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困境与策略

2023-03-26王美丁朱湘虹

文教资料 2023年21期
关键词:挫折教育中学生

王美丁?朱湘虹

摘 要: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不仅能帮助中学生成长成才,还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些困境,如融入的教学理念有待提升、融入的教学内容有待加深以及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化解困境就要提升教师挫折教育教学理念、科学设置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挫折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效。

关键词:中学生 挫折教育 中学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成长,他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在当前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中学生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想得多行动少,遇到挫折容易困在情绪中,难以沉下心来解决问题。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承受不住挫折带来的压力,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些令人痛心的现状表明,加强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挫折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改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心理韧性从而辩证看待社会中的压力,正确认识挫折带来的结果,克服消极情绪,适应环境并积极面对生活的教育活动。”[2]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可以给学生带来科学应对挫折的方法,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解除一些身心方面的困惑,从而为其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奠定基础。

一、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营养素”

身心发展是身体机能与心理素质的双向发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健康的身心状态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青少年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期,他们往往会在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困惑。由于身心的不成熟、不稳定,在遇到困难后,他们往往采取抱怨、消极的态度去处理或逃避问题。长此以往,青少年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慢慢形成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从而阻碍自身的成长成才。而挫折教育能帮助青少年产生正确的挫折认知,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积极态度,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应对困难的能力。所以,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将挫折教育与思政课相结合,通过二者的融合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积极乐观态度,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困境,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挫折,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状态,提高抗压能力。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助推器”

中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挫折教育是学校铸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助推器”,二者在逻辑上存在一致性。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挫折教育则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磨炼其意志品质等。挫折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手段,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将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受教育者疏导消极情绪,促进受教育者形成积极乐观、不畏困难的健康心态,从而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有助于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坚毅的心理品质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添砖加瓦。

二、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现实困境

(一)挫折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有待提升

教师挫折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与挫折教育融入效果紧密相关。

首先,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关于挫折教育的理念还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唯分数论”以及升学率的影响,部分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努力过程,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二,部分教师对挫折教育的认识流于表面,是一种浅层认识,他们将挫折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吃苦教育,混淆了挫折教育的内涵。第三,由于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极易被学生模仿,教师对挫折的态度也会影响挫折教育的效果。有些教师在应对挫折时,不仅未起到示范作用,反而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教师的挫折教育理念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社会的相关培训。目前,在对教师进行培养时缺乏系统的、长期的挫折教育知识培训,导致教师对挫折教育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再加上部分教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理解不够深入,在帮助青少年处理遇到的挫折时,往往难以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二)挫折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有待加深

首先,挫折教育教学内容生活性不够。思政课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挫折教育内容时,更偏重理论,包括在选取现实的挫折素材时,忽视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对素材内容挖掘不够,导致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不够,对挫折教育内容难以产生共鸣。部分教师较少关注学生当下遇到的挫折问题,不能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真情实感的挫折教育,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及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另外,有研究表明,“只有当挫折刺激恰好处于不折其志而励其志的范围时,才有积极作用”[3]。但由于教师缺乏相关知识的培训,在选择挫折教育内容激励学生时,不能把握好学生挫折阈值,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自负或自卑的心理,反而让挫折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挫折教育教學内容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够。目前,中学思政课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挫折教育资源,但挫折教育的内容零星地分布在中学思政课教材中,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同时,中学各学段挫折教育的内容缺乏衔接性与拓展性,部分教师整合挫折教育知识的能力欠缺,不利于学生系统地、连贯地学习。

(三)挫折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挫折教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学生是挫折教育的主体,各种教育方式、训练和手段都将作用于学生主体,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只有通过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来彰显”[4]。在进行挫折教育时,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学生所处的阶段对教学设计做出调整,更新挫折教育方法来提高其有效性。

