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班主任实施德育的有效策略

2023-02-23程志伟

新课程·上旬 2023年20期
关键词:德育班级班主任

作者简介:程志伟(1979—),汉族,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班主任德育。

德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规范意识以及公民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作为德育的主要实施者,承担着塑造学生品德、引导学生行为的重任。以下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七条针对高中德育的策略。

一、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

在高中教育中,德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高中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时,应重视活动的开展,以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自我约束能力。

具体到教学,可以以一次“角色互换”主题活动为例,展现德育的具体实施。这一活动旨在通过模拟班主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德育,并加深对德育价值的认识。班主任应组织一次班会,向学生阐述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规则。在这次班会上,班主任不僅要让学生明白这次活动的竞争性质,更要强调竞争过程的公平性。明确活动的德育导向,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参与竞争,展现良好的道德风貌。随后,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个案例分析的讨论活动。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运用已学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德育知识,分析并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例如,面对校园霸凌事件,学生应如何应对?如何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不伤害他人,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寻求教师和家长的帮助?这样的讨论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际问题面前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接下来,通过公正的评选机制,选出一位学生“体验班主任”,让其在一定时间内承担班主任的职责。这位学生将参与到班级管理、冲突调解、日常沟通等实际工作中,体验作为管理者的责任和挑战。在角色互换期间,真正的班主任则扮演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班主任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并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要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分享体验过程中的感受和学到的德育知识,让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

二、完善奖惩机制,加强德育知识内化

德育不仅包括理论的灌输,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将德育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完善的奖惩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应精心设计奖惩制度,使之既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又能促进德育知识的内化,进而提升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以“自律”为例,高中生在自制力方面常表现出不足,这直接关联到他们的学习效率和个人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围绕“自律”这一核心,制定具体且富有创意的奖惩措施。假设班级中学生普遍存在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作业等问题,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一套“时间管理奖惩制度”。在此制度中,针对能够连续一周每天准时到校、不早退、按时提交作业的学生,班主任可以设立奖励,如颁发“时间管理小达人”称号、赠送精美笔记本、提供一次与教师一对一学业辅导的机会等。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违反制度的学生,班主任则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惩罚,但要避免物质性的惩罚,更注重对学生行为的正向引导。例如,如果学生迟到,可以要求其在课后为全班同学整理图书角、打扫教室卫生等。这样不仅能让其体会到迟到带来的不便,而且能够促进其对集体责任的认识。具体案例中,如果有学生无意中损坏了班级的公共财物,并主动承认错误,这时候班主任就可以运用奖惩机制中的“奖励”策略。首先,对学生的诚实和勇气表示赞赏,并公开表扬其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这种正面的强化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同时,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上组织一次以“诚信与责任”为主题的讨论,让该学生分享其行为背后的想法和感受,以此来引导全班学生对这一德育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在奖励方面,班主任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如颁发“诚信小使者”的荣誉证书,或提供额外的课外阅读时间等。同时,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到了集体的认可,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表彰,更是对其内在品质的肯定,有助于其在未来遇到问题时保持这种积极的态度。

