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鳍式种植体与常规螺纹式种植体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23-01-03代晓娟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基台牙冠种植体

许 可,代晓娟,温 凯

(沧州市中心医院口腔门诊 河北 沧州 061000)

目前,临床上采用种植术(种植体长度>8 mm)治疗上下颌牙列缺损时,若伴有后牙骨量不足,需联合骨增量技术,可能会导致窦底黏骨膜穿破、下颌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同时对患者损伤较大,治疗时间较长,不利于术后恢复[1]。因此,需寻找一种减少患者花费、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治疗周期的手术方法治疗剩余牙槽嵴宽度和高度不足。近年来,随着种植体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单位长度种植体表面与骨组织接触面积显著增加,导致短种植体(种植体长度≤8 mm)的出现。且有大量研究指出[2-3],短种植体与常规种植体具有相似临床成功率。平鳍式短种植体系统具有口外粘接、1.5°自锁锥度、斜肩设计、低速备洞等特殊构造,且具有独特专利-非螺栓系统,可能具有成本、发病率和治疗时间较低的优势。冠根比(Crown to implant ratio,C/I)是决定修复体形态的诊断参数之一[4]。研究显示[5],C/I>1的修复体当施加功能复合式具有较高失败风险,但事实上5 mm或6 mm短种植体,效果比常规种植体要更好。前期实验已证明,鳍式种植体具有较好应力分布特征,会使应力在种植体周围诱导牙槽骨重塑,从而保证种植体长期稳定性[6]。基于此,本项课题通过研究对比平鳍式种植体与常规螺纹式种植体的临床差异,以期对骨量不足患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口腔门诊收治的100例口腔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种植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2~79岁,平均(45.22±8.61)岁;其中前牙缺失10例,前磨牙缺失20例,磨牙缺失20例,共50颗种植体;实验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2~80岁,平均(46.36±8.45)岁,其中前牙缺失10例,前磨牙缺失20例,磨牙缺失20例,共50颗种植体。两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下颌前磨牙、磨牙缺失及上颌前牙缺失,缺失时间6个月以上;②缺牙区骨质良好,无炎性肉芽组织等急慢性炎症;③无严重的系统性疾病等种植手术禁忌证;④种植前牙周炎得到有效控制者;⑤上颌窦区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9 mm;⑥临床资料完整者。

1.2.2 排除标准:①无种植条件者;②种植区有急慢性炎症者;③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等种植手术禁忌证;④免疫功能低下者;⑤孕妇或哺乳期女性;⑥头颈部存在恶性肿瘤者;⑦严重颌间骨骼差异者。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牙周检查观察牙周情况,测量所有剩余牙齿放射照相骨水平,如需要则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拍摄全景X线片、根尖片,采用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估患者种植体长度和宽度,Simplant®软件评估牙槽嵴角度并根据Misch分类测量牙槽骨厚度和密度。

1.3.2 治疗操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螺纹式种植体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平鳍式种植体治疗。

1.3.2.1 种植体植入: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CBCT扫描后,生理盐水做冷却,高速涡轮机做牙齿分割,微创拔牙器械扩大牙根、牙槽窝间牙周膜间隙,折断牙微创拔除,清理干净牙槽窝内软组织、碎屑。若已出现牙缺失,则省略上述拔牙步骤。3个月后采用CBCT复查,确认牙槽骨骨量、牙根长度及方向,进行手术方案设计,若CBCT显示骨量充足,患者采用不翻瓣技术;若CBCT显示骨量不足,患者采用翻瓣技术,即向近远中延伸做一沟内切口,翻开唇侧黏骨膜瓣3 mm左右,进行唇侧骨完整性探查。拔牙窝内定点,环形刀去除牙槽嵴顶黏骨膜,先锋钻钻孔至设计深度,组合钻逐级扩大骨孔,骨孔直径要略小于种植体直径2 mm,锥口钻成形骨孔开口,骨孔冲洗,逐级备洞,校准植入方向,将生物相容性极好纯钛金属种植钉植入,待种植钉与牙槽骨融合后进行种植体植入,充分就位后,上愈合螺帽。对多个种植牙钻孔时,钻针插入钻好的骨孔,显示钻孔方向,相邻种植牙转孔时与之平行即可。骨替代材料填充种植体与牙槽窝间隙,种植体连接愈合基台,聚酯线缝合拔牙窝创口。术后1周,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2次/天;漱口水控制牙菌斑,1次/天;透明质酸凝胶涂抹伤口,3次/天。术后家庭护理指导包括清淡饮食和停止刷牙1~2周,以避免手术部位的创伤或压力;术后1~2周拆线。

1.3.2.2 义齿修复:术后3个月,拍摄根尖X线片检查植入物及骨愈合情况。自固化丙烯酸模板制作专属薄膜支架,以确保射线照相定位重复性。第二阶段种植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打开牙龈组织并接触到下面种植体,将愈合基台连接到种植体上。术后3周,观察到种植体基本无动度,叩诊实响,无牙龈炎,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阴影,行义齿修复。聚醚精细印模材料[明尼苏达矿业制造(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软质中等稠度机混型]制取印模,制作上部牙冠。常规螺旋种植体的患者,内部螺钉将基台连接到种植体,含丁香酚水门汀[卡瓦盛邦(上海)牙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为00370]粘接金属陶瓷牙冠。平鳍式种植体的患者,在口外用Poly-F聚羧酸锌水门汀[登士柏(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将牙冠粘接到基台上,然后将牙冠基台组件插入指定位置,以接合种植体锁定维度,轻敲定制底座夹具和底层牙冠。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1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7]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满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

