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探究

2023-02-10黄琳芮何琪敏

教育观察 2023年30期
关键词:陶行知劳动幼儿园

卢 玲,何 姗,黄琳芮,何琪敏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劳动、劳动教育、劳动精神等作出重要论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继发布,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订时把“劳”写入党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不仅确立了其法律地位,也具有了和其他“四育”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3]可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以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国家政策文件内容,开展实践观察与文献调查,审视幼儿园劳动教育开展的现状,进而探寻基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以期纾解当下幼儿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提高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思想内核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及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背景下诞生的,最早始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主张先有认知再有行动;之后通过实践,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该阶段陶行知主张行是知之始。[4]最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表现为行—知—行,即在行动中总结知识,再将总结的知识用于行动。虽然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具有历史特定性,但其反对只动脑不用手、要求手脑统一等观点,与当前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方向较为符合。

(一)谋手脑相长,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突破了学而优则仕、君子远庖厨等传统观点,对劳动教育的目的进行了重新理解与阐释。他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谋手脑相长、增进自理能力、获得真知、了解劳动者之甘苦进而关爱大众。陶行知尤其鼓励儿童要手脑并用,希望通过劳动教育将其培养成能用手用脑创造社会财富的人。陶行知认为每件事情都能做到劳力上劳心,可以帮助儿童得到事物的真理。“劳力不劳心”和“劳心不劳力”都是在劳动中没有将事物联系起来,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劳动。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还能增强儿童的自立能力,要让儿童明白只有靠自己辛勤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生活才能独立富有,人生才有意义,而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是可耻的。为此,陶行知主张要让儿童能够自己动手做事,动手动脑,手脚并用,通过劳动体会甘苦,激发劳动情感,习得劳动技能,从而获得教益。[5]

(二)劳动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认为劳动和生活是一体的,不可分离,因而提出要在生活中教育学生进行劳动。他指出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等,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6]他认为劳动生活的过程就是受劳动教育的过程,儿童们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劳动中了解生活的意义。因此,要想让儿童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就需要“培养劳动的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劳动实践中开展教育,帮助儿童不断适应生活、融入社会,实现生活的意义。[7]

(三)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知识的前提,知识是行动的提炼,实践了才有知道真理的可能。[6]行和知相辅相成,在劳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指导劳动,知识指导劳动的过程便是劳力又劳心的过程。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只有真正的“做”才是在劳力上劳心。“教”与“学”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在螺旋往复中逐渐寻求真理。此外,陶行知还特别推崇墨家提倡的亲知、闻知、说知。其中亲知,就是要亲身实践,这与他后来的“六大解放”理论有着密切联系。劳动教育指在劳动中开展教育,儿童要想获得知识,必须亲知;除了亲知,还需要闻知,即间接获得,受儿童自身条件限制,他们较难获得系统知识;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通过儿童的说知,可以了解儿童在劳力上是否劳心。所以,陶行知提倡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应合一。

三、现实困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社会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部分提到“要引导幼儿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等[8];《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健康领域部分也提到“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等[9]。可见,劳动教育在学前教育的政策文件中已有呈现和指示。据此结合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观察一线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实践,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知偏差导致劳动教育功能异化

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劳动价值观包括劳动观点、劳动态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热爱劳动。劳动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获得开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等。[10-11]教师作为劳动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他们对劳动教育内涵的认知将直接影响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当前,有些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内涵还存在认知偏差。第一,认知片面化。徐佳鑫通过对173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相对片面,一些教师把劳动当成是纯粹的体力活动,简单地将劳动教育视为自我服务劳动教育。[12]张鸿悦通过对2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幼儿做一些在幼儿园中力所能及的杂物活等。[13]此外,有的教师单纯地把劳动与生产劳动等同,认为劳动仅仅是人通过使用劳动工具生产劳动成果的过程,或者简单地将幼儿劳动与成人劳动等同,忽视了劳动主体即幼儿的独特性与发展潜能。第二,认知功利化。赵荣辉指出当下劳动教育片面地重视外在形式,忽视了幼儿内在精神的涵养,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劳动教育。[14]教师过度关注幼儿的劳动成果,注重将幼儿的手工劳动作品(例如绘画、剪纸、轻黏土等)、劳动照片等作为幼儿园可供参观的劳动教育成果进行展示,忽视了对幼儿劳动初衷、经验、体会的总结。这样的劳动教育极易使幼儿忽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只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豪而忽视对劳动本身的尊重。幼儿是劳动的主体,幼儿头脑所想、眼睛所看、耳朵所听、手脚所动都蕴含着劳动所得,包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涵,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多感官表达,而不是仅注重劳动成果。第三,劳动混淆化。赵荣辉也指出当下存在误用劳动的情况,劳动被误用为惩罚的手段和规训的方式。[14]檀传宝指出劳动教育实际上畸变为惩罚手段。[10]可见,有些幼儿教师将劳动与惩罚混淆,一旦幼儿犯了错就让其劳动,久而久之幼儿会产生“劳动就是接受惩罚”的误解,进而对劳动产生抵触甚至厌恶心理。

