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结就是力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2023-01-05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党群中国共产党

唐 奎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1943年,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在晋察冀边区——河北平山县北庄村唱响,并很快流传开来,传唱至今。《团结就是力量》唱出了中华民族共赴国难、团结抗日的决心,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最朴实的真理。2021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庄村全体党员的回信中特别提到这首歌曲,信中写道:“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如今,你们带领乡亲们传承红色基因,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摘掉了贫困帽子,我感到很高兴。”[1]无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党和人民的事业都离不开团结,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时,再次明确提出“团结就是力量”[2]66。团结就是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得出的重要历史经验。

一、始终维护党的团结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维护党的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及时总结维护党的团结的重要历史经验。

(一)确立党的核心和科学理论指导地位是维护党的团结的根本基石

坚强的领导核心,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更是维护党的团结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3]纵观党的百年历史,正是由于我们先后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国共产党才能以高度团结的面貌,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地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前进。反之,如果党内出现了不拥护领导核心、不服从中央的现象,就会给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造成巨大危害。譬如,长征途中,当我们党最需要团结的时候,张国焘挟兵自重另立中央,公然走上了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结果造成红军力量的重大损失。又譬如,抗战时期,王明从苏联回国后在党内拉帮结派,主持长江局工作时擅自发号施令,公然与中央分庭抗礼,一时造成党内同志思想分歧和混乱。历史正反经验教育全党:确立和拥护党的领导核心对于维护党的团结极端重要。

科学的指导思想既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取得胜利的理论基础,也是统一思想、维护党的团结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科学回答了不同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厘清了人们的思想认识,使全党思想达到了高度统一,为实现党的高度团结和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

确立和拥护党的领导核心,以科学理论统一思想,是我们实现党的团结极其重要的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2]32“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对维护党的团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民主集中制是维护党的团结的重要机制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它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的重要机制。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紧密结合。民主集中制的民主,主要是通过民主形式与手段、民主渠道与途径,有效集中党员的智慧,就重大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解决党员个体差异与党的共同纲领原则的具体矛盾,进而达到思想统一,有效维护党的团结。民主集中制的集中,主要是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党内会议、经过少数服从多数等相关程序,把党员的意愿和主张整合为党的整体意志,形成会议决议。它既要求全党思想统一,又要求行动步调一致,即“在集中正确意见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叫做集中统一”[4]。集中统一是实现党的团结的重要保证。

民主集中制,“民主”和“集中”是有机统一体。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在党内“四个服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原则中表现突出。“四个服从”原则,从结果看属于党内集中,从过程看属于民主。譬如,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并发表个人意见,党员参加选举是民主;而个人服从组织是集中。党在决策前听取多方意见、决策时体现多数意见是民主;而少数服从多数是集中。上级组织征求下级意见是民主;而下级服从上级是集中。党员选举党代表,党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民主;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中央决议,全党服从执行是集中。对比君主专制和寡头政治,集体领导一定是民主;而对于广大党员而言,集体领导又是集中。民主与集中互为依存、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使得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超大型政党,在最大效能上维护了党的团结,有效防止了山头林立、派系丛生的结果,从根本上避免了党内分裂。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维护党的团结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同志曾讲:“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5]党内批评的主要形式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党的团结的好方法、好传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是在一些危急关头,总是敢于拿起这一武器,面对面地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和统一。1927年,大革命在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突然袭击下惨遭失败,在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果断拿起“党内批评”武器,召开了八七会议,批判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及时结束了党内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局面,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1935年,在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再次拿起“党内批评”的武器,召开遵义会议,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共中央在正确思想路线上形成了统一认识、达成了空前团结。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抗日战争期间进行的延安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再次运用和平、民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解决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作‘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6]。“团结—批评—团结”也成为此后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基本方针和方法。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以此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内生活的严格规范,促进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7]随着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深入,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已然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规范,成为解决党内矛盾问题的钥匙,成为加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法宝。

总之,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核心、以科学理论统一思想,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现党的团结的重要经验。在新时代,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拥护“两个确立”,是我们维护党的团结和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始终增进党群军民的团结

取得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基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应当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增进和维护党群军民的团结。

(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增进党群军民团结的根本基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增进党群军民的团结,需要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一百多年来,不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不管顺境还是逆境,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来没有改变过、动摇过、迟疑过。刘少奇讲:“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8]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就必然地增进了党群军民的团结。

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从不畏惧牺牲。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付出了巨大牺牲,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370多万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使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完全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和其他一切旧式武装,并始终推动着党群军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井冈山上正是因为军民“森严壁垒”“众志成城”,所以才会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长征路上,正是因为鱼水情深,所以才会有“十送红军”的感人歌声;根据地里,正是因为军民相亲,所以才有了“人民子弟兵”的称谓;厮杀战场上,正是因为军民一家亲,所以才有了“沂蒙红嫂冒严寒立冰河肩扛架起火线桥”的感人故事,才有了人民群众用小推车小帆船推出、划出伟大胜利的军事壮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10]真理的背后,吾辈更须知晓:党群军民的团结,永远都是靠着我党我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来的。

