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留白,让想象力飞起来

2023-03-28郭清清

教育界·A 2023年4期
关键词:留白艺术小学美术想象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启蒙阶段,美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近年的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由创作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适当留白,为学生尽量提供充分的创作空间。文章基于美术教学需求,探讨了留白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开展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主动探索的能力,让美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留白艺术;想象力

作者简介:郭清清(1993—),女,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小学。

留白是中国画的经典技法。中国画讲究知白守黑,画家在绘画创作中会在画面中留下大量空白,营造广袤深远的空间感和意境,给人以无尽想象和美的享受。留白艺术讲究的是虚与实的完美结合[1]。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留白教学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虚”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实”进行充分结合,是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美术教学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艺术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探究,积极创新。在小学美术留白艺术的创新教学中,教师要以书本为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留白艺术中的无穷奥妙,让学生的想象力飞起来。

一、虚实结合,突出主体

博巴指出,素描是从看不见的东西开始,而以看见的东西结束。这里的“看见”与“看不见”实际上是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体,在探索留白艺术的运用中让学生的想象力飞起来。

(一)虚中见实,无物胜有物

齐白石先生指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虚中见实手法的运用实现了“似”与“不似”的自然融合,达到了无物胜有物的艺术效果。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点的集合”这一课中,《有星的几何图形》这幅作品运用了虚中见实的艺术手法,凸显了五角星的形状,也让其他几何图形更具艺术张力,取得了无物胜有物的视觉效果。

(二)虚实相生,无声胜有声

美术教学中的“布白”就是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唐代张彦远提出绘画要“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留白手法的运用要强化虚实相生,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相生相和中取得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表达效果。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漂浮的画”一课中,《梦里乾坤》这幅作品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呈现出浩瀚无边的梦境,画中几处自然留白与其余部分的浓重色彩形成冲击和对比,虚实相生,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耐人寻味。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存在,二者互相渗透与转化,能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图画意象,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三)虚实结合,无情似有情

虚实相生的手法源于老子的“有无相生”思想,“有”与“无”、“虚”与“实”化生了万物。这一思想影响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中国绘画“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境界。毕加索指出,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2]。为此,小学美术留白艺术教学要推进虚实结合的自然融入,以达到无情似有情的表达效果。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彩墨家园”一课中,清代石涛的《村舍》一图中,近处的村舍与远处的青山虚实结合,凸显出村舍的宁静与祥和,而远处青山运用了虚化手法,营造出辽阔空远的意境。村舍与山之间、山的外面有大幅的留白,营造出空旷悠远的意境,取得了无情似有情的艺术表达效果。

二、繁简相融,讲究适度

美术教学需要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等变化。郭熙指出,“远望取势,近看取质”是真山水之川谷的画法。为此,在小学美术留白艺术教学中,山水画创作要注意繁简相融,讲究适度,巧妙融合“势”与“质”。

(一)繁简分流,精细适度

精细适度的留白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朗费罗指出,最接近雕刻的绘画最完美,而雕刻艺术是精细适度原则的体现。为此,小学美术留白艺术的运用要强化绘画中的精细表达。例如,石涛的《村舍》这幅作品在细化勾勒方面也有突出的效果,其中村舍中的人物、村舍外敲门的客人都画得形象逼真,這些人物在构图上繁简分流,精细适度,尤其是对敲门的客人的勾勒,那抬起的手臂,微倾的身体,在身后的留白中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

(二)繁简兼顾,宽严适度

小学美术留白艺术在绘画过程中的运用要强调繁简兼顾,在宽严适度中实现“行与止”的自然表达。例如,黄宾虹的《沽酒还山图》中繁简兼顾的绘画技巧在近处风景与远处青山的融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画面通过对线条、块面的繁简和疏密处理,适当留出空白,形成了一种物我和谐的审美意趣。留白手法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旷远幽静的氛围[3]。实践中,繁简兼顾、宽严适度让小学美术课堂更精彩纷呈。

(三)繁简相融,刚柔并济

小学美术留白艺术教学要注意繁简相融,刚柔并济。例如,在郑燮的《兰石图》中,留白艺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石头的处理和对周围环境的整合中。其中对兰和石的描绘繁简相融,刚柔并济,既凸显了兰花的高雅气节,又突出了石头的力量。兰花的柔美与大石的刚劲有力凸显了力与美的巧妙结合,使画面中既有花的绽放,又有枝叶的映衬,更能凸显兰花的高洁。

三、疏密相间,个性立意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曾提出“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的绘画理念,这在指导小学美术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小学美术留白艺术的教学中,疏密相间的艺术构思更能凸显绘画的个性立意。

(一)疏中存密,于密处精雕细刻

张彦远指出,用笔要强化骨气与立意的巧妙融合。小学美术留白艺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骨气与立意进行有效融合,运用疏密相间的绘画技巧,凸显个性立意,让学生认识到疏中存密的绘画艺术,于细密处进行精雕细刻,提高学生的美术功底。

