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共百年合作:认知、经验与展望

2023-01-05胡云红宋天一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共两党国共合作纲领

胡云红,宋天一

(1.国家法官学院,北京 100000;2.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1]回望百年党史和整个中国近现代政党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对近百年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影响最深的两个党派,“20年代以后的中国政治、经济和中国革命的进程,无不与国共两党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2]。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波澜曲折、复杂多变,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国家命运、民族独立和人民福祉。因此,国共两党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共同取得了诸多成就。在政治方面,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双方都秉持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蒙难、民族危亡之际暂时搁置政见的不同,求同存异;在军事方面,面对军阀割据和列强欺凌,发挥两党军队优势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将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了中国;在文化方面,国共两党同样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宣传,创办革命文化教育。这些历史成就,为我们认知百年国共合作、总结百年国共合作实践经验、开拓百年国共合作新篇章提供了指引。

一、百年国共合作的发展认知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规律,我们要认真研究和镜鉴”[3],因为“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4]27;只有掌握了历史规律,才能“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5]13。纵览百年历史,国共两党的关系亦有其规律所在。

(一)合作是百年国共关系的主流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5]4。历史主流是最重要的历史规律,认识百年国共关系的历史规律首先应认清百年国共关系的主流趋势。从历史事实上看,国共两党的合作存在坚强与薄弱、全面与部分、正式与非正式、全党与党员个体的差别。国共百年合作史上,在中华民族遭遇危局变局、主要矛盾转化为革命战线与北洋军阀、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侵略之间的激烈矛盾时,国共两党能够暂时放下分歧,在政治上达成合作共识,从而形成国共合作;反之,当主要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国民党反动派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激烈矛盾时,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就会丧失,国共合作就会走向薄弱直至破裂: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当国共合作较为坚强时,国共两党的合作范围就相对全面,合作形式也较为正式,合作方式则是全党的党内合作或党际合作;反之,当国共合作较为薄弱时,国共两党合作范围则相对狭小,合作形式也主要以个别党员间的非正式合作为主。从根本原因上看,国共两党的合作始终包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政党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中的一部分人组成的,无论是国民党还是中国共产党,无论是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还是无产阶级在民族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华民族,这是国共两党能够合作的根本原因。从现实需求上看,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损。百年国共合作史告诉我们,国共两党同心同德、精诚合作则能取得全方位的历史成就;反之,国共合作破裂甚至走向对立、对峙则会爆发内战。从发展方向上看,国共合作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可否认,无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还是百年国共合作史中的其他国共两党合作的情形,都有偶然因素的存在,然而“在历史的发展中,偶然性发挥着作用,而在辩证的思维中就像在胚胎的发展中一样,这种偶然性融合在必然性中”[6]。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基于民族利益和政党目标的必然选择。因此,合作是百年来国共关系的主流趋势,也是中华民族的民心所向。

(二)危局变局是百年国共合作的时代背景

纵览百年国共合作史,我们可以发现,凡属国家危难、民族危急、世界风云变幻之时,国共两党就较容易达成广泛的、持久的、坚实的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发轫于军阀割据、混战之时,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使得民不聊生,各地工人农民运动此起彼伏却惨遭军阀的血腥镇压。国民党内孙中山先生遭遇兵变,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面临军阀的打压也跌入低谷。与此同时,民众的民族意识逐渐被唤醒,国内革命情形出现了不稳定局面,未来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充满了变数。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对中国的侵略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并在七七事变后加快对中国的侵略,企图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得中国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国内抗战救亡的民众怒潮一浪高过一浪,而国民党的不抵抗使得国内呈现大厦将倾、狂澜既倒的败象。两次国共合作均形成于危局变局之中,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际,人民疾苦、民不聊生之时,国共两党在危局变局中能够以民族大义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重,暂时放下政治立场之争。因此,危局变局是百年国共合作史中重要的时代背景。

(三)爱国主义是百年国共合作的精神内核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尽管国共两党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目标,在某些方面是政治上的竞争关系,但国共两党都是中国的政党,爱国主义是两党共同的精神。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正是因为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驱动,中国共产党才能同意以“党内合作”形式开展国共合作,国共两党才能暂时放下政见上的不同,全心全意地精诚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更是如此,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的“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以极其残暴的手段残害共产党人的同时,也让共产党人对国民党的信任顷刻间毁于一旦。但即便如此,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悍然入侵时,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所面对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指出:“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7]8

(四)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是百年国共合作的内生动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的兴衰关乎着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兴亡,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回望百年国共合作史,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也是国共两党百年合作的内生动力。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以民族盛衰为己任,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起为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而奋起革命。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再度携手抗日救亡,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战,维护中华民族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根本利益。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7]4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不仅仅包括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也包括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等。新中国成立后,国共两党合作打击“台独”,维护祖国统一;改革开放后,国共两党合作发展经济,造福两岸人民,都是国共两党合作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表现。

