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积极心理干预在中小学教师幸福感提升中的应用

2023-03-26王晓雯么洪福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幸福感

王晓雯 么洪福

摘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其幸福感的高低对自身、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心理教研员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导向,从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和积极成就六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在线积极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教师幸福感。

关键词:积极心理干预;中小学教师;幸福感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他们的幸福不仅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状态有重要影响,还关系到学生、学校乃至国家的发展。心理教研员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导向,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在线积极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一、在线积极心理干预提升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依据

据研究显示,教师幸福感的整体水平不高,情况不容乐观。有研究者对2002~2019年间教师幸福感研究报告进行了横断历史的元分析,结果发现: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在逐年下降,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下降的趋势更明显。这充分反映出提升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国家政府机关及各级机构纷纷出台政策和文件,从不同的层面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例如,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使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环境。这些政策和举措充分彰显党和国家对教师幸福感的重视。

积极心理干预是一种以明确干预路径可行性为前提,以强化个体积极资源为目标,以改变积极变量为手段,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心理干预方法。相应地,在线积极心理干预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开展的,以积极活动为依托、以在线技术为载体,旨在提升人们幸福感和优势的干预。它相对于传统心理干预更具时代性和普适性。近几年,积极心理干预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教师的日常工作时间长且繁重,不太可能长期参加受时空限制的干预活动,而在线积极心理干预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灵活。鉴于此,大连市金普新区引入了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的“幸福学校公益计划”项目,试图探索在线积极心理干预对中小学教师幸福感提升的有效性及可推广性。

二、在线积极心理干预提升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报名参加“幸福学校公益计划”的4所学校(1所小学、3所初中)的305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将持续参加线上会议(专家课+分享會)且打卡活动120次以上的教师作为实验组,最终回收获得有效的可匹配量表112份。其中,女教师87人,男教师25人;小学教师46人,初中教师66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段建华修订后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通过问卷星在线工具进行测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者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此量表共有18项。对被试者进行施测,各项指标良好。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施过程

首先,通过《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参加项目的4所学校的教师进行测评。接着,从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和积极成就六方面进行干预。活动结束后,再次通过《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实验组的教师进行测评,并进行差异检验。具体干预过程如下。

1.积极心理学主题课程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五要素理论(PERMA)指出,积极心理干预可以从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和积极成就这五个元素进行干预。自我探索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我始终是幸福感研究中的核心,亦是幸福感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因此,项目主要从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和积极成就六方面进行干预。

2021年3月—2022年3月,每2个月实施1次由积极心理学专家授课,主题为针对提升教师幸福感的六大模块积极心理学线上课程(分别为“最优自我——从自我苛责到自我欣赏”“情绪管理——幸福的感受”“和谐关系——和谐人际关系”“追求意义——幸福而有价值的人生”“积极投入——热爱与专注”“实现成就——达成目标与创造价值”),通过课程系统学习积极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提高幸福感的方法。

例如,“积极投入——热爱与专注”一课中的心流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它可以提升一个人做事的效率和幸福感。教师可以通过做有挑战性或技术性的事情,明确目标,集中注意力,及时给自己反馈来获得心流体验。

2.积极心理学深度践行

为保证践行的顺利实施,每所学校建立管理组、执行组和技术支持组负责项目的对接与运行;教师分组建立“践行小组”(每组约30~50人,视学校人数而定),用于每日的践行打卡与互动;每组配备2名专业积极心理学践行指导员进行践行指导与互动,主要负责答疑与赋能。

相对应地,每个课程主题进行60天的实践活动,践行内容为三件好事练习、品格优势练习、感恩练习、赞美练习、福流体验、成长型思维练习,实践名师授课中的理论与方法,在践行中体验、感悟,以行促知,完成从知道到做到的转化,做到知行合一。

第一,三件好事练习是指教师每天写下当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三件好事,并写出引发的情绪感受。这些好事既可以是升职、结婚、受到表彰等大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小事,如上班路上没堵车、课堂气氛活跃、吃到喜欢的菜等。这个练习可以将教师关注事物的视角从消极转向积极,提升感受幸福的能力。

第二,品格优势练习是指教师每周选择一个核心品格优势(核心品格优势可通过VIA测试测量获得或者自己总结),每天用这个核心优势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解决一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又或者想改善提升的一个地方。这个练习可以让教师通过发挥优势来减少生活压力,提升工作效率,让自己更幸福。

第三,成长型思维练习是指教师相信自己的才能、智慧是能够通过毅力、决心和辛勤努力而不断发展的,愿意拥抱挑战,从批评中学习和进步。这个练习可以帮助教师从过程中享受到更多乐趣,在困难面前更愿意坚持,更愿意努力去达成长远的目标。

