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逻辑与进路

2023-03-26张会利

文教资料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青年教师新时期

张会利

摘 要:新时期高校高质量发展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需要的关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普及化发展等时代特征赋予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不同内涵以及在高等教育的精英化阶段、大众化阶段、普及化阶段三个时期不同的专业发展特征。本文从“高规模”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国家角度、从“单向突破”到“双向突破”的高校角度、从“基本支撑”到“高质量支撑”的教师自身角度来构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理路,并提出三个层面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新时期 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逻辑 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做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1]的战略部署。2021年,我国有188.5万名高校专任教师,比十年前增加40.5万人,其中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从22.9万人增长到42.4万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从6.9万人增长到13.2万人。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青年教师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关键基石和战略资源。

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2]同年,教育部等六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3]并进一步指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来“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4]。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行全面部署,一系列有关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如何在新时期背景下理解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时代内涵,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发展阶段特征与需求逻辑,探寻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进路,对于深化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价值。

一、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内涵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观念新思想新措施,标志着我国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吹响了新时期建设的号角,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5],而这三者与高等教育休戚相关。中国式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制度优越的根本表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高度,我们应跳出教育看高等教育、立足全局看高等教育、放眼长远看高等教育,谋划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全力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国家的大工程。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从数量规模为考量的外延式发展进入到以质量为特征的新阶段,可以说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必由之路,而“双一流”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应时之举,是推进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發展的重要战略。

面对“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及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时代特征,教师作为高校建设的首要资源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各国对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越来越关注,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共同趋势。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培养一流师资,而青年教师作为当前教育的新生力量和核心支柱,是着力推进新时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力军。青年教师自身专业的提升已然成为“建设一流师资”的必然要求和内在诉求,可见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非同一般。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并不理想,出现“蚁族”“青椒”“工蜂”等形象表述。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入职时间短、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不足;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应对高负荷又高标准的科研、教学工作以及考核晋升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推进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征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时代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一方面,高等教育发展要适应不同的社会形态需求,不同社会阶段对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展现出自身的不同能力,同时对社会发展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根据美国教育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w)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按照毛入学率这一量化指标,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到2002年的毛入学率是1.55%到15%之间,是精英化阶段;2002年到2019年的毛入学率是15%到51.6%,是大众化阶段;2019年至今的毛入学率是51.6%以上,是普及化阶段。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具有递进关系。后一阶段教育功能相对于前一阶段,既有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有发展性和进步性。因此,在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阶段,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有不同的主题和特征。

(一)精英化阶段以质量驱动为主

高等教育质量是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培养对象,满足对象个人、教育系统和社会现在及未来需要的程度。[6]精英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侧重专业与学术,课程高度专业化和结构化,以培养大量科技、创新人才来支撑国家现代化产业为目标。这个阶段的高等教育是少数人的特权,以高深学问和研究、知识学习最前沿作为衡量标准,围绕着质量而发展。该阶段的发展理念表现出明显的外在取向,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对人的实质内在需求有些重视不足。

精英化阶段的高等教育重视学术研究,是培养学术本位为主、社会本位为辅的价值观。基于学术本位的价值理念,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是学术探究、知识创新及科学研究的追求,而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并不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立足于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与外部制度与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发展的过程,因此专业发展需要理论的拔高,也需要实践环境相结合。鉴于高等教育在这一阶段承担的角色,青年教师要以培养引领现代化建设创新、科技发展能力人才为目标,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二)大众化阶段以规模驱动为主

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众化阶段,大多数人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大部分适龄青年能够接受高校的培养和教育。在高校大规模扩招下,普通高等院校等重点大学承担繁且重的大众化任务,教师数量的增长幅度赶不上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严重不足,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降低。同时由于扩招导致专业体系和学科设置逐渐趋同,忽略了学术性“高、尖、精”的人才培养。因此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及办学力量都是不足且分散的。

基于当时情况,大众化阶段的各地高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短缺现象,因此高校大量引进教师,不断壮大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数量迅速增加。在积极引进人才及扩充教师队伍的背景下,青年教师队伍一方面发展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过重的工作负荷、沉重的工作压力以及适应期的缩短,导致工作热情降低,工作动力不足,过早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从而影响其发展。学生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教师的创新精神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要全面开展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提升培训,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强有力的生力军。

(三)普及化阶段以质量与规模结合驱动为主

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受教育机会继续扩大,上大学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等教育的功能上升为培养适应社会能力的人,课程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没有固定的课程要求,普及化阶段的学术标准从原来的共同标准转变为多样化的标准。高校由原先单一的全日制逐步发展成为全日制、远程教育以及开放教育等并存的多种模式。随着普及化的推进,师生关系随着教学方式、课程的改变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等因素而相应发生改变和淡化,同时社会力量及利益相关者都会参与到高校的决策领导中。

