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

2023-01-03蔡美红陈小建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黄褐斑光斑

吴 磊,蔡美红,陈小建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皮肤性病科 江苏 苏州 215006)

黄褐斑又称“肝斑”、“蝴蝶斑”,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对称性斑片状色素沉着性疾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额、颧、颊、鼻等部位褐色色素沉着,其发病与季节、日晒、激素水平等因素相关,病程较长且病情顽固,难以治愈[1]。临床上常见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化学剥落及中医治疗等,目前尚无完全治愈黄褐斑的方法,通常采用多种疗法联合治疗[2]。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是常见的激光治疗方法之一,可选择性杀伤皮损处黑素细胞而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伤害较小,单次治疗效果欠佳,需进行多次治疗[3]。有报道表明,多次激光照射积累的能量可能会超过安全能量范围,长期治疗安全性难以控制,故而需结合其他疗法加强疗效[4]。临床研究表明,氨甲环酸可抑制黑色素生成,预防激光治疗后色素沉着,常用于黄褐斑的辅助治疗[5],然其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疗效比较尚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氨甲环酸口服和经皮给药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1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6]中相关诊断标准,即:①面部呈浅褐色或深褐色斑片;②皮损呈对称性分布,边界清晰;③病情变化有季节化特点,通常为夏重冬轻;④排除炎症引起的色素沉着或其他皮肤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例,±s)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例,±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病程/年 皮肤分型 皮损评分/分 Ⅲ Ⅳ 观察组 41 37.64±6.32 3.45±1.26 23 18 4.88±0.72对照组 40 38.43±6.57 3.68±1.41 25 15 4.72±0.69 χ2/t值 0.552 0.775 0.344 1.021 P值 0.583 0.441 0.558 0.311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首次治疗,或半年内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者;③年龄25~55岁。

1.3 排除标准:①治疗区域存在严重的感染、皮损及瘢痕,不适合采用激光治疗者;②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失调、皮肤肿瘤、免疫及凝血功能障碍等;③对本研究治疗方式不耐受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口服氨甲环酸(上海信谊万象药业,国药准字:H31020040)结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氨甲环酸口服,0.25克/次,每天2次。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皮肤分型、皮损程度设置参数,波长1 064 nm,光斑直径6~8 nm,能量密度3~4 J/cm2,频率6~10 Hz,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激光始终垂直于皮肤,距离保持3~5 cm,先采用低能量照射全部治疗区域2~3次,如无明显可见红斑再加强照射1次,照射时间10~15 min,患处皮肤出现微红或毛发变白时停止照射,激光治疗后冰敷20~30 min,直至皮肤无灼伤感。每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4.2 观察组:给予氨甲环酸巴布剂贴敷(上海一非医药科技公司)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氨甲环酸巴布剂于每次激光治疗后次日开始贴敷,每天1次,每周2~3次,激光治疗结束1周后停止贴敷。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方法及疗程同对照组。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10]:治疗4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基本痊愈:色斑面积减少>90%;显效:色斑面积减少60%~89%;好转:色斑面积减少30%~59%;无效:色斑面积减少<30%。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2 临床症状评分:采用MASI[7]评估两组斑块面积和斑块颜色,总分=0.3×额部+0.3×左面部+0.3×右面部+0.1×唇部,评分标准见表2。

表2 MASI评分表 (分)

1.5.3 生活质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采用DLQI[8]及MELASQOL[9]评估两组生活质量。DLQI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4级评分法评分,共30分,分值越高表示皮肤问题越严重。MELASQOL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7分,总分10~7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5.4 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皮肤肿胀、红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5 复发率:治疗后随访6个月,随访日期截止到2021年3月,统计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年龄、病程、症状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皮肤分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用(例或%)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0%,对照组为65.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临床MASI评分比较:治疗4个月后,两组斑块面积和斑块颜色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数据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MASI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MASI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斑块面积评分 t值 P值 斑块颜色评分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1 2.71±0.56 1.13±0.21 26.278 <0.001 2.68±0.66 1.08±0.22 23.284 <0.001对照组 40 2.62±0.43 1.32±0.23 23.957 <0.001 2.72±0.57 1.26±0.24 22.780 <0.001 t值 0.810 3.884 0.292 3.520 P值 0.421 <0.001 0.771 0.001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4个月后,两组DLQI、MELASQOL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DLQI、MELAS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DLQI和MELASQOL评分比较 (±s,分)

