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智能产前超声技术SFA自动识别与获取胎儿标准切面

2023-01-31郭文佳罗丹丹刘瑜煊何鸿丽谭惠敏李胜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矢状腹围侧脑室

郭文佳,罗丹丹,徐 荟,刘瑜煊,何鸿丽,谭惠敏,李胜利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广东 深圳 518028)

产前超声在评估胎儿生长状况和诊断、治疗其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但因胎儿在母体内位置多变、姿势各异,导致获取标准切面图像常需耗费较长时间。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逐渐用于产前超声领域[3-6],以提高产前超声切面的标准化程度[7];利用新型智能产前超声技术SFA(smart fetus advanced)可自动识别与获取14个胎儿产前超声标准切面。本研究观察SFA自动识别与获取14个胎儿标准切面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2年2月—5月1 127名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年龄19~46岁、中位年龄31.0岁,孕周16~40+6周、中位孕周30+4周。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16孕周;②常规产前检查无异常。排除伴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配备SFA模块的开立S60plus型、S60型超声诊断仪,频率2.0~9.0 MHz腹部容积探头VC2-9(中心频率3.8 MHz)及频率1.0~6.0 MHz的腹部凸阵探头C1-6(中心频率3.2 MHz)。嘱孕妇仰卧,由2名住院医师及1名主治医师根据《超声产前筛查指南》[8]标准进行扫查。

1.2.1 扫查切面 根据胎龄将胎儿分为3组:A组16~27+6周,234胎;B组28~35+6周,456胎;C组36~40+6周,437胎。按照胎龄所需观察的胎儿结构设定各组目标标准切面:①A组14个切面,包括经丘脑横切面、经侧脑室横切面、经小脑横切面、双眼球横切面、鼻唇冠状切面、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颈胸段脊柱矢状切面、腰骶尾部脊柱矢状切面、四腔心切面、腹围横切面、脐带腹壁入口切面、双肾水平横切面、膀胱水平横切面及股骨长轴切面;②B组11个切面,包括经丘脑横切面、经侧脑室横切面、经小脑横切面、颈胸段脊柱矢状切面、腰骶尾部脊柱矢状切面、四腔心切面、腹围横切面、脐带腹壁入口切面、双肾水平横切面、膀胱水平横切面及股骨长轴切面;③C组3个切面,即经丘脑横切面、腹围横切面及股骨长轴切面。

1.2.2 记录获取目标切面时间 分别以SFA和传统超声技术获取目标切面,记录其所用时间。操作医师按随机号安排扫查顺序:顺序1为先SFA后传统超声;顺序2为先传统超声后SFA。自从准备获取标准切面开始计时,逐个获取目标标准切面(包括测量生长参数、胎盘厚度及羊水指数),至最后1个切面存储完成时停止计时;如因胎儿体位关系无法一次性完成检查,则暂停计时,待胎儿体位适宜后继续检查并计时,记录累积所用时间。

1.2.3 质量控制 采用产前超声AI智慧云平台对图像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平台自动按切面对上传图像分类,并进行内部结构检测及评分[9],≥60分判定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以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种技术获取图像成功率(实际获取图像数/应获取图像数×100%,)、图像合格率(合格图像数/实际获取图像数×100%);以相关样本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比较2种技术获取标准切面所用时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目标切面应获取图像数目如下:经丘脑横切面、腹围横切面及股骨长轴切面各1 127幅(A组+B组+C组),经侧脑室横切面、经小脑横切面、颈胸段脊柱矢状切面、腰骶尾部脊柱矢状切面、四腔心切面、脐带腹壁入口切面、双肾水平横切面及膀胱水平横切面各690幅(A组+B组),双眼球横切面、鼻唇冠状切面及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各234幅(A组)。见图1。

图1 SFA自动获取的胎儿标准切面 A.经丘脑横切面;B.经侧脑室横切面;C.经小脑横切面;D.双眼球横切面;E.鼻唇冠状切面;F.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G.颈胸段脊柱矢状切面;H.腰骶尾部脊柱矢状切面;I.四腔心切面;J.腹围横切面;K.脐带腹壁入口切面;L.双肾水平横切面;M.膀胱水平横切面;N.股骨长轴切面

2.1 获取标准切面成功率及合格率比较 SFA获取各标准切面成功率为92.17%(636/690)~100%(1 127/1 127),传统超声为94.64%(653/690)~100%(1 127/1 127)。SFA获取经丘脑横切面(P=0.002)、经侧脑室横切面(χ2=10.365,P=0.001)、四腔心切面(χ2=10.065,P=0.002)、脐带腹壁入口(χ2=34.732,P<0.001)、双肾水平横切面(χ2=16.058,P<0.001)的成功率均低于传统超声技术,二者获取其余标准切面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SFA获取标准切面合格率为93.40%(594/636)~99.82%(1 125/1 127),传统超声为90.92%(621/683)~100%(662/662)。SFA所获经侧脑室横切面(χ2=10.229,P=0.001)、四腔心切面(χ2=4.719,P=0.030)及腹围横切面(χ2=4.446,P=0.035)合格率均高于传统超声技术,所获膀胱水平横切面(χ2=9.909,P=0.002)合格率低于传统超声技术;2种技术所获其余各切面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SFA与传统超声技术获取胎儿各切面的成功率及图像合格率

