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精准施策

2023-02-11郭德侠崔艳陈薄

中国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困境

郭德侠?崔艳?陈薄

【摘 要】教师队伍的发展与稳定是振兴乡村教育的第一要素。目前,我国乡村教师职业发展有四大困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仍然不足;职称晋升空间依然有限;工资待遇依然是短板;工作、生活条件仍然简陋。文章认为,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政府和学校切实关注乡村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精准施策,改善乡村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活力,让乡村教师乐业、安居。

【关键词】乡村教师 职业发展 困境 精准施策

黨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点在于促进乡村经济的振兴,而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依赖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质量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乡村教师工作场域的特殊性,国家出台的教师发展促进政策由于一些地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落实和激励效果并不显著,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方面仍然受到诸多困扰,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活力和专业发展。所以,如何让乡村教师“教得好、留得住”成为提升乡村教育水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四大困境

乡村教师职业发展涉及诸多因素。根据笔者的调查,乡村教师对职业发展最为关注的三个方面是希望得到平等的机会参与专业培训;能够按时发放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进一步改善周转住宿条件。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影响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教师的工作活力和队伍的稳定性。

1.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仍然不足

处于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受到诸多限制,例如,教学工作量大,教学自主性低,缺乏学术资源的支持,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高级职称的比例比较低,晋升高级职称困难。

(1)教学任务重,缺乏自主性

由于乡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所以,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都比较大。据调查,32%的乡村教师要承担3~4门课程的教学任务,28.9%的农村教师要承担4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1]。另据笔者对河南省某县的调查,一方面,繁忙的教学工作使得大多数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另一方面,迫于考试成绩的压力,学校领导并不鼓励教师自主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自主探索的权力相当有限。对于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他们的教学理念较为先进、思想比较活跃,乐于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而学校领导则担心教学改革效果不良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些因素使得那些乐于在教学上进行探索的年轻教师感到郁闷和束缚。久而久之,他们的教学改革热情逐渐泯灭,一旦有机会离开教育行业,就会选择其他自主性更强、更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

(2)专业培训机会少,适宜性不足

第一,专业培训机会仍然有限。对于新入职的年轻乡村教师而言,教学工作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其中,有些新教师毕业于非师范专业,他们的教育知识、教学技能和经验较为有限,特别需要对其进行教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由于培训名额的限制和教学岗位的束缚,有些入职近5年的乡村青年教师仍然没有机会走出校门参与专业培训。

第二,培训的针对性不足。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多属于“他主型”模式,即培训的内容、方式等与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匹配度不高,忽略或“忘却”了乡村教师特殊的现实困境,这样的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对于乡村教师来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境遇与城市教师多有不同,仅靠讲座式的教育理念与知识技能的口头、单向灌输,或是以统一的内容和单一的方式来培训需求各异的乡村教师,必然难以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那种刻板、低效、“单相思”式的培训方式只会增加乡村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反感与畏惧,既浪费了宝贵的教育培训资源,也无法真正使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校内经验分享“走过场”。校内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分享应该是最为便捷、有效的专业能力提升途径。但是,由于学生的成绩是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这就使得一些乡村学校的年长教师不愿轻易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使得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更加漫长。根据笔者的调查,虽然有的学校也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但多数敷衍了事,交流内容并不触及教学经验与改革的本质。年轻教师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并无多少收获,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与技艺也难以形成,其专业技能的提升过程也进展缓慢。

2. 职称晋升空间依然有限

我国中小学城乡教师职称比例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高级职称名额分配的“向城性”现象仍然普遍。一般来说,在职业发展的初期,乡村教师职称晋升到三级相对容易,但在晋升二级、一级和高级职称的过程中,其速度明显比县镇教师慢了许多。调查数据显示:乡村教师在晋升“小学高级”职称时,要比城镇教师多花4.43年,比县城教师多花5.17年[2]。另据调查,在乡村学校,15年以上未晋升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比例为16.5%,而城镇学校的教师比例则为8.9%[3]。另据笔者的调查,有些地区的乡村学校教师直至退休时也不能晋升高级职称,这样的教师不在少数。很多乡村年轻教师即使满足了高级职称的条件,仍然遭遇职业晋升的“天花板”。乡村学校高级职称指标紧缺压缩了年轻教师职称晋升的空间,有的学校甚至为了争夺高级职称而引发内耗,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正是由于高级职称晋升的无望,使得一些年轻的乡村教师不可避免地对职业发展的前景产生更多的忧虑情绪,进而会滋生自我专业能力提升的惰性。职称晋升的困境不仅直接影响教师工资收入的增长和总体收入,而且也对乡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和职业吸引力等产生复杂的负面效应,这也是导致乡村教师“下不去”“教不好”和“留不住”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

