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集团教研共同体 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2023-03-21广东省深圳市锦田教育集团衷万明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名师青年教师共同体

广东省深圳市锦田教育集团 衷万明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集团工作的突破口,是检测集团化办学成效的核心要素,对集团化办学走向深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锦田教育集团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聚焦教师的核心能力,寻求新的生长点,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使优质资源得到共享,由“一校独有”形成了“一校多源”的共享格局,由“一师一校”走向了“一师多校”的师资格局,由“一校一品”实现了“交融共生”的文化格局。

一、三支队伍整体规划集团教师科学发展

(一)聚焦瓶颈问题,推进集团核心科研团队建设

集团通过第三方测评机构对所辖4所学校师生和家长进行了全方位测评和调查,摸清成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症结,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短板与具体需求,形成了1个总报告和8个分报告,为集团及各成员校制订“十四五”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集团通过成立教研共同体,建立和完善集团学科教研机制,打造同伴互助、成果共享的教研文化;建立全员参与、开放有序、集团辐射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成立集团教研共同体学术指导委员会和以成员校各分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学科核心教研组。集团根据实际情况、活动要求分别以“共同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的形式,每个月举行一次共同体集中研讨活动,每个季度举行一次理论学习总结,每学期举行一次集中培训活动。以“三研三训”的形式推动集团教研共同体成为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

(二)完善集团名师培养孵化器平台,大力培养“觉者之师”

锦田教育集团成立后,多位省市区级名师业绩卓著,为推动整个罗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目前,集团有4位市级名师、9位区级名师、18位区级教坛新秀正在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依托“集团名师培养孵化器”平台,集团定期深入开展“跨校借班磨课”“跨校同课异构”“跨校教学专题报告”“跨校青蓝结对”等课堂教学活动,引领教师提升教学技艺,打造品质课堂,树立自我发展目标,唤醒自主成长意识,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着眼未来,“一体两翼”培养青年教师

赢得青年教师,就能够赢得集团的未来。集团建立青年教师“135”培养机制,即1年站稳讲台、3年合格、5年优秀。组建了“一体两翼”模式的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一体”即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两翼”即提升职业技能、厚重职业积淀。抓住“四个关键”:思想引领——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价值认同;职业规划——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成长出发点;内容多元“共性+”——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菜单式选择;路径多样“1+N”——青年教师共同体的全方位成长。同时提供五种策略:集中培训——专家讲座、名师讲堂、读书沙龙、团队辅导等;分项研修——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四大项目组;“三课”磨炼——课题、课堂、课程;自我淬炼——无边界阅读、“跨界”教师;反思提升——微信公众号、读写小分队、阶段性文集等,最终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四大项目驱动,促进教师团队内生性发展

(一)以课题为引领,打造学习型团队

教育教学的研究是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促进教师实践、提炼和提升。集团成员校的校长们长期在一起做新生活教育试验研究,也一起分享了新生活教育创造的成果。锦田教育集团的定位是“基于新生活教育的成长共同体”,所以,集团层面的第一个重点课题就是“教育集团办学理念体系整合与优化的实践研究”。

同时,集团从教师发展层面展开专项研究,各成员校内部采取“名师引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策略,鼓励名优教师申报市区课题、小课题,鼓励年轻教师根据学科属性,加入研究团队,形成“人人做课题、学科全覆盖”的局面。

(二)以课堂为阵地,打造新课堂范式

未来已来,时不我待。领航校锦田小学紧扣罗湖区课堂革命精神,以“以生为本、自主学习”为教学理念,率先打响了数字化思乐课堂的“第一枪”,进行数字化思乐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初步形成了具有锦田特色的“三思四步”思乐课堂基本式。三思就是课前启思、课中乐思、课后展思,四步就是体验、互动、展示、评价。在课前启思环节中,利用教学平台、学习终端提供学习资源,发布课前学案,反馈学情;课中乐思通过“自主体验、感悟习得”“合作探究、互动释疑”“展示分享、互派反馈”“多元评价”达到“学而思,思而乐,乐而学”的效果,最后利用教学平台、学习终端发布课后练习,收集学生成果。学校遵循“以点带面、先行示范、逐步推进、全面覆盖”的原则,鼓励部分教师先行示范,再逐步推广,整体提升,并逐步向其他兄弟学校和锦田教育集团推广。

