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hEGF凝胶对口腔颌面部外伤创面清创术后局部微循环的影响及美容修复效果观察

2023-01-03李文慧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颌面部外伤凝胶

李文慧, 杨 攀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口腔科 四川 成都 610051)

口腔颌面部外伤是指口腔、眼眶下外侧、耳前下侧、颊部、唇部、下巴及颈部上面的部位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打击所致的外伤,容易导致软组织损伤,且疼痛剧烈,继发感染的风险也极高[1]。目前,随着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交通和建筑等行业不断发展,口腔颌面部外伤也越来越常见,且对创面修复治疗的需求也不断提升。由于口腔颌面部外伤后创面多暴露,且局部血管丰富,单纯清创修复并不能满足患者治疗的需求[2]。rhEGF可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加快创面愈合,促使局部组织结构与功能快速恢复,近年来,rhEGF在创面修复和美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其应用效果也已得到肯定[3-4]。有报道显示[5],rhEGF凝胶在口腔颌面部创面修复期间应用不仅可促进创面愈合,还可减少瘢痕形成,证实该药物在此类患者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另有研究指出[6],口腔颌面部外伤创面存在局部微循环障碍,且可影响创面结痂和愈合。而rhEGF凝胶是否可通过改善此类患者的局部微循环状态发挥其美容修复作用尚需深入研究。故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83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笔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对2017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3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清创术,其中40例术后仅予以基础对症治疗(A组),43例术后予以基础对症治疗+rhEGF凝胶(B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创面面积、伤后至清创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例(%),±s]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例(%),±s]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病因 创面面积/cm2 伤后至清创时间/h 男 女 交通事故 颌面部肿瘤术后 其他 A组 40 23(57.50) 17(42.50) 36.57±7.82 18(45.00) 16(40.00) 6(15.00) 4.52±0.63 5.82±1.09 B组 43 25(58.14) 18(41.86) 36.90±7.51 20(46.51) 19(44.19) 4(9.30) 4.40±0.65 6.12±1.12 χ2/t值 0.003 0.196 0.019 0.149 0.211 0.853 1.235 P值 0.953 0.845 0.890 0.700 0.646 0.396 0.220

1.2 纳入标准:①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外伤,且均有创面修复治疗需求;②有完整的治疗和随访治疗;③成年患者,且本人均接受本次回顾性分析。

1.3 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口腔颌面部疾病者,如畸形、感染、神经疾病等;②伴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③存在沟通、意识或精神障碍者;④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者;⑤对rhEGF凝胶过敏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4 方法:A组清创术后仅予以基础对症治疗,取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对伤口周围采用肥皂水洗涤,若有油垢需采用乙醚或汽油清除,若有毛发需剔除。取无菌纱布蘸取生理盐水、双氧水清理创面,消毒并常规局麻,对创面异物和凝固的血块彻底清除,去除皮肤表面和真皮层沾染的泥沙。注意刮削深度需要控制在真皮乳头层下,最后生理盐水清洗。若皮肤无明显缺损,伤口平整,根据外伤深度、解剖层次分层、间断或连续缝合,真皮深层彻底减张,张力明显者,局部可用不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数针予以加强,并将线结埋于组织深部(Straith缝合法);若缺损较大需根据病情和位置取局部的皮瓣或皮片予以缝合,若属于撕脱伤需将撕脱组织根据复合组织游离原则修薄后移植,减张力缝合法操作,采用可吸收缝合线。术后按渗出情况换药,3~4 d间断拆线,5~7 d全部拆线,张力较大缝合区域,可延缓1~2 d拆线[7]。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必要时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针,术后视情况拆线。及时换药,需要注意及时清除伤口及周围的血痂、分泌物等,确保伤口干燥、清洁。

B组清创术后予以基础对症治疗+rhEGF凝胶,清创术和术后基础对症治疗均完全参照A组。另取rhEGF凝胶(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规国药准字S20020111,规格:10 g)在创面缝合后涂抹,每天涂抹2次,直至创面愈合。

1.5 观察指标

1.5.1 对比创面结痂时间、岛状上皮形成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

1.5.2 对比术后即刻、术后3 d及术后7 d局部微循环指标变化:包括血清钙、磷离子和局部血液灌流量(PU值),其中血清钙离子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法测定,血清磷离子采用磷钼酸还原法测定,血清钙离子正常参考范围为2.10~2.90 mmol/L,血清磷离子正常参考范围为0.97~1.62 mmol/L;PU值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成像仪(瑞典PERIMED公司,LISCA型)测定。

1.5.3 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美容修复效果:术后3个月创面完全愈合,无瘢痕形成,完全不影响美观为优;术后3个月创面完全愈合,无瘢痕形成,对美观有微小影响但可接受为良;术后3个月创面有凹陷或突起,有瘢痕形成,或严重影响美观为差[7]。优良率以优和良计。

1.5.4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术后3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创面渗液、创面感染及瘢痕形成等。

1.6 统计学分析:以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s”计,采用t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每两个样本间差异以LSD-t检验;以秩和检验分布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两组间差异,若理论频数为1~5需对其校正。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创面结痂时间、岛状上皮形成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B组创面结痂时间、岛状上皮形成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创面结痂时间、岛状上皮形成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s,d)

表2 两组创面结痂时间、岛状上皮形成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s,d)