每次主题课结束后的第一个月为“每日打卡月”,教师每周打卡5次及以上为满勤,3次为合格;第二个月为“自由实践月”,教师根据之前所学内容和打卡的感悟,选择适合自己的践行方式。打卡内容可长可短,事件可大可小;形式可文字、图片、视频或音频。教师用打卡小程序进行每日打卡记录,还可以分享到微信小组群,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鼓励。

3.积极心理学经验分享

项目组在每个主题践行的第二个月末进行线上分享与总结。每次分享会由一所项目学校主办,优秀践行教师进行分享,基金会指导员进行总结。项目校或践行组也可自主举办校内分享会、推进会、总结会。分享会的召开,使分享者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更加融会贯通,内心充满成就感与幸福感;同时,营造了示范带动、典型引领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教师践行的积极性与体验的深刻性。

三、在线积极心理干预提升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研究结果

(一)中小学教师总体幸福感状况分析

首先,在性别方面,男教师总体幸福感得分为82.94分,略高于女教师的80.57分,但差异不显著。

其次,在学段方面,小学教师总体幸福感得分为84.44分,高于初中教师的79.48分,并且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依恋程度较大,比较好管理;初中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青春期,心理活动激烈动荡,常常不认可、不服从教师的管教,所以小学教师的幸福感相对来说更高一些。

(二)干预前后教师总体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干预后实验组的教师在“对生活的满足和爱好”“忧郁或快乐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以及“总分”维度上分数有所上升,并且差异显著;在“对健康的紧张”维度上分数有所提升,但差异不显著;“精力”维度分数有所降低,但差异也不显著。

四、在线积极心理干预对中小学教师幸福感提升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旨在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寻找能够帮助个人、群体和组织理解并获得幸福的有效机制,从而促进个人、群体和组织达到一种丰盈的状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积极心理学就是一门教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的学科,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研究聚焦点。而积极心理干预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原理而开发的干预技术。本研究证实了在线积极心理干预后,教师的幸福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干预后,教师在“对生活的满足和爱好”“忧郁或快乐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以及“总分”维度上分数有所上升,并且差异显著。原因可能是:其一,积极心理干预中的6节专家课能够为教师提供积极心理学有关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其能够多关注、挖掘自身和他人的积极资源(积极情绪、积极行为、积极优势等);其二,教师通过每日打卡来认识和运用积极优势、感知和品味积极体验、训练和养成积极思维、建立和维持积极关系等,将习得的方法和经验运用到现实情境中来,加深了对方法和理论的领悟,改善了自我状态;其三,教师通过互相的点赞和评论、线上的分享交流,在提高对自我及他人经验意识的同时获得启发,还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互相激励,共同成长。

干预后,教师在“对健康的紧张”和“精力”两个维度上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原因可能是:第二次测试教师正值居家线上教学,长期地与学生分离,教育工作难度变大。教师们既要做好个人防护,还要适应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又要付出多于日常的精力进行线上授课、学生管理、作业批改;还需做好各种紧急、日常的班级工作,工作量倍增。因此,居家线上教学期间,除了积极心理干预措施之外,建议教师采取以下三点解决办法。首先,要理性应对,做好防护。其次,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自己的正常作息与饮食,适当地练瑜伽、打太极、跳操等,有效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当任务过重疲于应对时,要学会接纳自我,避免自责内疚带来的内耗;还要学会求助,寻求同事的帮助、家长的配合、领导的支持,以及家人的理解,多渠道解决面临的困境。

总之,从研究数据来看,在线积极心理干预后,教师的幸福感得到了提升;从每日打卡来看,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挖掘和应用了积极资源,获得了积极体验,增加了积极行为,提高了生活满意度。这些充分表明,在线积极心理干预可以应用于教师幸福感的提升。为此,学校要重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创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从而保障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獻:

[1]辛素飞,梁鑫,盛靓等.我国内地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变迁(2002—2019):横断历史研究的视角[J].心理学报,2021(8).

[2]段文杰,卜禾.积极心理干预是“新瓶装旧酒”吗?[J].心理科学进展,2018(10).

[3]张平,张兰鸽,倪士光.在线积极心理干预策略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3).

[4]任正盼,刘云.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6).

[5]朱海,宋香,周云,等.职业压力对西部山区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2(1).

[6]刘文华.教师幸福感:学段和性别的差异有多大?[J].中小学管理,2011(7).

[7]么洪福,王晓雯,孙娜.瑜伽对中小学女教师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辽宁教育,2017(20).

[8]缪艳君.成长思维:让情绪和阳光在一起[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22).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别让孩子的幸福感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