例如,在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卷》中,疏中存密的绘画技巧尤为突出,对画中主要人物东华天帝君和南极天帝君的肖像和服饰的刻画尤为细致,线条的运用尤为出色。整幅画疏中存密,凸显了主要人物的形象和特征,运用粗线、细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等不同形式突出了人物的主次和不同的形态。画作中在人物位置之间的适当留白,让整幅画卷主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同时也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二)密中见疏,于疏处一笔带过

关山月指出,不动就没有画。这里的“动”需要融入画家的生活基础。而在小学美术留白艺术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整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密中见疏的绘画技巧与留白艺术的表现进行有效融合,在密中见疏,于疏处一笔带过,突出画面的层次感,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于疏处留白,于疏处探究。

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线与造型”一课中,吴圆圆的《线在装饰图形中的运用》运用了密中见疏的绘画手法,没有过多的线条衔接,借助粗线和长线,在密与疏的视觉碰撞中凸显了画面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具有力量感。这幅画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在整体的绘画构思和具体的绘画表达中呈现密中见疏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疏密相间,相得益彰

王维的艺术创作中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在美术作品中,运用疏密相间的手法可以呈现出诗画融合的艺术效果。

以清代石涛的《诗画册》为例,从整幅画的构思角度上来看,诗与画的融合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从笔法来看,疏密相间的线条的运用,将树与房屋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既凸显了树的挺拔,又体现出房屋的错落有致;从线条的运用上看,树的线条的细密与房屋线条的稀疏相间分布,疏密相得益彰。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留白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体会画中疏密相间的绘画技巧:一是房屋的留白,作者在勾勒房屋的过程中没有精雕细刻,只是采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房屋的大致轮廓,这里的留白更能赋予房屋无限的空间,让学生在想象中品味房屋的建筑艺术;二是树木的留白,作品中只是清晰地画出了两三棵树木的形态,其他都是采用短线、虚线的手法进行留白创造,留给学生弹性的想象空间;三是整体的留白,作品中对近处的小路和远处的青山都采用了留白的技巧,让小路更加清晰,青山更加辽远,凸显了宁静、空旷的自然意境,同时也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四、以无胜有,大象无形

乔·雷诺兹指出,传世之作绝不是照搬自然景色。为此,在小学美术留白艺术教学中,教师要对自然景色进行适当取舍,思考和探究如何利用以无胜有的艺术表达手法呈现出“大象无形”的意境美。

(一)以无胜有,追求象外之象

关山月指出,绘画的称心在于“三分生”,这里的“三分生”即运用留白手法,追求象外之象。小学美术留白艺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和品析作品中的意象之美,拓宽想象的空间。

以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的欣赏教学为例,从作品中的三个物象来看,牡丹、芭蕉和石头的颜色运用浓淡相宜,其中对于牡丹的表现,没有从一朵花开始,而是从整体描绘,给人一种以无胜有的意境美。教师主要从三个物象出发进行留白艺术的品读:一是对牡丹的描绘,作品没有对牡丹进行精细的勾勒,但是却从整体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情形;二是对芭蕉的描绘,于浓淡相宜、错落有致的叶子中表现出其勃勃生机;三是对石头的描绘,于浓淡相间的色彩对比中突出其立体感。整幅作品的留白艺术都在笔墨的运用中以色彩的强烈反差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绘画技巧。

(二)以无胜有,探究味外之旨

明代徐渭指出,“无声诗里颂千秋”是丹青创作的高超艺术。在小学美术留白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从作品欣赏中感受其中以无胜有的艺术表达,探究味外之旨[4]。

例如,在賞析清代郑燮的《兰石图》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留白艺术出发品析其中以无胜有的表达手法。一是兰花的留白,作品对花的描绘甚少,但在以无胜有的表达中凸显出了兰的柔美;二是石的留白,作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赋予了石头无限的张力;三是整体的留白,作品将诗、书、画、印巧妙融合为一体,在整幅画的设计上进行了留白设计,给人无限的想象。美术教学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应像其他艺术形式那样力求“神余言外”的境界。教师若有意识地将模糊状态—“以无胜有”用于教学中,探究作品中的味外之旨,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艺术水平。

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品读经典作品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探索作品的留白艺术中学习绘画技巧,感受美术的博大精深。尤其是在对传统国画中留白艺术的品析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其明暗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留白艺术的运用对整幅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并帮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将留白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朱慧.留白,读图时代语境下美术欣赏中的坚守[J].小学教学参考,2015(36):64-65.

[2]包著燕.关于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82.

[3]孙颖.上好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学会审美[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5):89.

[4]朱雪静.探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留白[J].美术教育研究,2020(07):162-163.

猜你喜欢

留白艺术小学美术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留白艺术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浅析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