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北平红十字会慈善事业述论

2023-04-07

东方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红十字会

王 娟

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中国红十字会自1904年成立以来,秉奉博爱宗旨,勉力救助伤病、恤贫济困、服务社会,留下绚烂的人道华章。近年来,在池子华、周秋光等学者的引领和推动下,中国红十字会史研究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红十字会通史和区域史研究、专题研究、人物研究、理论研究和现实服务以及资料整理诸多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学界奉献了不俗的学术成果。纵观近代以来,红十字事业与社会发展休戚相关,如何更客观地审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与革命主题,考量百年红十字事业的发展脉络及其与现代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关系,是中国红十字会史研究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的基础工作之一①学界主要成果如下:周秋光、曾桂林的《慈善事业与近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3 期);池子华、崔龙健的《抗战时期红十字会战事救护研究述评》(《民国档案》2014年第2 期);周秋光、黄召凤的《晚清地方公益事业的兴起与助推国家近代化转型探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郭进萍的《红十字运动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 期);庄细细的《海外学界关于中国慈善事业史研究综述》(《红十字运动研究》2018年卷,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年);周秋光、陈国连:《中国慈善史研究的学术检视与思考》(《安徽史学》2022年第2 期)。。就北京红十字会史而言,学界已展开初步探讨②代表性成果可见:孙敬敏编纂:《北京市红十字会的65年(1928—1993)》(北京:文津出版社,1995年);杨红星:《抗战胜利后北平红十字会的历史变迁》(《北京档案》2015 第7 期)、《“复员”时期北平红十字会的医疗服务》(《兰台世界》2015年第28 期)等。,但尚需进行更加系统化、区域化的研究。本文通过回顾民国时期北平红十字会的救护实践和社会服务,探讨近代革命洪波中的红十字会在困顿的生存环境下,推行人道实践的过程中彰显出来的民族精神,以期在推动红十字区域史研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近代中国的跌宕激变与慈善领域的社会应对。

一、抗战前北平红十字会的设立与初步发展

北京与红十字事业的结缘始自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之初。1904年3月26日,驻美使臣梁诚上奏清廷“请联约各国仿设红十字会”,同时“以京师善堂为总会,复于行省商埠酌设分会。平时施医赠药,兼办军医学堂,战时防病疗伤,责令随营照料”①池子华、郝如一:《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 页。。中国红十字会设办之初,总会设在北京,上海设立总办事处。红十字会正式在中国落地生根。

近代以来,北京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在风雨如磐的年代里成为多难之地,军阀割据混战,天灾人祸频仍,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无力解决社会民生,众多慈善组织慨然担负救助重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践行人道理念,一方面在北京统筹指导全国的红十字运动,同时兼顾办理北京地区的慈善救助救护事业。

按照国际红十字会的管理规定,红十字会根据需要可随时随地添设分会。抗战前夕,各地分会增至468 个(另说512 个)②高鹏程:《近代红十字会与红卍字会比较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46 页。,红十字会成为民国时期中国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慈善组织之一。作为救护行动的基础依托和基干力量,各地红十字分会开展各种救援救护活动,成为社会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928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北京”改称“北平”,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迁往上海,总会与总办事处合二为一。总会结束在北平的业务,决定筹备组建北平红十字分会。10月29日,总会在北平干面胡同22 号召开议事员会,宣布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正式成立。大会公推颜惠庆、毕桂芳、江朝宗、汪大燮、何其巩5 人为名誉会长,胡惟德为会长③池子华、郝如一:《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第61 页。。总会于11月致函北平分会,称因“红十字会关系国际极为重要”,希望北平分会遵照总会章程之规定,“群力以利”,“以救灾恤兵为主旨,继续办理一切公共慈善事业”。自此,北平分会接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托付,在时局艰难与社会动乱中救伤葬亡、扶危济困,掀开了独立开展人道实践活动的序幕。

(一)战事救护

北平分会诞生于危难和动乱的年代,主要活动以战地救护为主。战争往往导致士兵伤残,手无寸铁的百姓亦罹难死伤,逃离战争烽火的难民比比皆是。1930年上半年新旧军阀混战,豫中战役的战事甚为激烈。6月,战地救济队队长华素乾报告称,河南开封一带惨状不忍目睹,“二三十里遍地积尸”,北平分会帮助掩埋战难死尸④《北平二十五日专电》,《申报》1930年6月26日,第四版。,并立即组织战地救护队,发动队员紧急购办药物及救护器材。后由平汉路局特拨专车一辆,7月10日上午从西车站奔赴陇海线。救护队长兼医务主任赵体乾率31名救护人员投入救护,抢救伤员达1000 多人。救护队在郑州驻扎后,因受伤军民众多,在驻地部队要求下北平红十字会又设立临时医院,每日前来就医的伤者络绎不绝①孙敬敏编纂:《北京市红十字会的65年(1928-1993)》,北京:文津出版社,1995年,第5—6 页。。在人道旗帜下,红十字会视救死扶伤为己任,及时开展战地救援,在残酷的战争阴霾中显露出人性的温情和光辉。

