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材中立德树人思想研究

2023-04-06成喜增

关键词:育人思政目标

成喜增

新时期,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要求学科教学过程对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做好思政教育,形成合力,构建育人体系。深挖学科隐性思政教育要素,让思政教育内容走进学生内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立德树人思想,能深化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识,理解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先进文化,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可见,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内容与思政教育殊途同归,因此,探索教材中立德树人理念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应用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一、用立德树人的理念设定育人目标

(一)根据课标要求设定教学目标

语文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使其坚持文化自信,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及人生理想,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学生终身能力发展奠定基础。语文学科教学目的不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还要强化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思政目标的设定,深挖作品红色精神及文化,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人文精神,形成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三观。

例如,《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创作于1934年,鲁迅基于当时社会“送去”和“送来”的情况,用反讽的语气,抨击社会现实,抒发个人观点。文章的一大亮点就是论证思路,鲁迅运用类比、比喻、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其思维品质。文章运用幽默犀利的语言,不但拥有极强的讽刺性,还带有个人色彩,学生阅读后,能积累语言表达经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也有一定提升。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要关注思想性内容,课时目标设定融入思政内容,带领学生分析“拿来主义”实质,使其尊重文化多样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参与文化交流和传播,取其精华。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相对漫长,需要教师不断引导,讲解教材时,教师要严格按照课标要求,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目标,让二者相互渗透,达到育人要求。

(二)根据作品特点设定教学目标

育人目标能决定教学方向,在目标设定前,教师应合理选择作品,根据作品特点灵活设定教学目标。部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后,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强大的力量。如《黄花岗烈士事略》,此类作品不但文化特色鲜明,而且具有思想性特点,有审美特色。文章涉及语言表达、情感体验等多方面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作品特点,将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等内容和教学目标深度融合。

比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的讲解,教学目标设定要让学生感受到人们沉浸在新中国成立喜悦的氛围中,做好课堂导向工作,引领学生关注革命史。与此同时,教师以文体特点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学习演讲词,使其明确要根据场合、听众等对演讲词进行调整,保证演讲过程观点明确,论述内容条理清晰,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当融入个人情感,强化学生本体意识。教学期间,关注关键词的讲解,融入史实内容,带领学生品味重点句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蕴含的情感,使之感受革命之路的艰辛,体会革命精神的伟大,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语文教学,除了结合作品文体特点讲解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作品写作手法、结构特征展开分析,此类作品通常需要运用总分总、首尾呼应、对比或者直抒胸臆的方法烘托革命主题。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写作手法时而委婉含蓄,时而直抒胸臆,对于“当局者”“走狗文人”进行强烈抨击和斥责,暗示革命如果不在沉默中爆发,人民就会被奴役,民族就会走向灭亡,启示人民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理解人文精神与品质,以人物或事件为载体,带领学生体会课程思政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典型人物,学习其身上的优秀品质。例如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其志向高远、坚韧不拔和富有创新的品质值得学习;张秉贵虽然所处平凡的工作岗位,但仍然能尽职尽责地为顾客提供服务,敬业精神值得赞叹;屠呦呦用严谨的态度,参与医学研究,最终发现青蒿素,为人类生命做出巨大贡献。

(三)根据学情调整育人目标

语文课堂上,教和学二者间要相互依存,在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尊重其主体地位,根据学情特点,对于教学目标加以调整,使之与学生成长相契合。学生间存在智力差异,相同文本学生理解情况各不相同,教师要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适度调整育人目标,达到学生学习需求。学生的语文基础各不相同,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难度层层递进的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考。此外,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作品有的创作年代较早,对于文章内容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不足,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对作品呈现方式进行适当改编,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应用生活化理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比如《包身工》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包身工的生活和工作,文章描述了包身工制度出现的原因和发展。教学目标设定要让学生感受到封建制度的残酷,意识到帝国主义压榨劳动人民的残忍,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时事,对比讲解文章内容,令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其尊重他人劳动权、生存权的意识,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顺利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

二、用以生为本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一)应用情境教学

部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和学生生活年代存在一定距离,教学过程应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十分必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文本特点创设学习情境,为其布置生活化任务,指引学生在情境中阅读,这样的课堂环境代入感强,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情感。阅读情境可分为社会生活、个人体验、科学认知。体验情境是面向学生组织的体验活动,学生在阅读作品时能形成丰富的情感,运用多种方法参与阅读。课堂上,教师设置开放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思考,表达自身观点。

