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治疗为胃癌患者临床获益带来新机遇

2023-01-14文图中国医药科学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单抗进展局部

文图/《中国医药科学》 潘 锋

以“传承、规范、合作、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七届全国胃癌学术会 议(CGCC2022)”2022 年10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举行,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CGCA)主办,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承办。与会专家以主旨报告、学组专场、专题论坛、国际交流专场、临床研究等多种形式分享了国内外胃癌诊疗新进展、新成果,涵盖胃癌早诊、病理、放疗、免疫等学科。

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癌中心主任梁寒教授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胃癌诊治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进展,RESOLVE结果的发表标志着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有了中国模式,CheckMate649和Orient16结果的公布,确立了免疫+化疗模式在胃癌晚期的—线地位,推动了胃癌治疗迈入免疫时代,—次次探索与突破使胃癌治疗正向着更加精准、规范、科学的时代迈进并最终将让更多患者得到临床获益。

胃癌治疗进入围手术治疗时代

梁寒教授做了题为“免疫治疗在胃癌新辅助及转化治疗中的探索”的大会报告。梁寒教授说,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长期居所有恶性肿瘤的前三位,临床确诊的胃癌中的70%为局部进展期,局部进展期胃癌应该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目前世界范围内局部进展期胃癌有三大治疗模式,一是亚洲以CLASSIC研究为证据的D2+术后辅助化疗,二是欧洲以MAGIC研究为证据的围手术期化疗模式,三是北美的术后辅助放化疗模式。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围手术治疗理念正在逐渐为临床医生所认可,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已进入围手术治疗时代。

梁寒教授介绍,自2006年MAGIC研究结果发表以来,2010年来自欧盟的EORTC-研究,2011年来自法国的FFCD/FNCLCC研究都探索了围手术期化疗模式并取得阳性结果。2017年发表的来自欧盟的FLOT4研究奠定了以紫杉醇为基础的三药模式的地位,PRODIGY研 究 也 证 实DOS新辅助+S-1辅助化疗可以改善患者3年PFS,RESONANCE研究近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SOX围手术期化疗的可行性。

RESOLVE是迄今局部进展期胃癌领域最重要的来自中国的围手术期化疗临床研究,2021年7月在线发布的RESLOVE研究随访结果奠定了SOX围手术期治疗的中国模式。与XELOX辅助化疗比较,SOX围手术期化疗可显著提高R0切除率,为93%对87%,D2手术完成率,为96%对91%,肿瘤pT和pN分期也存在显著差异,患者4年复发风险下降23%。与FLOT研究对比,我国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占36%,FLOT研究数据为56%,我国入组病例分期更晚,R0切除率高,围手术治疗期间毒副反应更低。国内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显示,对比术后辅助化疗围手术期化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远期生存。

梁寒教授做学术报告

围手术期治疗对改善胃/胃食管交界处癌(GC/GEJC)患者的长期生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SOLVE研究显示,围手术期SOX方案对于D2胃切除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GC/GEJC患者有临床意义的改善,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方案在GC/GEJC一线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获益。在ASCO GI 2022年会上,梁寒教授、薛英威教授(第一作者)团队展示了一项研究(ABSTRACT 294),该研究评估了“PD-1抑制剂+化疗”组合在可切除的局部晚期GC/GEJC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初步结果令人鼓舞。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臂、单中心的Ⅱ期研究,纳入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局部晚期GC/GEJC、根据AJCC8th为临床Ⅱ~Ⅳ期、ECOG PS 0~1的患者。术前应用信迪利单抗和SOX方案,每3周为一周期,术后进行12个月的信迪利单抗和S-1治疗,每3周为一周期。主要终点为2年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终点为病理学完全缓解(pCR)、主要病理缓解(MPR)、R0切除率、安全性和3年总生存期(OS)。

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6月,纳入的21例患者全部完成胃切除术,7例患者获得pCR占33.3%,8例患者获得MPR(TRG 0-1), 占38.1%,21例患者全部获得R0切除,为100%。因此,在化疗中加入信迪利单抗作为可切除的局部晚期GC/GEJC的围手术期治疗,其pCR和MPR令人鼓舞且安全性可控,Ⅱ期随机研究正在进行中。

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获得更多证据

梁寒教授介绍,随着Checkmate649、Orient16和Keynote-811研究结果的发布,晚期胃癌一线免疫+化疗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模式,对于Her-2阳性晚期胃癌,免疫+曲妥珠单抗+双药化疗也获得了FDA批准为适应证。免疫治疗在胃癌晚期应用中获得突破,鼓励了临床医生将免疫治疗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研究,近年来多项单臂研究取得初步结果。

meta分析显示,与新辅助化疗比较新辅助化疗+免疫可以取得更高的cPR、MPR以及R0切除率,同时没有增加3级及以上的毒性。日本学者开展了一项包括31例局部进展期胃癌采取nivolumab单药两个疗程新辅助治疗,结果显示MPR率为16%。2022年ASCO GI报道了GERCOR研究,针对MSI-H/dMMR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例采取nivolumab+Ipilimumab新辅助治疗,术后ypCR率达到59%、94%的患者获得了1年DFS。