(二)慈善救助

北平红十字会自建立起,便不遗余力开展收容灾民、难民的工作,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1928年6月,北平分会设收容所二十九处,共收难民十四余万人,半数为无家可归者②《北平红会收容难民》,《申报》1928年6月24日,第四版。。11月,分会调查北平待毙贫民约四万余,约占全市人口百分之四。乃设粥厂十八处,赈济万余待食之人③《平津近闻》,《申报》1928年11月16日,第七版。。从1929年冬开始,北平红十字会建立粥厂、暖厂,日常收容50 人左右。此外,每年施放棉衣、单衣。例如1930年5月,赈济单衣一千多套。每次赈济前,派员到各区调查,对极贫困户核实后发放救济物资。1933年以后,大批难民逃到北平。当时在报国寺、龙泉寺、石驸马大街、南新华街、万明路5 个难民收容所共收容2200 人。后又增设东北大学收容所、南半截胡同收容所两处,共有难民1000 多人。④孙敬敏编纂:《北京市红十字会的65年(1928—1993)》,第8、10 页。

北平分会也对灾童进行收养及医治。1929年7月,《申报》刊载红十字会“征求收养灾童善策”⑤《红会徵求收养灾童善策》,《申报》1929年7月22日,第十四版。,其中“临时灾孩收养问题二十四条”中专门彰奖北平红会的做法。根据总会要求,北平分会暂将甘绥察冀的灾孩收养于收容所进行施救教养。依据患有疾病灾孩的不同状况进行针对性救治,通常是先安置于北平地区的收容所,待灾孩身体痊愈后再安排接种牛痘疫苗、救治传染病等,最后将痊愈的灾孩护送至上海。例如,1929年末,北平分会先将在甘肃地区收容的灾童三百名运抵北平,后将连同之前由绥远运来的灾童三百名,由新铭轮运送到上海⑥《绥甘灾童自平运沪》,《申报》1929年11月8日,第六版。,帮助他们开启新的生命旅程。

在医疗救治方面,1926年4月,总会以“连年战事,需要救护机关”呈请在北京成立总会战时救伤医院,即中国红十字会医院。1928年11月,北平分会接管并改组为北平市红十字医院⑦《中国红十字总会设立北平办事处派舒敏杰为主任请予协助给市府的代电及卫生局金中孚等会同社会局调查本市红十字医院需要物资状况给局长的签呈》,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档号: J005-003-00914。。该院坐落于北平市养蜂夹道,设备齐全。医长为医学造诣较深的留法肺痨专家崔谷忱,院长为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医界名宿全绍清。当时医院有病床30 张,主要收治肺结核病人。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到1935年病床增至50 张,其中免费病床10 张。1929年,医院东院全部改为肺病天然疗养院,全面门诊为12000 人次。疗养院对生活困难的病人施诊施药;对长期住院疗养的病人酌情减免住院费;对于门诊看病者一律免费。据统计,从1929年10月到次年6月共施诊9312 人次。此外,除疗养院施种牛痘以外,分会还在干面胡同会址特派专人常日施种⑧孙敬敏编纂:《北京市红十字会的65年(1928—1993)》,第10—11 页。。

北平分会也积极参与救灾。1929年6月,西北、华北旱灾严重,“其最甚者为陕、甘、晋、绥等省,终岁不雨,赤地千里”,灾民时状甚为凄惨。为赈济七省奇旱,红十字会出台“治标治本之办法”。“治标”举措之一就是在北平、开封、西安各设临时灾童留养院、灾女教养院6 处,每处月支衣食5000 元,额定1000 人①池子华、郝如一:《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第61—62 页。。可知,北平红十字会自独立设会以来尽己之力,济度黎民,弥补政府救济不足,成为百姓的生命福音。

二、抗战时期北平红十字会的艰难生存与战地救护

抗战时期,烽火遍地。危急时刻,“何以维护民族,振救灾黎”,红十字会认为自身的工作“实为全体会员之试金石”②沈金涛:《岁暮告同胞书》,《中国红十字会月刊》1936年第18 期。。国难家仇面前,中国红十字会及各地分会恪尽职守,履行博爱恤兵的战地救护宗旨,救护功绩令人振奋,“前线一带,已布遍红十字会之旗帜”③《红会前方电告:需要救护药品》,《申报》1936年12月14日,第十一版。。北平红十字会在民族存亡绝续之秋,基于民族情怀慨然担当,做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麏集难民,北平红十字会立即作出反应。9月28日,分会致函日本驻辽宁司令官,称“本会职责所在,不能不为之拯救”,遂组织救护队员25 名开赴辽宁各地。救护队所需的装备及资金,由北平红十字分会议事员及社会各界人士慷慨捐助。10月3日,救护队到达后在皇姑屯设立难民临时流通收容所④池子华、郝如一:《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第65—66 页。。4日,救护队队长张实携队员赶赴各粥厂调查难民情况,统计难民总计为四万多人,其中集聚在皇姑屯的难民约六千余人,欲归无计。10月10日起,救护队谋划将难民分别移至皇姑屯收容所及北平收容所。