例如《祝福》教学环节,教师设计“凶手侦查”任务,要求学生找到“祥林嫂之死”的凶手,创设任务情境,辅助学生交流思考,在交流中发现鲁镇上的人都是“凶手”,祥林嫂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生活化情境创设,要求教师在校内外等场合组织实践活动,考虑情境创设是否契合学生需求,让学生关注社会现象,走进文本完成阅读任务。比如《“探界者”钟扬》这篇课文的讲解,笔者设置“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任务,颁奖组委会要求你写出推荐钟扬的理由,或者介绍其突出成就,你会怎样写?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比人物事迹,深入阅读文本,在此期间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二)应用任务驱动

教学设计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文本特征,应用课程思政,设定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带领学生探究学习,关注其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成长提供空间、交流提供平台,辅助其深层学习。任务设定形式种类丰富,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各类文本资料进行综合对比,从而分析任务特点;要求学生结合阅读任务,分享学习心得或阅读经验;设置调查、设计等驱动任务;设计议题探究和成果展示类型任务等。

比如,考虑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阅读量,在教材讲解方面,教师设置评选任务,要求学生选择喜爱的英雄人物,制定英雄排行榜,并写出英雄上榜理由。运用列举驱动任务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作品,根据作品目录对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思维导图方式明确人物关系。课前组织生生间互助阅读,选出对自身能力提升有所帮助的作品,经过教师整理,为学生打印阅读讲义,辅助其课堂交流。应用分享驱动任务时,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看相关题材书籍或电影,学生在阅读前,利用网络等查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观看后写出影评或读后感,在班级内展示交流。以上任务设定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感受,能引领其关注现实。对于电影作品采取个性化解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等能力。

此外,教师以课文主题为中心,布置学习任务,运用任务驱动学生归纳和反思,使其通过展示获得他人关注,增强学生学习革命作品成就感。例如讲解鲁迅作品后,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创作特点能形成初步了解,此时,教师组织学生完成“鲁迅作品特点原因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写出研究心得。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也能对文本展开深入探究,品读其作品语言特点,受到其作品人物精神品质的熏陶,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在此过程中锻炼其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体现课程思政教育特点,让学生价值观受到洗礼。

(三)应用专题教学

专题教学是系统化教学模式之一,为学生设置任务群,突破传统单篇作品教学模式,对作品艺术特征、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学习任务进行划分,形成任务群,利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文本。教师基于作品特点设置专题教学任务,在任务群目标设定方面,侧重学生审美能力、思考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其对作品形成深刻、系统化认识,提高其核心素养。同时,专题教学要求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可从作品特征出发,设置“我心中的英雄”专题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合作探究方法完成阅读任务,理解课文、鉴赏语言、探究文字等。讲授《沁园春·长沙》这篇作品时,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作者在英雄形象塑造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探究人物具备的精神品质,共同分享和交流,探讨作品学习感悟,说一说从人物身上学习到的精神品质。

三、用课上课下的教学健全育人体系

除课内教学外,教师还要打通课内外连接渠道,建立完善的育人体系,鼓励学生参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依托课外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增强其学习体验,让优秀的文学作品刻印在学生心中。

例如《茶馆》讲解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话剧排练,在班级内表演。学生表演欲望较强,能积极参与排练,排练期间反复琢磨文本内容,了解人物形象特点,解读当时的社会环境。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点评,从人物特点的呈现、演出过程的组织等方面进行点评,深度理解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感受旧中国社会的黑暗。

再如《百合花》这节课教学后,教师围绕课本内容组织读书交流会,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记读书笔记,并选择喜欢的书籍向他人推荐,分享推荐理由。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阶段,不但能增加学生阅读量,还能联系任务群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此外,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也能调动学生阅读课外文章的兴趣,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为完成新时期的育人目标,语文教育者要关注教材中立德树人的内容进行教学,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观念,根据课标要求、作品特点、学生情况等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情境教学、任务驱动、专题教学等方法,落实课程思政。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打通课上与课下的教学渠道,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建立育人体系,将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彰显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目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他们用“五招”育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