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2023-02-05唐彦梅

考试周刊 2023年5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互联网+

摘 要: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融入社会的关键,也是决定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的关键,对个体和群体的社会生活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初中是学生思维与道德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迎来了新的生机。那么,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呢?文章从互联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出发,站在学生的视角分析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了哪些助力,再站在教师的视角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2-0143-04

各行各业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不仅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站在科技发展视角下提出的国家战略,在为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为相关行业和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带来了更多挑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先行者,最应当站在时代发展和变革的风口积極地迎接挑战和不断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门综合性和人文性比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和品质等方面的发展都能够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指引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方向。站在“互联网+”视角,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应当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借助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资源和互联网平台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从根本上拔高学生的思想,完成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一、 互联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还将科技带入了大部分人的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随着社会生产模式的变革和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传统教育观念主导下的填鸭式教学明显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不仅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就是一次必要且有效的创新,特别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除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从根本上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在意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都会受到兴趣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乏味的课堂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的多媒体教学活动将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网络资源引入课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完成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够更加直观地将抽象的知识点用具象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理论和知识点。与此同时,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也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眼界与思维,让学生在面对互联网中鱼龙混杂的信息时能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

互联网、多媒体与日常教学的结合是一种极具创新性与想象力的教学尝试,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一次突破,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还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新鲜感。教师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更多优秀的教育资源,从另一个角度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展开解读,并引导学生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问题。这种形式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也推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思考,对学生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互联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注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只看重知识的探索和学习,还需要兼顾能力的掌握和提升,要从思维层面入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站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能够逐渐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思维,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在借助互联网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首先需要对互联网拥有深度的了解,明确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资源和互联网平台分别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哪些创新,有针对性地结合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以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借助互联网开启翻转课堂,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从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变化,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容易受到外界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思维活跃且敏感,对任何事的热情都不太高,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与此同时,自我意识的增强让很多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看重课堂学习体验,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地进行知识灌输的话,学生很容易因为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枯燥乏味而产生厌倦心理,特别是对道德与法治这种说教性和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学习效率也会下降,那么教师自然无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种特点,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借助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设备来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推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自主学习。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结合互联网中的一些具有启发意义和教育价值的图片、文字、音乐和视频等资源来引导学生开启课程探索,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提问和讨论来确立自己在课堂上的主角身份和主体地位,并以此作为原动力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说在“共奏和谐乐章”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乐团演奏中多声部和多乐器的配合作为切入点,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音乐会的片段,借由音乐来让学生感受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入这一课的主要内容——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以穿校服为例,进入青春期以后的初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审美的眼光,开始对个人的形象十分在意,而大部分学校的校服颜色和款式设计都显得又丑又土,与学生的喜好和意愿极为不符,但学校又要求上学必须穿校服,在校规校纪的约束下,大部分学生虽然不愿意但还是会老老实实穿校服上学,而部分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就有可能故意与学校和教师对着干,这中间体现出的就是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矛盾。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主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到底哪一个更重要,以及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怎样才能更加和谐。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在这种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下学生能够对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讨论与结论进行总结,就能很好地达成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互联网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素质教育虽然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身份与主体地位,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特别是对还未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初中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和监督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走出思维误区,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将互联网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时,首先需要遵循的就是“适度”的原则,即在保证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拓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教师除了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与适当的教学辅助,还应当借助互联网平台来与学生保持和谐且有效的互动与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收学生的学习反馈,在有需要的时候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学生的价值体系建立和思维逻辑形成提供助力。

例如,在学习“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来为学生分享一些与他们现階段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通过动画故事或者趣味讲解等形式辅助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与法治意识,以便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开始正式的课堂教学以后,还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学习反馈,比如在借助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为学生普及更多法律常识时,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或对其中不常见和复杂的概念进行补充。如学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种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的知识时,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选举对个人生活和国家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和产生什么意义,然后再让学生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重要性。等到这一单元的教学全部结束以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程教学的目标来为学生预留一些需要课后讨论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以便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形成。

(三)基于互联网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生活化的元素与真实生动的情境不仅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关键,也是将复杂知识点简单化、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难度的关键,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和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从根本上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达到拓宽学生道德视野和增强学生道德意识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具备多元性和创新性特征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更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切实感受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从而增强道德与法治意识,强化和提升道德修养。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储备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是帮助教师拓展教学内容的最大助力,而多媒体设备强大且多样的功能则是帮助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最大支持,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技术构建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教学情境就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收获更多感悟,达到提升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根本目的。

以“交友的智慧”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学生群体中展开调查,结合学生的交友经历和与朋友相处的日常来编辑和制作相对应的教学课件,同时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能够体现成年人交友方式与友谊维持技巧的故事或者视频来作为对比,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以“朋友和友谊”作为核心主题的教学情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无论是结交朋友,还是维持与朋友之间的友谊,都不再只是面对面一起聊天和玩耍才能做到的事,线上社交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仅方便了朋友之间的联系,也使得陌生人之间多了一种成为朋友的可能。但同时借由网络进行交友也有被欺骗的可能,这也就让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网络中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在现实和网络中交友的故事,结合学生的实际经历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安全、科学地维持一段友谊,在从彼此身上获取情绪价值的同时,保证自己不受到伤害,增长交友的智慧。

(四)结合互联网开展时政教学,培养学生政治素养

时政和新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类教学资源,其中时政类的信息主要侧重于法治方面的内容,新闻则是二者都有涉及。从本质上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知识是紧跟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持续变化的,拥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时代性,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并拓展了信息传播的范围,能够让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时,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为法治教学和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很大便利。在结合互联网开展时政教学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教学引入和教学拓展,帮助学生完成政治素养的提升。

第一,借由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时事新闻进行課前的时政信息浏览。无论是国内的政治方向还是国际上的政治形势,每一天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各种蛛丝马迹般的突发事件堆积到一起也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因此了解每天的时事新闻和时政信息就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关键。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和关心时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行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资料,利用课堂上前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分享和速览。

第二,结合搜集到的时政信息开展评论活动。一个人的思想和思维逻辑很容易在他对一件事的看法和认识上体现出来。针对时事热点展开的评论活动有助于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意识,以便及时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误区进行纠正,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实施专题讨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发表观点和看法的平台,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时事评论和讨论。

第三,将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寻找时事新闻与教材知识的切入点。想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是要回归到教材本身,借由教材中所总结的知识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时事新闻中所蕴含的道德知识与法治知识,对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环节就先对近期的相关热点内容进行深度的剖析,从互联网信息和互联网资源中提炼出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并将其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融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政治熏陶,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 结论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强调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是在学生人格塑造和性格塑造这一关键阶段开展的针对学生价值体系建设和思维体系成长的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社会上的人或者发生的事,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良信息和不良环境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正直且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实用型人才。站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这种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来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贯彻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一国家策略,以实际行动展开对“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探索,不断深化自身对互联网的认识和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为社会主义的和谐共建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攒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海娟.互联网模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探究[J].智力,2022(35):136-139.

[2]刘惠琴.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培养[J].数据,2022(10):165-167.

[3]蔡娇英.基于“互联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成才之路,2022(17):135-137.

[4]苟治国.“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2(5):146-148.

[5]赵强.“互联网+”助力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1(32):84-85,90.

作者简介:唐彦梅(1991~),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兰州市第七中学,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互联网+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