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023-02-23唐芸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单元主题人文素养阅读教学

唐芸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为了深化学生對生态观念的认识,教师可结合单元课文开展整合教学,通过通读组文、对比阅读、初试身手等教学策略,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人与动物的关系,在辨析中加深对动物的情感,在生活中践行关爱动物的约定,最终实现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单元主题;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1-0072-03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行为习惯和精神品质,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建设美丽家园的使命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内容,选取相关的课文进行整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理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关爱生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这是课堂教学承载的教育使命。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单元主题,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进而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基于此,笔者采取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围绕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动物,才能和谐共生”的生态教育。

一、通读组文,在字里行间感受人与动物的关系

人文主题一根线,串起课文一篇篇。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分别是老舍先生的《猫》《母鸡》和丰子恺先生的《白鹅》。老舍先生的《猫》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猫的古怪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母鸡》一文用明贬实褒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前后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赞颂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塑造的是看似高傲,实则性格鲜明、可亲可爱的白鹅形象。这三篇课文以及课文后的“阅读链接”中所描写的内容,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由衷的喜爱之情。

为了突出“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主题,让学生鲜明地感受作家对动物的态度,在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对生字词的预学后,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三篇课文整合在一起进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家在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对动物的真诚感情。在学生初读三篇课文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围绕作家对动物的态度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踊跃发言:有的说,《猫》这一篇课文写了大猫古怪的性格,也写了小猫的淘气顽皮,很可爱,很有意思;有的说,读《母鸡》这篇课文的前部分,感觉作者对母鸡很反感,而在后部分作者描写了母鸡在做了母亲之后是那样的尽职尽责、关爱儿女,是那样伟大,可以看出作者的赞颂之情逐渐加深;有的说,白鹅看似高傲,架子十足,可是作者在叙述时并没有流露出讨厌的感情,而是俏皮地写出了对白鹅的亲昵和喜爱的情感。在讨论中,学生达成了共识:在这三篇课文中,不论作家采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都饱含着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在这三篇文章中分别找出能表达作者对小动物的情感的句子,以佐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如《猫》这一篇课文描写大猫古怪的性格,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的句子是:“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课文里还有很多句子写出了小猫的淘气、顽皮、可爱,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比如:“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母鸡》这篇课文里描写母鸡尽职尽责、勇敢保护小鸡的句子,凸显了作者内心对母鸡的敬意:“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白鹅》这篇课文也表达出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学生在重读整组课文后,读出了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这一环节引发了学生对单元人文主题的关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境。

二、对比阅读,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动物的情感

本单元的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富有情态的画面,展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场景。课文中不仅勾画了“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的温柔可亲的猫,还赞赏了“和狗一样可以看家护院”的白鹅。在整体了解了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后,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的“阅读链接”,使学生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动物的情感。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作家夏丏尊笔下的猫,找一找能表现出作者对猫的情感的词句。

生1:我从“白玉似的”“黄斑错落”等词语中,感受到了小猫毛色的漂亮。如果作者不喜欢猫的话,是不会这么仔细地观察猫的。

师:不错,你的表达有理有据。作者还写了别人对猫的评价,有哪些呢?

生2:有邻居的称赞,还有路人的称赞。

师:对。短文还写了别人对猫的哪些态度呢?

生3:有妻子的得意。

生4:还有阿吉、阿满这两个孩子很喜欢跟猫玩游戏。

……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式阅读周而复的《猫》,来感受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师:请同学们找出作家周而复对猫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生5:“它一身的白毛像雪似的,中间夹着数块墨色的细毛,黑白相间,白的显得越白,而黑的越发显得黑了。”这是外貌描写。

生6:“脸一半白,一半黑”也是对猫的外貌描写。

生7:“两颗小电灯泡似的眼睛在脸中间闪啊闪,见我低下头看它,它也一个劲地盯着我。”这句话是神态描写。

生8:“一条全黑的尾巴躺在地上,悠然自得地摇摆着。嘴张得很大,露出几颗嫩白的小齿,咪咪地叫着,那几根細鱼骨头似的白胡须,傲傲地动着。”这句话是动作描写。

师:以上哪些句子尤其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生9:“它一身的白毛像雪似的。”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猫的毛比喻成雪,说明猫的毛非常白,作者很喜欢。

师:类似的写法还有吗?

