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2023-02-11蒋月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目标性手术室剖宫产

蒋月平

医院感染监测可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类。其中目标性监测是为了将有限的人力、物力用于解决某些重点问题而设计的。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目标性监测的重要内容。本院作为妇幼保健院,其中剖宫产手术是临床最常见的外科手术类型,是保全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1]。但是,剖宫产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2]。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不仅给产妇造成了痛苦,增加了医疗成本,而且影响医疗安全及医院声誉。引起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复杂,因此本院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目标性监测剖宫产手术,分析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降低产妇术后切口感染,加快产妇的伤口愈合,提高其生活质量,提出相应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8 年1 月~2021 年12 月于本院住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36 例进行目标性监测,其中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1 例,将术后切口感染的41 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1 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年龄25~35 岁,平均年龄(30.52±5.37)岁;孕周36~45 周,平均孕周(38.54±1.13)周;经产妇11 例,初产妇30 例。对照组年龄24~35 岁,平均年龄(30.08±6.28)岁;孕周35~45 周,平均孕周(37.54±2.13)周;经产妇10 例,初产妇31 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基础资料完整;均在分娩前签订剖宫产手术协议书;认知无异常;家属、产妇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遗传性精神异常;未完成全程实验;无剖宫产手术特征;依从性差。

1.2方法 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产科医院感染管理兼职医师各1 名,每日对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监测,按照卫健委《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SSI 的表格填写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记录剖宫产手术情况,每个产妇填写1 张,内容包括基础疾病伴糖尿病、BMI>27 kg/m2、胎膜早破、手术时间、失血量>500 ml、二次剖宫产情况。对41 例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产妇进行切口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分析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观察组胎膜早破、BMI>27 kg/m2、基础疾病伴糖尿病、失血量>500 ml、二次剖宫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n(%),]

表1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病原菌检出种类分析 观察组41 例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产妇标本送检率100.00%,检出病原菌32 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0 株,占62.50 %;革兰阴性杆菌10 株,占31.25 %;其他病原菌2 株,占6.25%。见表2。

表2 病原菌检出种类分析(株,%)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其可有效满足于产妇的生产需求,其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国内部分医院的剖宫产手术生产率已经超过自然分娩率,以此说明,剖宫产技术是比较符合于临床产妇的需求[3]。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放开,剖宫产手术也不断增加。但是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术后若出现切口感染会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对产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其预后恢复,降低其生活质量,还给产妇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4,5]。通过分析产妇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发现:剖宫产前,产妇存在胎膜早破会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供机会,易发生宫内感染;肥胖的产妇腹壁脂肪较厚,切口张力较大,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切口暴露时间延长,增加了细菌入侵的几率,术后脂肪供血不足,产妇活动不便,不利于血液循环,伤口不易愈合;基础疾病伴糖尿病等血糖控制不理想均加大了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二次剖宫产手术部位的组织形态完整性受损,组织血管受到损伤延长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过多,且手术时间的延长会使得产妇的精力减弱,抵抗力不断下降,使得术后出现感染情况[6]。因此,影响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临床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如下:①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合根据卫办医政发(2010)187 号文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及国家卫健委制定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等内容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②尽管手术室的环境条件和设备已经不断更新和完善,但手术室内终有死角处,其会聚集病原微生物[7]。加强手术室的管理,包括人流物流,限制手术室的人员进出,有感染的医务人员不能参与手术。每月对手术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有手术切口感染时加强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保障手术室的环境达标[8]。③加强产妇基础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临床产妇身体情况属于切口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指导孕妇做好孕期保健,如合理膳食,注意营养均衡,定期做产前检查,给予必要的产前营养咨询,通过合理营养控制体重,预防过于肥胖或营养不良的发生。积极治疗糖尿病、营养不良、水肿、低蛋白血症等妊娠期合并症,改善全身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胎膜早破者要保持外阴清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以及导尿行为,密切观察,适时终止妊娠[9]。④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提高手术医生的手术熟悉程度及技巧,缩短手术时间,以老带新,言传身教。冲洗手术部位时,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液体。⑤剖宫产手术切口属于Ⅱ切口,通过目标性剖宫产手术监测,医生严格抗菌药物的选用、用药时间、用药疗程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于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 min~2 h内,若手术时间延长,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失血量>1500 ml,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药剂科定期点评,反馈给临床。⑥术后加强切口的护理,医务人员密切观察手术部位切口情况为手术伤口更换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10-12]。

综上所述,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应有针对性对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临床应加强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积极治疗产妇自身基础疾病、提高医师手术熟练程度及技巧、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手术室管理等,对降低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目标性手术室剖宫产
目标性社区护理对预防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的价值
某三甲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论前置作业的目标性和实践性——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为例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