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3-05-27范惠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童话教材语文

范惠

摘 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情况来分析,大部分小学生对于“童话故事”都非常感兴趣,这些童话故事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所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童话文章,将童话故事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较大意义。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于童话教学并不重视,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落后性,童话教学失去了教育的价值。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不足,提出几点童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教学 想象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34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是最为基础的科目,语文的教学情况与文化的传递有直接关系。从小学生的特点来分析,其正处于情感、思维等快速发展的阶段,仅仅学习字词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在新编的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识字、阅读的需求,还能为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虽然意识到童话教学的重要性,可童话教学的整体水平依然存在不足,无法最大化发挥出童话教学的价值,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实际的情况出发,探究符合学生发展的童话教学手段。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价值与不足

(一)童话故事教学的价值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童话,就没有了活跃的想象力,孩子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乐趣,没有童话,周围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块画布,是童话赋予了这幅画生命”。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童话对于孩子成长的价值,可以说童话是儿童整个成长阶段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更是儿童幻想精神的来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童话教学,可以将教育的目的与童话故事进行融合,发挥童话特殊的魅力,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同时,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此阶段的儿童非常活泼,非常喜欢幻想,热爱思考,童话故事本身的特点大大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对于小学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可以说童话故事不仅促进了小学生的发展,还能给学生创新能力、想象力的发展提供平台,促使整个语文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童话教学,不仅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较大的意义,还能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素养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不足

實践教学表明,童话教学具有较大的价值,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在开展童话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道德教育,赋予了童话更多的道德色彩,并没有体现出童话故事自身的艺术特色。在教授童话故事时只注重字词解释、分解朗读,并没有对童话故事深层的内涵进行分析,降低了童话故事的价值。

其次,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知晓想象力丰富是童话故事最为突出的特点,但是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忽略这一点,不重视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将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上,忽略了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想象色彩。

最后,教师开展的个性化阅读活动较少,这也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所进行的心灵沟通较少,这对于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鲁迅先生在对文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到“孩子的世界与成年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进行理解,只是蛮做,对于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尽管在现今的部编教材中,也设计了“创编”“读书吧”等栏目,但是教师整体开展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表演、个性化创编的情况较少,没有将童话故事的感染力发挥出来。

二、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童话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课前准备,定位童话教学的目标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课前准备工作是非常主要的一方面内容,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促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机应变,体现童话教学的作用。在童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对教材中童话故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教学效果。当然,教师所制定的教学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教学手段进行随时调整。教师需要明确,课前准备并不是课堂教学的规范,只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流程的预测,这种预测具有可变性,教师需随机应变,才能发挥出备课的价值。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是部编教材中童话故事题材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需先根据教材的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师先对教材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然后结合课堂教学的情况,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学习教材中的生字词,并将这些生字组合成新词。

2.能力教学目标:对青蛙进行了解,明确小蝌蚪的进化过程,激发学生保护青蛙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说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同时,学生要学会“看图说话”对整个故事进行讲解。

制定教学目标以后,教师要找准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将《小蝌蚪找妈妈》用丰富多彩的图画展示出来。先让学生根据图画自己进行创编,然后再学习课文,让学生对比教材中的故事与自己的创编有什么不同。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二)加强教学的衔接,提升童话教学的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在角色设计方面大多有非常突出的特色,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个性非常鲜明,如果教师对此进行有效利用,可以非常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将童话故事作为切入点,对整个社会、整个世界进行认识。在童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童话教学与故事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可以自然地对童话中人物的特点进行分析,这样的阅读会更有价值。同时,纳入小学教材中的童话故事,都具有非常大的教育价值,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自主地对童话故事的主人公的个性、品格等进行分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最为主要的是,与教师的说教相比,用童话故事中人物的良好品质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更好。

例如,在《狐狸分奶酪》一文中,作者设计了两个非常有反差的角色,即熊和狐狸,熊兄弟为了奶酪争论不休,狐狸利用了两人的这个心理,成功地将奶酪吃掉了。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狐狸的性格是非常狡诈的,在对这个童话故事进行講解的过程中,教师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因为食物和别人发生过争吵?”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表示肯定,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阅读故事时会产生代入感,脑海中出现了和与小伙伴争吵的画面。这样的童话故事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故事内容进行联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童话故事的教育价值,明白在生活中要正确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预防如狐狸这般的坏人。