北平红十字会还帮助遣返灾民、难民和伤员。1931年11月至1934年5月,转送上海、天津红十字会送来的绥远、陕西等地灾童、伤员数十人返回原籍。1933年10月7日,北平分会按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函要求,对于愤慨投书北上从军的中国救济伤残疗养院职工多人,帮助他们办理由平至沪的军用免费乘车券。

1932年,山海关沦陷,民族革命的烈焰怒烧长城内外。前线抗日伤兵和受伤群众甚多,北平各界纷纷组织救护队。3月,北平红十字会女分会组织救护队24人南下,进行战地救护工作⑤《华北妇女救护队南下》,《申报》1932年3月16日,第七版。。1933年2月,日军进犯热河,中国守军英勇反击,然而受伤将士得不到及时救治,兼之天气寒冷,伤员痛楚呻吟。华北救护委员会在北平正式成立,将救护队分为12 组,赶赴各处救护伤员。自此,北平红十字分会在华北救护委员会统一安排下救伤瘗亡,不遗余力。3月,第二十九军官兵与日军在长城喜峰口附近展开殊死拼杀,伤亡惨重,大批伤病员被运抵北平。北平各界自发组织数十个临时救护医院进行救护,其中北平红十字会设立7 处救护医院。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公然向北平西郊的卢沟桥中国驻军挑衅,炮击宛平城,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奋勇抵抗,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在此紧急关头,救护委员会华北分会组织重伤手术组和救护组,北平分会与天津分会积极配合参与救护。7月中旬,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委员会华北分会、北平红十字会及时组织救护队,分赴琉璃河、廊坊、黄村、榆垡及长辛店等地,对抗日军民和战区难民进行医疗救护,共救护受伤军民500 余人。随着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华北烽火连天,大批难民云集京津。中国红十字会会同京津分会设置难民收容所,收容妇孺老弱。北平分会还与其他团体鼎力合作,联合救助。7月底,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加入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救护委员会,以协助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办理救护事宜。该设计委员会将绥远抗战募捐款项所余部分充作平津难民救济费,汇寄5000 元交由赈务委员会驻北平办事处查放,并“广事收容处于危难中之难民”①池子华、郝如一:《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第77—78 页。。北平分会还派出医师、护士,到各难民收容所为难民治病,仅1937年8月12日到9月2日就治疗1936 人次。9月份,敌伪勒令北平红十字分会取消名义,停止组织活动②孙敬敏编纂:《北京市红十字会的六十五年(1928-1993)》,第10、14 页。。北平分会原有机构及场所被伪华北临时政府劫持,改为伪中国红十字会总会。1944年10月,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强令该会停止活动,后改为伪华北救护委员会,隶属于伪华北医药卫生委员会③杨红星:《抗战胜利后北平红十字会的历史变迁》,《北京档案》2015年第7 期。。

尽管沦陷时期北平红十字会组织活动趋于停滞,但仍在艰难中求生存,继续从事战地救护工作,其救护业绩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④崔龙健、池子华:《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述评》,《民国档案》2015年第2 期。。抗战期间,红十字会明确指出,抗战“简直可以说是民族复兴的起点”,激励大家“到前方去”;抗战后期,红十字会喊出“天快亮了”的口号,激励广大会员发扬“冒险犯难”“牺牲服务”的红会精神,要“加倍努力,配合着抗战的步骤”⑤严独鹤:《到前方去》,《中国红十字会月刊》1937年第19 期;朱文新:《天快亮了》、《红会精神》,《会务通讯》1944年第29 期、1945年第31 期。,鼓励会员投身战地救护。抗战数载,风雨飘摇,然而红十字会同人“刻苦自励,一致合作”,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主题下,中国红十字会以及北平分会的广大会员们“慷慨英发,蓬勃奋斗”,他们积极奔赴战场,医治伤员、救济难民,展现出人道博爱情怀和民族气节,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人道领域大放异彩,成为此时期红十字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复员时期北平红十字会的组织恢复与社会服务

抗战胜利后,中国红十字会宣布进入“复员时期”。1946年1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令发《复员期间管理红十字会办法》,规定复员时期的工作重点由抗战救护转为“专为和平建设之社会服务”,强调将建设分会、征集会员、筹募基金作为工作重点,以增强红十字会的实力,“复员伊始,与国共新”。据此,北平红十字会重新筹划恢复组织,同时“突破救护的藩篱”,开展广泛的社会服务。