2022年ASCO报道了来自荷兰的PANDA研究,2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采取atezolizumab+DOX新辅助治疗,结 果ypCR率 达 到45%,MPR率70%。2022年AACR期间报道的帕博丽珠单抗+SOX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胃和胃食管交界癌的单臂Ⅱ期研究,ypCR率 为20.6%,MPR率 为38.2%。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开展的Ⅱ期单臂研究,使用信迪利单抗+SOX新辅助治疗21例局部进展期胃癌,ypCR率为33.3%。2022年ASCO GI期间发表的SHR1210研究,针对22例HER-2阳性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例采取卡瑞丽珠单抗+曲妥珠单抗+SOX新辅助治疗,结果31.3%的病例获得了ypCR。2021年ASCO期 间 发布的SHARED单臂Ⅱ期研究,28例局部进展期胃癌采取新辅助信迪利单抗+放化疗,42.1%的 患 者 达 到ypCR, 73.7%的患 者 达 到MPR。目 前,包 括MATTERORN、Keynote-585和HLX10neo等三个国际、国内前瞻对照随机Ⅲ研究也在开展。

此外,来自国内的一项Ⅱ期前瞻多中心随机对照新辅助放化疗临床研究远期的随访数据显示,治疗组pCR率为16.9%,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DFS率分别 是33和27个 月。SHARED近期结果显示,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放化疗+抗PD1单抗,pCR率为42.1%,MPR率73.3%,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可控。来自日本的Trigger研究近期结果 发 现,将46例HER-2阳 性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例分为治疗组(SP+曲妥珠单抗)和对照组(SP),治疗组ORR率和病理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来自荷兰的免疫+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单臂研究初步结果显示,20例pCR率为45%,MPR率为70%。梁寒教授表示,进入免疫治疗时代,“围手术期免疫+”正在获得越来越多证据,随着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免疫治疗适用人群的筛选在不久的将来会迎来新进展。

术前新辅助化疗提高肿瘤降期

解放军总医院李杨等报告了“进展期胃癌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时间窗的选择对肿瘤降期退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该研究旨在探索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术前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后,选择何时进行手术能够提高肿瘤降期退缩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研究纳入了曾经接受4~6周期S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共70例,术前临床分期为T3~4N1~3M0,手术方式均选择3D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D2)。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末次化疗结束到手术的时间窗为≥4~6周,对照组患者末次化疗结束到手术的时间窗为≥6~8周,研究人员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理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发现,在肿瘤降期方面实验组T分期的降期率为75.2%,对 照 组 为46.7%,N分期的降期率为68.8%,对照组为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肿瘤退缩情况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肿瘤退缩TRG1、2级分别 为30.7%对10.5%,49.6%对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痿、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进展期胃癌患者在结束4~6周期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后的4~6周内行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T、N分期的降期率和肿瘤退缩,此外,适当延长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时间窗的间隔,对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并无显著影响。

解放军总医院李硕等报告了“局部进展期胃癌经不同时长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退缩比较”。目前已有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行SOX方案新辅助化疗较为安全,而且可以使患者获得生存获益,但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最佳时长尚无定论。研究人员通过比较进展期胃癌患者行不同时长疗程S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短期疗效,初步评估了延长术前新辅助化疗时长的可行性。

该研究回顾性收集了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的局部进展期可切除胃癌、分 期 为cT1~2N1~3M0或cT3~4aN任 意M0、术 前 接 受S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患者。20例患者术前行3周期新辅助化疗,10例患者行5~6周期新辅助化疗,而后均接受D2胃癌根治术,比较了两组在肿瘤退缩、手术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显示,3周期组肿瘤退缩分级为0~2的患者共7例,占35%;5至6周期组肿瘤退缩分级为0~2的患者共4例,占40%,5至6周期组具有更优的肿瘤退缩的趋势,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周期组的R0切除率为95%,5至6周期组的R0切除率为1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人员认为,延长术前新辅助化疗时长具有达到更优的肿瘤退缩的趋势,可能会使患者获得生存获益,且未对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造成不良影响。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仍需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延长术前新辅助化疗时长是否可行。

腹腔化疗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葛杰等报告了“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该研究旨在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在进展期胃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纳入了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HIPEC治疗的进展期和局部晚期胃癌患者125例,按治疗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及转化治疗组,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收集了医院同期未行HIPEC的对照组胃癌患者121 例,每组患者根据是否行HIPEC治疗分为HIPEC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了三组患者中各HIPEC组与对照组的生存情况与安全性。

结果显示,预防组中,HIPEC组与对照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8.6% 和41.8%,两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34个月和29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5.9% 和39.1%,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31和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腹膜转移率分别为17.6%和31.3%,HIPEC组明显降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N分期是影响该组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梁寒教授(左)主持学术讨论

治 疗 组 中,HIPEC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14%,对照组为0。HIPEC组与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8和11个月。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影响该组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热灌注化疗是患者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