首先,目前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仍以灌输说教为主要方式,学生在被动接受教育的情况下,由于主动思考的少,缺乏对知识的进一步加工,无法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另外,在目前大环境下,教师除了教学还要处理很多事务,缺少足够的精力创新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产生教学误区,比如当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如果直接讲抽象的理论,忽视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学生在课堂上没听懂,可能就失去了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挫折教育的实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其次,挫折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性不够。将挫折教育融入思政课应注重实践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单纯的理论灌输或列举不切实际的事例,会让学生产生较低的认同感。此外,“受教育者对挫折情境体验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是抗挫折教育的基础和依据”[5]。部分教师会设置挫折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但如果设置的情境脱离了学生日常生活,并且缺乏适度性,过高或过低的情境会让学生产生自负感或自卑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抵御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教师在设置情境教学时要考虑现实情况和学生自身的实际。

三、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应对策略

(一)不断提升挫折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明确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在进行挫折教育时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在将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部分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错误认知,真正做到教育是为了立德树人。

首先,加深教师对挫折教育的深刻认识,离不开教师自身刻苦钻研。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对于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以身作则,端正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用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其次,要想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挫折教育意识,需要在教师发展的全过程发力。比如,在教师培养阶段,相应的培养学校可以开设与挫折教育相关的课程;还可以在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适当增加挫折教育的内容;在优秀教师评选中也可以增加对挫折教育知识的考查。同时,学校应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增加挫折教育培训内容,邀请挫折教育相关专家开展培训讲座,加强教师对挫折教育的认识,以此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开展挫折教育的能力。

(二)科学设置挫折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挫折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收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案例,将其作为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学生在中学阶段会遇到学业、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等方面的挫折。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挖掘这些生活中的素材,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层次地引导学生积极应对挫折。同时,要加强思政课中挫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师应结合时政热点,寻找社会生活中逆流而上的励志故事,选取优秀素材与教学内容加以整合设计,激发学生对励志榜样的敬佩之情,引导学生体会应对挫折的正确态度,从事例中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

其次,充分挖掘教材中与挫折教育相关的资源,提升挫折教育融入实效。教材作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于实现挫折教育目标有着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重新整合归纳,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以及系统地掌握挫折教育知识。同时,思政课教师结合中学思政课特点,对不同学段挫折教育内容进行教学研究,加强挫折教育内容与中学思政课的融合。

(三)灵活运用挫折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方法

首先,可以采用议题式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设置议题,学生根据议题收集信息,进行讨论探究活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比如,教师就“增强生命的韧性”议题展开教学,一是确定活动主题。生命的韧性是一个人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人生难免有挫折,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增强生命的韧性。二是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生了解正确应对挫折的方法,教师分享正确应对挫折的榜样事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深刻理解榜样身上所体现的不畏困难的精神,树立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挫折观。三是撰写心得体会。教师组织学生以“如何应对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主题写心得,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下次教学,确保挫折教育适应每个学生的心理阈值。

其次,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校内外资源结合起来构建科学化的挫折教育情境。“教师在进行挫折教育之前,须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并洞察学生的差异性;然后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呈现层次性的挫折教育内容或情境,让他们在‘跳一跳中习得高于原来水平的挫折承受力。” [6]在适度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教师在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极情绪,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组织挫折教育报告会、演讲会、团体辅导、社会实践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挫折教育相关知识,又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经过锻炼后,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会更加从容,更加懂得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另外,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利用互联网平台突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既丰富了中学思政课融合挫折教育的教学方式,也提高了挫折教育与中学思政课的融合成效。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如何克服挫折的影片和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影片中的主人公是怎样一步步地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深刻感受是促进行动的催化剂。思政课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让挫折教育与中学思政课更好地融合。

四、结语

将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不仅可以满足思想政治学科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当前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重重困难。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们实施挫折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了将挫折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师要提升教学理念,加深融入挫折教育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挫折教育的实效,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 習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

[2] 彭刘玲.中学生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赵坤明.“挫折教育”与“挫折承受力教育”诘难[J].中国教育学刊,1999(4):48-49.

[4] 邓丽芬,喻生华,张骞.学校挫折教育的误区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21):68-70.

[5] 丁梦扬.抗挫折教育体验馆:内涵、意义和建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1(1):114-118.

[6] 张绣琴. 中小学实施挫折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J].教学与管理,2019(12):68-7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2JD710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挫折教育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大学生挫折心理及其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成长教育
中学生挫折教育方法研究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