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实践

2023-02-23汪晓霞

新课程·上旬 2023年20期
关键词:研学生物学传染病

汪晓霞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对学习方向、学习目标进行调控,带动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更加深刻、全面的领悟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开发、优化课程模块,同时导入情景问题,围绕知识概念带领学生进行课程研学探究,并且做到巩固提升、知识总结、课后延伸,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深度学习步骤

深度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上的应用较为常见。深度学习活动包含一个完整、全面的教学循环。生物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方向、出发点进行高效把控,制定更加严谨、细致的学习计划和流程,从而带动学生进行高品质、高效率的学习探索。

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渗透基本的理论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对各种知识概念进行理解、领悟、学习。当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学习印象,教师再提出对应的情景问题,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对概念进行迁移运用。其次,让学生通过研学互动,如开展小组探讨、实践调研、案例分析,剖析问题中的知识原理和内涵,同时尝试对问题现象进行一般化的描述与评价,应用生物学知识对其内涵和规律进行剖析与总结。

如在“传染病及其预防”的课程深度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讲解传染病的基础概念,可通过一般生活常识来迁移出传染病的基本生物特性。其次,通过对其中生物学概念的深入阐述,使学生能够应用标准化的生物术语、生物学语言来解释传染病,并且通过深度研学,让学生深层次探索传染病的机理。最后,再让学生回归到一般生活实践中,探讨如何预防传染病,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实践

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教师还要明确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如通过引进生活问题,将其转变为生物学问题,从生物学抽象概念层面来带动学生将简单的生活问题复杂化。之后,再引进生物学理论概念,将复杂化的问题进行标准化描述。再让学生借助标准化的描述回归到一般性的生活问题中,能以另一种眼光对待生活中出现的生物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在深度学习之后实现认知观念、思想价值理念的转变,从而提高深度学习的效率。

(一)明确深度学习目标和方向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环节,带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举措。生物学教师需要确定深度学习目标和方向,从而才能带动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精准、高效的探究,确保学生达成单元学习的能力培养指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剖析单元知识中的核心内容以及基础知识概念,从科学探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四个角度对教学目标进行设置。

在“传染病及其预防”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设置为:要让学生简单列举出传染病的病因以及传播途径、预防举措;让学生列举出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结合典型的传染病案例,如肺结核,论述其病原体类型以及传播途径;让学生调研当地的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建立起数据库,根据地方的传染病类型提出如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明确单元课程知识的重难点

重点在于教师要带动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对生活事例进行科学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环节以及关键预防举措。

难点在于教师要关注其中的社会责任元素、人文道德元素,引导学生懂得:我们需要预防传染病,但是不应对传染病携带者有敌意和歧视的心理。

(三)问题情景导入

深度学习的第一步是导入问题情景,使学生能找到本课程、本章节的学习方向和出发点。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优先向学生进行展示讲解,之后再引出富有趣味的研学问题与情景活动。

在“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引进常见传染病的数据信息,结合图片、资料、视频搜集有关传染病的资料,并且向学生提问:

1.同学们知道常见的传染病病例有哪些吗?

2.什么样的病例可以称为“传染病”?

3.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怎样预防传染病?

另外,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高效调整。比如,部分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传染病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可以进行快速学习,此时教师需要提出更深层次的教学问题。而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储备较少,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应当设计更多引导性的问题来带动其进行学习,从而通过问题情景的导入达成基本的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效率。

(四)围绕知识概念进行课程学习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之后便可以开展课程教学。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本章节的基础知识。

一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病原体的概念。教师向学生分发不同传染病的病因资料卡片,并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哪些?”从而引出真菌、细菌、病毒的概念,向学生讲解传染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二是教师在基础知识概念授课环节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结核病以及乙肝病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对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染人群进行总结。之后针对情景问题3“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怎样预防传染病”,学生结合生活案例尝试进行剖析、整理。思考所得:(1)可以建立传染病患者档案,控制传染病源;(2)接种疫苗,增强体质;(3)环境消杀,切断传播途径;(4)保护易感染人群。通过开展体系化的课程教学,教师将本模块的知识概念进行逐步讲解,从而为学生深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是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关键环节,该部分主要是带动学生对已经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概念进行再次深入学习探索。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引进更多实践研学案例,带动学生进行知识概念迁移学习。

