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毒邪”与妇科疑难疾病

2023-01-05朱晨晨

陕西中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疑难妇科疾病难治性

朱晨晨,曾 诚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毒邪”致病,自20世纪90年代王永炎院士运用其理论治疗中风病以来,成为了中医药界近年来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的非肿瘤疾病,如慢性心衰、中风、艾滋病、干燥综合征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进行了大量有关“毒邪”致病的探讨研究,临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1-3]。中医妇科学作为中医药临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病因病机,还是临床治疗方面,对“毒邪”的研究尚浅,往往停留在盆腔感染之热毒与妇科肿瘤之癌毒,对于其他“毒邪”较少进行深入的探讨[4-5]。而目前临床许多疑难的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等,虽然有较为统一的认识,但根据传统证型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却仍然反复,病情缠绵不愈[6-8]。“毒邪”作为许多疑难内科疾病临床取得成效的突破口之一,笔者认为,“毒邪”致病同样也适用于难治性妇科疾病当中。文章就从“毒邪”的性质与特点出发,探讨“毒邪”与难治性妇科疾病发病的联系,旨在为妇科疑难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较新的思路与方法。

1 “毒邪”的性质与特点

“毒邪”包括广义的毒邪与狭义的毒邪[9-10],广义的毒邪主要包括:①病因病机,即狭义的毒邪,是为“毒邪”发病的因素与机制;②药物食物的毒性,包括有毒中药,西药的毒性,以及一些食物像发芽马铃薯、霉变甘蔗所含毒素等;③以“毒”作为病名,如“梅毒”“丹毒”“脓毒症”等;④治法,如中医的清热解毒、利湿解毒,西医的催吐以排出毒物等。显然,以妇科疑难疾病作为研究对象,文章主要探讨狭义的毒邪。

狭义的毒邪作为中医理论中一种较为独特的致病因素,又可分为“外毒”和“内毒”[11-12]。外毒即为外来之毒,从中医学角度来说,其可分为:①六淫燥烈过度。王冰注解《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可以说六淫燥烈过度的部分,即为外毒的一部分,其来源于六淫,又与普通的六淫之气的性质不同,没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却常导致危急重症或难治性疾病。六淫燥烈为毒可以单行为毒,也可以兼夹为毒。如风邪燥烈则为风毒,可导致破伤风;暑邪燥烈则为暑毒,常导致热射病;燥邪燥烈则为燥毒,可发为干燥综合征;湿热毒邪混杂,可造成乙型肝炎等。②疠气。明朝吴又可《温疫论·原序》记载:“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吴又可认为戾气是有别于六淫的一种独立的致病因素,常常发病急骤,病情危笃,造成烈性传染病,正如《诸病源候论·温病发斑候》所说:“冬时天时温暖,人感乖戾之气,未即发病,至春又被积寒所折,毒气不得发泄,至夏遇温热,温毒始发于肌肤,斑烂隐疹,如锦文也”,所以戾气也是中医外毒之一。③毒虫刀刃饮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千般疢难……金刃、虫兽所伤”。金刃刀伤,中医认为,外科手术是为金刃伤及机体,诱发术后感染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可称其为外来金刃之毒[13]。毒虫咬伤或饮食毒素进入人体,可使人直接中毒,显然也属于中医外毒的一部分。从西医角度而言,外毒具体可分为生物性外毒,主要是病毒、细菌等有害微生物,如新型冠状病毒、艾滋病毒、结核分枝杆菌、黄曲霉素等;物理性外毒,主要是对机体有害的物理因素,如过量紫外线、过量辐射等;化学性外毒,主要是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各类农药、有害气体、有毒药物等。中医视角与西医角度来看外毒是可以相互包含的,如西医学生物性外毒新冠病毒,中医学认为是戾气之毒,而中医学上的六淫燥烈的火毒、热毒,可以是西医学上的辐射等物理性因素。