二、百年国共合作的实践经验

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国共百年合作史中,国共两党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这些有益经验将为我们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大势、开启国共合作新时代新阶段新篇章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持。

(一)接触沟通是开启国共合作的必由之路

积极接触和加强沟通是政党相互了解、增强政党互信、凝聚政党共识、开启政党合作的前奏。在百年历史中,历次国共合作都是由国共两党的正式或非正式接触沟通开始的,国共两党的接触沟通在百年历史中占据了重要部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国共两党就有了很多的接触沟通,国民党一些党员曾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国共两党还相互支持开展了诸多革命运动,这些早期的接触沟通为国共两党之后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等大规模、全方位的合作奠定了政治互信和政治情感的基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前的1922年8月,共产党人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人孙中山在上海会面,两人就当前革命形势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随后,共产国际的马林也同孙中山在上海见面,就共产国际、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事宜进行了详细的商谈,并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这一建议被孙中山采纳。第二次国共合作前夕,国共两党同样进行了正式和非正式的广泛接触沟通。1937年8月,国民党在南京主持召开了国防会议,诚邀各方来南京共商抗战救国的有关事宜,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领导人赴南京参会。经过激烈的探讨,国共两党在有关问题上终于达成一致,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确立,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共两党观念的转变,国共两党的接触沟通日益密切,从汪辜会谈到吴伯雄访问大陆,从江丙坤的“破冰之旅”再到连战的“和平之旅”,国共两党接触沟通的级别和频率越来越高,带来的合作共赢机会也越来越多,两岸关系日益亲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关系虽然历经坎坷,但终究能打破长期隔阂,开启交流合作。”[8]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指明了两岸关系的发展道路,为了促进两岸关系在健康的道路上快速发展,国共两党的接触沟通同样必不可少。首先,我们应对通过国共两党接触沟通开启国共合作充满信心。无论是从历史认知还是从实践经验上看,国共合作都顺应时代民心、符合历史大势,我们相信国共合作既是可能实现的,也是必然实现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国共两党的接触沟通,国共合作的进程必将加快。其次,我们应对国共两党的接触沟通怀有诚心。古语有云:“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在国共两党的接触沟通中,国共两党均应以一颗诚心平等对待两岸同胞,本着诚实诚心的原则拿出最大诚意进行接触沟通,不突破对方底线,坚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接触沟通顺利进行。最后,我们应对国共两党的接触沟通抱有耐心。国共两党的合作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再度形成全方位国共合作的困难,并对国共两党的接触沟通抱有耐心,持续深化国共两党的接触沟通和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

(二)求同存异是保持国共合作的基本理念

求同存异是中国古代延续至今的政治智慧,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百年国共合作史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两党就政治信仰不同、政治目标不同、政治理论不同,最根本的是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群体和阶级利益也截然不同,这些巨大的差异决定了国共两党必然会存在摩擦甚至对抗,但这并不是说国共两党不存在合作的可能。历史已经证明,在面临危局变局时,国共两党是可以合作的。这是因为国共两党除了差异外,还有着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根本的就在于他们都是中国的政党,“中国”是他们共有的限定词。

当下,求同存异仍然是保持国共合作、深化国共合作、发展国共合作的基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求同存异,就是要本着同舟共济的精神,发挥政治智慧,聚集和扩大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共识,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4]234要做到推动扩大共识和妥善管控分歧,首先,应坚持求同存异的根本原则,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一个中国原则是国共两党共商合作的根本原则,任何情况下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其次,应当推己及人地全面了解国民党的现状。“我知道,台湾同胞因自己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有着自己特定的心态,包括特殊的历史悲情心结,有着强烈的当家作主‘出头天’的意识,珍视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希望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们完全理解台湾同胞的心情。”[4]238再次,应当尽力寻找两党的共同点,扩大两党共识。两党党员同属中华民族,文化同属中华文明,文化交流将是扩大两党共识的“突破口”。要加深两党的文化交流合作,通过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增进政治互信、开拓经济合作、实现文化共享。最后,应当妥善解决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政治分歧,“至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4]239。

(三)纲领规范是维系国共合作的制度纽带

就政党合作而言,纲领规范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百年国共合作史上,纲领规范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维系了国共合作的持续进行,促进了国共合作的不断发展。两次国共合作均制定了重要的纲领规范,以维系国共合作的顺利开展。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方面为实现国共合作主要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提出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国民党方面发表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该宣言包含了反帝反封的内容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是一个反帝反封的政治纲领。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就发表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宣言》,公开鲜明地表达了自身的抗战立场。七七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为尽快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国民党亦随后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两份宣言都具有纲领规范的性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革开放后,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国共两党及两岸政府、民间组织签署的各类纲领规范也日益增多,《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等多领域的合作性纲领规范,为两岸合作持续深化发展提供了规范保障。