(三)以课程为抓手,打造研究型团队

“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课程”是新生活课程的理念,“学生需要什么课程,我们就开发什么课程”是新生活课程的开发宗旨,构建“丰富的、高质量的、可持续性的生态课程体系”是新生活课程建设的目标,“单一课程—课程群—课程系列”是新生活课程的实施策略。集团按照“儿童立场、生活眼光、故事表达”的原则要求,充分发掘社区、家庭、城市的课程资源,大力丰富五大模块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方式,提升课程育人能力。按照集团的整体构想和部署,学校层面首先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其次是围绕学科课程开发了一系列补充教材,促进学科素养的达成;最后是开发了一系列的人文类、科技类、体艺类等跨学科融合课程。其中,锦田小学构建了“三类五模块”的新生活特色课程群,红桂小学构建了“五爱”特色课程群,华丽小学构建了“写字教育”特色课程群,人民小学构建了“少年精武”武术特色课程群。

到目前为止,集团共开发了100多门共享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四)以科创项目为抓手,推动师生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生活教育倡导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抓手。集团领航校锦田小学挂牌成立了“深圳市少年工程师教育基地”和“深圳市锦田小学少年工程院”。“少年工程师”项目是在STEAM主题课程开发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工程”在STEAM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同时融合工程师职业体验过程的课程。该课程开发了建筑工程、车辆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航海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等“六大工程项目”共12个主题内容。少年工程项目通过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崇尚工程师精神,引发了区域内其他学校的关注。

三、五项机制实现治理创新,为教师发展提供保障

(一)推行学部制治理,建立变管理为服务的长效机制

集团以锦田小学为试点,在传统的层级管理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年级为核心的扁平化管理、以事定岗的项目化管理、民主决策的委员会管理等治理变革,从实际出发,实现治理重心下移,推行“学部制”治理,构建以学生自治、自律、自理为主体的三级管理体系。班级管理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实行班委会轮值制和小组长常任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少先队实行干部轮值制和大队长竞选制。积极探索“2+2+2班级管理模式”,打造班级管理共同体,实现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学部制”在成员校红桂小学“一校三址”办学的特殊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创办锦田小学德弘校区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二)创新集团干部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集团从“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教育工作目标战略高度出发,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为导向,系统设计培训规划,分层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创新培训方式,构建多渠道、多元化、有实效的培训机制。集团对各校领导、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各成员校间大型教研活动互派骨干教师参与,学科教研活动联盟、线上教研等已成常态,全面推进了各校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改进培训教学组织方式,倡导小班化教学,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广菜单式选学培训,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选学平台,方便教师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三)推行“日思周结月研”工作机制,提升扁平化治理效能

领航校锦田小学两校区率先推行“日思、周结、月研”工作制,即每日一反思、每周一总结、每月一研讨,通过做细做精,共同克服教育教学的困难,分享成功的经验。具体操作流程是德育教师和班主任、副班主任每天下班前开“碰头会”,简单交流当天班级情况;年级组组长助理每周五汇总各班基本情况;年级组组长调查、核实、补充后向分管校领导报送工作简报;分管领导每周一上午在校长办公会时向校长汇报。学校行政每两周开一次行政工作会议,集中研究处理各种疑难问题并协调布置新的工作。“日思、周结、月研”工作机制直接把问题提交给了校长办公会,准确、及时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健全干部互派互学机制,盘活干部资源,激发干部活力

集团初步实现干部、教师合理有序互派。本着优化组合、共同提升的原则,着眼刚需,集团成员校(校区)已经尝试互派干部队伍,做到以互派增活力、以适度保稳定。在互派干部的过程中,尊重互派干部意愿,科学调配,合理安排。同时,做好干部互派制度的衔接配套,建立干部互派的激励机制。将干部互派工作与提拔任用有机结合起来,在同等条件下,在多部门、多工作岗位间进行过互派或轮换的教师,优先考虑提拔使用,特别是对主动申请到条件欠缺、工作难度大的单位,并在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干部,提拔时优先考虑。保证干部互派过程中工作的衔接性和延续性,既要确保被互派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发挥才干,同时又要保证不影响其原单位的工作开展。

(五)成立学科工作坊制度,促进集团名师骨干蹲点教研

成立学科工作坊,探索实行工作坊教师在集团内流动授课机制。集团根据调研分析报告,逐一梳理分析集团内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现状,积极推进集团名师和骨干教师的蹲点教研。通过集团内结对带教、师徒结对、跨校教研、名师工作室、评先评优等方式,盘活集团教师资源,打通集团内师资互派互动渠道,搭建集团内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集团还开展“影子”跟岗行动。各成员学校每年派出不少于50%的学科教师到集团核心学校进行为期10天的跟岗学习,核心学校安排学科带头人或教学能手为学员提供10节随堂课,辅导学员备1节研讨课,学员至少听课10节、磨课1节、回学校展示研讨课1 次。同时,对主动到成员校蹲点的学科名师和骨干教师,在职称评聘时予以加分奖励。努力实现集团内师资队伍融合,从而实现从“学校人”到“集团人”的身份转变。

猜你喜欢

名师青年教师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名师简介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