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3-05-27代玉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部门多次强调,各学科教学都应注重核心素养培养,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但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来看,对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视度较低,教学模式过于老旧,内容也未及时更新,因而必须要尽快改变此状态,使得语文教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教育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36

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卷面的成绩,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度不高,没有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整个课堂氛围非常压抑,学生在课堂中的一切都由教师掌控,严重缺乏主动性。此种全权接管的模式,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核心素养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属于新的概念,众多教师对其认知不足,未真正引起重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正确思想、思维模式、审美方式等众多内容,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灵活融入相关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获得核心知识与能力、品质。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可知,教师过去的教学都是灌输式的,过于机械化,学生缺乏思考,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标准答案,即便学生进行了思考,教师的统一答案也会扼杀学生的思想,继而使得学生形成懒惰心理,不再主动思考,此种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形成。

为使此现象不再延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发言与展示,感受到教师的尊重。语文教材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除了学科知识外,还有潜藏的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内容,教师必须要挖掘这些优质资源,并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素养。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加思考,自主探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1.自主性

在语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自主性。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要从不同角度切入,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独立安排学习计划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也是现阶段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小学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2.创新性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是促进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发展的前提。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让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3.探究性

小学语文虽是基础知识居多,但仍需要一定思维能力。因此,学生需要不断深入文章中,对其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主动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进一步实现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延伸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被多次提及后,一些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只围绕着“素养”,而对“核心”本质并不重视,导致目标设置有所偏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了文化素养、社会参与等理念,一味地拓展教学内容,甚至大谈价值观、人文地理,语文教学核心未凸显出来。小学生年龄偏小,学习与消化知识的能力有限,讲授内容过于宽泛,设定的目标高出学生实际能力,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失去了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2.教育观念过于老旧

目前,仍然有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沿用传统教学理念,觉得学生应该以成绩为主,学生能力主要通过成绩来衡量,因而对核心素养缺少关注。大多数学校也是通過学生成绩来评定教学质量,此种教学形式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对教师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尽管素质教育已多次强调,新的教学形式层出不穷,但仍然有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若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是非常重要的。

3.教学手段不当

社会的日益进步,使课堂中已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应用PPT开展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众多便利性,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教师直接套用别人制作的课件的状况,而且此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每个小学生都有自身的特性,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能力也会存在差异,若应用其他教师的课件,必然会给学生的创新发展造成阻碍,学习效率也会有所降低,所以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4.不注重语文学科的独特性

语文涉及面非常广,一些教师误认为所有内容与文化都和语文相关联,继而迷失教学方向。这些教师只会不断增加教学内容,使得整个语文教学如同大杂烩,教学边界愈发模糊,语文的独特性也将失去,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目标无法完成。

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特性,明确教学目标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众生活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国民素质培养所受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为使国民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可在教学时引入多种教学理念,使得学生能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学习视野得以拓宽的基础上,有效塑造学生的学习品质。对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语文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教师可先整理出学生易写错的字,并优先讲解这些字词,例如“荡”的第七笔是需要一笔写成的。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文章时,需要让学生不断积累课文中的句子,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课文中有很多语言都富有情趣,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模仿,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课作者对春天的描述是将其比喻成小姑娘,教师可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自己找到的春天的样子,这种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2.课堂中引入德育,提升课堂的温度

在语文教学当中,德育是不容缺少的内容,其可在潜移默化中拉近师生、生生的关系。可以说,德育使得课内外教学实现统一,促进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为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可积极在课堂中引入德育,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不懂就要问》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对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产生更为清晰的了解,继而向孙中山学习。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是以勤学好问作为基础,而勤学好问也是德育的主要构成要素。教师在教学时,可提出下述问题:为何孙中山要壮着胆子提问题?为何他问问题时学生们都惊呆了?学生边阅读文章边思考,并对孙中山敢于提问的品格、勤学好问的精神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在此种课堂设计下,课堂也将更有温度,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注重读写结合,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阅读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使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对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极具促进效用。写作能力是核心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必须要非常注重写作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写作时也会更为顺畅,整体的写作质量也将更高。

例如,教学《花的学校》时,该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生字,理解富有童趣的语言,提升想象力。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自行描写心中学校的样子,并共同探讨理想中的学校。基于此,教师还可播放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诵,并在课本中标出生字。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为学生进行结构划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同时,学生也可按照划分的句子来进行仿写,此种方式对学生的写作非常有利。

4.借助信息技术,丰富阅读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中,打造精品课堂,提高学生阅读体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当然,教师要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然后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海滨小城》的教学中,该文章教学目标为:让學生归纳段落大意,学习事物描写方式,并体会文章中优美的景色描写。在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根据文章内容整合视频或图片资源为学生播放,以此开启教学活动。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会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再以分组形式进行文章阅读,让每一个组的学生阅读相应的段落,并总结段落大意,了解该段落所描写的景色。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归纳总结,不会产生阅读的疲惫感,还可以让他们领略到城市的建设和美丽。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提出问题,如: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城市,并展开想象,以文章的描写的方式叙述理想中的城市会有哪些美景。设置该问题,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为了描写出优美的城市景色,学生会精读课文,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想象理想中的城市,从而促进对文章的深度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与众不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使学生深度了解文章内容,通过文字描述和真实的视频或动画去感受文章内容,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增强核心素养。

5.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新《课标》中强调,应注重对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得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内化,继而更好地灵活应用知识,发挥知识的作用。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方式是较为常用的,该模式可促进学生交流,实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设置导学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旨在让学生对西沙群岛的魅力有更深刻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爱国情怀。教师可设置问题:“文中有哪些句子是描写珊瑚的?文中有哪些词汇可体现出鱼很多?”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并仿写这些句子。通过此种形式,不仅可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还可提升合作能力,并实现思维的发散。

6.以兴趣为导向,设置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发展期,其认知尚未发育完全,在学习方面很难保持足够的精力和专注力。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可以使其进行主动学习。以往“你教我学”的方式,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教师应当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有趣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情境之中,以此展开语文教学。

例如,在《精卫填海》的教学中,由于这是一篇篇幅较短的文言文,教师需要提前根据内容总结出中心思想,再深入主题进行教学,将文言文划分成两个部分,一段一段引导学生阅读,当他们了解大概内容后,再慢慢引导他们挖掘这篇文言文所传递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优秀品质。同时,还可以创造与主题相关的情境,提高学生兴趣,让他们走进情境之中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丰富个人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7.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老旧的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大大提升,掌握更为全面的知识点,继而实现成绩的提升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例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可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可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通过阅读对文章产生大体了解。待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播放与蟋蟀生活相关的影像资料,学生们会快速被多媒体画面吸引,带着好奇的心理观看视频,注意力也更为集中,心情也会更加愉悦。同时,教师也会边播放视频边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由此可见,有了多媒体的辅助,课文内容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将更为浓厚。此种生动的教学辅助手段,和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征更为相符,还可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自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后,我国教育体系日益完善,为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效指引。语文是小学阶段极为重要的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可使得小学生有效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继而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划。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一定要加强基础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东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课外语文》2021年第1期。

[2] 许红琴《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年第1期。

[3] 吴雪玲《君子之行,始于诗情间:核心素养下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第3期。

[4] 宋珊《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8期。

[5] 周静怡《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浅谈文言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小学教学研究》2020年第27期。

[6] 邹宝红《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化整合》,《课外语文》2020年第1期。

(代玉峰,1978年生,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语文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语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