从百年国共合作史看,发表或签订纲领规范对于国共合作而言,至少具有如下四方面重要意义:首先,纲领规范有利于持续深化国共合作的重要优势,将国共合作取得的共识通过规范形式固定下来。纲领规范自身具有稳定性特点,通过纲领规范固定下来的国共两党共识,能够在纲领规范的框架下持续深化,促进长期合作,避免朝令夕改。其次,纲领规范有利于持续优化国共两党的争议解决,确保在发生矛盾纠纷时能够在制度框架内进行协商。国共两党的合作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两党两岸的合作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纠纷,通过纲领规范能够在化解矛盾纠纷时有据可考,从而快速化解矛盾纠纷,避免矛盾升级破坏国共合作大局。再次,纲领规范有利于持续内化国共合作的民族感情,促进国共合作深入人心。纲领规范的公布同时具有宣示作用,国共合作的纲领规范能够增强海峡两岸人民对两岸关系的信心,深化内化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增进国共两党的友谊关系。最后,纲领规范有利于持续提高国共合作的实际质效,增进两岸人民福祉。改革开放后,两岸签署了多项关乎民生的纲领规范,纲领规范的实施也真正让国共两党合作惠及两岸人民。因此,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国共合作,要高度重视纲领规范这个国共合作的制度纽带。

三、百年国共合作的时代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4]238-239如今,时代的接力棒交到我们的手上,珍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趋势、推进两党两岸关系持续向好发展,是我们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国共百年合作取得更大成就作出时代展望。

(一)国共合作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国共两党自成立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4]240。“中国梦”不仅仅是大陆人民的“中国梦”,也是全世界所有中国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大陆人民的伟大复兴,也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伟大复兴,是属于中华民族这个具有古老历史和悠久文化传承的民族全体人民的荣光。因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两岸关系的发展、离不开台湾同胞的努力,“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让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早日成真”[4]240。

国共合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捷径”,这是因为国共合作具有天然的历史优势和政治优势。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有着逾百年的合作史,具有合作的历史传统;从政治上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海峡两岸都具有自身的政治基础,能够发动两岸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关系发展、台湾同胞前途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同胞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我相信,两岸同胞愿望不可违,民族复兴大势不可挡。只要国共两党胸怀民族复兴理想,广泛团结两岸同胞,就一定能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稳定,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9]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我们以国共合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即国共两党要同心同德、以民族复兴为理想,要精诚团结、以人民幸福为己任。惟有如此,方能实现国共合作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国共合作互惠共享两党繁荣美好未来“新发展”

回顾百年历史,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损。从政党发展角度来看,国共合作也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发展。作为两个成立逾百年的中国政党,在百年时间里国共两党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应当看到,国共两党尽管政治信仰、政治目标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但说到底都是中国的政党。目前,两党又分别有着各自的政党优势: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政党有着九千余万名党员,在领导中国人民治国理政的百年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其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实际,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国国民党所信仰的三民主义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目标上有相互包容、共通之处。因此,国共两党的合作将互惠互享,繁荣美好未来“新发展”。

(三)国共合作开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东地区的武装冲突频繁发生,种种问题都在挑战着人类的幸福和安宁,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在面临世界性问题时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对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发展的清醒认识,出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战争、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政党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当前,世界格局在变,发展格局在变,各个政党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把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10]国共合作在开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上,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国共合作能够凝聚更多政党共识,汇聚更大力量面对人类共同问题。国共合作的意义不仅是政党间的合作,也是深化两岸同胞间的合作,国共合作凝聚的政党共识将汇聚中华民族的共同力量面对人类共同问题。其次,国共合作能够政治互信资源共享,使中华民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作用。国共两党、两岸人民的大团结必将展现出更加深刻的民族智慧,使中华民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提出更优的中国方案,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的发展。

回眸百年历史,国共两党同心奋斗、携手并进的合作,为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贡献了巨大力量。凝望百年历史,国共两党的合作具有深刻的历史规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展望时代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契机,为民族复兴伟业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一道努力、共同奋斗。

猜你喜欢

国共两党国共合作纲领
抗战宣言书:《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的情报战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论国共合作早期中共党内右倾倾向的纠正
从上海三次工人武装暴动看国共合作的矛盾及冲突
普京的总统竞选纲领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的竞选纲领
统一俄罗斯党的竞选纲领
浅谈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
论国共两党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不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