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2023-05-26陈建锋

阅读(教学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双减

陈建锋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不仅需要课堂学习,更需要走出课堂,了解生活,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形成课程校本化实施新的教育模式。以课堂和课后服务为主要路径,通过开发特色课程资源、数据分析、作业变革等措施,可以寻找出提升乡村小学教学质量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双减”;乡村小规模学校;课程开发;作业变革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典型的苏南农村小规模小学,80%的学生是外来人员或新市民子女(三年前是60%),经济和家庭条件一般,缺乏归属感。除此之外,还有39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约占学生总数的8%。这些学生大多数家庭生活不够稳定,生活比较困难,家长文化水平低,自身学习基础差。另外,学校教师都比较年轻,虽然工作踏实,但视野不够开阔,教学方式略显单一,课堂不够开放。且学校教研活动质量不高,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往往不会做研究,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研究与提升教学质量关联不大……

基于上述现状,笔者从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和课后服务等三个方面,思考破解之策,力求让这所农村小学在“双减”背景下,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一、扎根课堂,让教学真正发生

扎根课堂,以“自然生根、有向生根、交互生根、悦纳生根”为内涵,鼓励“深耕学习”,提倡纵向深入、横向拓宽、长时思考、长线钻研。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到位,课堂开放合理、互动有效,重心下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细节提升课堂品质。

1.教材专业化解读,提倡“教备一致”

每位青年教师以高站位、思想方法、编排体系的视角对教材进行一次解读分析,真正读懂教材“想什么”“是什么”“为什么”,在专业化解读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位教师厘清单元结构、教材意图、教学目标,提升教师教材专业化解读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聚焦大问题设计,提倡“交往互动”

在教材专业化解读的基础上,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做到可测评,有发展性。开展学习任务分层分类,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学习方式。在板块活动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学习时空,每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提倡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方式也应与学习内容相匹配,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不同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带来的成功感。

3.开发特色课程资源,提倡“校本化实施”

笔者所在学校的“儿童自然科学院”实践基地为课程校本化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学目标具体化,使课程与社会互动,与自然融通;通过教学内容多元化,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进行二度开发,由此及彼,发散思维,生发出与之相关联的内容;通过学习情景的真实化,提倡真实场景下的教学设计,在真实的问题现象中引发合作需求;引导学生围绕学习过程中的体会、遇到的问题等合作交流,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让深度学习成为学习的本质,提升学生素养。

二、研究共同体,让教研真正转型

1.“幸福教研+”,以优促优

持续开展“幸福教研+”系列主题培训。加强校内联合教研,开展校际联合教研;“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考核,评选“优秀师徒”;对新教师进行跟踪培训与考核,成立学业诊断中心,基于数据做好学业质量诊断分析,教研组开展质量分析评价研讨会。

2.项目组推进,以思促减

学校组建作业变革项目组,在实施“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从作业的设计、完成、指导、批改讲评、评价等方面,项目组以“过关练习的设计”“作业常规与批改”“综合实践性作业”“个性化主题活动”“课堂作业的布置”“作业讲评示范课”为研究内容开展作业变革的尝试与研究。组建生根课堂项目组,从新媒体的应用、生根课堂内涵与本质、学习方式、课堂观察表的制定、探究课堂练习设计的规则、主题教学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3.抬高底盘,以稳促质

关注“后20%学生”,提倡加强作业改革,提倡作业当面批改,强调作业“天天清”“周周清”。关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学习力的提升,通过“常规积累”、倾听表达、阅读习惯培养、自主整理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力,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家校沟通工作及质量跟踪分析。

三、课后服务,让双减真正落地

1.开展课后服务与作业完成现状调查

我校有81%的学生是新市民子女。学校先后开展了课后服务参与意愿调查、作业完成情况与需求现场调查、课后服务满意度测评、家长困难调查等一系列的调查。2022年课后服务参与率从75%提升至98%,2023年课后服务参与率为100%。15%的学生能高质量完成作业,40%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作业,20%的学生需要督促其完成,  10%的学生需要老师调整作业量和作业形式。学校排查出20名完成作业困难及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其中有12名学生居住的环境拥挤嘈杂,13名学生父母的教育方式为自由放任型,18名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较差。在2021年的满意度调查中,85%的家长对我校课后服务很满意,12%的家长对我校课后服务较满意,40%的家长表示在家庭教育上需要帮助与指导。

2.探索作业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实施策略

笔者发现,我校教师在作业理念方面存在偏差:作业从巩固课上内容出发,并不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基础、能力与需求的分析;教师不会研究、不愿研究作业方面的问题;作业管理机制不畅通,教师对作业的批改聚焦在是否完成,缺乏对数量、难度、形式、效果的评价。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转变教研方式。从教研组和备课组层面加强作业与评价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作业改革的有效经验。完善备课组工作制度,将作业研制与使用情况分析纳入日常教研;开展以作业与评价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掌握作业设计、命题、批改分析、讲评等技术,提高教师运用作业与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

(2)丰富社团活动。我校共开设10个社团,涉及德、智、体、美、劳五育,其中素质与技能社团(田径)每天开展;足球每周三次,其中两次由外聘教师授课;国际跳棋每周两次,一次外聘教师,一次本校教师。同时,国际跳棋教师每周二第七节课免费为二年级全体学生普及跳棋。

(3)实施“延伸作业”。经过调查,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后服务中完成家庭作业。一些家长也向我们表达了他们的困惑:学生回去后无作业便玩电子产品。我们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90.72%的家长希望课后服务结束后,老师布置一些“延伸作业”,如阅读、预习等等。应家长的需要,我们开发了阅读、日常劳动、楹联、跳棋等延伸性作业。

(4)系统分析指导。我校课后服务第一段(15:30-16:30)为作业时间。其间,任课教师利用20分钟进行作业讲评和订正,剩余40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其他作业。确保国家课程的要求落地,如鞏固知识、深化理解、评价检查,引导学习等。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上对各类常态作业进行优化研究,如预习类作业、口头识记作业、动手抄默作业、练习类作业等,形成各类常态作业的优化设计方案和策略。开展完成率分析:每天统计完成率,对完成率低的班级,对各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访问,调整作业。同年级进行比较,对平行班作业完成率不均衡的年级和班级提出作业改进要求。开展错题整理与归因分析:教师每周整理错误较多的题,并进行归因分析,形成错题集;在后续作业中再次练习和反馈。月过关提优以周作业为题库,题型方面,基础题、提优题、学科关键能力题的比例为7:2:1,题量控制在40分钟左右。如果90%的学生过关、80%的学生优秀,便给予任课教师一定的奖励,并设置学生优秀奖和进步奖。

【参考文献】

[1]聂德勇.论少年科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方向[J]. 考试周刊,2010(21):15.

[2]徐玉珍.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J]. 教育研究,2008(2):139.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