普及化时期的高等教育不是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体系的扩大版,应告别“存量决定增量”的机械增长。基于新的历史方位,高等教育与社会、市场、个体发展需求置于统一的生态格局,在把握人才培养跟外界需求必要的张力前提下,推进不同价值取向的兼顾和整合。高等教育阵地是以高深学问为内容的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场域,需要教育者个人自主性创造劳动来实现。[7]高校青年教师在普及化阶段要以经济社会发展、职业要求、行业发展为依据,以高等教育系统功能的多元化和实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建构与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专业发展体系。

三、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逻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以来,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道路和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发展与改革。纵观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其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在新时期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战略定位呈现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对“双一流”建设、普及化发展所展现出的新布局、新诉求。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表现在师德修养、教学水平、科研技能、服务社会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强调国家、高校、教师自身之间的相互联动和相互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并进行深度融合。鉴于此,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国家、高校、教师自身三个层面的逻辑

理路。

(一)从“高规模”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层面需求逻辑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探索更加迫切。从新时期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到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再到高质量平衡增长。每一次经济的增长都与高等教育存在着内在关系,而且保持着彼此的调整和互动。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化阶段、大众化阶段到普及化阶段的历程,相应的高等教育从模仿式发展、外延式发展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新阶段的发展导向与核心目标。[8]新时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面向国家战略需要、持续增强服务贡献能力的发展,青年教师要具有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前瞻性。国家层面从“高规模”发展到“高质量”发展,存在两方面的需求逻辑。

一方面是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所需。高等教育应在政府、高校、社会构建的联合学习体中扩大人们一生以及不同文化和社会空间发生教育机会的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人们在任何阶段提供高质量的、有意义的教育机会。[9]伴随着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活力激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高等教育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担时代使命。高校青年教师对于新环境、新规律、新问题、新思想的把握和适应能力强,应积极应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回应时代课题。另一方面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青年教师要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科研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突出地方的地域经济特色及研究解决地方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在服务和支撑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主动融入、找准自身定位,在落实好“四个服务”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和价值追求。

(二)从“单向突破”到“双向突破”的高校层面需求逻辑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的高地,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建設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尤其是占据半壁江山的青年教师队伍。基于过去高校发展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高校与教师之间存在着考核评价机制、培训引进机制等因素形成的困境,高校的“单向突破”表现为追求规模、数量的扩张。当前新时期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部署,使高校发展从“单向突破”走向“双向突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需求逻辑。

一是科技创新的需求。新时期必须贯彻高质量的新发展理念,相应地高校聚焦和把握高质量发展目标,鼓励青年教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来破解“卡脖子”工程,从而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度和引领力。二是智囊库、思想库的需求。高等教育从大国到强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革。高校作为高端智力的聚集地,利用人才汇聚、智力集中的优势,在咨政建言、服务决策方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三是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必须加强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随着数字化经济的迅速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对学习者能力素养和人才培养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应坚定自身专业发展,重塑自身的教育形态和教育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

(三)从“基本支撑”到“高质量支撑”的教师自身层面需求逻辑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我国的高校生师比逐渐升高,面临供给不足的问题,2016—2020年的生师比从17.07∶1增至18.37∶1,累计增幅达到7.6%,年度增幅依次为2.6%、0.2%、2.2%、2.3%,去除高职(专科)院校数据,本科高校生师比的增幅为4.4%,生师比从16.78∶1增长至17.51∶1。[10]因此引进大量的青年教师,形成了“青年教师峰值”。青年教师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科研和教学的生力军,也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在当今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从“基本支撑”到“高质量支撑”共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必然性。

一是教学技能支撑的必然性。课堂教学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青年教师要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基本要求,聚焦课程核心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和学术前沿,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二是科研水平支撑的必然性。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我国高质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青年教师应以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和重大战略为导向,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重大技术研究,积极钻研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新动力等前沿领域。三是社会服务支撑的必然性。 青年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主动融入新时期国家战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为当地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中提高社会认可度,成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发动机”,实现互动双赢。

四、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进路:三个层面的策略选择

面向2035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远景规划,迫切需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倾斜支持和资源统筹布局,促进青年教师的协调发展。高校青年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力军。世界著名高校斯坦福大学认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并且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是高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1]

潘懋元曾指出,教师发展的动力取决于外部动力与内部(自我)动力。[12]青年教师发展既需要明确的发展规划策略,也需要组织的帮助与支持。构建政府、高校、教师的“三位一体”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进路,整合自身的内部动力与政府、高校等外部动力,形成可持续的有效的循环体系,为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政府层面制定“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体制

