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研究

2023-05-01李梦秀郭瑞

成才之路 2023年8期
关键词:文化资本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

李梦秀 郭瑞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机遇。文章从文化资本的视角出发,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的微观耦合性、宏观耦合性以及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的演进阶段,同时辅以具体案例探究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的培养路径:在目标定位上坚持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理念,在语言路径上搭建立体式语言学习评价体系,在专业路径上以优势专业助推专业组群建设,在合作路径上扩展国际来华交流合作项目,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文化资本;阶段;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8-0073-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SK111

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形式,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更为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舞台,而“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职业教育合作愈发密切,这表现在为新产业革命与经济转型提供国际型技能人才,促进新技能人才的国际流动,为留学生到中国接受职业教育提供新契机等方面。本文基于已有的“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研究成果,从文化资本的视角出发,分析职业教育协同文化资本的运行机理、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并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国际化发展。

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学理论之一。该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对教育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极大提升了经验研究的理论价值。文化资本通常有三种子类型:内涵化的文化资本(文化能力)、具体化的文化资本(文化器物)和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文化体制),而研究对象所具有的文化资本的数量会受到多重文化因素的影响。在文化资本理论中,文化资本的概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布迪厄将文化资本的存在形式细化,把不同资本的关系结合称为“场域”(Field),把在社会化环境中逐渐习得的内化品质称为“惯习”(Habitus),“文化资本”“场域”和“惯习”这个几个关键词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布迪厄文化资本学说的理论体系。布迪厄拓展了马克思对于“资本”的认知范畴,并根据资本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征,将其划分为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符号资本四种类型。这四种资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围绕一定的社会关系交互运作,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整个社会交换体系。文化资本作为转化能力最强的资本形式处于资本理论体系的核心位置,其通常以教育作为传播媒介,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完成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和文化成果转化。

1.微观耦合

从微观层面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接受职业教育扩大了我国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即扩大了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院校的场域。选择来华留学是留学生对中国职业教育的肯定,这表明他们形成了对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认同。留学生是拓宽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有形力量,他们的到来无形中丰富了我国职业院校的生源结构,并促使我国职业院校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加速职业教育的文化资本积累。作为职业教育场域内特定的践行者,留学生在积累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还会了解中国的职业教育理念,学习中国的职业文化,从而形成对中国整体社会场域的认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形成对中国的情感共鸣。这种具有情感行为倾向的“惯习”与场域形成高度契合,使来华留学生无形中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文化的传播者。借助语言优势和学习所得,留学生还将成为“一带一路”的直接参与者和贡献者,从而完成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和文化成果转化,实现资本在不同场域之间的交叉流动。可见,文化资本视角下的“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变革推动了整个社会场域的变迁,使得职业教育发展同社会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2.宏观耦合

从宏观层面看,职业教育作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沟通合作的方式,在促进地区间社会资本积累的同时,拓展了经济资本的范畴,这表明“一带一路”不仅是科技和产业相结合的生产之路,还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繁荣经贸合作的亲善交流之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实现了由以往被动参与到如今主动谋划的角色转变,“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也借助职业教育这一强有力的传播媒介,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融入丰厚的文化内涵,加速文化资源品牌化和符号化建设。例如,云南省14所高校成立的“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围绕服装、纺织等重点领域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在天津市,职业院校依托与政府间的战略合作建立“鲁班工坊”,开展工程实践创新类项目的留学生技能培训。目前,我国已经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30余个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10余个国际组织开展交流合作,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的跨国职业教育文化资本积累,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的深度发展离不开地方高校的支持配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首个应用技术大学,也是天津市首家开展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的院校。学校在开展中德、中西、中日政府级项目合作的同时积极拓展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交流,在30余年国际化办学的文化积淀下形成了以国际合作、创新创业和校企合作为支柱的办学特色。一直以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级技师、一线工程师、大国工匠”为办学目标,并成功实现由前期技术设备资本的“引进来”向之后培养国际人才“走出去”的转化,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引进来:萌芽积累阶段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由原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与原天津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合建而成,成立之初就受到日本、德国与西班牙等国家青睐,是三国政府与中国在职业教育培训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也是制度化的文化资本的重要载体。学校前身———中德培训中心根据“早期重仿、后期重创”的原则引入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并结合本校办学思路进行本土化变革,使其更契合我国国情,由此开创国内“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先河,促进文化资本的跨国流动。同时,学校坚持“用最先进的设备培养最优秀的人才”的实践教学理念,在客观化文化资本积累过程中从德国、瑞士、西班牙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引进大型教学仪器设备4000余套,多年来累计建设实训中心和实训室160余个,为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走出去:探索实践阶段

2012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依照中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要求牵头编著英文版教材《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成果一经推出便被东盟多个国家引进。这是一次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的重要实践,极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扩展了学校在东盟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也是一次由文化资本向社会资本过渡的成功尝试。这一时期,学校加快文化资本积累速度,积极推进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本土化,注重科研、教学与区域内部知识转化的协调性,不断提升对外办学能力。2012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正式招收学历教育来华留学生,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模式开始成型。学校同年荣膺教育部“中德(天津)职教合作示范基地”,获得9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和运用资格,通过与不同国际企业合作的人才订单班扩大场域范围,积累了丰富的留学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经验。