2.2 获取标准切面用时 SFA获取A、B、C组标准切面用时均少于传统超声(P均<0.01)。见表2。

表2 SFA与传统超声技术获取不同胎龄胎儿标准切面用时比较

3 讨论

AI技术现已逐渐用于产前超声,并取得较好效果[10]。BAUMGARTNER等[11]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自保存的胎儿动、静态声像图中提取完成13个标准切面,并识别其内结构。Biometry AssistTMAI(Samsung)实现了停帧后自动识别胎儿多个切面声像图[12]。LUO等[13]应用开立超声S-Fetus技术从实时动态视频中自动识别与获取3个胎儿标准切面。本研究应用SFA技术,在开立S-Fetus技术基础上自动识别与获取胎儿14个标准切面。

SFA技术可实时、逐帧分析动态视频,当其识别到某一标准切面的所有关键解剖结构特征时,即将此帧分类储存至相应切面目录下,同时在屏幕左下角以彩色条带标示该图像的质量评分;医师可重复扫查低分切面,SFA全程自动实施高分替换并留存更高质量的切面,以实现实时图像质量控制,无需按键,超声医师只需用探头寻找标准切面,由SFA负责评估、获取切面并保留最优切面。

3.1 SFA标准切面获取成功率及图像合格率 本研究以SFA获取14个切面的成功率达92.17%~100%,其中9个切面的成功率与传统超声技术持平、5个切面的成功率低于传统技术。SFA成功率低于传统技术的主要原因如下:①对部分标准切面,目前SFA仅能于常见胎位识别其图像,如SFA识别俯卧位双肾水平横切面成功率较高,但对其他胎位、尤其仰卧位,由于SFA较少有机会学习相关标准切面图像,尚未掌握其特征结构,故难以自动获取;增加各切面不同胎位图像训练有助于解决此问题;②SFA难以识别<20周胎儿的颅脑切面,亦与SFA对<20周胎儿颅脑图像学习量不足有关;孕期各阶段胎儿颅脑结构及形态变化较大,≥20周胎儿颅脑关键特征不适用于分析<20周胎儿,导致SFA识别其颅脑切面成功率相对较低;2022年我国《超声产前筛查指南》[8]规定在20~24+6周进行胎儿中期产前筛查,此为SFA未获足量<20周胎儿各切面的原因之一;③SFA识别图像标准严格,胎位不佳时,不能完全显示切面识别需要的关键特征,此时SFA将其判断为非标准切面而不予抓取;而以传统超声技术进行扫查时,医师会留取非标准切面。以上原因使得本研究部分切面传统超声技术获取率高于、但合格率低于SFA。

本研究中,除膀胱水平横切面外,胎儿13个标准切面SFA的图像合格率均高于或等同于传统超声技术,原因可能在于在胎儿体位不佳或目标位置较深,2条脐动脉只显示出1条时,传统技术通过调整声束方向及仪器参数可同时显示2条脐动脉,获取合格图像;SFA系统考虑到“单脐动脉”的情况,将“只显示单条脐动脉”判断为基本标准予以自动获取,未达到质控标准,因此合格率偏低。

3.2 SFA技术耗时 应用传统超声技术判断某帧是否为目标切面、哪帧最为标准时,需要操作者做出主观判断,还要不断地冻结、调整游标、描迹、存储图像,至少需按键40~80次;且医师常因主观感觉新图像比之前留存的图像更为标准而重复存图,增加操作时间。SFA操作过程中仅需按键3次,即开启智能检查、预览切面及确认切面,其获取所有切面、测量参数、评估图像质量及高替换分图像等几乎同步自动完成,使得本研究中各组SFA获取标准切面用时均明显少于传统超声。然而笔者在收集数据过程中发现,遇胎儿体位不佳、标准切面获取困难时,SFA用时可能多于传统超声,此时医师需反复调整探头位置和方向,尝试使SFA获得必要的关键特征结构,以达到其获取切面的标准;而应用传统超声时,医师留存达到诊断目的接近标准切面即可,不会花费更多时间寻找标准切面。

综上所述,以SFA技术获取胎儿标准切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且较传统超声技术省时。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未行观察者间一致性分析,有待后续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矢状腹围侧脑室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头顶中间有道棱
——该叫矢状脊还是矢状隆起?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的差异性
超声测量最小矢状肌厚度在诊治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的探讨
孕11~13+6周胎儿后脑结构经后脑横断面的超声观察
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值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效果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在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中的应用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