(一)会员征集与文化宣传

会员是红十字人道精神传播和实践的基本力量,征募会员是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管理条例施行细则》规定,红十字会分会需要每年征集会员一次。据此要求,北平红十字会在抗战前的1934、1935、1937年初先后有过三次大规模的会员征集活动⑥孙敬敏编纂:《北京市红十字会的65年(1928—1993)》,第11—12 页。。

抗战胜利后,北平分会注重调动社会力量,特别是借助一些行政要员和社会名流的隆誉和人脉资源,广泛联络,推进会务。1945年12月11日,分会召开征求会员运动大会,做好动员准备工作①《红十字会征求会员运动大会函征募会员请转知各同仁自动参加》,档号:J181-014-00757。。大会指出,红十字会的宗旨是“服务社会,博爱人群”,红十字会“有帮助人人的义务”,同时“人人有帮助红十字会的义务”②《红十字北平分会恢复会务征求会员的函、代电和社会局的批》,档号:J002-002-00181。,肯定会员享有一定的权力与义务:一方面红十字会系社会服务机关,凡入会者“须具牺牲服务之精神”;同时,为“增进会员福利起见”,红十字会设立的医院、诊疗所、图书室、交际室、救护训练班、演讲会、电影会等,会员均可参加享用③《红十字会北平市分会征募红十字会会员及地政局、警察局入会名单等》,档号:J001-002-00381。,以此激励人们的参会热情和活动积极性。1946年8月26日,总会会长蒋梦麟和北平分会会长王正黼在总会礼堂召开茶会,招待北平市党、政、军、警、教育、新闻、商界等知名人士共50 多人,由此拉开征求会员运动的序幕。

9月5日,北平红十字会成立征集会员委员会,并推举李宗仁(国民政府北平行辕主任)担任总队长,孙连仲(第十一战区司令)、熊斌(市长)、张伯谨(副市长)、胡适(北大校长)为副总队长。9月15日,北平分会致函北平市政府,称“对于青年、儿童、妇女、荣军、救济、医疗、救护、文化等项业务,皆拟设法积极推进”,然而“部门既广,事项尤繁,本会人力财力均属有限,势非广征会员通力合作不易完成”,因此,征求各界协力进行,恳请市长、副市长担任正副队长,各局局长分担队员,广为征募会员。此后,北平市政府要员及地政局、警察局的行政要员亦加入政府队④《红十字会北平市分会征募红十字会会员及地政局、警察局入会名单等》,档号:J001-002-00381。。10月5日,征求会员大会开幕典礼举行,总队长李宗仁致开幕词。担任副总队长的胡适在北京大学积极宣传,函请北京大学同仁加入红十字会。此次他被邀请发言,并谈及与红十字会的渊源。政府各机构纷纷响应,积极招募会员⑤孙敬敏编纂:《北京市红十字会的65年(1928—1993)》,第17 页。。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历来有开办“红十字周”活动以征集会员、扩大宣传的传统,抗战时期曾多次举行“红十字周”活动⑥吕志茹、池子华:《复员时期的红十字周》,《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第5 期。。有学者考察认为,围绕抗战建国的使命,国人将红十字运动作为重要载体之一⑦郭进萍:《红十字运动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 期。。“红十字周”打出的宣传标语,诸如“参加红会工作与参加前方工作同样重要”“民众为国致力最切要的目标,便是致力红十字会事业”“中国红十字会事业的发展,是中国人的荣誉”等⑧池子华、傅亮等主编:《〈大公报〉上的红十字》,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479 页。,着意强调红十字会和抗战建国的关联,以此尝试建构民族主义的精神象征,培育民众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自1946年8月13日开始,总会决定恢复举办“红十字周”,使之成为各地分会更具规范化、制度化的“法定”活动项目。

1946年的“红十字周”期间,北平分会举办一系列舆论宣传活动。分会印发大量宣传资料,并编印“征友专刊”。专刊发刊词殷切之意跃然纸上,全文如下:“北平分会自‘七七’事变以还,会务被迫停顿,今次复员,重张旗鼓,抱人生服务之目的、博爱为怀之精神,以促进社会安全,谋求人类幸福。一切业务,变消极为积极,变慈善为社会性,变局部性为普遍性,以是关于青年、儿童、妇女、救济、荣军、医疗、救护、文化等事,莫不积极筹画次第推行。只以部门既多,事项尤繁,势必广征会员,群策群力,分工合作,乃克济事。兹当第五届宣传周,本分会特举行征求会员运动大会,并发行是刊,以期唤起市民之注意,加强对于本会之认识。所望有志之士,加入本会,共同努力,以达成伟大自助助人之使命,则社会国家自跻于康乐强之境矣”①孙敬敏编纂:《北京市红十字会的65年(1928—1993)》,第22 页。。