3.走出去:加速发展阶段

2015年11月,教育部致函,同意建立天津中德應用技术大学,学校的文化影响力大大提升,迎来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契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响应国家发起的构建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结合沿线来华留学生所属国的需要和特色发挥王牌专业优势,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2017年11月,来自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机电、通信、机械专业的6名教师来校接受技能技术培训。如今,他们已成为培训中心的重要指导力量。同时,学校成立职业教育合作培训中心,吸纳来华留学生并稳步扩充来华留学生规模,由重点服务“澜湄”区域5国到影响东盟地区10国,未来将辐射“一带一路”沿线的更多国家,场域范围不断扩大。例如,2018年10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柬埔寨高校合作开办“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这一集科研、培训、创业和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机构标志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现在,学校的来华留学生生源拓展到印尼、缅甸、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受职业教育的留学生数量突破200人,文化影响力快速提升。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完善学历跨国互认制度和学分转化机制,在提升专业设置吸引力和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为满足企业需要,职业院校要培养更多会汉语,懂技术,并具有中国情怀的来华留学生。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依托明确的目标定位开展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培训,在汉语学习、学科建设和项目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培养路径。

1.目标定位:坚持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理念

学校以国家工业化发展需求为己任,重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办学育人理念,把“海纳百川、敬业乐群”的中德精神汇入学校发展血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办学实践的结合,在扎实推进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办学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天津市唯一一所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单位,不仅是国家和地方国际化工业人才培养的试验田,还是世界先进水平应用大学的预备军,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理念还将继续推动学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语言路径:搭建立体式语言学习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是来华留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形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策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技能学习效果。对此,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师资方面依托国际化项目的优势扩充双语型教师数量,确保专业技能课程有序开展,满足文化传承的流通性需要。同时,学校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探索出订单式培养的育人模式,积极提升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并针对东南亚等“一带一路”主要生源国家和地区建立立体式汉语学习与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依托发展性教学评价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样,学生可充分发挥文化传承的主体性作用,主动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从而使教学更好地为提升学生的汉语言应用能力服务。另外,部分学院还通过书法、木板年画、太极拳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服务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教学中。这不仅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留学生突破语言运用障碍,还能提升教学活动的整体文化品位。

3.专业路径:以优势专业助推专业组群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学校面向来华留学生的第一批专业之一,该专业依托工业生产并面向先进制造行业,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全方位国际化标准,具有国际化试点的独特优势。学校借助打造优势专业的契机,围绕职业教育建立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经贸管理、文化创意、应用语言等9大专业组群,形成大小不同层次的“教学工厂”,极大拓宽了专业之间的沟通渠道。为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为每个专业组群配备引智专家及优秀教师团队,以保证组群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同时,学校还将学科课程建设视为专业发展的命脉,以专业精品课程助推专业实力增长,截至2017年底,已开发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人才培育提供了坚实保障。

4.合作路徑:扩展国际来华交流合作项目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具有国际合作的基础,自办学以来就把国际合作视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从活跃于校园的国外专家学者到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培训标准,再到以机械与材料、航空航天与汽车学院为代表建立的国内外校企联动机制,学校不断扩大场域范围,丰富自身的外部资源。同时,学校积极开发、承办国家级及国际性赛事,并在项目合作中向留学生传递中国制造的行业标准和中国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以此拓展文化资本的传播渠道。例如,自2012年起,学校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大赛升级为国际赛事,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代表队来华同台竞技。在比赛过程中,学校还以赛会友,举办亚欧文化体验活动、中外师生交流互动等,为中外学生搭建友谊之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提升文化传播的效率和水平。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催生了来华留学的热潮,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跨国流动。“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积累文化资本,学成回国后,积极促进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为沿线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将职业教育国际化视为办学生命线,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拓展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从文化资本的视角透视其职业教育路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生产加工,构成了传播职业教育的文化场域,这一场域是实施文化再生产的主要场所;校内授课教师以及来华留学生是进行职业教育互动的主体,长期积累的职业技能知识和职业品德素养成为教师的一种惯习,然后教师将这种惯习以文化传递的形式教授给学生,这个过程是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支撑。学校、师生以及职业教育培训构成了文化资本的完整内核。

从微观层面看,来华留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文化资本积累,在毕业时凭借技术实力获得社会认可,从而完成文化资本向社会资本的转化。同时,来华留学生从职业教育中获得的文化资本契合行业需求,这可使其顺利实现由学生向高技能工业化人才的晋升,实现由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过渡。从宏观层面看,技能扎实、职业素养过硬的高素质留学生展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和形象,这可使职业教育积累的文化资本凝结成彰显品牌实力的符号资本。“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搭乘“一带一路”快车,与中国共享来华留学生人才在工程、科技等方面带来的巨大红利。可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内部耦合而成的文化资本增强了社会交换体系的流动性,实现了文化资本内涵和外延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陈强,文雯.“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使命、挑战和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8(03).

[2]李术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召开“一带一路”战略与职业教育研讨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5).

[3]王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来华留学生招生策略研究———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02).

[4]罗梦雨.文化资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5, 35(06).

Research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apital

Li Mengxiu1, Guo Rui2

(1.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ianjin 300350, China; 2. Shenzhen Pingshan High School, 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118, China)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apit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cro coupling and macro coupl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 stag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t explores the training pa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with specific cases: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a first-class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in the goal orientation, and build a three-dimensional language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language path,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s with advantageous specialties on the professional path, and exp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projects in China on the cooperation path,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the beltand road; internationalstudentsin China;vocationaleducation;culturalcapital;stage;route

猜你喜欢

文化资本来华留学生职业教育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文化资本视阈下英国绅士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