1.4.2 临床指标:两组修复时印模制取时间、牙冠制作成本及戴牙时间。

1.4.3 术中并发症:两组患者术中下牙槽神经损伤、上颌窦穿孔及炎症感染发生率。

1.4.4 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边缘骨吸收及种植体脱落情况。

1.4.5 修复后并发症:观察两组义齿修复后1年基台松动、修复体崩瓷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术中,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VAS评分较术中均明显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评分较术后1 d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 (±s,分)

注:*表示与同组内术中比较,P<0.05;#表示与同组内术后1 d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术中 术后1 d 术后7 d实验组 50 6.94±1.16 2.06±0.65* 0.72±0.45*#对照组 50 8.02±1.14 2.56±0.61* 0.78±0.41*#t值 4.695 3.966 0.697 P值 <0.001 <0.001 0.488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实验组印模制取时间、牙冠制作成本及戴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例,±s)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例,±s)

组别 例数 印模制取/min 牙冠制作成本/元 戴牙时间/min实验组 50 15.16±2.16 143.20±10.08 12.34±1.52对照组 50 17.50±1.65 271.20±15.05 14.12±1.57 t值 6.087 49.967 5.760 P值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5 两组总并发症比较:修复后1年,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修复后1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牙体缺损致病因素包括牙外伤、牙周病、龋病等口腔疾病,牙齿重度磨损、楔状缺损及牙齿发育畸形等特发诱因,也可能导致牙齿缺失[8-9]。牙齿缺失后,牙槽骨会发生垂直向、水平向吸收,其过程发展较慢且不可逆。且牙槽骨吸收通常会增加牙冠高度空间及牙弓间尺寸,导致C/I增加,从而加重种植体承受的非轴向载荷,导致高应力转移到周围牙槽嵴骨,引发骨吸收及并发症[10]。

种植义齿修复是当前修复上下颌牙区牙列缺损最可靠的治疗方案和手段,但由于上颌窦、下颌神经管存在,以及牙缺失后导致牙槽骨吸收,往往出现剩余牙槽嵴宽度和高度不足情况,从而增加种植失败的风险[11]。虽然联合骨增量技术能克服垂直向骨量不足,但大部分患者因高费用、修复时间长、手术适应证及恐惧等原因对此接受度不高。有研究表明[12],短种植体手术流程简单,能避免损伤上颌窦及下牙槽神经,减轻患者术后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d,两组VAS评分较术中均明显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术后7 d,两组VAS评分较术后1 d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与常规螺旋式种植体比较,平鳍式种植体能显著减轻手术疼痛,促进术后恢复。可能是平鳍式种植体直径较短,牙槽嵴顶部较窄,翻瓣面积相对较小,减少因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同时术中避免骨增量手术,手术较简单,减少患者焦虑心理,进而缓解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感受。而术后第7 d,两组疼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种植体产生的疼痛在1周内较明显,1周后得到自然缓解的效果。

本研究通过采用常规螺旋式种植体和平鳍式种植体技术修复牙体缺损对比发现,实验组印模制取时间、牙冠制作成本及戴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平鳍式种植体能有效缩短修复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望提高患者治疗接受度。有研究表明[13],高C/I并不会影响种植体周围骨丢失及修复并发症发生率。而平鳍式种植体主要通过种植体斜肩式、平鳍式设计及类膜内的骨整合获得较高初期稳定性,减少术后基台松动等物理适应证发生,从而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加快种植进程。有研究指出[14],锥形连接平台可能会减少边缘骨吸收。研究发现,短种植体在上颌骨及下颌骨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较长种植体,显著提高种植存活率[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中、修复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平鳍式短种植体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中、术后风险。种植体成功的关键在于种植体表面与骨之前形成骨结合[17]。而平鳍式种植体在愈合腔内形成类膜内骨结合,更接近正常骨组织结构,而螺纹式种植体的骨结合方式为界面重塑,伴有骨坏死、骨吸收、新骨附着生长,这种骨结合方式不能承受较大咬合力。平鳍式种植系统带有锥形基台的锁定锥形连接型种植体有可能形成微生物密封,能尽可能减少由微生物入侵导致的种植体周围骨丢失,同时增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抗垂直力、侧向力及旋转力,进而延长种植体使用寿命,降低基台松动等物理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该种植体平台设计接触面积较大,能最大限度增加骨接触,且倾斜的种植体颈部平台有助于支撑种植体颈部周围的硬组织和软组织,从而减少种植体脱落、基台松动、修复体崩瓷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平鳍式短种植体系统可避免螺钉松动或断裂、其他组件故障,且对基台-牙冠-种植体界面边缘进行密封,避免细菌藏匿而引发感染。

综上,与常规螺纹式种植术相比,平鳍式种植术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剩余牙槽嵴宽度和高度不足种植术的适应证要求;精简种植手术步骤,无需其余附加手术;增加医生的选择,费用较低,时间较短,使患者对种植手术接受度更高,可为骨量不足种植患者提供一种微创、可靠的解决方案,避免植骨、上颌窦外提升等复杂、创伤大的手术操作,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中种植体的植入深度有所偏差,可能会影响疼痛评分结果,有待进一步加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基台牙冠种植体
前牙种植基台的临床决策
——Lights决策树
基台与螺钉对基台—种植体界面连接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修复基台经循环加载后的扭矩丧失和基台沉降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45例种植体基台螺丝失能情况回顾分析*
43个萌出前牙冠内吸收发病情况调查及对策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