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阅读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2023-02-23张琳

新课程·上旬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学作品儿童

张琳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早期阅读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处的早期阅读指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前的阅读。通过大量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能得到培养。

一、早期阅读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兴趣

早期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阅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和其他相关阅读材料。

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爱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让他们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通过早期阅读,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一些简单、有趣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这些故事通常情节简单、语言生动,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比如,在早期阅读当中,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读《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一定有办法》既可以说是一本图画书,也可以说是一部微型小说或者一篇优美的散文。

当约瑟还是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

毯子又舒服、又保暖,还可以把噩梦通通赶跑。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毯子也变得老旧了。

看似平淡的描写,却充满了浓浓的温情。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

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

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

这个时候家长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你觉得爷爷能把毯子变成什么呢?”

学生的回答肯定是五花八门的。这样的互动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一件奇妙的外套。

就這样,当外套也变旧的时候,爷爷把它变成了背心、领带、纽扣……最后,纽扣丢失的时候,约瑟把它变成了故事,将爷爷的爱永远地留了下来。

阅读是有记忆的。通过这样温情而有趣的早期阅读,学生获得了快乐和满足,也学会了父辈给予的恩情和关爱。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对更复杂的文学作品产生兴趣,并愿意主动去阅读这些作品。

(二)培养能力

通过早期阅读的训练,学生可以提前培养阅读理解、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等方面的能力,为中学语文阅读做好铺垫。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早期阅读,学生可以不断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些阅读技巧和能力对于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低年级可以推荐《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女巫》等书籍,也可以推荐阅读《一粒橡子的奇遇》《原始森林里的老树》《蒲公英种子的旅行》等认知、科学类的书。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为后续的中学语文阅读打下基础。

早期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儿童读物为例,这类读物通常文字简单、篇幅短小,适合初学者阅读。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学生能够逐渐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流畅性。

中学阶段的阅读材料通常更加复杂,篇幅较长,需要较快的阅读速度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这里,除了推荐曹文轩的《草房子》外,还有他的另一部小说《根鸟》,那种少年在路上追寻的穿越迷雾般的情怀,好像是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的一段路程。

除了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早期阅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例如,在阅读儿童读物时,学生可以学习利用标点符号、段落结构和标题等信息来理解文章。这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在中学语文阅读中同样适用。利用这些技巧,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抓住文章的重点和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果。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这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阅读素材

早期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和知识,丰富他们的阅读素材,提高他们的综合知识水平,是增强学生知识背景的重要途径。

1.经典童话故事

经典童话故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还能让他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例如,《小红帽》可以教会学生小心陌生人;《丑小鸭》可以传达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性。

2.科普读物

科普读物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例如,《时间简史》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动物农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和社会制度的问题;《绿狼》则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3.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水浒传》可以让学生思考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

4.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可以引发学生对未来世界和科技发展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三体》系列可以让学生探索宇宙之谜和人类的命运。

5.传记和自传

传记和自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的生平和思想,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例如,《我的奋斗》可以让学生思考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四)培养思辨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既可以积累丰富的阅读素材,还可以培养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期阅读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早期阅读,学生可以学会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从而培养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

首先,经典童话故事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好素材。如《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灰姑娘》等,以及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些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深刻而丰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这些童话故事,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背后的寓意,从而培养思辨能力。《明锣移山》中,作者借用了中国愚公移山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多元的思维方式。面对同样的一种困难,除了挖山,我们有没有其他方式来解决?这本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它让学生在哈哈一笑中认识到,有时候躲着困难走,并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人生智慧。

其次,经典文学作品也是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选择。如《隋唐演义》中罗成巅峰一战、《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等章节,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内涵。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章节,学生可以学会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推进以及主题表达,进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此外,科幻小说也是培养思辨能力的好选择。如刘慈欣《三体》系列中的《地球往事》等章节,通过描述未来世界的科技发展和人类面临的道德困境,引发学生对科技与人性关系的思考。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这些章节,思考作品中的科技背景、人物命运以及社会变革,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五)培养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艺术作品和丰富的人文知识,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首先,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著丰富的艺术表达和情感。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比如,《红楼梦》这部作品中描绘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感关系,能引发学生对美、爱、友情等价值的思考,培养学生对审美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其次,早期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还涵盖了丰富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各种社会角色的生活经历和处境,增强对人类多样性的认知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比如,小学阶段可以推荐《小王子》《格林童话》等寓言故事。通过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关于友谊、勇气和成长的故事。经典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结局处安徒生处理得很诗意。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同时,在这种淡淡的悲痛之下,学生也会产生同情心。初中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名著,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的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思维能力。《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代表着勇敢、聪明和正义。通过他的成长,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人类的善良、坚持和团结等重要品质。

二、早期阅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书籍的选择

在早期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过程中,书籍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图书,避免内容过于复杂或简单。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认知发展水平与年龄密切相关,因此,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籍至关重要。对于3到5岁的儿童来说,选择绘本进行阅读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它们通常具有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吸引人的插图。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则可以推荐阅读科普、历史、小说等多种体裁的文章。

其次,语言和词汇的选择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早期儿童阅读应该选用语言简洁明了的作品,以有效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同时,引入新的词汇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扩展儿童的词汇量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其需要确保新的词汇在故事中得到适当的解释和上下文支持,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汇。

此外,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可信度也需要被重视。儿童对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往往表现出较高的情感投入,因此需要确保文本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角色的可信度。故事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开始、中间和结尾,这样儿童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结构。角色的行为和反应也应该与儿童的日常经验和认知相符,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与角色产生共鸣。

最后,绘画和插图在早期儿童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插图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形象,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和插图的质量和风格也应该与故事内容相匹配,以提升儿童的阅读体验。

(二)阅读习惯的养成

儿童阅读十大权利中,第一个便是不读书的权利,其次是跳跃阅读的权利、不读完整本书的权利。所以,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强迫去阅读,而是要营造随时可以阅读的氛围,树立随时都在阅读的榜样,在润物无声中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愿我们都能像斯蒂文森《点灯的人》里的李利一样,在每天太阳落山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照亮人们前行的路。我们要把一本本有趣又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撒下阅读的种子,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州区文峰初级中学)

编辑:常超波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儿童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留守儿童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六一儿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