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班级共同体,营造班级新生态

2023-03-28路唐泽

教育界·A 2023年4期
关键词:建设思路低年级

路唐泽

【摘要】所谓班级共同体,是指建立在班级成员平等交流的基础之上,追求道德伦理并关注班级共同愿景的班集体。班级共同体具有极强的沉浸效果,学生会循序渐进地获得更为深刻的归属感与体验质量,从而提升凝聚力、团队意识与责任心。由此不难发现,班级共同体的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品德素质有着双重效果,是实现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低年级;班级共同体;班级新生态;建设思路

作者简介:唐泽(1995—),男,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楠学校。

班级共同体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主要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出发点,以促进全体学生学习能力与品德素养的提升为最终目的。然而,个别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构建班級共同体时照葫芦画瓢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实,建设班级共同体并非易事,而是一项漫长且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正的工作,它对学情、班情有着严格的要求,追求的是客观性与真实性。在此次研究中,笔者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构建小学低年级班级共同体,以营造班级新生态,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与生活体验。

一、创新班级管理制度,增强归属感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确保人与人和谐相处,按规矩做事的重要准则,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在建立班级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订,确保其与当代教育理念高度吻合[1]。在具体实践方法上,可围绕以下两个小点着手。

(一)学生参与班规设计,让班级更具民主性

构建班级共同体,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要为维护团队氛围和规则而努力。因此,教师在制订班规的过程中,应该邀请学生参与到班规设计中,以此打造更具民主性的班级共同体。这样一来,既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沉浸效果,同时也能让学生自觉地遵守自己参与制订的班规。

例如,有一名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在选拔班级干部时采取轮班制,即每个学生都有一天的时间来担任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等职位。他们要在担任期间认真表现,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呢?对此,教师召开了班级共同体会议,并邀请全体成员参与互动,各抒己见。这样一来,不但能充分反映出班级共同体的民主与公正原则,还能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在探讨上述建议是否可行时,学生给出以下看法。

学生1:仅仅是担任一天的班干部不足以看出每个人的潜能,我们可以将一天延长为五天,也就是每周换一任班干部。

学生2:我们选拔班干部的标准,是依据文化课成绩,还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呢?因为有的同学虽然成绩比较差,但是管理能力很强,相信由他们管理班级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这个探讨与互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班级共同体的主角,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就这样,随着活动的持续推进,制订出来的班级管理条例越来越多,学生对待班级共同体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他们学会了热爱班级,愿意为班集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突出教师的核心地位,提升共同体的凝聚力

在构建班级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教师的作用贯穿于班级共同体的整个建设过程。所以,教师要时刻掌握班级总体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与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让班级共同体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班级共同体的一部分,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方向等。

首先,班级共同体和谐发展与进步的前提是确立明确的目标,教师需要发挥指导作用,再由学生协商完善,这样才能确立统一的发展方向。其次,在确立了班级共同体的发展目标之后,教师要对全体学生进行规范性的指导,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并搭配科学的学习任务,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2]。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选择合适的教学观念、准则和方法,确保班级共同体真正地形成一个统合体。此外,为了确保学生群体的均衡发展,教师还要适当地采用分层指导机制,以此解决班级共同体内部出现的两极分化问题。

整体来讲,新的班级管理制度是推动班级共同体建设与稳定发展的根基。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担当观察者的角色,并根据全体学生的发展情况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更为民主、自由的学习空间。

二、营造共同学习的班级氛围,提高代入感

坚持学为主体,以学为本,这是构建班级共同体的指导理念,它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个性特征、学习经历、学习习惯与兴趣喜好,因此教师要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辅以其他的教育手段,以推动班级共同体的共同进步。

(一)加强合作学习意识,分工互动

合作学习是班级共同体开展学习的主要途径,共同体成员在合作学习中能够获得轻松、愉悦的体验,也可以将在合作学习中的收获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在同伴的帮扶之下,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学习方法等也将得到优化与完善。

开展合作学习期间,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很难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同步配合。所以,分工便成了提高合作质量的关键。比如,在探究难度相对较高的问题时,能力弱的学生可以负责基础部分,如梳理问题的题干、线索等,而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深入分析问题的细节、隐藏点等。随后,双方可以整合信息,共同讨论。这样一来,不但能让能力弱的学生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更能提高问题的解答效率,从而带动班级共同体成员获得良好的合作互动体验。