三、因材施教,高效落实激励策略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及优良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在实践过程中,高中班主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设计出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德育方案。实施德育时,高中班主任需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具体的激励措施,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举例来说,某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时,针对一名学习成绩中等但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小李进行了精准的德育引导。小李在学习上虽不出众,但总是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尤其在一次模拟法庭辩论活动中表现突出。他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和集体荣誉巧妙地融入辩论中,展现了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班主任及时对小李的这一行为给予了表扬,并在班会上分享了他的优秀表现,使他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同时,班主任也为他设置了个性化的成长目标,鼓励他在德育实践中寻求更多的突破。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小李的潜力,也提高了他的自信心。此外,针对那些德育思想已相对成熟、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班主任则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例如,另一名学生小张,他在课堂学习方面常常能获得好成绩,但在将德育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方面表现平平。对此,班主任没有简单地采取批评的方式,而是引导他参与校内志愿者服务活动,让他在实践中体验服务的价值和乐趣,进而深化对德育知识的理解。班主任还定期与小张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的心理变化,给予他针对性的指导和适当的压力,促使他在德育实践中有所收获。通过这样的实际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班主任在德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有效性。激励策略不是一味地表扬或奖励,而是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表现,合理设定目标,既包括鼓励,又包括适度的挑战。这种方法使得德育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灌输,而变成了一个贴近学生实际、能够促进其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四、利用周围事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班主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施德育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班主任可以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如校园内的互助、诚信、勇敢的行为,或者学生所关心的社会新闻、历史事件等,作为德育的切入点。例如,某班级的学生在上学途中发现有老人摔倒,便主动上前提供帮助,此事迅速在班级中传开。班主任得知后,决定以此为例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将此事作为案例引入课堂,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进一步讨论在类似情况下应如何做出选择。小组讨论后,班主任组织全班分享,强调学生的积极行为和帮助他人的价值。通过此次讨论,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而且也能学会观察、思考社会现象,形成自己的看法。接下来,班主任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何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环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主任可以提问:“如果每个人都能像这几位同学一样,在看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我们的社会会有什么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互动和讨论中深刻领悟团结互助的力量和意义。

五、进行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品德养成的引路人。在青春期学生的眼中,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对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言传身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需要班主任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以自己的实际行为为学生树立标杆。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在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发现有些学生随意丢弃废纸。对此不良现象,班主任没有训斥学生,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下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提前来到教室,利用这个“不经意”的机会,拾起散落在地的废纸并分类投放到回收箱中。在全班同学到齐后,班主任没有立即讲课,而是先对学生说:“今天早上我来得早一些,看到教室里有些废纸没被扔进垃圾桶,我已经帮大家整理好了。环境卫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大家以后能够自觉维护我们的学习环境。”班主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维护环境卫生是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的小动作都对集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无声的教育往往比语言更有力量,更能触动学生内心,使他们在潜意识中接受教育,从而在日后的行为中自发地遵守规则、爱护环境。班主任的这种做法实际上运用了心理学中的榜样效应。

六、利用碎片时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应重视利用学校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如晨读、自习、课间休息等,来实施德育。这种方式能在轻松的环境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晨读期间,班主任可以組织学生阅读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短文或者故事,涵盖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主题。通过讨论这些内容,学生不仅能学习到道德知识,还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这也为班主任提供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个性特点的机会。自习课上,班主任可以安排一些与德育相关的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课间聊天时间是学生放松和社交的好时机。班主任可以借此机会与学生进行亲切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遇到的问题,同时传授一些人生道理和社交技巧,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活动(如篮球或足球比赛)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精神。

七、共创班级文化,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集体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共同体现,对学生的成长有深远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涉及物质和制度层面,更重要的是还涉及精神文化层面,它直接影响着班集体的精神面貌。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需注重利用班级文化这一隐性资源,如师生关系、学习情绪、课堂秩序、班风等,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共创班级文化为例,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度,还能增强班级成员的凝聚力。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共同制定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如上课纪律、课间活动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如何制定规则和遵守规则,还能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鼓励学生共同创作班级标志、口号或者班歌。这些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元素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班主任还可以定期组织班会或者主题活动,如班级文化节、班级展览等,并通过这些活动展示班级的独特文化和风采。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分享学习经验,或者讨论班级发展方向。

高中班主任在实施德育中,必须依据学生特点和时代需求,采取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文章提出的七大策略——开展德育活动、完善奖惩机制、因材施教、利用周围事例、进行言传身教、提高综合素质和班级凝聚力,旨在为班主任提供一套系统的德育方案。高中班主任实施这些策略,不仅能使学生内化德育知识,还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并培养其优良品德。

(作者单位:东营市第一中学)

编辑:常超波

猜你喜欢

德育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