3. 工资待遇依然是短板

工资是教师劳动价值的直观体现,对教师职业吸引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国务院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等,都提出教育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各地要继续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差别化补助政策。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强调提升乡村教师的待遇,给予差别化的生活补助,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工资和相关补贴是影响教师职业发展与稳定的核心要素,这些货币性因素对乡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仍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由于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和财政支持机制,有些地区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和交通补贴等政策的推进效果不尽人意,与广大乡村教师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据调查,在有些乡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和津补贴额度仍然较低,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工资差异不大,没有能够体现出政府对偏远乡村教师补偿政策的激励性”[4]103-108。例如,在四川省蓬安县和河南省沁阳县,无论是乡镇中心学校,还是乡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没有按照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和不同教龄来执行差异化的补偿政策[5]163-165。由于城乡学校工作与生活条件的较大差异,加上一些地方财政困难,使得乡村教师的生活补贴迟发、欠发现象并不罕见。从政策执行效果来看,对乡村教师生活津补贴的额度并没有达到教师对“偏远或落后”等不良环境的心理预期价格[6]。生活补贴是政府对乡村教师默默无闻地坚守教学工作岗位的充分肯定和货币化补偿,如果这种微薄的生活补助还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经常被拖欠,这将严重挫伤乡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削弱坚守教师职业的信念。

4. 工作、生活条件仍然简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教育的支出也不断增加。虽然《意见》和《通知》均提出要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加快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但由于地方政府缺乏相应明确教师周转房建设的事权和财力保障,在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经济落后地区的政府对乡村教师住房保障的责权并不匹配,一些乡村的办学条件依然没有得到改善。例如,我国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和办公条件相对于城区来说依然较为简陋,有的乡村学校的教室、办公室、教学辅助用房等也低于国家办学标准[7]。另据笔者调查,中部地区的一些中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教学辅助用房等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这种简陋、缺失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对于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来说,显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另外,到目前为止,我国一些乡村地区的生活设施、卫生条件和文化娱乐等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源与城区仍然有较大差距。虽然有些乡村地区的教师周转房建设卓有成效,但贫困偏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房政策仍然有待落实。虽然有的乡村学校也给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安排了临时宿舍,但整体条件比较简陋,缺乏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仅仅备有一张床、一张桌,洗澡、做饭非常不便。对于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很难坚守于这样的环境而安心从教。而对于已经成家的教师来说,为了使女子更好地就学或照顾老人,他们多居住在城区,但学校距离城区距离较远,每天上下班所花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所以,很多教师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而更愿意选择转校或离职。

二、促进乡村教師职业发展与稳定的策略探析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其职业发展与职称晋升空间、工资待遇、工作生活环境及对家庭照护的便利程度等密切相关。西方发达国家在应对边远农村或薄弱学校师资配置问题时,一般也都采取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优化工作生活条件,畅通晋升渠道等具体、有效的“补偿”措施[4]110-118。所以,要提升我国乡村教师职业发展水平,各级政府必须采取相对精准的政策和措施,积极回应乡村教师的三大关切,拓展专业发展空间和渠道,合理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从而使乡村教师能够安居乐业。

1. 拓展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和渠道

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与空间对教师的职业稳定有显著的支持作用。尽管教师对工资等货币性激励因素比较敏感,但积极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空间,增加教师职称晋升的机会等非货币性因素,对教师职业发展与稳定也有非常重要的助力作用。

(1)多渠道拓展乡村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乡村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离不开外在专业力量的帮助和引领。这种外在的专业支持必须基于对乡村教师发展面临困境的理解,才能真正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外在的帮助不能深入满足乡村教师的发展诉求,那么,其助力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

第一,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教育部长怀进鹏指出,要大力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国培计划”要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乡村教师培训,为乡村教师提供高质量学习机会[8];要确保在5年之内乡村中小学教师都有机会参加校外的培训活动,特别是优先安排和协调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突破校内小范围、学科间且较为低效的交流,让他们走出校门参加专业培训与交流,直观感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巧,助力其尽快步入专业成长的快速通道。

第二,培训组织者应该在培训前对被培训的教师进行深入调查,认真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精准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让乡村教师带着问题来,通过培训促进专业问题得以解决。培训形式多采用问题式、菜单式和参与式,加强培训双方的交流与互动,切实帮助乡村教师提升专业能力,而且在培训结束后应进行效果测评和意见反馈,以检验其培训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师的满意度。

第三,构建师范院校与乡村教师对接辅导机制。除了让乡村教师走出去集中培训之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各级师范院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形成学习与发展共同体,针对乡村教师发展的需求“送教下乡”,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专业辅导。这一措施实际上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一方面,师范院校教师可以在指导乡村教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发展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乡村教师在与高校教师的合作中切实得到理论指导,进而提升其教学水平。在对接辅导过程中,除了包括学科知识与技能提升外,还应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拓展和教学反思能力、合作沟通能力、领导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等,通过定期开展帮扶活动,使乡村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第四,强化校本培训,推动校内教育经验的交流与分享。除了参加培训和专家辅导外,校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提升教师职业能力较便捷的途径之一。例如,建立教师教学研讨制度,规定每学期至少开展二次教师专业发展讨论会,聘请教育专家或优秀教师就某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经验交流。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的优质教学资源,为新入职的年轻教师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其校内导师,发挥成熟教师的指引作用,帮助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2)实行乡村教师高级职称指标专轨专用

