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比较研究
——以G市为例

2023-02-10艳,叶

教育观察 2023年30期
关键词:县城亲子城乡

邹 艳,叶 苗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00)

一、问题提出

游戏是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有效途径。华爱华认为,游戏大多数起源于儿童与其父母或照料者之间的接触,在这种接触与交往的过程中,发生了最早的亲子游戏。[1]对于幼儿来说,亲子游戏相较于其他游戏形式更具有特殊的情感性和发展性特征。将亲子游戏视为一种家庭教育手段,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更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亲子游戏是指在家庭情境中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声音等符号媒介或物品进行的游戏活动。

亲子游戏的价值、种类、影响因素等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2]近年来,关于亲子游戏的实证性研究不断丰富,亲子游戏问题已经引起家长、教师以及专家的关注。但现有研究更多是针对城市亲子游戏的现状展开,对农村亲子游戏展开调查的研究较少,关于城乡亲子游戏的比较研究更是鲜有。陈雪飞对云南曲靖市农村家庭幼儿亲子游戏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家长并不理解亲子游戏的真正内涵。[3]本研究从家庭亲子游戏的城乡现状对比入手,分析城乡亲子游戏的开展现状,并针对性地为城乡亲子游戏科学开展提供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基于尹芳等人的研究[4]编制“G市城乡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共计14个题目;第二部分为家庭亲子游戏基本情况,从父母参与家庭亲子游戏的态度、亲子游戏的条件创设、亲子游戏的类型和亲子游戏的指导方式四个维度展开,共有27个题目。

本研究还编制了“G市城乡幼儿家庭亲子游戏访谈提纲”,用于了解家长参与幼儿游戏背后的价值观、态度等,分析家长作出选择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如“你最喜欢孩子玩哪种游戏?为什么?”“当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等,从而进一步分析现状背后的问题及原因。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G市的城乡幼儿园各一所,分别抽取2个班各35名家长。共发放140份问卷,有效回收119份,有效率为85%。其中,县城幼儿园发放问卷70份,有效回收68份;乡镇幼儿园发放问卷70份,有效回收51份。同时,从参与问卷调查的家长中随机抽取城乡各10名家长进行半小时的半结构式访谈,从而更好地分析其家庭亲子游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参与调研的县城幼儿园家长以母亲为主,占比79.41%;年龄以26—30岁和31—35岁居多,均占比32.35%;学历方面,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最高(44.12%),高中或中专、高职或大专、本科学历的占比相对持平,分别为17.65%、16.18%和20.59%,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仅为1.46%;职业方面,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工厂员工、自由职业者或专业技术人员,均占比20.59%;家庭月收入多分布于5000元以下、5000—8000元、8001—12000元3个区间,占比分别为33.82%、32.35%和25.00%。

参与调研的乡镇幼儿园家长也以母亲为主,占比70.59%;年龄以26—30岁最多,占比45.10%;学历方面,主要是高中或中专、初中及以下,占比分别为41.18%和29.41%;职业方面,除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人员外,专业技术人员、企业职员等6项职业的占比较为均衡,均为16%左右;家庭月收入多分布于5000元以下、5000—8000元、8001—12000元3个区间,占比分别为29.41%、35.29%和25.49%。

三、研究结果

(一)亲子游戏的认知比较

1.价值认可:县城家长明显高于乡镇家长

60.29%的县城家长认为“和孩子一起玩”非常重要,仅有33.33%的乡镇家长认同“和孩子一起玩”非常重要。不过无论是县城家长还是乡镇家长,都有近半数的家长认为亲子游戏是一种较好的学习形式,对孩子学习有促进作用。某家长在访谈中表示:“与孩子玩扑克牌游戏可以让孩子在无形中认识并比较数字大小。”但也有部分家长认为:“游戏只是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形式,过度游戏有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2.参与态度:县城家长较乡镇家长更为积极

当幼儿邀请家长一起游戏时,家长参与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感体验。调查发现:39.22%的县城家长会“立即与孩子玩”,即时满足幼儿当下的游戏需求;而58.82%的乡镇家长一般会“先答应,忙完以后再一起玩”,延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无论是立即参与还是延时参与,家长都应积极参与亲子游戏,而非简单敷衍或直接拒绝幼儿的共玩请求。如果实在抽不开身,家长可以请其他监护人陪同幼儿游戏。

(二)亲子游戏的条件创设比较

1.游戏场所:县城家庭多固定于客厅,乡镇家庭更丰富多样

从游戏地点的选择来看,无论是县城家庭还是乡镇家庭,都有超过半数的家长专门为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且通常和幼儿游戏的地方都是在家里。83.33%的县城家庭选择在客厅开展亲子游戏,而乡镇家庭的亲子游戏场所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客厅、主卧室、小房间,占比分别为39.13%、34.78%和21.74%。这说明县城家庭亲子游戏在空间选择上相对固定和单一,乡镇家庭则更均匀,亲子游戏的场所选择更加丰富。