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从不吝惜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动情地讲道:“我们集中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11]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49。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党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广大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400名党员干部献出了宝贵生命。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任务和灾难,中国共产党总是以高度负责的历史担当和伟大的奉献精神,生动诠释和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如今,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满意度和支持率已经是任何国家的政党都无比羡慕却又无法企及的。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党群关系在新时代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坚持群众路线是增进党群军民团结的必由之路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始终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保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增进党群军民团结的必由之路。一切为了群众,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正拥护。一切依靠群众,就是始终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组织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关键就在于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始终不遗余力地去唤醒民众、发动民众和组织民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即在集中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制定出方针政策,交给群众讨论和执行,并在讨论和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修改,使之逐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加深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和发展了党群军民的团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将“坚持人民至上”列为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再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而检验我们的政治优势是否货真价实,是否名副其实,关键就是要看党群军民团结是否不断得到增进和巩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就永远不会得逞。”[2]63党群军民之间的团结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三、始终巩固与同盟者的团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2]66建立和巩固统一战线,关键要团结同盟者,处理好与同盟者的关系。

(一)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团结同盟者的根本政治保证

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反复表明,但凡党坚持了对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统一战线就会牢不可破,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而一旦党忽视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统一战线就会遭到破坏,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工人运动的惨烈失败中清楚地认识到此时中国革命的力量还远不如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强大,要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于是,在当时各种因素和形势推动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当时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高潮。但正当大革命如火如荼开展时,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31万革命者倒在血泊中,共产党员数量从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锐减到1万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遭遇惨痛损失。在总结惨痛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党不但要建立统一战线,而且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随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又先后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始终坚持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党逐渐掌握并灵活运用统一战线的法宝,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继续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领导,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新生的人民政权里,统一战线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贯彻执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重视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继续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不断发展更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极大地调动和发挥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凝聚了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继续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最大限度凝聚人心和力量。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勠力同心,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没有党对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更不可能迎来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胜利。坚持党的领导,永远是统一战线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永远是巩固统一战线、团结同盟者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照顾同盟者利益是党通过统一战线团结同盟者的重要经验和原则

“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2]66党的伟大事业需要同盟者。不断巩固与发展统一战线,团结同盟者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奋斗,就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理论不断成熟,逐渐深悟照顾同盟者利益的重要原则,并且坚持这一原则,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譬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三三制”政权,吸收中间势力参加政府,实行减租减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等政策,极大地争取了开明绅士、民族资产阶级和地方实力派,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击并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拥军支前的积极性;实行“保护工商业者利益”的政策,进一步团结了广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诚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齐聚解放区,共商建国大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更加坚定了他们跟共产党走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譬如,党在中央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政权机构中,安排了一大批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旧知识分子等采取了妥善安置、继续使用的政策;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对资产阶级分子实行“量才使用,适当照顾”政策;等等。又譬如,在政党关系方面,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在民族关系方面,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拨乱反正,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各项统战工作政策,加强党同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民主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对同盟者中有代表性的人士都作了适当安排。中国共产党确立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合作方针;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区域自治立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知识分子;明确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统一战线各领域方针政策进一步完善,同盟者利益得到进一步照顾。《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制定和颁布,推动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为统一战线事业发展和保障同盟者利益等提供了法治保障。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一章,专门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待遇和职位安排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彰显出党对同盟者利益的尊重和照顾。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不断阐释和发展,包含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协商民主实践在全国范围、各个层次不断得到深化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理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理论的提出,对于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观点的提出,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同盟者的利益都得到了充分尊重和照顾。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了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建立起统一战线的坚实基础,才能够牢牢把握领导统一战线的主动权。

(三)既联合又斗争是党巩固统一战线和团结同盟者的必要策略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12]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主张坚持既联合又斗争。既联合又斗争是党巩固统一战线和团结同盟者的必要策略,这主要来自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经验总结。

1940年,毛泽东在阐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时,对以往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指出:“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而在土地革命后期,则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除基本农民以外),实为代表两个极端政策的极明显的例证。而这两个极端的政策,都使党和革命遭受了极大的损失。”[13]763毛泽东提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要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既对其革命性的一面采取联合的政策,又对其动摇妥协的一面进行适当的斗争。尤其与某些顽固势力进行合作时,更应该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这里所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而在被迫同资产阶级分裂时,就转变为武装斗争。”[13]608抗日战争时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势力,在与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同时,推行了一套“限共、溶共、防共、反共”的政策,频繁制造冲突,摧残进步势力。针对蒋介石的两面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一方面继续坚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另一方面坚持同顽固派作“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斗而不破。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正确,尽管国民党顽固势力不断制造摩擦,并且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但终究没能发动起全面内战,也没有退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的大局得以维护。这充分印证了“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13]745这一论断的真理性。

纵观统一战线百年历史,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原则、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是中国共产党巩固统一战线、团结同盟者的重要历史经验和原则。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始终维护党的团结、始终增进党群军民的团结、始终巩固与同盟者的团结,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实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团结奋斗,继续创造历史伟业,朝着更伟大的历史目标迈进。征途长远漫漫,唯有团结奋斗。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始终坚持团结奋斗,不断巩固和发展团结奋斗的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汇聚磅礴伟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党群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拱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家门口的“红色家园”
积极发挥党群组织作用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探索构架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新形势下油田党群工作思路的探索和研究
刍议党群干部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