北平红十字会非常注重面向会员灌输红十字人道思想,着力教育和培养年轻会员的社会服务意识。北平分会坚持认为,服务就是人生,一名合格的红十字会会员应当具备人道主义基本素质;要自觉秉承红十字会的理念,具备服务社会的坚定信念。综合其活动要目,“计有特刊、广播、集会、画展、征文、电影、音乐、慰劳、教师联谊、康乐活动、健康检查等,极能引起社会对于红十字会工作(之关注),更增一番认识与兴趣”。北平分会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开办图书游艺室,每月增添杂志等新书,并备有报纸及游艺品多种;设立伤兵玩具工厂;开办救护训练班等②《红十字北平分会恢复会务征求会员的函、代电和社会局的批》,档号: J002-002-00181。,以此鼓励和吸引民众亲身参与到红十字活动中,感受红十字的文化与精神。对于会员而言,以此增加沟通,主动传播红十字会人道文化理念和服务社会的精神观念,从而增加自豪感、认同感和服务意识。由此,北平分会的征求会员工作被总会认为是各分会中“最具有规模者”之一。

为扩大红十字事业的影响力,北平红十字会在学校里广泛地开展征文活动,宗旨在于“提倡青年对红十字会之认识及兴趣起见”,但凡北平市各大、中学校学生均可参加。征文活动分为两组,大学组的题目是:博爱;红十字会与世界安全。中学组的题目是:服务即人生;理想中的红十字会。活动开展以后,每组均征得50 余篇征文。评比结果显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以及育英学校等各大、中学校学生纷纷投稿。为激发更多人参加征文活动,北平分会还规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会员优待;优秀文稿在总会《红十字月刊》上发表。分会还招待全体应征同学,当场由王正黼会长颁发奖金以资鼓励,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

北平红十字会的文化舆论宣传及征募会员活动产生了直接而有效的影响。截止到1946年11月底,共征集会员28703 人,其中青年会员16021 人,1947年底,会员总数已达41651 人,“实开空前未有之记录”③孙敬敏编纂:《北京市红十字会的65年(1928-1993)》,第17、23、27 页。。经过努力,红十字人道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服务思想逐渐传播,会员数量不断增加,会员规模显著扩大。

(二)社会服务活动

复员时期,红十字会面临“新机运”,因此规定“凡有利于社会安全、有利于民生者,均属红会工作范围”④曾大钧:《中国红十字会之新机运》,《红十字月刊》1946年第1 期。。复员之初,北平分会即被总会选定为红十字服务中心试验区,在很多服务领域开风气之先且成效显著。北平分会指出,“以往工作为慈善性质,仅具医药救济及伤兵救护等工作。自抗战胜利后,本会一切事业变消极为积极,慈善性为社会性,变局部性为普遍性。今后之工作,注重青年、儿童、妇女、荣军、医药、救济等事业,使人人能自助助人,则社会国家自济于康乐、富强之途矣”⑤《红十字会北平市分会征募红十字会会员及地政局、警察局入会名单等》,档号:J001-002-00381。。北平分会还为此强调会员参与社会服务的信条:具丰富情感、抱牺牲志愿、本博爱襟怀、献科学身手;作精密准备、求迅确效率、策社会安全、增人群幸福①蒋梦麟手订:《红十字会服务信条》,《红十字月刊》1946年第9 期。。

北平分会不仅举办救护训练,并对青年、儿童、妇女、荣军等项事业及康乐活动逐渐推展,相继成立了华文打字学校、民众识字班、儿童福利站、托儿所、图书阅览室、荣军玩具厂、缝纫班、职业介绍所、诊疗所、救护训练班等10 类公益事业,并配以相应的服务设施②《红十字北平分会恢复会务征求会员的函、代电和社会局的批》,档号:J002-002-00181。,以培植实用人才为宗旨,力行社会服务之功能,在协助基层民众增长人道服务知识、扩大就业谋生手段以及救济贫困、发展公益等方面着力尤多,向着“成为现代化之社会服务团体”的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下面重点介绍复员时期北平红十字会的若干项社会服务活动。