倘若遇到能力强的学生也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呢?对此,教师可以要求共同体成员将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标记,详细记录难点,然后教师再进行统一讲解。由此,一方面能让课堂讲解更具针对性,让指导深入学生的内心,一方面也能让学生逐渐找到规范、科学的学习之路,从而改变大部分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式。

(二)分享学习经验,加强组织内部互动

班级共同体是一个整体,内部成员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分享学习经验,通过互动交流阐述学习心得。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班级共同体的凝聚力,也能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体能力。因此,在完成定期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要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让学生重点阐述自己对自主学习的看法,分享遇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

此外,如果学生之间存在认知上的冲突和矛盾,教师还可以顺势举办辩论活动,借此营造积极热烈的共同体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过,考虑到课时有限等情况,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延伸共同体成员之间交流与互动的空间。以微信为例,在布置学习任务后,学生首先要在家中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但是,由于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在完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微信与共同体成员在线上交流学习,通过共同体的内部交流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班级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积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例如,定期总结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心得等,并将其上传至微信群,供学生自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通过微信群查阅相关学习材料,获得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学习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桎梏。

此外,为了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教师也要鼓励共同体成员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勇于提出疑问,并发表个人的学习见解。教师可适当地融入奖励机制,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的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级小学生因学习能力有限,在分享学习经验时难免有所遗漏,教师要合理补充,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三)创建专业学习社团

良好的学習氛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一群充满正能量的人往往能带给他人更多的光明与希望。构建专业学习社团便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而在此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具有代入感和沉浸感,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合理构建专业性的学习社团。

学习社团的构建建立在班级共同体的基础之上,是将原有的共同体进行进一步细分,组成更多小的共同体。每个学习社团的组长都可以给小组取一个名字,例如爱学习小组、天才社团等。然后,教师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此时各个学习社团可以相互竞争,比一比哪个社团最快解决问题,哪个社团的解答方法最具创造性。低年级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胜心,因此,在这种竞争氛围的驱使之下,他们往往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任务中,认真完成任务,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学习社团的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比如,教师可让组长通过微信建立群组,将自己的社团成员纳入其中。这样一来,他们便可以在家中及时和成员相互交流,分享学习经验,探索疑难问题。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各个学习社团总结学习心得,并展开课堂互动,由各个社团的组长总结发言,以便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社团的构建需要遵循科学搭配的原则,如果由能力强的学生组成一组,能力弱的学生组成一组,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让能力弱的小组越学越差,情绪越来越消极。所以,教师应将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各个学习社团的水平趋于平衡。

三、构建科学的心理疏导平台,加强责任感

教师在构建班级共同体的同时要落实好心理疏导工作,这样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的活动当中。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群体,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不够成熟和理智。此时,落实好心理疏导工作能将许多问题扼杀在摇篮中,确保班级共同体有条不紊地运行和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A同学能力一般,性格内向,与B同学合作时,如果因为失误而导致丢分,就会遭到B同学的嫌弃。下一次的学习中,B同学便会下意识地拒绝与A同学合作。时间一久,A同学会对自己产生疑问,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而B同学则会逐渐戴上有色眼镜看待身边的同学。

此时,倘若缺乏及时合理的心理干预,必然会给两名学生的成长埋下隐患。但若是盲目采取理论讲解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又很难达到为其解惑的效果。对此,在落实心理疏导工作时,教师可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对简单的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一来,B同学可以发现A同学的优点,A同学也能够发现B同学的才干,不知不觉间就能够有效打破彼此间的隔阂,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积极发动班级共同体的班干部,邀请他们参与到对同伴的心理疏导工作中。班干部的耐心疏导和对等交流,让部分学生更好地扫清内心的阴霾,重拾学习信心,久而久之,既能优化心理干预措施,又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3]。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也日新月异。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打破传统观念,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成长为主动探究学习的学习型人才。构建学习共同体不但可以有效达成这个目的,还能带给学生与众不同的班级生活体验。在这种极具沉浸式体验感的氛围中,学生会更加积极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中汲取养分,成长为德才兼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明.例谈班级共同体创建的策略[J].中小学德育,2015(12):54-55.

[2]严悦.PM视角下小学班级教育共同体建设探析[J].江苏教育,2018(15):55-57.

[3]郑露.小学班级自主管理共同体构建策略[J].学苑教育,2019(24):7.

猜你喜欢

建设思路低年级
新常态下南京港生态型干散货码头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研究
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建设思路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浅议我国管理会计现状及建设思路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