职称不仅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与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与荣誉等多项显性和隐性利益挂钩。为了解决乡村教师职称晋升困难的问题,国务院于2016年颁布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研究确定县域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岗位结构比例,逐步推动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结构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为了更好地把这一倾向性政策落到实处,克服政策执行中的随意性,笔者建议设置乡村教师和城镇教师双轨职称评审系统,高级职称指标分配适当向乡村教师倾斜,专门给离县城或中心镇空间距离较远的乡村小学分配适当比例的高级职称指标,专轨专用,可不受所在学校岗位结构比例的限制,并规定服务期限,以避免晋升高级职称后就调离现象的发生。

在设计职称评审条件时,筆者建议应当突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效,强调其对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做出的实际贡献,不把论文作为必要条件,同时,还应规定学校领导的职称应该单列评审,采取单独分配名额的方式。这一政策建议可以保障越是边远、越是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获得高级职称的机会就越多,从而增加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和稳定性。

另外,还可以为在乡村学校工作到达一定年限的教师设置高级职称特殊通道,即像公务员晋升一样,只要教龄达到一定年限,且满足相应的职称评聘标准,无须通过严格的评审即可直接认定至高一级职称。通过这些特殊政策的激励,让所有乡村教师都看到职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切实体验到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从而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幸福感和吸引力。

2. 有效落实乡村教师经济补贴政策

一般来说,工资待遇与工作环境是教师职业选择权衡的两大要素。在教师个人条件既定的背景下,较差的工作环境所引起的职业效用的损失需要用相应的经济补偿才能形成新的均衡[9]。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给教师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正向情绪又会成为工作的动力而提高工作效率。相反,不良的工作环境则需要一定的补偿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所以,政府应该进一步增加公共预算额度,为经济发展落后的省提供专项财政资助,使其能够将乡村教师补贴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在制定具体的津贴补助标准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条件的艰苦程度实施差别化的补助,形成合理的补助档位。按照“以岗定补、在岗享有、离岗取消、实名发放、动态管理”[5]173-174的原则,地理位置越偏远,办学条件越艰苦的学校教师应获得补贴的档位应越高。在补贴的种类上,应根据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尽可能包括艰苦地区津贴、交通补助、专业发展和家庭照护补贴等,同时,还应将各种补贴与乡村教师的工作绩效和任职年限挂钩,教龄越长,各种补贴应该越高。

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偿不良工作生活环境给乡村教师带来的消极体验,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乡村教师劳动价值的尊重,使其能够真正激励教师扎根乡村教育的信心和热情。另外,各级政府还应建立对各种制度的监督机制,对于不能按时、足额支付乡村教师补贴的行为进行问责,确保该项政策能够有效落实。

3. 切实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要从根本上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提高乡村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使其不仅能教得好,还要留得住、下得去,治本的策略是要改善乡村教师的教学和生活条件,解决教师的子女教育等问题。

第一,迫切需要政府加大对偏远地区学校办学经费的投入,完善和维护乡村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乡村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能力水平,同时,还需要缩小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为乡村学校配备必要的教学实验仪器和体音美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活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第二,加大力度改善乡村教师的居住环境。各级政府应积极落实“将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体系”政策,让乡村教师优先享有在县城或乡镇承租廉租房或者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权利。另外,笔者建议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采取新建和改建等方式,改善乡村教师周转房、食堂、水、电、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为乡村教师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教师之间的人际沟通与业务交流需要,排解年轻教师的孤独情绪,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而减少乡村教师向城区流动的意愿,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第三,为乡村教师子女教育提供便利。子女教育是广大乡村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所以,笔者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长期任教于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学校教师的子女在入园、就学方面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保障其便利就读相应的幼儿园和学校。

总之,以上政策或制度安排既向社会传递了政府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也积极有效地回应了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三大关切,让广大乡村教师切实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政府的关怀,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活力,同时,还能够在校内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让教师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和育人,切实体验职业幸福感,安心坚守乡村教师的教学岗位,内在激发教书育人的工作活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旭.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与困境:基于全国1032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调查[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2):85-92.

[2] 冯佳佳.乡村学校如何留住优质师资——以甘肃省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6(11):123-128+143.

[3] 庞丽娟,杨小敏,金志峰.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困境、影响与政策应对[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1):31-36.

[4] 杜屏,谢瑶.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与流失意愿关系探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1).

[5] 付卫东,范先佐.《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6省12县(区)120余所农村中小学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1).

[6] 马红梅,雷万鹏,钱佳.教师工作环境的经济价值:基于地区经济地理特征的工资成本补偿[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5):129-137+170.

[7] 夏萌.乡村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寿光市某学区乡村小学教师流失现状的调查[D].济南:济南大学,2020:35-57.

[8] 李睿宸,刘华东.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谈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法实施情况[N].光明日报,2021-10-22 (08).

[9] 姜金秋,杜育红.西部农村学校教师的供求与激励:基于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的分析与验证[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1):35-41.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国家重大课题“‘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生态系统重构机制研究”(课题编号:VHA22000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系:1.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2.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3.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