1946年3月,北平红十字医院向总会求援称,自七七事变以来,“物资腾贵,生活日高”,院中开支“入不敷出,困难万分”。但是,医院“在敌人铁蹄之下,既不拟向之乞求援手,亦不愿作无谓之呼啸”,更可恨的是,“日人屡拟参加间谍,破坏本院组织”。由于医院人员“坚持不合作主义”而坚持抵抗,院长曾被多次逮捕,惨遭非刑,但全院人员立志“坚持节操,砥砺风俗,以维护民族正气”。八年沦陷时期,红十字医院困苦万状,不仅日常经费匮乏,而且药物、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均难充分购置。现在,“最为需要者为X 光线机、人工太阳灯及电疗器械等”,然而每月所需普通药品、卫生材料等亟待补助;物品年久破坏不堪使用;加上病房多年失修而时有渗漏、开裂情况③《中国红十字总会设立北平办事处派舒敏杰为主任请予协助给市府的代电及卫生局金中孚等会同社会局调查本市红十字医院需要物资状况给局长的签呈》,档号:J005-003-00914。。红十字医院言辞恳切,最终获得总会的经费支持,并得到美国红十字会赠送的医药药品及医疗器材④《市立北平医院报送民国三十六年五、六月份领用美国红十字会医药器材月报表的呈及卫生局的指令》,档号:J005-003-00731。。4月,获得平津防痨协会捐赠巨型X 光机一架。同年,建立起院务委员会,并制定院务委员会条例,红十字医院得以维持运转。

北平红十字医院门诊部计有内科、外科、眼耳鼻喉科、肺痨科等,住院患者以肺结核病人为多。医院平时每日上午施诊,来院就诊者常在五六十人左右,夏季则超过百人。1948年6月至8月,门诊施诊15280 人次。医院救济贫苦患者,并特别看重防痨工作与战时担任救伤事宜,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平民阶层的欢迎。

鉴于北平市民患砂眼者甚多(约占人口总数十分之四),分会和北平市卫生局于1947年5月成立砂眼防治运动委员会。委员会除宣传预防砂眼知识外,还设立义务检查站,聘请著名眼科专家毕华德、陈希礼等20 余位名医开展义务检查及治疗工作。治疗砂眼所需药品和资金,多为美国红十字会捐赠;国际救济委员会也捐赠一批药品和一辆救护车。为便利市民诊查和治疗,北平分会还组织3 个巡回诊查小组、1 个中心小组,每天分赴各机关、团体或学校。两个多月检查了6580 人,并对其中3050 名砂眼患者进行免费治疗。为使此项社会服务事业能够常年开展,同年6月,北平分会将砂眼防治运动委员会改为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砂眼防治所。该所成立后,每天上午门诊,下午深入工厂、学校等单位免费检查①《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关于筹设沙眼防治所撤销与卫生局合办沙眼防治运动委员会的代电、函》,档号 : J023-001-00193;J023-001-00202。,治疗时,仅收取少量药费,群众对此赞誉有加。

1947年1月,北平红十字会与北平市社会局“为推进儿童福利事业,便利职业妇女适应社会需要”,“为救护本市清寒平民子女,减轻家庭负担,辅助家庭教育,发育优良身心起见”②《社会部关于社会局与红十字会北平分会合办托儿所请补助开办费的训令及设立托儿所办法、计划大纲》,档号:J002-006-00376。,特合作筹设北平市托儿所,所长由北平市社会局派遣方毓英担任。托儿所内设总务、收容、寄托三股分掌各事项。其中,收容股掌理收容弃儿及流浪儿童教养及福利事项,寄托股掌理寄托儿童教养及福利事宜等。托儿所房屋是利用北海桑园门的救济委员会原有房宇(约三十间左右)加以修建而成。托儿所的厨房、厕所以及用于清洁、盥洗、体检的用具、水电设备等较为齐全。除完善基本设施之外,托儿所内也置备了游戏器具、工作用具等用于教育和培养幼儿技能的设备。分会设定托儿所以一百名为限,分自费、半费、全面三种。全免费者占百分之三十,以孤苦儿童及清寒家庭之子女为限;半费占百分之三十,以子女众多及家庭负担困扰多者为限;自费占百分之四十,以职业父母无暇兼顾者为主,可自行申请入托。托儿所对于托儿的身体条件也有相应规定。诸多规定可谓周详备至。北平分会在复员时期专门开办托儿所,承担起教养孩童的责任,帮助他们培养劳动技能,发展健康身心,具有进步意义,做出了积极的历史贡献。

抗战胜利后,北平红十字会面对贫民、灾民继续开展赈济救助工作,安抚民众生计。1946年4月起始,调查并施放赈衣四次,共施舍育婴堂等十四个单位、个人贫者五十二人③《红十字北平分会恢复会务征求会员的函、代电和社会局的批》。档号:J002-002-00181。。12月,北平分会开办国子监暖厂及极乐庵粥厂,每天分别接受救济者平均为40 多人和1900 余人。至次年3月,贫民就食领粥者共190066 人,一般贫苦市民由此可得温饱而度过寒冬。1947年7月,经市长批准,北平市社会局以北平红十字会办理冬赈粥厂、暖厂成绩优良而颁赠锦旗以资鼓励。1947年春,美国红十字会捐赠一批旧衣,重量约计两吨。为“散放以惠穷黎”,北平市政府指派平津铁路局、红十字会北平分会配合,将该批旧衣经由天津免费运抵北平④《北平市政府关于平津铁路局、红十字北平分会关于美国红十字会“捐助”旧衣及免费由津运平的函》,档号:J001-002-00556。。北平分会随即组成赈衣分配委员会,进行调查后分发给慈善团体、学校等52 个单位以及赤贫个人124 人。自1948年1月19日开始,北平分会在干面胡同22 号会址向贫民发放玉米面窝头。此次所获捐款所余款项用于购买棉衣、鞋帽等物,发放给贫困民众度过冬荒。北平分会坚持秉承博爱众生的红十字精神,向受难群众施以援手,竭力开展各类救恤赈济活动,民众对此颂声载道。

