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或鼻中隔成形术疗效比较

2023-01-03吴玲玲陈少辉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偏曲矫正术整形术

傅 俊,吴玲玲,陈少辉

(空降兵部队医院耳鼻喉科 湖北 武汉 430012)

鼻子自古就有“颜面之王”的美称,现代美容实践证明,鼻是美之魂;鼻子的形态不仅在面部美学价值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的整体形态、五官面容甚至爱情生活亦有很大影响。目前,人们的审美意识越来越高,随着整形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各类鼻畸形患者及对自己鼻部形态不满意者都会选择鼻整形术改善美观。鼻整形术可以改善鼻子的外形和增加就医者的自信心,甚至有助于减轻一些呼吸问题[1]。鼻内镜辅助下鼻中隔矫正或成形均能改善患者的鼻中隔偏曲,行同期鼻整形术能够实现对外鼻形态的美学塑造[2]。目前,关于鼻中隔矫正与鼻中隔成形在鼻整形术中的效果并没有确切定论;而且以往的研究[3-4]大多采用满意度、量表等指标对鼻整形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缺少客观化的系统数据分析;笔者将通过采用客观性鼻通气功能指标、美学指标评价鼻内镜下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或鼻中隔成形的优点及不足,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性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外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矫正组与成形组,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审查,患者均知情同意。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s)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 病程/月 外鼻畸形类型 鼻中隔偏曲类型 C型 S型 侧斜型 向左偏曲 向右偏曲 类S形 不规则矫正组 50 28/22 32.68±5.20 13.16±2.33 16 15 19 12 13 7 18成形组 50 26/24 31.55±4.48 12.90±2.62 14 17 19 14 11 5 20 χ2/t值 1.035 0.329 0.375 1.475 1.329 P值 0.286 0.681 0.625 0.248 0.236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外鼻畸形患者,经X线、CT诊断伴有鼻中隔偏曲;②患者年龄≥18岁;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无手术及麻醉禁忌证;⑤入院前未接受相关治疗。

1.2.2 排除标准:①既往进行过治疗或正在接受治疗;②伴有严重心脑肺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等;③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④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1.3.1 矫正组:鼻内镜下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①鼻中隔矫正术。以鼻小柱底为中心,作一个V形切口至两侧鼻翼中部;对鼻中隔黏软骨膜与筛骨垂直板进行分离,从鼻中隔顶部分离至鼻中隔软骨底;将鼻内镜进行置入,对鼻中隔偏曲部位进行充分暴露,使用内镜对较难分离者进行分离,术中严格止血,对鼻中隔进行最大可能性保留;伴鼻中隔脱位者或鼻中隔软骨重叠者,先将软骨底剪开成条状,再向上对软骨、筛骨垂直板进行分离,需要清除筛骨垂直板畸形、软骨,对于筛骨垂直板偏斜部分需要夹住顶端骨折部位居中位移。鼻中隔矫正结束后将鼻内镜进行取出;②鼻整形术。根据外鼻畸形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隔背软骨锥向下者需将偏曲部位进行取出,对鼻中隔顶两端进行修复;隔背软骨畸形者及鼻骨外鼻畸形者,需对鼻骨中线鼻骨间缝进行剪开,对下陷鼻骨进行复位。手术结束后常规止血,缝合,使用膨胀海绵对两侧鼻腔进行填塞,术后预防性抗感染3 d。

1.3.2 成形组:鼻内镜下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成形术。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①鼻中隔成形术。切口入路同鼻中隔矫正术;将上颌骨鼻嵴、犁骨、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进行剥离后充分暴露,对各骨连接部位进行钝性分离,对鼻中隔软骨后缘及下缘进行游离,从下向上将鼻中隔软骨下缘进行0.3~0.5 cm的切除,从前向后对筛骨垂直板进行约0.5 cm的咬除;对于上颌骨鼻嵴及梨骨有弯曲者,对弯大曲处软骨进行约0.5 cm的单独咬除;对伴下鼻甲肥大进行适当修整;②鼻整形术同矫正组。手术结束后常规止血,缝合,使用膨胀海绵对两侧鼻腔进行填塞,术后预防性抗感染3 d。

1.4 观察指标

1.4.1 鼻通气功能指标:鼻腔通气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0~10分,评分越高表示通气功能越好;采用鼻腔测压仪/鼻阻力仪(德国莱诺,型号:4RHINO)对鼻腔最小截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 of nasal cavity,NMCA)、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NV)、鼻腔呼气吸气阻力进行测定。

1.4.2 美学指标:所有患者的拍照均按整形外科学会的标准化侧面拍摄定位,所使用相机为尼康D3000。拍摄正位照片时摄像者站于患者正面,患者双眼平视看向镜头。拍摄侧位照片时摄像者站于患者侧面,相机镜头与眼睛同一水平面。拍摄侧位照片时需要摄像者调整自己的站位,使镜头中看到患者的双侧人中嵴重叠成一条直线。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照片均由同一位摄像者完成。①设鼻尖点到上唇最突出点垂线距离为A,鼻尖点到鼻翼-面颊连接点距离为AB,鼻尖突出度=A/AB;②从鼻根点向鼻尖及额头分别作连线,两条射线相交形成的角度即为鼻额角;③从鼻孔的后缘至前缘作连线,画一条与面部自然水平面垂直的线条,两条线相交形成的角度即为鼻唇角。