转化治疗组中,HIPEC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15.8%,对照组为0。HIPEC组与对照组的两组中位OS均为10个月,但两组总生存时间经Log-rank检验达到统计学意义。HIPEC组与对照组R0切除率分别为19.4%和5.7%,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行R0切除是影响治疗组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此外在安全性方面,三组患者中HIPEC组与对照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人员认为,进行HIPEC 治疗可延长进展期和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可控,HIPEC 治疗可有效降低预防组术后腹膜转移的发生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杨中印等报告了“新辅助腹腔内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胃癌伴腹膜转移的Ⅱ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旨在探索NIPS在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哪些特定人群将从NIPS治疗中获益。

研究人员通过术前影像学和临床症状进行筛选,进而通过腹腔镜探查将明确伴有肉眼可见的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对于纳入研究的患者,给予紫杉醇按照20 mg/m2腹腔内灌注,50 mg/m2静脉滴注,均为第1和第8天给药,S-1 按照80 mg/m2连续给药14 d,停药7 d,3周为1个疗程。每3个疗程进行1次评估,随访时间为最后1例患者完成入组后3年。主要研究终点为1年总生存率,次要研究终点为影像学和病理学反应率、安全性、转化手术结果和总体中位生存期。

结果显示,1年总体生存率 为67.2% ,2年 的 总 体 生 存率为31.3% ,3年的总体生存率为14.9% ,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9.3个月,依据WHO标准总体的反应率为34.4%。疾病控制率为95.3%,且化疗毒性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安全可控。其中,42例患者进行了转化手术,转化手术率为62.9%,其中的23例患者行R0切除,占54.8%,这些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到31.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进行转化手术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性别、是否行R0切除、病理淋巴结分期和肿瘤退缩等级(TRG)是进行转化手术的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首次提出了进行转化手术的患者中男性患者、进行R0切除、术后淋巴结分期为ypN0~1或者TRG 1级的患者,从NIPS 治疗中获益最大,研究人员认为,NIPS治疗对于胃癌腹膜转移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探索转化治疗新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包满都拉等报告了“晚期胃癌转化治疗研究进展”。目前,临床针对晚期胃癌主要采用姑息性药物联合治疗,近年来随着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的发展,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较以往有所延长,但整体疗效仍不容乐观,因此亟须新的治疗理念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疗效上的突破。该研究回顾了近年来针对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的发展和现状,旨在为临床晚期胃癌转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研究人员检索了晚期胃癌转化治疗的相关文献,通过对中外文献进行分析、汇总,总结了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美国NCCN指南、日本胃癌规约及欧洲肿瘤协会指南目前推荐的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均是以氟尿嘧啶及紫杉醇类药物为基础全身化疗,其中位生存率远低于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的17个月。有些国家地区应用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等与化疗药联用治疗晚期胃癌,发现肿瘤出现部分缓解甚至降期。一项研究将曲妥珠单抗联合DCS方案用于HER2阳性转移性胃癌患者的转化治疗,R0转化率为56.3%,中位PFS和MST均大于18.3个月且副作用可控。

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胃癌的获益人群等尚存争议,仍需更多研究证实,其能否用于转化治疗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日本一项研究显示,Pembrolizumab单独或联合化疗在未经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和耐受性。但另一项研究却显示,Pembrolizumab作为细胞程序化死亡配体-1(PD-L1)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与紫杉醇相比并不能提高总生存率。

梁寒教授团队近年来在晚期胃癌转化治疗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研究人员在前期细胞毒药物治疗及细胞毒+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借鉴KEYNOTE-811研究设计将治疗方案改良为细胞毒+阿帕替尼+信迪利单抗的4药模式,目的是探索传统细胞毒+国产广谱抗血管靶向药物+国产抗PD-单抗,用于不可手术的Ⅳ期胃癌的转化治疗。针对Her-2阴性的不可手术的Ⅳ期胃癌患者,采取紫杉醇+替吉奥+阿帕替尼+信迪利单抗的4药模式;对有腹膜转移胃癌患者采用西药模式+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没有腹膜转移患者采取4 药模式转化治疗。每2~4周期进行一次影像评估疗效,一般采取增强CT,必要时做强化核磁(伴肝转移患者)和PET-CT;如果达到了R0手术要求则在MDT讨论后采取手术治疗。

初步结果显示,目前在研患者56例,可评估疗效患者47例,ORR为61.7%;DCR达 到97.9%。28例 患 者 接 受R0手术,总的R0转化率为59.6%。术后病理报告,TRG 0级5例占17.2%,MPR (TRG 0-1)7例,占24.1%。全组患者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1~2级AE,一例SAE为二次转化治疗后发生消化道出血,急症手术,没有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没有手术相关死亡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d。梁寒教授表示,4药模式用于Ⅳ期胃癌的转化治疗,安全可耐受,获得比较满意的R0手术转化率,病理完全缓解(ypCR)达到17%,因此转化治疗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全新治疗模式,也为Ⅳ期胃癌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封面图为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癌中心主任梁寒教授)

猜你喜欢

单抗进展局部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丁学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