(三)救护及医疗防疫服务

复员时期北平红十字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社会服务,但仍在必要之时进行战地救护和诊疗、防疫服务。1947年2月15日,通县发生国共两军冲突,北平分会总干事吕芝山偕医护人员前往现场实施救护。共有受伤士兵7 人、百姓9 人,他们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护后送至潞河医院救治。1948年,国民党政府胁迫两万名东北学生来北平并进行严格控制,多数学生住在破庙和城墙洞内,由于伙食很差,学生患肠炎痢病者甚多。对此,北京大学医学院组成以学生为主的医疗队,去为这些东北学生看病。由于国民党当局控制严格,不能自行前往。北平红十字会得知情况后,支持学生们的正义行动,同意以红十字会救护队的名义为东北学生看病。队员们打着红十字旗帜、佩戴红十字臂章出现在东北学生面前,从而冲破了国民党的封锁,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蔓延①孙敬敏编纂:《北京市红十字会的65年(1928—1993)》,第30 页。。

此外,红十字会始终重视医疗防疫工作。抗战时期,“视推行医疗事业与健康”为“军事第一”“抗战第一”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今后改进民生、提高民权的根本条件”,以造就身心健康的国民,使民众“自觉融入抗战建国、战后强国的洪流”②陈衡哲:《健康第一》,《救护通讯》第37 期,1945年4月,第1 页。。复员后,红十字会认为广泛的防疫工作,不但直接给予人民健康的保障,“实与新中国的建设,乃有密切关系”③胡兰生:《中国红十字会战后工作意见》,《会务通讯》第4 期,1944年1月,第3—4 页。。1947年6月,北平红十字会与北平市卫生局合办外城卫生所④《北平市卫生局呈送与中国红十字总会北平分会合办外城卫生所合同及市府的指令》,档号:J001-003-00328。。

四、历史评价

(一)在国难当头时无愧人道慈善典范

伴随着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进程,慈善事业没有中辍停滞,反而在异常险峻的生存条件下吐故纳新、除弊兴利,勉力发挥博施济众、恤贫济困、消弭战乱、稳定社会秩序的强大功效⑤周秋光主编:《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07 页。,其作用举足轻重,贡献不容低估。回溯历史可见,民国时期北京(平)红十字会演绎的人道实践,打开了该地区红十字人道慈善事业的大门,也在“历史慈善地理”⑥郝红暖:《历史慈善地理研究刍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 期。的近代版图中留下一幕幕光彩壮举。

近代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因激烈变化的时局而发生重大转型。在国难当头、国运屈辱的历史时期,慈善组织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北京(平)红十字会即为典型缩影之一。自1928年正式独立设会以来,面对来自经费、会员、政府以及战争、天灾等方面的困难或障碍,在人道慈善领域里披荆前行,在夹缝中生存,务实开展大量赈济助贫施药等传统意义的慈善实践,而且也注重借鉴学习西方先进的慈善救助、救护模式。

同时,北平红十字分会与总会保持一致步伐,履行分会的各种义务并行使相关职能: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增进社会福利项目,赈济赈灾,服务大众,以求最大限度地消减或纾缓人民生活的匮乏与窘迫。在具体的人道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中,北京红十字会依据本地特点以及分会自身能力,着重解决北京地区的实际问题,满足当地民众的具体需求,凸显自身的地域特色。北平红十字分会不仅开展地方性慈善救护活动,而且实现跨越区域的联手互动,促进了慈善资源的地方性流动。尽管受到时代限制,固然存在强差人意之处,但是成绩有目共睹,塑造出良好的慈善形象,无愧人道慈善典范,在北京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不灭的印记。

(二)在革命洪流中承载民族情感

在近代百余年的民族革命征程中,慈善组织与之相互映照、风雨同行。红十字会也不例外。“我们先把中国红十字会的历史解开了瞧瞧,那里面,每一页的字里行间,都不是民族的血迹?都不是本会的汗斑?”①沈金涛:《中国红十字会对于新年的感想》,《中国红十字会月刊》1937年第19 期。通过探究两者的勾连与互动,可以感受到近现代中国社会在激烈转型时期民族精神对慈善救助事业的深刻影响。