1.4.3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鼻通气功能比较:术前,两组鼻腔通气评分、NMCA、NV及鼻腔呼气吸气阻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鼻腔通气评分、NMCA、NV均较术前明显增高,成形组明显高于矫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腔呼气吸气阻力较术前明显降低,成形组明显低于矫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鼻通气功能比较 (±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鼻通气功能比较 (±s)

注:#表示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鼻腔通气评分/分 NMCA/cm2 NV/cm3 鼻腔呼气吸气阻力/(Pa/cm3/s)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矫正组 50 3.15±0.42 7.10±1.04# 0.40±0.06 0.69±0.11# 6.27±1.05 15.06±2.63# 3.36±0.78 1.02±0.23#成形组 50 3.27±0.56 8.33±1.69# 0.39±0.04 0.82±0.20# 6.33±1.02 18.76±2.74# 3.40±0.91 0.70±0.11#t值 0.283 2.815 0.385 2.893 0.429 3.512 0.629 2.785 P值 0.716 0.014 0.614 0.007 0.571 0.000 0.370 0.020

2.2 两组手术前后美学效果比较:术前,两组鼻尖突出度、鼻额角、鼻唇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鼻尖突出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成形组明显高于矫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额角、鼻唇角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额角、鼻唇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美学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美学指标比较 (±s)

注:#表示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鼻尖突出度 鼻额角/° 鼻唇角/°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矫正组 50 0.37±0.06 0.54±0.10# 137.25±6.10 130.47±4.68# 112.30±5.27 104.16±3.79a成形组 50 0.39±0.08 0.63±0.16# 138.30±6.27 128.39±4.16# 110.52±6.11 102.24±3.35#t值 0.471 2.801 0.195 0.338 0.572 0.651 P值 0.528 0.016 0.803 0.652 0.426 0.348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均未发生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塌鼻及继发性鼻窦炎等并发症。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与外鼻畸形都是由于鼻中隔的异常导致的疾病,鼻中隔偏曲是鼻子中的鼻中隔过度偏向左,或过度向右,或同时向左向右的一种现象。外鼻畸形则是鼻中隔的弯曲或偏曲,鼻骨的塌陷或偏曲。在外观上面,鼻中隔偏曲是不容易显现的,外鼻畸形则更多的是通过外观显现。外鼻畸形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呼吸功能及美观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非常不利于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或成形术同期鼻整形术是外鼻畸形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但是矫正术与成形术的优势及不足,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性。鼻通气功能受到多种解剖结构因素的影响,例如鼻中隔形态、下鼻甲大小、鼻翼软骨硬度、鼻腔外侧壁稳定性等[5]。一旦解剖结构发育异常或受到破坏,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鼻通气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

本研究比较鼻内镜下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或鼻中隔成形的疗效,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成形组的鼻腔通气评分、NMCA及NV均明显高于矫正组,鼻腔呼气吸气阻力明显低于矫正组;成形组的鼻尖突出度明显高于矫正组,两组之间鼻额角及鼻唇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侯军才等[7]的研究表明,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能有效改善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腔鼻窦结局,减轻鼻塞主观症状,且并发症少;孟新等[8]的研究发现,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术同期鼻中隔成形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鼻通气功能,提高鼻外形优良率。吴培培等[9]的研究表明,鼻内镜下个性化矫正术能够明显改善鼻中隔高位偏曲患者进的鼻腔功能;邓雅玲等[10]发现,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比较,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效果显著,患者鼻通功能好,生活质量高。鼻中隔矫正术或成形术同期鼻整形术通过一期手术重建患者的鼻通气功能,改善鼻部美观。侯月婷等[11]的研究显示,鼻内镜下行鼻整形术同期鼻中隔矫正术对重建鼻功能效果明显,并发症少,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鼻外部美观;王家玉等[12]采用鼻中隔成形术联合spreader软骨移植技术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进行治疗,外形重建及功能修复的效果明显,鼻外形满意度高,并发症少。汪志平等[13]的研究显示,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有利于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减少并发症。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提示鼻内镜下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或鼻中隔成形术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鼻通气功能及鼻外观美学效果,安全性高,但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成形术优于鼻中隔矫正术,与钟玲等[14]的研究一致。鼻内镜下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或鼻中隔成形术,视野清楚,直视下进行操作,更加精准,手术效果更好;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需要将大部分鼻中隔骨性支架进行去除,可能会导致术后发生鼻中隔黏膜松弛,鼻背变宽等并发症,影响鼻外部美观[15];而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成形术需要去除的软骨较少,手术步骤减少,鼻中隔骨性支架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术后鼻中隔发育过程中的互相挤压程度降低,发生鼻塌陷的风险较低,外鼻美感度提高[16]。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同期行鼻整形术和鼻中隔成形术对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鼻通气功能及美学效果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偏曲矫正术整形术
老年患者使用四步法眼袋整形术治疗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A型肉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治疗眼周皮肤松弛的效果研究
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鼻中隔偏曲怎么治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Cinderella“灰姑娘”削足适履整形术
鼻中隔偏曲需要做手术吗
眼轮匝肌瓣联合眶隔脂肪瓣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及美学效果分析
术后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矫形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
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眼压变化观察