1. 深化政府—高校—学院“纵向贯通”的协同青年专业发展支持机制

一是政府加大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青年教师的培训制度改革、职称制度改革、激励制度改革,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一流”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二是高校根据“上位”政策精神,建立动态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调整建设成效不明显、不突出的政策文件,稳步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布局。三是学院明确主体责任,聚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更新青年人才发展的相关制度,调整经费资源投入力度,依托学科集群建设催生一批交叉学科的青年教师队伍,探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2. 加强政府—社会力量“横向融通”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环境

一是重引领,拓渠道。缺少市场调节的政府主导模式,容易造成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脱节。高校在政府推动下制定相应的策略与政策,导致在源头上无法洞察社会需求,因此政府应与社会方面力量形成深度互动融通机制,从政策导向上共同推进专业化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走向内涵式发展道路,共同合力营造鼓励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尊重青年教师的文化环境,激发青年教师合作意识,全过程全方位拓展青年教师发展渠道。二是重保障,搭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13]。当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资源匮乏的短板,无法得到多样化的发展和学习机会,也无法得到更多的交流平台和学习信息,中西部地区高校这种情况尤其突出,因此政府和社会方面力量应共同谋划保障中西部地区高校的资源投入,弥补高校青年教师无项目、少经费、缺平台现象,填补必要的物质条件。

(二)高校层面制定“承上启下、同频共振”的青年教师政策制度

1. 汇聚政策合力,支持青年教师展现更大作为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14]。

一是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创新创造的政策支持和制度环境。高校适当加大教师高级职称职数下达力度、增设科研系列高级岗位、细化学科评审组别等,助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遵循青年人才成长和科研规律,保障青年教师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为优秀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创造更好的科研平台条件。二是让优秀青年教师在学术机构拥有更多话语权。让优秀青年人才在团队挑大梁担重任,赋予其更多的话语权,让广大青年教师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支持和关怀,从而激发其创新创造、潜心教书育人的热情和活力。三是最大限度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创造活力。最大限度赋予青年教师在团队中的自主权,允许其自主选择科研方向、自主组建科研团队。组织实施校级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遴选一批35岁及以下优秀青年人才给予重点科研项目补助。

2.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和培育力度

一是构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健全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和教学督导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教学各类赛事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教学业绩在校内岗位晋级考核、绩效分配、职称评聘中的比重,从而调动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学校—学院”的青年教师联动培养制度,全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教师队伍。二是改进人才培育机制,加强培养青年人才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搭建交叉学科、跨学科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安排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从而提供多样性的青年教师交流机会。三是优化优秀青年教师人才培养使用制度。打通青年教师人才的干部成长通道,构建青年教师人才干部的融合发展机制。四是立足培育,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的后备人选名单,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育方案,给予校内青年教师成长起来的高层次人才相应的工作津贴。

(三)教师层面努力成为新时期“人师”与“经师”的统一者

1. 加强自身涵养德行,成为“人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15]。教育部党组在2021年12月印发的《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引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青年教师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16]这一根本问题,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积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为广大青年学子把好人生的“總开关”。高校青年教师力量逐渐壮大,其专业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要把握人才培养体系内在逻辑,筑牢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二是青年教师要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师者,人之模范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做好“经师”

一是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应与时代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相适应,以开展“国家所需、人民所需、时代所需”为学术己任,为我国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支撑。二是高校青年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关注数字化发展带来的学习方式变化,形成积极探索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三是青年教师应积极应对新时期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带来的知识更新加快、周期缩短的新情况,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

3.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成为“引领者”

高校青年教师要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构建更加灵活、丰富、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进一步完善自身终身学习理念。随着数字化信息化不断发展,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青年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要不断掌握新概念、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

参考文献:

[1] [5] [13] [15] [1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2]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26):8-12.

[3] [4] 教育部 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J].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2013(1):13-14.

[6] 谢延龙.教育质量论:一种原理性探寻[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53.

[7] 周川.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中国路径及其质量问题[J].现代大学教育,2021(4):1-7,111.

[8] 蒋凯,杨体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辨析与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5):1-10,125.

[9] UNESCO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Futures of Education.Reimagining Our Futures Together: 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R]. Paris:UNESCO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Futures of Education,2021.

[10] 凌亢,孙友然,张相学.教师教育蓝皮书: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2)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70.

[11] 张忠华,周国华.强化工作针对性力促青年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6):24-26.

[12] 潘懋元.大学教师发展论纲——理念、内涵、方式、组织、动力[J].高等教育研究,2017(1):62-65.

[14] 习近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J].创造,2022(4):2-4.

基金项目:宁波市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地项目和学校科研基金(文)高等教育管理专项“新时代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 (XGYB24009)。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青年教师新时期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