除了教师的认知偏差,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在认知与实践中表现出较大差异。目前我国家庭结构多为主干家庭,家庭成员涉及幼儿的祖辈,祖辈家长传统观念较严重,认为劳动就是做体力活,幼儿太小不能做,幼儿的主要任务是玩、健康长大,因而容易出现代办、包办等现象。也有家长认为,让幼儿劳动只会帮倒忙,担心幼儿捣乱增加自身劳动量。徐佳鑫通过对482名家长进行调查发现,12.86%的家长同意和非常同意幼儿做家务会给家长带来更多麻烦。[12]由于以上种种认知偏差,家长剥夺了幼儿的劳动机会,使得幼儿劳动教育开展效果不佳。

(二)劳教脱节导致劳动教育内容窄化

在我国劳动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对劳动存在着种种误解,劳动曾被当作惩罚的手段、改造学生思想的工具,也曾将劳动窄化为培养学生的技能训练,由于忽视劳动的教育价值,造成劳动与教育分离。[11]劳动教育应该以“劳动”的各种形式展开,但“教育”才应是劳动教育的旨归所在。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最本质目标是通过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此外,它还有益于幼儿塑造健全的人格、涵养充盈的精神与情感。研究显示,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园已开展相应的劳动教育,但尚未形成课程体系。徐佳鑫调查发现,超半数幼儿园未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仍以贯穿一日生活为主。[12]张鸿悦通过教师访谈发现,幼儿园很少设置关于劳动教育的专门课程。[13]目前,对于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即可,采用随机教育和示范教育;另一种则认为一日生活渗透远远不够,还需要有符合年龄特点的专门体系甚至教材。[15]上述观点都涉及劳动教育。如果幼儿在参与过程中只是重复机械性劳动,没有随机或专门教育的渗透,幼儿就无法参与教育性的学习,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应有的作用也就无法体现。

(三)身心分离导致劳动教育实施浅表化

在一些领域,“脑体二元对立”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延伸到教育,助长了教育中的“身心分离”。[16]部分教育工作者存在重脑力、轻体力的观念,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将劳动教育简单等同于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在幼儿园,这种“身心分离”的做法使得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往往停留在各种动手操作、活动层面,把劳动教育仅仅定位在具体课程上,弱化了劳动教育的多维功能。[17]幼儿园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身体健康发育,而且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品德,同时该活动具有重要的美育价值。

四、实施策略

(一)“以劳促全”,强调幼儿劳动教育的全面价值

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不仅是体力性的,还是精神性的、有道德的、有审美的。他强调劳动对个体在智力发展、身体健康、品德养成、美感形成等全面发展的价值。[18]因此,教师和家长应纠正“重智轻劳”“劳可有可无”的认知偏差,认识到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综合育人价值,深入贯彻“以劳促全”的思想。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是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2]首先,在幼儿园层面,需要构建科学、系统、合理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其次,在家庭层面,家长作为幼儿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之间存在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关系,理解劳动教育对于其他四育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要实现幼儿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将劳动教育提升到与德、智、体、美同等重要的位置。家长还应注重家庭教育及自我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幼儿,应当注重行知合一,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家长可以从实际出发,通过提供劳动工具、劳动机会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或者借助家长自身的职业劳动,带领幼儿进入职业劳动场域观察、体验,让幼儿了解到劳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生活为引”,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载体