组别 例数 创面结痂时间 岛状上皮形成时间 创面愈合时间A组 40 4.52±0.78 7.82±1.52 11.15±2.01 B组 43 3.91±0.69 6.01±1.43 9.20±1.82 t值 3.780 5.590 4.638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局部微循环指标变化比较:血清钙和磷水平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量(PU值)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7 d PU值均高于术后即刻,术后7 d均高于术后3 d,且B组术后3 d、7 d PU值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局部微循环指标变化比较 (例,±s)

表3 两组局部微循环指标变化比较 (例,±s)

注:*表示与术后即刻比较,P<0.05;△表示与术后3 d比较,P<0.05;#表示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血清钙离子/(mmol/L) 血清磷离子/(mmol/L) PU值 术后即刻 术后3 d 术后7 d 术后即刻 术后3 d 术后7 d 术后即刻 术后3 d 术后7 d A组 40 2.43±0.35 2.48±0.33 2.57±0.36 1.38±0.25 1.41±0.24 1.31±0.29 0.41±0.08 1.45±0.30* 1.99±0.37*△B组 43 2.41±0.32 2.50±0.35 2.55±0.39 1.30±0.26 1.33±0.25 1.28±0.32 0.43±0.07 1.98±0.34*# 2.25±0.32*△#F值 F组间=0.969,F时间=1.978,F交互=1.405 F组间=0.415,F时间=1.403,F交互=0.987 F组间=5.796,F时间=8.763,F交互=6.771 P值 P组间=0.308,P时间=0.102,P交互=0.291 P组间=0.508,P时间=0.289,P交互=0.307 P组间=0.032,P时间=0.004,P交互=0.021

2.3 两组美容修复效果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美容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3个月美容修复效果比较 [例(%)]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两组典型病例见图1~2。

表5 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图2 A组典型病例清创缝合术后及常规治疗7 d后图片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外伤创面修复不仅关系到局部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恢复,还可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清创术是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常用的创面处理手段,可及时清除开放伤口内的异物,切除失活、严重污染或坏死的组织,有利于创面愈合,并且还可降低感染率[8]。研究表明[9-10],对于口腔颌面部外伤清创术后可根据创面面积、严重程度及对功能的影响确定是否需要皮瓣或皮片修复,但术后创面愈合速度、美容修复效果还受局部微循环状态的影响,而改善此类患者创面的微循环状态不仅可加快创面愈合,提高美容修复效果,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次研究中,B组创面结痂时间、岛状上皮形成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提示rhEGF凝胶应用于口腔颌面部外伤创面修复术后有助于加快创面愈合,促进康复。在两组进一步的局部微循环指标变化对比结果中显示,血清钙离子和磷离子水平均无明显改变,且两组不同时刻血清钙离子和磷离子水平也基本相近,提示口腔颌面部外伤创面修复术后无明显电解质紊乱现象,且rhEGF凝胶并不会明显影响电解质平衡;PU值均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且B组术后3 d和术后7 d PU值均高于A组,可知rhEGF凝胶在口腔颌面部外伤创面修复术后应用有助于增加血流灌注,加快血液流动,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从而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和修复。有研究显示[11],微循环障碍可影响毛细血管的运输功能,减少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可影响创面愈合速度,甚至可导致破溃和脓肿。表皮生长因子(EGF)属于一种内源性生长因子,可加快靶细胞周期转换,促进细胞分裂和增殖,在创面修复术后应用rhEGF凝胶可通过外源性补充rhEGF促进局部细胞分裂和增殖,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覆盖创面,进而有利于创缘修复,加快创面愈合[12]。细胞分裂和增殖加快可促进微小血管形成,增加血流灌注,从而可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13]。因而rhEGF凝胶在口腔颌面部外伤清创术后应用可通过增加血流灌注加快创面愈合。

创面良好愈合不仅可促进组织结构与功能的恢复,还可改善创面美观度。本研究中B组美容修复效果优于A组,且B组优良率高于A组,提示rhEGF凝胶在口腔颌面部外伤清创术后应用有利于美容修复。rhEGF凝胶与人体内源性的EGF因子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均有高度一致性,不仅可增强内源性EGF的表达,促进新血管生成,还可促使羟核酸、羟脯氨酸的合成,增强创面修复过程中所需蛋白质的活性,从多个角度促使创面细胞再上皮化,加速创面愈合[14-15]。有报道指出[16],使用rhEGF凝胶不仅可刺激成纤维细胞的生成,还可促使其向创面迁移,刺激皮肤表面上皮细胞与角质细胞增长,促进创面重塑和愈合。因此,在口腔颌面部外伤清创术后应用rhEGF凝胶可加快愈合,减少功能障碍、瘢痕形成和畸形的发生情况,从而可以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美容修复效果。此外,本研究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结果显示,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提示rhEGF凝胶应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其中原因可能为该药物可加快创面愈合,还可保证愈合效果,增强局部皮肤的屏障功能,因而并发症发生率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综上,rhEGF凝胶应用于口腔颌面部外伤清创术后不仅可缩短创面结痂时间、岛状上皮形成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还可避免电解质紊乱,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增强美容修复效果,且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该药物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的信号通路调控机制仍需深入探讨,可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

猜你喜欢

颌面部外伤凝胶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消夏凝胶弹机
超轻航天材料——气凝胶
保暖神器——气凝胶外套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