生11:“两颗小电灯泡似的眼睛在脸中间闪啊闪。”

生12:“那几根细鱼骨头似的白胡须,傲傲地动着。”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三个比喻句,体会其中蕴含着的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此外,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与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白公鹅》一文里,作者是怎样称呼白公鹅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3:作者称白公鹅为“海军上将”,突出了白公鹅的派头。作者是用欣赏的语气来写的。

师: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生14: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白公鹅当作家庭成员来写,读起来非常亲切。

师:大家读得认真,善于发现,还能从句子中体会到作者流露出的感情。大家一定也爱上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师生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寻找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的过程。通过比较“阅读链接”的文章,学生能够很快地发现不同作家描写动物的时候所采取的表现手法不尽相同:有的作家通过描写他人对动物的态度来表现自己对动物的喜爱,有的作家通过描写动物的外貌、神情、动作来表达对动物的赞美,有的作家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欢……但不论用什么表现手法,都充满了作者对动物的友好和善意,传递给我们的态度和观点是一致的:善待动物,与动物为友,让生活充满情趣。

此外,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一单元主题的认识,在完成群文阅读后,教师可以利用表格引导学生整理这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见表1),让学生学习不同作家的不同表现手法,让众多文学作品中的动物艺术形象更加鲜明,帮助学生体会人类对动物的真诚情意和本真情怀。这样,在整体阅读视野下,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生命的尊重,强化了人类善待动物的情感体验。

三、初试身手,在生活场景里践行爱动物的约定

为了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将热爱动物的意识转化成行动,落实到生活中,笔者为学生搭建了“初试身手”的平台,通过三个版块开展善待动物的内化迁移活动。

第一个板块是带领学生进行与动物有关的猜谜活动。教师出示描写动物的谜面,由学生猜出谜底,如“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这则谜语恰好与课文中的白鹅相对应,不少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还有“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凸眼睛宽嘴巴,尾巴比身体大,碧水绿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教师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谜语,让学生体会猜谜的乐趣,同时欣赏谜面对动物生动有趣的描写。

第二个板块是让学生借助“语文园地”栏目中的“词句段运用”这一版块,开展借动物比喻人的游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物的了解。教材列举的动物词语中,含褒义的词有“千里马”“老黄牛”“百灵鸟”“领头羊”“小蜜蜂”,含贬义的词有“纸老虎”“变色龙”“铁公鸡”“应声虫”“哈巴狗”。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某一类人。学生通过自己的日常积累展开交流,感悟到动物的优秀品质并不比人类逊色;同时,学生在交流中又能辩证地理解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中的动物是因为害怕遭到攻击,或因为生存需要而改变自己,从而明白人类应该对动物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爱护。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这些词语仅是从相似的角度做形象化的比喻,并不是在有意地贬低这些动物,以此让学生理解对所有的动物都应保持善心。

第三个板块是写与动物有关的趣事。这一板块的活动紧扣单元习作内容展开。这既是学生学习表现手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旨在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动物,善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描写自己在生活场景中见过的动物。如有的学生写猫的有情有义:“它蹲在地上,伸出前爪,双眼圆瞪,试图用微小的身躯保护它的主人。”有的学生写猪的好玩和有趣:“圆滚滚的身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嘴里还‘哼哧哼哧’直叫唤。”有的学生写斑鸠的有趣行为:“我远远地看见它在油菜梗中间挺着个大肚子,摇摇摆摆,咕咕唧唧,好像在发布命令。”有的学生写松鼠的调皮机敏:“它离我们只有几米远,可是并不怕人,轻松地在林间蹦来跳去,一眨眼又不见了。”……这些描写,都反映了学生在对待身边动物时的善意和温情。

尼采曾说:“人类根本不是万物之冠,每种生物都与他并列在同等完美的阶段上。”孩子对动物的初心纯洁得像一张白纸。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描下“因爱而善待动物”的和谐图案,让学生从内心生发出热爱自然、关爱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从而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艳.提升人文素养 构建精神家园: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精神家园[J].科技信息,2013(9):358.

[2] 王凌波.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4.

[3] 梅俊.以读启智 以读促德 以读怡情:试论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5):18-19.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

猜你喜欢

单元主题人文素养阅读教学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