中医学对于“内毒”的理解相对起步较晚,自王永炎院士提出“毒损脑络”理论治疗中风以来,才逐渐被探讨和研究。中医认为,中风主要的病因病机为“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14],这几方面均非一朝一夕所形成,而是在长期的过程中由于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等各种原因不断累积,体内痰瘀互结,生风生火,加之正虚不能祛邪,风火痰瘀在体内根深蒂固,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衡,最终发为中风。中风的发病过程,即为内毒的致病过程。因此,内毒是在饮食、情志、劳逸等因素的诱发下,正虚不能抵抗的前提下,导致痰、瘀、水、湿、火等病邪深入脏腑经络,根深蒂固,胶着难化,使脏腑经络失衡而成毒。并且,内毒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机体气血阴阳紊乱到达一个极致,因而爆发急症或疑难疾病。另外,一些体内正常物质,积累过多,也可转化为内毒,比如糖尿病的高血糖,可称之为“糖毒”,血糖过高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跟内毒积累过多致病的性质是一样的。

通过上文对“外毒”“内毒”的阐述与理解,可知狭义的毒邪有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特点:①暴烈性:毒邪本身有极强的致病性。外毒本性暴烈,可直接侵犯机体而致病,如破伤风。而内毒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使机体气血阴阳极度失衡,发为重症,如中风,此即为毒邪的暴烈性。②难治性:对于内毒而言,往往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正虚不能驱邪,毒邪深伏脏腑经络,胶着凝滞,难以祛除,导致疾病缠绵难愈,经久不治。所以毒邪还可以导致一些难治性的疾病,如中医的痴呆病,即使明确其基本病因为肾精不足,髓海失养,然由于热毒、浊毒等毒邪长期存在,毒损脑络,临证补益肾精效果往往不佳,使其难以治疗,颇为棘手。③侵害性:由于毒邪致病或暴烈或难解,常常侵害机体正常组织,使其发生改变,进而发生病变。如烧烫伤的火毒可直接使皮肤脱水甚至坏死,又如冠心病的痰毒,能使冠状动脉硬化而形成斑块等,这些都是毒邪侵害性的表现。④广泛多样性:毒邪由于其暴烈、难治的特性,毒邪致病往往累及机体多处,可以是多系统,多器官,因此毒邪致病症状多,变化多。如热毒、糖毒等导致的糖尿病,可累积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下肢、血管等多个部位和器官,导致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一系列病变,是为毒邪的广泛性。⑤随本附着性:从内毒、外毒的形成来看,毒邪需要依附在原有的病邪之上,如风毒为风邪燥裂的部分,瘀毒的形成最开始为瘀血形成,久留脏腑经络而为瘀毒。因此,毒邪会保留其原有病邪的一些特征,如湿毒黏滞,易侵下部,阻滞气机;瘀毒疼痛,阻滞血脉,刺痛剧烈等。并且毒邪可以兼夹为害,如痰瘀互结日久导致的痰毒、瘀毒胶着等。⑥阈害性:即毒邪致病需要一定的量或时间。对于外毒而言,需要有一定量的外毒入侵机体,才能体现其暴烈之性,少量的外毒机体正气充足可以抵抗。如少量的伤寒杆菌难以传染伤寒,必须要有10万个菌体才能造成感染。对于内毒而言,毒邪在体内慢慢形成,扎根机体,消耗气血,阴阳失衡,达到一定程度时机体脏腑功能紊乱,最终难以自行调节,继而发病,内毒从形成到极端的过程就是其致病的阈值性,属于中医的“伏邪”致病。

2 “毒邪”致病与妇科疾病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是否发生,最重要的是冲任损伤与否[15-17]。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可导致脏腑、气血失调,间接影响冲任,或先天不足、房劳多产、跌打手术、病理产物堆积等直接影响冲任,冲任损伤,继而导致胞宫、胞脉、胞络损伤及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发为各种妇科疾病。毒邪作为近年来中医学热门的独立致病因素之一,妇科疾病的发生也需考虑毒邪的存在,应从毒邪致病的特点加以论述。