近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迁以及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给慈善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使传统慈善事业发生近代转型,并且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蕴涵。近代中国民族矛盾尖锐,慈善事业折射出民族革命时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居危思变的民族精神②周秋光主编:《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上,第92 页。,以及中华儿女捍卫民族自尊、传承民族文化的决心、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在慈善领域里为抵御外侮、保持民族尊严做出了切实而独特的历史贡献。众多慈善组织承载着中华民族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感情,在时局维艰的特殊历史氛围中,慈善活动映照出近代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抵御外侮、互救互助的民族精神。面对救亡图存的现实需求和时代号召,国人将发展慈善事业与解决民族危机联系在一起③周秋光:《中华慈善的传承与转型发展》,《经济社会史评论》2016年第 1 期。。例如,中国红十字会在抗战胜利后刊文指出,红十字宗旨在于“博爱人群、服务社会”,“朝着建国的大道上迈进”④陈蕙君:《红十字会的社会服务》,《红十字月刊》1946年第9 期。;控诉日本危害中国以及中国红十字会的罪行,着实“罄竹难书”、“何可胜数⑤汤蠡舟:《日本危害中国红十字会的罪行》,《红十字月刊》1946年第1 期。;而且明确宣称,本会“须得到本国政府的承认”,所以“是绝对要国家、爱国家的”⑥胡兰生:《红十字会的性质与任务》,《红十字月刊》1946年第7 期。。

尽管广大慈善人员并未在前线出生入死、荷枪冲锋,但在另一个“战场”——慈善领域里日夜尽瘁、履险若夷。特别是红十字人士“高燃仇愤之火,不惜前赴后继”,“躬冒锋镝,舍己救人,其可歌可泣,实非笔墨所能状其万一”⑦汤蠡舟:《抗战中之中国红十字会护士》,《红十字月刊》1946年第8 期。。他们在抗战洪流中,与难胞“同生死,共患难,亦步亦趋”,由于他们不懈地解救民众的生命,分担政府的救助职责,无疑从人道慈善的角度为争取民族独立、谋求民族解放做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他们的人道慈善行为,蕴含着别样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应该给予认可。特别是红十字事业以其独特的实践和价值,强化了国人民族心理的塑造,培育了国人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伴随着红十字会务活动的渐次开展,民众在社会参与、国民意识等方面不断觉醒,这些新气象进一步助力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⑧郭进萍:《红十字运动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 期。,其历史贡献自然不容弱化、不应遮蔽。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逐渐响彻云霄,中国红十字事业自诞生起就被赋予浓重的民族主义底色。红十字会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民族革命过程中,为民族解放运动演绎出无数的动人篇章,我们由此可以感知和把握近现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波和民族主义的主流脉动,感触到慈善组织与社会变迁的同步律动。随着形势的发展,红十字会适时趋变,及时地调整发展方向,但始终高擎人道主义的旗帜,在民族革命的时代为近代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切实而独特的历史贡献。

不过,在“复员”期间,尽管北平红十字会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但这些活动大多属于公益性质,需要相应的经费支持。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虽然多少减轻了经费压力,勉强维持会务的日常开展。但总体仍不足以应付各种开销,经费时常陷入窘境。从复员中后期的后续进程来看,经费出现难以为继、苦撑度日的状况;加上时局急剧变化,导致人事更迭、人心浮动,会员活动基本陷入停顿,最终造成复员转型的宏伟抱负无奈搁置。虽然红十字会在理论上是一个超越阶级、地域和党派的中立的人道主义组织,但又无法全然脱离复杂的社会现实,激烈的民族战争和国内战争,都会使其活动受到制约和影响①蔡勤禹、王付欣、刘云飞著:《青岛红十字运动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1 页。。因此,北平红十字会在复员时期尽管抱定“服务社会,博爱人群”的宗旨,试图再度开创红十字人道事业的壮美华章,理想的蓝图最终落空。直至新中国宣告成立,北平红十字会才由此脱胎换骨,重获新生。1950年12月28日,中国红十字会北京市分会协商改组会议召开,会议明确了新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宗旨,决定协助北京市各级人民政府推进医药卫生及救济福利事业。自此,中国红十字事业踏上了建设“人民的红十字会”②孙敬敏编纂:《北京市红十字会的65年(1928-1993)》,第35—37 页。的崭新征程。

猜你喜欢

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红十字会
激情燃烧的『红十字』(组诗)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网络炫富事件中社会舆论的三种期待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
福建红十字会与福州塔亭医院抗战救护往事
赵白鸽:一位积极并且有领袖能力的领导
红十字会如何摆脱骂名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团治理的范例——一九五○年中国红十字会的协商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