表5 两组DLQI和MELASQOL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DLQI t值 P值 MELASQOL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1 17.33±3.21 6.55±1.34 30.341 <0.001 39.46±4.49 22.26±3.41 27.882 <0.001对照组 40 16.69±2.68 9.49±2.05 19.494 <0.001 40.53±4.27 25.37±3.55 24.826 <0.001 t值 0.973 7.658 1.099 4.021 P值 0.334 <0.001 0.275 <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17.50%,治疗结束后症状自行消失,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2.5 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1例复发,复发率为2.44%,对照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5,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黄褐斑的发生是皮肤屏障破坏和皮肤黑色素过度累积后形成的斑块,因而,临床治疗需从抑制黑色素生成和修复肌肤屏障两个方面着手[11-12]。激光技术是治疗黑色素代谢障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逐步被应用于黄褐斑的治疗中,Q开关Nd:YAG激光具有较高的穿透力,可通过选择性光热解作用对黄褐斑皮损发射较强的光能量,在破坏黑色素的同时不损伤表皮,而大光斑低能量可对细胞内的黑素颗粒进行选择性爆破,使其功能失活而不损伤周围组织结构,有效降低肌肤色素沉着,且能够多次治疗[13]。然而,有研究表明Q开关Nd:YAG激光存在治疗不彻底的情况,且多次治疗易增加皮肤红肿、疼痛、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故而临床上多配合药物联合治疗[14]。

氨甲环酸是临床上治疗黄褐斑的常用药物,其治病机制与抗纤溶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皮肤角质层细胞中的纤溶酶增高可刺激机体黑色素生成,而氨甲环酸则能够通过纤溶酶原活化系统竞争性抑制黑色素生成,进而发挥褪黑作用,此外,氨甲环酸在治疗黄褐斑的同时还可以长效抑制黑素细胞活化,降低复发率[15]。临床上主要通过口服方式治疗,其疗效已得到广泛验证,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其临床疗效为65.85%,治疗后患者斑块面积和斑块颜色评分均显著降低,证实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有报道称口服氨甲环酸起效慢、疗程长,且长期服用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故寻求新的给药方式,降低不良反应成为当下临床研究的热点[16]。氨甲环酸巴布剂是将氨甲环酸有效药物成分与亲水性基质混合后,涂布在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物理稳定性较高,且贴敷方式皮肤渗透力强,药物活性成分可在短时间内到达皮肤肌理发挥药理作用,此外,贴敷方式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故其安全性较高[17]。本研究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4个月后,两组斑块面积、斑块颜色及生活质量评分更低,提示湿敷给药效果更佳,陈永庆等[18]将氨甲环酸巴布剂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患者,发现其临床有效率高达80%,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1例经期不适,这与口服用药不良反应相关,而观察组肿胀、红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巴布剂湿敷可有助于降低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引起的皮肤不适。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3例,观察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故而笔者认为,相对于口服用药,采用氨甲环酸巴布剂湿敷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皮肤恢复,且更为安全。但本研究纳入患者样本较少,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证实该结果,待后续研究补足。

综上所述,氨甲环酸巴布剂贴敷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更佳,治疗后患者皮损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低,可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黄褐斑光斑
1632例老年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
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提高人工膝关节远期疗效/DRAIN N P, GOBAO V C, BERTOLINI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S):S201-S206. doi: 10.1016/j.arth.2020.02.047. Epub 2020 Mar 4.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有趣的光斑
主角光环
有趣的光斑
夏末物语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专栏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