毒邪具有暴烈性,女性在经期产后,血室正开,若调护失当,感染外毒,外毒暴烈可直接损伤冲任,侵蚀胞脉胞络,发为急性盆腔感染乃至迅速发展为脓毒症,危及生命。此外,大剂量或长期接受放射线,或使用雷公藤等毒性药物,其直接作用于冲任,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是为毒邪致病的暴烈所在。因此,毒邪可以直接损伤冲任而致妇科疾病。

毒邪又具有难治性,毒邪作为一类独立的致病因素,深入脏腑经络,使机体气血阴阳长期处于一个失衡状态,间接影响冲任而发病,或毒邪盘踞冲任,日渐损伤冲任而发病。由于毒邪的根深蒂固,难以祛除,导致冲任持续受到影响,使一些妇科疾病难以治愈或缠绵反复。就如湿毒凝于冲任胞脉,缠绵难去,导致小腹疼痛,带下异常,甚至不孕,常见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临床颇为棘手的一个问题。所以说,临证所见的妇科难治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都可以考虑毒邪的存在。

毒邪还具有侵害性,不仅损伤冲任,还可导致胞宫、胞脉、胞络等正常的部位发生改变,如湿热郁于冲任,日久化毒,腐蚀血肉,发为阴疮。还有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卵巢增大、多囊改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内膜侵袭,盆腔炎性后遗症的盆腔粘连、输卵管积水、包块,HPV导致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妇科肿瘤等,均属于正常组织发生改变,体现了毒邪的侵害性。

毒邪的广泛多样性在妇科疾病中体现在毒邪对脏腑、冲任、胞宫、胞络、胞脉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多部位的侵害与干扰,出现复杂、繁多的症状体征。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仅有生殖系统的卵巢增大、高雄激素、排卵障碍等问题,又可见内分泌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障碍,导致出现闭经、痤疮、多毛、黑棘皮、肥胖等一系列复杂的症状体征,又如子宫内膜可侵袭到机体不同部位导致不同症状,以及妇科肿瘤的转移等,便是与毒邪的广泛侵袭性和变化多样性息息相关。

由于存在随本附着性,毒邪导致的妇科疾病会表现出其原病邪具有的特征,对于临证毒邪性质的判断是大有裨益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为痛经,疼痛固定不移,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色暗有块等,可知内异症多为血瘀证,毒邪载体主要为瘀血,瘀血深入冲任胞脉而成瘀毒。因而依此类推,多囊卵巢综合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则多为痰毒、湿毒或湿瘀互结之毒等。

当毒邪入侵冲任,其害尚浅,暂未达到致病阈值时,可出现一些前驱的症状,如,盆腔炎性疾病湿毒损伤冲任胞脉,毒邪尚未侵袭形成包块、积水或粘连,其以湿邪表现为主,主要有小腹绵绵作痛,带下量多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卵巢改变之前,患者就可能存在肥胖、月经不调等痰湿证;又如感染高危HPV后,要先经过数年的宫颈上皮内瘤变阶段,才能转化为癌毒导致宫颈癌等。所以除了外毒的一次性暴烈致病以外,毒邪的阈害性决定了其导致妇科疾病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类似于中医“伏邪”的致病特点,临床要提前预判,这对于及时阻断病程进展是很有意义的。

3 “毒邪”在妇科疑难疾病中的治疗

3.1 辨 毒 “毒邪”在妇科疾病中的治疗,首先要辨明哪些妇科疾病有毒邪的存在,可依据毒邪的暴烈性、难治性、侵害性以及广泛多样性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发病急骤危笃的,如急性盆腔感染;②疾病反复缠绵的,如顽固性原发性痛经、盆腔炎性疾病、崩漏;③有正常组织发生改变的,如宫颈上皮内瘤变、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④症状复杂多样,涉及多个系统的,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均可认为有毒邪参与其发病。其次,运用中医辨证方法辨明疾病的主要证型,再依据毒邪致病的随本附着性,司外揣内,根据辨证结果来确定毒邪的性质。如热盛血瘀证,可判断其毒邪性质为热毒、瘀毒。