访谈发现,这一结果可能与两个地区的家长在房屋规划设计上的不同有关。县城家庭多居住于小区成片式楼栋房中的一层,客厅是整个家庭中最大的场所,因此亲子游戏的第一场所便是客厅。而乡镇家庭多是自建独栋房,因此亲子游戏的场所选择更为丰富,分布也较为均匀。

2.游戏材料:县城家庭明显多于乡镇家庭

以游戏材料为指标,对城乡家庭中玩具的数量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存在一定差异。县城家庭中拥有20—50个玩具的占比最多(39.71%),而乡镇家庭中拥有10—20个玩具的占比最多(43.14%)。究其原因,可能与家庭的月收入、家长为幼儿选择玩具时所考虑的因素有关。访谈得知,乡镇家庭的月收入普遍低于县城家庭,且乡镇家长在给幼儿买玩具时,较多考虑价格和玩具使用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希望玩具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3.游戏时间:城乡均为30分钟至1小时,无显著差异

对城乡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时间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的游戏时间差异不明显,无论是县城家长还是乡镇家长,他们每天开展亲子游戏的时间都为30分钟至1小时。

总体而言,城乡家庭亲子游戏的空间、材料和时间状况比较乐观,多数家庭能为亲子游戏的开展提供充足的内部空间,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并抽出一定时间与幼儿游戏。

(三)亲子游戏的类型比较

1.县城家庭聚焦于结构游戏,乡镇家庭的游戏类型更丰富

以游戏类型为指标,对县城家庭和乡镇家庭的亲子游戏选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县城家庭和乡镇家庭都会选择结构游戏,但乡镇家庭不局限于结构游戏,还会选择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类型。无论是县城家庭还是乡镇家庭,在经常开展的亲子游戏中结构游戏始终是排在首位的,占比70.59%。与县城家庭不同的是,在乡镇家庭中,体育游戏与结构游戏并排第一,占比都为70.59%。究其原因,这与游戏空间条件相关。在访谈时,县城家长表示亲子游戏一般是在家里进行,不适合开展体育游戏,担心遭到邻居投诉;而乡镇家庭则无需考虑这一问题,因为他们拥有足够场地可以开展体育游戏。

2.智力游戏:县城家长更为偏爱

对于亲子游戏是否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智力游戏为主这一问题,城乡家庭的选择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来说:76.47%的县城家长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亲子游戏应该以智力游戏为主;而乡镇家长的倾向比较平均,同意与否的占比分别为54.90%和45.10%。访谈发现,县城家长明显能感受到社会竞争的压力,往往将智力游戏作为一种提升幼儿智力的手段,过多关注亲子游戏的教育性,而忽视其游戏性。

(四)亲子游戏的过程指导比较

亲子双方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也会影响到亲子游戏的质量。一般来说,家长扮演角色为深度参与的合作者能取得较好的游戏效果,此时的亲子互动次数多且质量高,而家长作为纯粹的观察者则较难取得理想的游戏效果。访谈发现,选择观察幼儿游戏的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幼儿的安全问题。有家长表示:“我得看着孩子,别出意外。”“他一个人玩得挺好的,不怎么需要我们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长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在亲子游戏中的作用,对于如何参与和指导亲子游戏的认识不足。选择以指导者参与游戏的家长更多是在教幼儿如何进行游戏,或者如何操作玩具。对于“假如您孩子在家搭了一个在您看来不太像样的城堡并请您看,您一般会怎么做?”这一问题,县城家长和乡镇家长都倾向于“先进行鼓励,然后给予一些建议和意见”。但访谈发现,家长通常不会询问幼儿为什么要搭“不太像的城堡”,而是直接给幼儿提出改进意见。部分乡镇家长表示:“虽然觉得不满意但不会说出来,而是自己重新搭一个让孩子参考。”关于这一观点,大部分县城家长表示不认同,他们认为这样可能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从亲子游戏的认知、条件创设、类型和过程指导四个方面对城乡家庭亲子游戏的现状展开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第一,城乡家庭对亲子游戏的认知都比较积极,大多数家长认为亲子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一定价值;但相对于乡镇家长,县城家长不仅认同亲子游戏的价值,还能立即参与到游戏中。第二,亲子游戏的条件创设包括游戏时间、玩具数量、游戏场所等。在游戏时间上,城乡家庭大多为30分钟至1小时;在玩具数量上,县城家庭要明显多于乡镇家庭;在游戏场所上,县城家庭多固定于客厅,乡镇家庭的选择则更为丰富多样。第三,城乡家庭的亲子游戏种类都比较丰富,包括角色游戏、建构游戏、智力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等。其中,县城家庭开展频率最高的是结构游戏,乡镇家庭的体育游戏与结构游戏占比相同。对于智力游戏的认知,城乡家庭存在一定差异,县城家长普遍认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亲子游戏应以智力游戏为主;而乡镇家长对智力游戏的倾向性较弱。第四,在亲子游戏的过程指导上,安全性是城乡家长都最为关心的因素。他们大多充当观察者的角色,未能真正全身心地参与到游戏中,即使参与进去,也是以幼儿为主导者,自己只是配合幼儿进行游戏。

