励的标准。对明显的问题、为其他同学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要及时制止并提出批评,要为中段小学生划定扣分红线,针对各类不遵守课堂纪律、不专心听课、搞小动作等行为明确扣分标准。同时,奖惩机制的课程应该扩充到每天或者每节课,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信息,避免引起负面影响。通过加密频次和增加惩罚机制,鼓励学生反思和纠正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在自我的奖惩中学会自我调控,从而建立起自我监控的习惯。

3.高段小学生:加强情感引导

高段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需求,简单的积分奖惩对培养高段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促进作用明显下降,需要从情感引导入手。同时,高段小学生已经有了“面子”的观念,喜欢向同学们展示好的方面,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针对高段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一方面需要引入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及时引导高段小学生加强自我监控;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高段小学生“好面子”的心理。如在情感交流方面,教师要用心接纳学生,学生才会从心底接纳教师,从而喜欢这个教师,这样才会把上这个教师的课当成一种享受,进而乐意学习。

教师接纳学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师及时提出的一句赞美的话,在课堂上一个会心的点头或微笑,在作业本上一次真诚的评语,或者正面传达,或者侧面告知,这些情感的交流都能引起高段小学生的共鸣。针对高段小学生“好面子”的心理,可以让班级的每周之星、每月之星等各类荣誉获得者上台展示,给其他同学传授经验,在家长会上给予表扬。

4.家校联动,互相补位

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共同努力。家庭教育的成敗、父母教育方式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在培养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方面,家庭教育不能缺位。教师要与家长就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问题与家长充分沟通,把“双减”政策背景下加强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利弊讲清楚,把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提前安排,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要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平日的喜好等如实向教师反馈,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关于提升自我监控能力方面的安排,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自我监控的习惯。唯有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才能避免“在校热、在家冷”“教师抓、家长放”等单向模式,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才能真正有效果。

总之,在“双减”政策下,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通过对高段、中段、低段等三个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结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家校共同努力,定期评估培养效果并加以纠正,助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学习成效。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加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素玲《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分析》,《小作家选刊》2016年第7期。

[2] 王秀娟《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科教导刊》2008年第1期。

[3] 左勇《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教育(文摘版)》2016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高段低段中段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关于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相关思考
提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依凤画凰”巧迁移——谈小学语文中高段课文精彩开头仿写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