3.2 治 毒 毒邪致病总的治疗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加用解毒之法。辨证论治可去除毒邪附着病邪,使毒邪无所依附而失去致病性。解毒则可化解冲任、脏腑、经络之毒邪,解毒的主要方法有:①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火毒、热毒,常用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败酱草、栀子等;②化瘀解毒法,适用于血瘀至极之瘀毒,多用化瘀解毒的血分药,如紫草、地榆、益母草、红藤、毛冬青、石见穿等;③化痰解毒法,适用于顽痰凝滞成毒者,常选猫爪草、山慈菇、法半夏、蛇六谷、皂角刺、猪牙皂等化痰散结解毒;④祛湿解毒法:适用于湿浊流滞脏腑经络,久而成毒者,常用土茯苓、薏苡仁、萆薢等,利湿解毒泄浊;⑤通络解毒法,由于毒邪易深入经腑经络,故毒邪致病都可以采用虫类药通络解毒,可用全蝎、蜈蚣、壁虎、水蛭、地龙等;⑥扶正解毒法,毒邪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正虚,可以通过扶正祛除毒邪,所以扶正解毒可贯穿所有的解毒治疗,或补气,或养血,或滋阴,或温阳,再根据邪实正虚的程度选择扶正药物与剂量。此外,毒邪临床可单独依附病邪存在,又可相兼互结,所以上述解毒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方法同时运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3.3 防 毒 由于女性特殊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性,妇科疾病感染毒邪的可能性较大,故而未病先防、固护冲任就变得尤为重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机体正气旺盛,冲任气血充足,则可抵抗毒邪,因此平时要注重调养正气,进行适度体育锻炼,合理饮食,起居有常,避免劳倦,房事适度等。又要阻断毒邪的致病来源,如固定性伴侣,经期产后血室开放之时注意调护,避免接触不洁之物,慎用生殖系统毒性药物及手术等,减少毒邪入侵冲任的致病机会。毒邪具有阈值性,是为“伏邪”,若已感染毒邪,在其尚未发病之前,毒邪尚未深入冲任改变正常组织之时,仍然可以进行预防。如高危HPV导致的宫颈上皮内瘤变阶段,可积极采取物理治疗、锥切、中医药扶正解毒等方法,防止其转化为癌毒导致宫颈癌。因此我们在临证判断毒邪致病的趋势时,就可以对其进行干预,防止其深入致病,如临证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症状,但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暂不支持诊断时,就可采用化痰解毒,扶正调经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卵巢增大的病理改变。另一部分外毒直接急性致病,可在控制其急性症状后,继续积极采用解毒之法,防止其进一步深入。如急性盆腔感染后,清解热毒后继续使用扶正祛湿解毒的中药,可在大程度上防止盆腔粘连等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4 小 结

妇科临证存在部分疾病,尤其是妇科疑难杂病,即使有较明确的病因病机及中西医治疗分型,临床疗效仍然欠佳,也没有尽可能突出中医治疗的优势与特点。毒邪致病理论的兴起,为突破这一瓶颈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国内学者进行了一些疑难妇科疾病与毒邪致病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的治疗上运用解毒之法,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试验都展现了其治疗的优越性[18-20]。然而由于此类研究较少,有关毒邪导致妇科病的相关认识与治疗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仍需要进一步的明确与探讨。笔者上文从中医对毒邪的认识出发,探讨了毒邪的致病特点,与中医妇科独特的病因病机相联系,可知毒邪的暴烈性、难治性、侵袭性以及广泛性是其导致妇科疾病的特殊机制,随本附着性是辨毒治毒的关键所在,而阈值性是防毒的重要节点。总而言之,妇科临证遇到缠绵反复的疾病,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可考虑是否有毒邪的存在,要重视“辨毒”“治毒”以及“防毒”的诊疗方法,通过内服、外敷、灌肠、针灸等途径给药,使毒邪从多路化解排出,为妇科疑难疾病提供了较新的治疗思路。

猜你喜欢

疑难妇科疾病难治性
女青少年对常见妇科疾病的认知及防控能力调查分析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远离妇科疾病这么做才正确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妇科疾病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