陶行知认为劳动与生活密不可分,劳动的产生源于人对生存的需要。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鲜活的劳动教育素材,幼儿劳动大多是生活的再现。因此,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应以现实生活为指引,回归到幼儿的生活实际中。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在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等方面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同配合,构建起科学化、常态化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第一类是日常生活劳动。幼儿通过参与并处理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体验真实的生活劳动,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启蒙劳动意识。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劳动评价做硬性规定。幼儿在幼儿园中自主洗手、穿脱衣服、饮水盥洗、担任值日生等,在家庭中帮助家人择菜、摆放碗筷、扫地等都属于日常生活劳动。第二类是生产性劳动。幼儿通过参与体验常见的工业、农业生产劳动,如种菜、饲养动物、在各类与职业劳动相关的区域活动等,感知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平凡和伟大。陶行知开辟实验农场,供师生体验农事劳动,每天让学生到菜地、果园、苗圃等地练习1个小时的耕种,要求学生学习简单的木工、竹工、油工等技能。幼儿园里的生产性劳动教育可以落脚到自然角、种植区、饲养区等与常见生活联系紧密的区域开发和利用上,引导幼儿掌握简单的生产知识,如使用锄头、铲子等劳动工具,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生活种植劳动中感知生活劳动乐趣,同时体验不同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与劳动历程。第三类是服务性劳动。幼儿走出家庭和校园,通过社区参与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不断丰富社会经验,进一步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激发自己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行知鼓励师生与农民交朋友,并为此提出“会朋友去”的口号,让学生自觉加入社会志愿服务,不计报酬地帮助农民、锻炼自己。[19]幼儿劳动教育需要走出园所,走向社区,增进幼儿对各行各业、各类劳动的了解,促进幼儿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的养成,培养幼儿的社会公益意识。立足于真实生活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获得可视化的成果,还可以培养潜在、内隐的素养与品格。在服务自我与他人的日常生活劳动中,幼儿学会关爱与合作、获得荣誉感、体验规则感;在完成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幼儿养成了克服困难、坚持专注等优秀品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价值观在劳动参与中逐步得以内化。

(三)“教学做合一”,优化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法

当前,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着“脑力与体力”相分离、劳动教育实施形式单一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进而优化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方法。陶行知所强调的“教学做合一”是较有效的教学法,贯彻这一原则的有效方法是“以行动为中心”。幼儿园依据园所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劳动教育园本课程时,也应遵循“行是知之始”“手脑相长”的原则,采取“以行动为中心”的方法,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劳动实践。幼儿园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活动场景,提供有价值的可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在游戏探究中锻炼各种劳动技能、培养劳动能力和素养。

首先,一日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实践将幼儿置于如厕、穿脱叠放衣服、整理床铺、吃饭、洗漱等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幼儿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尝试和探索,逐渐获得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次,以劳动为主题的综合活动可以通过直接的、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如“养蚕小能手”活动,幼儿通过采摘桑叶、亲自饲养、清理排泄物等实践感知蚕的生命过程,从而更加了解动物的生长过程,也更加敬畏生命;“小小消防员”活动,幼儿走进消防队,通过观摩消防员叔叔的训练日常、现场操作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增加对社会职业的认知,提高基本的劳动技能。最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能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区域,如“自然角”“娃娃家”“烘焙室”“饲养区”等。布置区域时鼓励幼儿参与到布置的劳动过程中,与幼儿共同参与劳动过程和享受劳动成果。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使幼儿增强生活体验,进而萌发出对劳动的热爱和兴趣。幼儿通过游戏方式参与实践劳作,不仅能锻炼动手能力、提高生活技能,还能激发起自己探索自然与世界的兴趣,在多元互动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与环境、社会有意义的链接。

五、结语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更应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劳动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幼儿园要把现实生活作为劳动教育的起点和归点,将劳动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通过“教学做合一”让幼儿充分参与并体验劳动过程,不断激发劳动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出“想劳、知劳、会劳、勤劳”的新时代接班人。

猜你喜欢

陶行知劳动幼儿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爱幼儿园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