(三)师生共同品味,深化童话教材的思想主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语言一般都比较简洁易懂,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启示。很多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甚至可以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结合教学目标,挖掘童话故事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品味文章中的核心价值,促进学生与语文教学的统一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就必须共同努力,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童话故事的思想主旨。

例如,在部编教材中有《小猴子下山》的童话故事,核心内容是小猴子受到自己欲望的驱使,变得贪得无厌,最终一无所有,幡然醒悟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穷的欲望”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珍惜眼前的生活,懂得知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表示小猴子的动作词语标记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对小猴子的动作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将小猴子的内心活动表达出来。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会促使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内涵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创设童话故事情境,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

童话故事所表达的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也是对生活的反思、批判,这些想象在故事中用夸张的方法表现出来,导致童话故事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出入。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内容进行理解,则很难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教师可从小学教材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对故事感同身受。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给学生以代入感,促使童话故事中的优秀品质更加高效地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养。为了烘托教学氛围,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法,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方式,让教学氛围更加愉快,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

例如,《乌鸦喝水》是典型的童话故事,教材中也适当地插入了一些图片,但是受到空间、版面等方面的限制,教材中的图片并不多,且不够生动,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进行补充,动态展示乌鸦喝水的视频,让学生看到一只活灵活现的乌鸦是怎样解决喝水问题的。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视频,当学生看到生动的视频以后,会快速地联想到故事的内容,再将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与动画视频中乌鸦的角色进行结合,这样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刻。播放完视频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问题,你了解乌鸦的这种行为吗?你认为乌鸦可以喝到水吗?部分学生会感到迷惑,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再次阅读文字,在教材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当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学习课文以后,教师可组织“创编”活动,如“如果乌鸦投入石子后没有喝到水会怎么办?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让学生根据这些思路进行创编,激发自身的想象力。

(五)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童话教学受限等问题,这与教学氛围过于紧张有关。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可通过创设一些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童话知识,助推教学质量的提升。

1.自主朗读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在教学中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教师会让学生进行默读,在默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就会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地进行,通常默读一遍后,学生对于课文的大体内容都无法了解。朗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最为主要的是学生大声朗读,可以在班集体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与默读相比,朗读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例如,《蜘蛛开店》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主要内容是蜘蛛因为寂寞开网店,却因为困难最终半途而废。在教学时,教师先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初步的了解,然后组织开展朗读活动,先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集体朗读,然后再开展“接力朗读”活动,每个学生朗读一句,直到完整地将文章读完。完成朗读后,教师依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创编活动,如果蜘蛛给蜈蚣做完鞋子后,继续开网店,他会遇到谁?又会发生什么故事?有的学生小组写到“蜘蛛跑回了自己的网上,坐在网的中央思考,我为什么要跑?难道只是因为蜈蚣的脚太多了吗?不,是因为一元钱太少了。”“蜘蛛跑着跑着突然停下脚步,我跑什么?难道是我怕辛苦吗?不,我只是觉得,我还是蹲在网上更好。”

2.表演活动

与单调、刻板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对于轻松、愉悦的表演活动更有兴趣,且表演活动可以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班级的人数较多,如果进行集体表演,没有足够的角色让学生进行选择,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对童话故事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对角色的心理、行为等进行揣摩。

例如,《小壁虎借尾巴》属于一篇科普类童话,文章通过拟人的方式,阐述了小壁虎向不同的动物借尾巴的过程,每个动物都有各自的特点,告诉我们“动物尾巴的作用”。这个文章非常生动有趣,动物们之间的沟通也非常有礼貌。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通过一些肢体动作、表情等进行表演,学生的思维和身体共同发展,让整个语文课堂活起来。

综上所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童话故事是必不可少的阅读内容,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健康成长的主要工具。童话故事可以让我们引导儿童构建出奇妙的童话世界,让儿童更加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童话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畅游,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 肖采《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新作文(教研)》2021年第4期。

[2] 曹怡欣《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学周刊》2021年第13期。

[3] 盛红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天津教育》2021年第16期。

[4] 王唤玲《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国际教育论坛》2020年第10期。

[5] 马玉珺《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教育艺术》2020年第9期。

猜你喜欢

童话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