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1-14方培炫雷水生黄美兴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皮肤病体征重度

方培炫 朱 璐 冯 雷 雷水生 黄美兴 刘 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 广东高校生物靶向诊治与康复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700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1],隶属于中医“白屑风”“面游风”范畴,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以面部发病率最高(87.7%)。发病机制主要是马拉色菌感染、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腺分泌增多、免疫反应、表皮屏障功能损伤等[2]。精神压力、生活方式、营养、环境、药物等易感因素也发挥了一定作用[3]。SD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红斑、鳞屑伴瘙痒和非炎症性的头皮糠状脱屑(头皮屑)[1]。SD慢性化、反复发作的特点极易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心理健康等,降低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SD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estionnaire index,DLQI)、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Zung抑 郁 自 评 量 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等,对DLQI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SD的防治提供部分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就诊的220例面部S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临床诊断标准[1];②充分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颜面部皮肤病;②未配合完成问卷调查者。

1.2 方法

1.2.1 样本量确定 根据多因素分析的一般规则,样本量应为分析变量数目的5~10倍,本研究拟纳入15个变量,为减少误差及考虑患者有效问卷填写率等,适当增加样本量至220例。

1.2.2 调查方法 ①DLQI:10个问题均为4级积分法(0~3分),共30分:毫无影响(≤1分),轻度影响(2~5分),中度影响(6~10分),重度影响(11~20分),极重度影响(≥21分)[4]。②SAS:总分>50分,提示焦虑症可能[5]。③SDS:总分>53分,提示抑郁症状[6]。④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吸烟、饮酒、辛辣饮食、食欲、锻炼、睡眠时间、病程、症状体征、治疗、就诊次数[4]。DLQI、SAS和SDS得分越高,提示对生活影响越大或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症状体征参照痤疮瘢痕程度分数系统[7]及相关文献[8-9],肉眼不可见,≥50 cm距离观察不明显为轻度,重度为>100 cm仍明显,轻、重度之间为中度;据此对皮疹面积、红斑、脱屑、脂溢、瘙痒情况评分,共15分,轻、中、重度分别对应≤6分、7~12分、>13分。

1.2.3 资料收集方法 患者来院就诊时发放问卷,签署知情同意书,规定时间内独立填写后收回。共发放问卷220份,完整填写收回204份,有效回收率为92.73%。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两样本和多样本秩和检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LQI 、SAS及SDS得分

DLQI平均为(12.99±6.72)分,毫无影响0例(0),轻 度 影 响32例(15.69%),中 度 影 响63例(30.88%),重度影响76例(37.25%),极重度影响33例(16.18%)。SAS、SDS平均为(46.97±11.87)分、(48.83±9.73)分。见表1。

2.2 SD患者一般资料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食欲,是否吸烟和饮酒患者的DLQ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是否辛辣饮食、锻炼、治疗,不同的睡眠时间、病程、症状体征、就诊次数及SAS、SDS得分、DLQ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睡眠越少、患者病程越长、症状体征越重、就诊次数越多、SAS和SDS分数越高,DLQI得分相应越高;避免辛辣饮食、注意锻炼和治疗者,DLQI得分较低。见表1。

2.3 DLQI相关因素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纳入辛辣饮食、锻炼、睡眠时间、病程、症状体征、治疗、就诊次数、SAS和SDS(具体赋值见表2),构建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是否辛辣饮食、锻炼、治疗和不同的就诊次数、症状体征、SDS得分对DLQI得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绘制散点图,症状体征、SDS与DLQI得分存在线性趋势(图1~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症状体征(r=0.654,P< 0.001)、SDS(r=0.659,P< 0.001)与DLQI得分呈正相关。

图1 症状体征评分与DLQI得分相关性的散点图

表2 DLQI的影响因素及赋值

表3 DLQI相关因素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中文版DLQI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适于我国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测量[4,10-11]。本研究中DLQI平均得分为(12.99±6.72)分,相对慢性荨麻疹[10](9.46±0.61)、痤疮[11](7.84±3.19)等患者较高。SAS和SDS结果显示焦虑情绪者89例(43.63%)、抑郁情绪者85例(41.67%),与近期国内一项横断面调查结果[12]基本符合。结合SAS、SDS结果,考虑DLQI得分较高原因可能为调查对象非社区人群,病情轻重不一,存在选择性偏倚,且SD容易慢性化,影响患者外貌与交际活动,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导致心理功能障碍等,降低生活质量。

图2 SDS与DLQI得分相关性的散点图

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辛辣饮食、锻炼、治疗和不同的就诊次数、症状体征、SDS影响患者DLQI得分,与戴若以等[13]的研究结果部分相符。辛辣饮食可促进皮脂腺分泌,鳞屑增多,瘙痒加重。锻炼的作用显著,而具备健康行为方式和素养的居民更易坚持锻炼[14]。不同的症状体征、SDS和DLQI得分呈正相关;就诊次数增加,DLQI得分升高;提示随着面部皮损和瘙痒的加重,多次就诊仍未有效控制病情,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积极治疗则可降低DLQI得分。因此,SD正确治疗非常重要。中医治疗从病机血虚化燥出发,注重辨证论治[15]。西医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物、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和强脉冲光、红光、光动力疗法等物理治疗[8-9]。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的病症特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综上所述,面部SD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易伴发抑郁情绪,应加强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导力度,注意锻炼,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及时诊治,改善皮肤病症状。临床上可将DLQI与SDS联合评估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患者抑郁情绪程度,更好的协助疾病诊疗。

猜你喜欢

皮肤病体征重度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宫斗剧重度中毒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