(二)研究建议

1.共性问题

针对城乡家庭在亲子游戏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观念层面,应正确认识家长在亲子游戏中的角色。亲子游戏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家长的有效参与和积极互动。第一,家长在收到幼儿游戏邀请时,应尽可能立即参与游戏,这样可以在无形中给予幼儿支持,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探索欲。第二,家长应适时主动发起亲子游戏,这有助于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例如:在角色游戏“公交车”中,家长可以主动配合幼儿担任乘客的角色,由幼儿担任公交车司机,跟着幼儿的想法进入游戏。当公交车路线发生错误时,家长应以乘客的身份及时提醒幼儿。游戏后,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联系生活中乘坐公交的经历谈谈游戏感受,巩固已有经验。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前提下,家长应正确认识自身在亲子游戏中的角色——不仅仅是观察者,更是合作者和引导者,应有效参与亲子游戏。

二是行为层面,应给予时间,提供环境,倾听幼儿内心的声音。亲子游戏是父母陪伴幼儿的一种形式。边玉芳指出,好的陪伴应是不强行改变孩子的行为,在陪伴中真诚且耐心地分享和示范。[5]例如,在建构游戏“搭城堡”中,当幼儿搭了外形不怎么像的城堡时,家长可以询问幼儿这样搭的理由,并给予幼儿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否定或强行要求幼儿做出改变。如果幼儿是因为没见过城堡才搭得不像,家长可以提供相应的城堡照片或视频辅助幼儿搭建。如果幼儿是建构技法不熟练,家长则可以引导幼儿练习垒高、架空等技法,从而更好地建构。总之,家长应该尽可能了解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原因,为幼儿提供游戏所需要的材料,在亲子游戏中构建真诚的对话和互动。

2.差异问题

针对县城家庭和乡镇家庭亲子游戏的不同,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县城家庭在游戏种类的选择上,不应过分侧重结构游戏和智力游戏。不同的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县城家庭可在不影响其他住户的情况下开展简单的体育游戏,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也可选择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操作性强、趣味性足的游戏。亲子游戏要建立在趣味性的基础上,县城家庭应该合理看待智力游戏的价值,不能一味注重“智力”而忽视“游戏”。

乡镇家庭应提高对亲子游戏重要性的认识,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游戏材料。亲子游戏不仅能密切家庭关系,而且有助于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乡镇家庭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开展亲子游戏。乡镇家庭还应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游戏材料。价格并不是衡量玩具好坏的唯一标准,乡镇家庭可以就地取材,带领幼儿动手制作玩具,如利用废旧材料改装玩具。这样既能增进亲子情感交流,降低购买玩具的成本,还能丰富游戏材料。

综上所述,亲子游戏对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研究旨在分析城乡家庭亲子游戏的现状,总体来看,城乡家庭亲子游戏总体情况较为乐观,家长都认可亲子游戏的价值,也都愿意抽出时间开展亲子游戏,但缺乏对亲子游戏的指导。城乡家庭亲子游戏现状在整体上并无较大差距,说明城乡一体化在G市贯彻落实得较好,这也是大教育的趋势所在。县城家庭亲子游戏的问题是更偏重结构游戏和智力游戏,亲子游戏的类型不够丰富。乡镇家庭亲子游戏的问题是未充分认识到参与亲子游戏的重要性,且游戏材料不够充分。城乡家庭都应更加重视亲子游戏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观察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为幼儿提供更高质量的亲子游戏。本研究只在G市进行取样,受区域现状和样本数量限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后续研究会继续扩大样本范围,增加样本数量。此外,本研究主要对家长进行了访谈,为了解城乡幼儿对亲子游戏的内心想法的差异,后续研究应回归到城乡幼儿内心的想法,并以儿童友好的视角探寻幼儿需要怎样的亲子游戏。

猜你喜欢

县城亲子城乡
县城故事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临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探索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