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任务设计为载体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案例

2023-02-23展佳孙兰

新课程·上旬 2023年20期
关键词:通项概念函数

展佳 孙兰

注:本文系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优化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任务设计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LX/02/154/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展佳(1994—),女,汉族,江苏太仓人,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孙兰(1979—),女,汉族,江苏太仓人,本科,中学高级,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多是由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信息。但从反馈回来的结果可以看到,课堂教学被局限在固定的模式中,学生的成绩“不增反减”,思维品质“停滞不前”,学生彻底成为课堂中的“木偶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将任务型教学融入课堂环境中,包括情境导学任务、驱动任务、作业任务等,不同任务的形式虽然有所差别,但核心依旧是围绕学生,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切实参与课堂,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终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良好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打好基础。

“数列的概念”是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数列”第一节第1课时内容。作为章首课,“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在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在数列概念的归纳、提炼过程中蕴含着函数思想,通过学习数列,深化完善函数模型。另一方面,本节课也是学习后面等差、等比数列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忽视数列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更关注于后面的实际应用,使得学生对数列的本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节课,笔者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围绕数列概念的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与实践,获得了一定成效。

一、导入任务,创设情境,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请根据下面4个情境,回答问题。

情境1: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斯拉学派的数学家在研究数的时候,喜欢用沙滩上的小石子表示数。石子能够摆成不同的几何形状,就产生了一系列有形状的数,如三角形数、正方形数、五边形数等。请从小到大依次写出沙滩上的三角形数。

情境2:古语有云,“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若将起始长度理解为一个单位,那么每天所剩的长度依次为■,■,■,■……

情境3:从1984年至今,我国参加奥运会各次参赛获得的金牌总数依次为15,5,16,16,28,32,51,38,26,38。

情境4:-■的n次幂按1次幂、2次幂、3次幂……依次排列成一列数:-■,■,-■,■……

问题1:上面4个例子中的数据,在排列上具有怎样的共同特征?

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抛出问题:如果任意改变数据的位置,还能不能表示相同含义?

此时学生一致认为,这四列数的排序都是有顺序的,不能随意改变位置,此时教师给出数列的概念,板书并强调有序性。

问题2:(1)情境1中数列1,3,6,10与数列1,6,

3,10一样吗?

(2)小明在高一阶段的4次大型考试中成绩排名分别为1,1,1,1,请问这组数据是数列吗?你还能结合生活实际,给出一些数列的例子吗?

(3)数列的概念与我们之前学习的集合概念有何区别与联系?

随着学生的思考交流,以上问题接连解决。学生能从有序性和互异性两个角度厘清数列和集合的区别,充分认识到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这些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具备明确的意义。

师:数列中的每个数都称为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个位置上的数,我们称它为该数列的第一项(或首项),记作a1,排在第二个位置上的数,我们称它为该数列的第二项,记作a2,以此类推,第n个位置上的数,我们称它为该数列的第n项,记作an。由此,大家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1:一个数列中的每项都有一个位置序号与它一一对应。

师:非常好,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把数列写成a1,a2,a3,…,an,简写为an。

学习和创造都离不开思维,思维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核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自控能对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思路上走,帮助学生解决思维冲突,及时总结规律、方法和技能。任务一中的四个情境不仅涉及历史悠久的问题,还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共同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数列的概念,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二、驱动任务,探索新知,感受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请同学们将刚刚的几组数列分别填入表1,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问题3:对于这些丰富的数列,如何进行分类?

问题4:项数与项之间的“一一对应”与之前哪个概念是一致的?

表1

起初,学生的分类五花八门,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能联想到从项数和单调性两方面来分类,并顺利得到表2。

表2

通过完成表1,学生可以发现项数n和项an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联想到之前学习的函数概念,发现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问题5: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我们可以借助函数的研究路径研究数列。一起回忆一下,我們研究了函数的哪些方面?

生2:定义域、值域、单调性。

生3:表示方法,最值,一些特殊函数的性质。

师:数列的定义域,值域是什么?

生4:正整数集和实数集。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将数列理解为从正整数集N或其有限子集到实数集R的函数。

问题6: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请同学们尝试用三种表示方法表示情境2中的数列。

学生很快完成列表,但在作图过程中,部分学生先描点再连线,此时教师可以适时追问:数列的定义域是什么?可以连线吗?学生恍然大悟,数列的图象是由一些孤立的点构成。所谓的函数解析式,在数列中称为通项公式,用来刻画数列中第n项an与它的序号n之间的关系,如情境2:an=■■

问题7:你能用3种表示方法来表示情境3、情境4中的数列吗?

学生梳理知识点,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图象具有离散型,以及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学生层次设置问题串,搭建思维阶梯,引导学生思考、感受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任务二就是通过问题串形式,引导学生联系函数概念,揭示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从而类比函数,构建数列的研究路径:事实—概念—表示—性质—特殊数列。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中感受数列的三种表示方法,让学生从表和图中观察该数列的图象特征,数列的项随序号变化出现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列图象的离散以及它的单调性。

三、检测任务,评价反馈,重视数学概念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

练习一:已知情境2通项公式an=■■

(1)求第5天的剩余量是多少?

(2)是否存在■的剩余量?为什么?

练习二:已知情境1沙滩上的三角形数前4项为1,3,6,10。

(1)写出第5项、第6项、第100项。

(2)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3)你觉得我们还能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时间和空间。尤其是课上的习题处理,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话语权进行数学表达。练习一将情境2中的数列通项公式直接展示给学生,求解关于项的问题,直接而强有力地让学生感受到通项公式对数列取值规律的精确刻画。练习二的设计不仅是将数学史融入丰富的课堂内容中,更是借鉴与重构,从历史背景中抽象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开展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列间的递推关系,推导通项公式,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四、总结与感悟

学生完成以上几个任务,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数列概念。概念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认知发展具有连续性、发展性、差异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注重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不断夯实基础,巩固提升。

从某种程度上讲,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同时发展个体的数学思维。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教学研究的中心,而数学思维发展的规律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比传统教学,任务导向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及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和“学”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點。

第一,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做笔记的状态。教师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对概念的生成有一个分析、归纳、概括、数学表达和辨析的过程,在过程中建立对概念清晰、准确的认识,感受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第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考任务,完成任务,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学习,层层递进式推进教学,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第三,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转变教的方法。教师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课堂上更好地给学生传授知识,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在课中、课后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习追踪。

(作者单位: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通项概念函数
数列通项与求和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二次函数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n分奇偶时,如何求数列的通项
巧求等差数列的通项
求数列通项课教学实录及思考
幾樣概念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