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如“为了预防传染病,个人应当养成哪些生活习惯?”让学生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以及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尝试结合日常生活习惯,剖析其中存在的传染病风险,论述后续应當保持怎样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思考所得:(1)传染病可通过真菌传播,此时我们需要在饭前便后勤洗手;(2)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细菌、真菌繁殖;(3)从病毒的角度,结合全民预防接种水痘疫苗的案例,我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增强身体抵抗能力。我们从以上思考过程中迁移出人体防御系统运作的基本逻辑和原理,结合预防接种的概念,进而总结出“加强锻炼身体,注意膳食均衡,增强体质”的良好习惯。教师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剖析整理,让学生结合日常学习习惯以及生活经验,尝试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实践应用,从而获取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使学生的深度学习更加深入。

(六)课堂知识总结

课堂小结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探寻学习不足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带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最关键的一步。课堂小结主要是运用在课堂导学期间所展示的思维导图,更加完整、全面地展示本单元、本模块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上的知识线索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与学习。

在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既有的思维导图上进行思维发散(见图1)。比如,将“病原体、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设置为思维导图的三大分支,而在每个分支中列出各细项知识点。在“病原体”的分支中,将真菌、细菌、病毒作为三个次级分支,对知识细节进行展示。此时让学生根据在巩固提升训练阶段中所获取的学习心得、体验和感触,尝试在每一个次级分支中引入具体的案例,对思维导图上的知识细节进行再次描述和评价。通过此类方式,教师确保在每一个知识细节处建立起对应的案例模组来支撑相关的理论教学,从而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之后建立起完善的知识面。

(七)预留课后作业项目

学生经过课程学习之后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和概念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需要引进课后作业项目来帶动学生进行再度学习。教师可以围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从生命观、社会责任道德、科学探索、科学思维四个维度布置课后作业项目,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教师在此期间需要引进多元化的作业类型,如结合书面作业、实践调研作业,甚至引领学生参与课后科普宣传活动来开展高品质、高效率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与社区街道办事处、卫生站进行合作互动,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参与公共卫生事业;又如,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相应的传染病预防小标语,向低年级的学生普及知识理论以及预防传染病的技巧,从而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

针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课后作业中可以引进更深层次的知识概念以供学生进行深度研学。比如,让学生深入思考接种疫苗的生物学原理,让学生对人体防御系统进行深度学习,对其功能及运作机理进行探究,从而引出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简单的延伸学习掌握传染病预防的核心知识及其原理。

教师还可以布置跨学科综合项目,让学生尝试在课后从其他学科知识理论中学习生物学概念,结合语文、数学、化学、物理、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知识概念参与综合研学。教师可以开展STEAM、STSE等研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后练习过程中能参与实践探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之,教师需要对课后作业进行合理设置,帮助学生再次回归到一般生活实际问题中,应用生物学语言、生物学知识来解释一般生活中的情景问题,能建立起对相关模块知识理论以及生活现象更为体系化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品质。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深度学习可以带动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知识概念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学习,帮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实现能力、思维、素质的螺旋梯次提升。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关注以下注意事项。首先,深度学习需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整体实习状况,对深度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进行更加灵活、科学的设计。其次,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环节也需要采取过程指导与细节引导,及时关注学生深度学习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行点评,建立起“教、学、评一体化”的研学模式,使学生的深度学习得到持续不断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效率。最后,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适当拓展知识概念,帮助学生在深度学习期间建立起更加完整、全面的知识框架,如适当引进超纲、超量的知识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能力。因此,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遵循上述的教学原则,带动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更加深入、高效的探究。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生物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要对授课方法、策略、机制进行调控,建立起完善的课程研学计划,引进多元化的课程项目,带动学生在学习期间对知识理论进行更加深刻、全面、高效的学习。教师还需要对整个知识循环、教学周期进行把控,制定更加长远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授课目标、细节进行灵活调整,带动学生在学习期间取得不断的成长、进步,以此来提高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古田五中)

编辑:陈鲜艳

猜你喜欢

研学生物学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传染病的预防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